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6章 附錄二(4)

  • 吳梅村集
  • 吳偉業
  • 4876字
  • 2015-12-27 01:20:24

左懋第充通問使,有《下相極樂庵讀同年北使時詩卷》。《明史·左懋第傳》:懋第初授韓城知縣,有異政。考選戶科給事中。福王立,為應天巡撫。甲申,大學士高弘圖議遣使通好于我,而難其人,懋第請行。八月渡淮,十月朔,次張家灣,止許百人入都。懋第缞服以往,館于鴻臚寺。以不得赴梓宮,即于館所遙祭。是月二十八日遣還,尋自滄州追還,改館太醫院。葛芝《臥龍山人集》:侍郎奉使在北羈太醫院也,部曲有盜餉潛通者,侍郎怒,杖殺之,其黨因告侍郎有異圖。攝政王陳兵入院,令曰:“剃頭者生,不剃者死。”侍郎叱曰:“頭可去,發不可去!”同行數十人,不屈者,參贊兵部陳用極、游擊王一斌、都司張良佐、王廷佐、劉統五人而已。因趣下刑部,鋃鐺數重。七日不動,遂執以如王所。王愈欲降之,則令侍郎之兄道意,不得,因請死,王猶豫未決,侍郎奮曰:男兒死耳,何疑為?”拽出順城門,將就縛,飛騎至曰:“降者王矣!”侍郎曰“寧為上國鬼,不愿爾封王也!”六人以次受戮,用極與侍郎尸直立不仆,忽驚風四起,斷蓬飛入天際,觀者為之流涕罷市。

二年乙酉,三十七歲。

南京召拜少詹事。

二月,王師南下揚州,史可法嬰城固守,攻益急,可法十余疏告急,弘光以演劇不省。援兵不至,刺血作書,別其母妻。王師以飛炮擊城,西南隅陷,可法死之。有《揚州》詩。

五月初九日,王師渡江,福王由崧奔太平,南都亡。褚人獲《堅瓠集》:乙酉五月,王師下江南,吾蘇帖然順從。六月十三日,忽有湖賊揭竿,殺安撫黃家鼒,城中鼎沸,賴大兵繼至得寧。

劉澤清降,我朝惡其反覆,磔誅之。有《臨淮老妓行》。王士秅《南征紀略》:淮安頗稱鞏固,甲申五月,澤清實來盤踞,與田仰日肆歡飲。大兵南下,有問其如何御者,曰:“吾擁立福王以來,供我休息。”八月,大興土木,造室宇,極其壯麗,僭擬王居,休息淮上。《觚賸》:澤清建閫淮陰,興屯置榷,富亞郿塢,而漁色不已。天旅南下,托以左兵犯順,率旅勤王,撤戍離汛,大掠南行,遇王師于蕪湖,謀入海不得,倉猝迎降。

鄭芝龍、黃道周等奉唐王聿鍵稱監國。六月,自立于福州,號隆武。

楊文驄之閩,有《送友人從軍閩中》《讀友人舊題走馬詩于郵壁漫次其韻》。《成仁譜》:楊文驄字龍友,貴州貴陽縣人,崇禎辛未進士。以職方郎中監鎮江軍。乙酉夏,鎮江潰。六月,安撫黃家鼒至蘇州,文驄結陳情等攻殺之。尋入浙至閩,拜兵部侍郎。丙戌,福州陷,率川兵搏戰不克死。

九月,執由崧以歸于京師。

先生應南京詹事之召。甫兩月,奕琛夤緣馬士英,復柄用,修舊隙,先逮吳御史適,次擬先生。先生知事不可為,又與馬、阮不合,乃謝歸。《明史·奸臣傳》:朝政濁亂,賄賂公行。四方警報狎至,士英身掌中樞,一無籌畫,日以鋤正人引兇黨為務。時有狂僧大悲出語不類,為總督京營戎政趙之龍所捕。大鋮欲假以誅東林及素不合者,因造十八羅漢、五十三參之目,書史可法、高弘圖、姜曰廣等姓名,內大悲袖中,海內人望,無不備列。獄詞詭秘,朝士皆自危,而士英不欲興大獄,乃止。夏允彝《幸存錄》:馬士英入政府,方快于逐姜、劉而用阮大鋮,不復顧大柄之委去也。大鋮一出,凡海內人望,無不羅織巧詆;貪夫壬人,無不湔洗拔用。先生《冒辟疆五十壽序》:往者天下多故,江左尚晏然,一時高門子弟才地自許者,相遇于南中,刻壇絺,立名氏。陽羨陳定生、歸德侯朝宗與辟疆為三人,皆貴公子。又:有皖人者,流寓南中,故奄黨也,通賓客,畜聲伎,欲以氣力傾東南。申、酉之亂,彼以攀附驟枋用,興大獄以修舊隙。定生為所得,幾填牢戶,朝宗遁之故鄣山中,南中人多為辟疆耳目者,跳而免。尋以大亂,奉其父憲副嵩少公歸隱如皋之水繪園,誓志不出。先生《吳母徐太夫人壽序》:當幼洪為給諫,余亦官南中,以母老歸養,請急東還。聞幼洪之及也,余自知不免,雖然,不敢以告吾母也。無何江南大亂,余奉母奔竄山中,幼洪亦自獄所脫歸,母子相見,倉皇避兵,皆慬而后免。今太夫人康強壽考,諸子拜堂下,進七十之觴,而吾母亦健飯無恙。兩家母子,同以危苦得全,此非天為之耶?

五月十七日,州役皂隸輿廝等毆張南郭,以積米未明為詞。劉河兵以數月乏糧,擁至城,勢張甚。十九日,滿城民夜皆聞鬼哭。二十日,士民訛言大兵已至蘇州,居民驚徙,城市一空。知州朱喬秀吝而懦,卒當時危,惟擁資闔門為走計,六月初二日盜庫帑逸。初四日,州亂,焚搶蜂起,先生避亂礬清湖。有《礬清湖》《讀史雜感》《避亂》詩。思義考:朱昭芑明鎬《小山雜著》:乙酉閏六月一日,夜將半,訛言忽起,傳有寇警。余披衣起,露立庭中,見天上小星散落如雪。《洪范》曰:“庶民惟星。”其隕如星乎?十六日望夜,月食之既,眾星流移,縱橫絡繹,各有芒角。占曰:“百姓流徙之象。”吳人輕名節而重毫發,始則望風納款,繼乃愛惜顛毛,遂各稱兵旅拒。昆山咫尺,音問不通,鄉城唇齒,辨發相戮,枯守城中,正如坐井。七月初四日屠嘉定,初六日屠昆山,十二日屠常熟,吳郡縣七州一,崇明懸處海外,六邑五受傷夷,惟一州為魯靈光之獨存。自雜弁恣意淫刑,悍卒踴躍奪劫,鄉城哽咽,互召敵仇。譬之蟹然,去其郭索之物,惟余頑然一腹,究復何濟!七月初四日屠嘉定,左通政侯峒曾死之,子元演、元潔從死。觀政進士黃淳耀自縊于真濟寺,弟淵耀從死。孝廉張錫眉縊于文廟,學正龔用圓投井死。初六日屠昆山,原任總兵王南陽、貢生朱集璜死之。孝廉徐開元妻自縊,長子、次子不忍其母,痛哭罵,軍大怒,縛置庭柱,亂鏃射殺。二子善屬文,有美才。昆山被屠者幾及八萬人,俘婦女無算,其軍士大約黃靖南降卒也,淫殺十倍北軍。十二日屠常熟。是日前,荊門以義陽王為名,需索大戶,士女逃竄,城郭為空,以故軍至無大獲,所屠者單戶而已。三縣合計,所屠之戶不下二十萬人,凡厚貲強有力者先遁荒野,遇害間有一二,大率中人下戶居多。語云:“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信哉!八月初三日,李成棟統軍屠太倉各鎮。李成棟移師至松江府,松江水師敗北,提督京口水營總兵王蜚、吳淞總兵吳志葵被擒,王蜚死之。破府城,屠四五萬人,俘婦女略同吳郡。吏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沉河死,守金山衛指揮侯懷玉死之。

六月,大兵入浙,有《堇山兒》詩。楊陸榮《三藩紀事本末》:乙酉,官兵既入浙,縱肆淫略。總鎮聞,梟示十數人,令搜各船所掠婦人給還本夫。兵士畏法,遂以所掠沈之江中。又:乙酉六月,我貝勒留兵二千駐吳閶,大軍悉趨杭州,掠嘉興而過。時潞王常渆在杭,撫、按請命奉書迎降,而嘉興士紳屠象美等復集兵據城守,大兵還攻,半月而破。

閏六月,祖母湯太淑人卒。

三年丙戌,三十八歲。

瞿式耜等以桂王由榔監國于肇慶,號永歷。

志衍之弟事衍自蜀中徒跣逃歸。有《哭志衍》詩。

秋,王煙客時敏治西田于歸涇之上,去城西十有二里,是為十四都,構農慶堂、稻香庵、霞外閣、錦鏡亭、西廬、語稼軒、逢渠處、巢安等室,約張南垣疊山種樹,錢虞山作記,先生為作《歸村躬耕記》。

《琵琶行》《西田》詩《和王太常西田雜興》《福建道監察御史贈太仆寺卿謚忠毅李公神道碑銘》。

四年丁亥,三十九歲。

正月,大兵克肇慶,桂王奔桂林,尋奔全州,以式耜留守桂林。

元配郁淑人卒。

楊繼生任太倉學正。有《閬州行贈楊學博爾緒》。顧勖齊囗囗《壬夏雜抄》:楊先生秉鐸吾婁,妻女在蜀遭亂,已無可奈何矣。會吾婁盛泰昭釋褐秦之略陽令,楊以杯酒餞之曰:“倘至彼中,得吾家消息,片鴻寸鯉勿靳也。”盛赴任一載,偶以事出,見婦人負血書匍匐道左,物色之,即楊內閫也。乃假以一椽,飛書廣文,婦嚙二指,以血作字,并斷指裹來。楊得之慟,即以二百金授使,俾就舟東下。會南宮期近,楊束裝且北,至京口,有北舟歨南,偶觸,詢之則楊夫人舟,自陜來也。相別十余年,流落萬死,天作之合,異哉!方出門時,女猶襁褓,今已覓婿,同來如一家。

游越,有《謁范少伯祠》《登數峰閣禮浙中死事六君子》《鴛湖曲》《鴛湖感舊》。

王煙客招往西田賞菊,有詩。

【梅村先生年譜卷三】

五年戊子,四十歲。

七月,同年楊鳧岫卒。先是京師陷,鳧岫投愛女于井,趣妻妾縊死,己則仰藥自殺,為防守者所覺,水灌之,大吐復活。夫人孔氏懸絕蘇。乃棄家,避兵武塘,復徙丹陽、金沙,終歸毗陵,郁郁不得志以死。有《左諭德濟寧楊公墓志銘》。

八月,筑舊學庵于梅村西偏,先生自為記。按先生所居梅村,舊為王士騏賁園,稱莘莊,在太倉衛東,中有樂志堂、梅花庵、交蘆庵、嬌雪樓、鹿樵溪舍、榿亭、蒼溪亭諸勝。(思義考:先方伯松霞公日記:甲申正月,晤張南垣于吳駿公之居梅村。當時申、酉間所購。)

《后東皋草堂歌》。先生《詩話》:稼軒由進士為兵科給事中,好直諫,為權相所訐,罷歸。筑室于虞山之下,曰東皋,極游觀之勝。酷嗜石田翁畫,購得數百卷,為耕石齋藏之。未幾,里中兒飛文誣染,逮就獄。余時在京師,所謂《東皋草堂歌》者,贈稼軒于請室也。后數年,余再至東皋,稼軒倡義粵西,其子伯升門戶是懼,故山別墅,皆荒蕪斥賣,無復向者之觀。余為作《后東皋草堂歌》,蓋傷之也。又二年,知以相國留守桂林,城陷不屈,與張別山俱死。

六年己丑,四十一歲。

夏,愿云師從靈隱來,止城西太平庵。別先生,將遠游廬岳,且期以出世,先生作詩贈之。《婁東耆舊傳》:王瀚字原達,受業于張采,為諸生有名。國變為僧,號晦山大師,名戒顯,字愿云。庚寅夏入廬山,遂主席江右。瀚雖入空門,悲憤激烈,曾檄討從賊諸臣云:“春夜宴梨園,不思凝碧池頭之泣;端陽觀競渡,誰吊汨羅江上之魂!”讀者俱為扼腕。《焚馀補筆》:原達性好佛,崇禎甲申之變,作詩謝文廟云:“忝列諸生踐極年,義應君父死生連。薄言草莽無官責,敢卸衣冠哭圣前。讀罷卷堂羞國士,身同左袒幸敷天。孤蹤愿謝宮墻餼,甘作山農種石田。”“素心多載想盧能,獨系高堂久未曾。國事一朝論鼎沸,浮名何惜付層冰。聊將毀服存吾義,從此棲禪學老僧。拭取青山無累眼,好清世事理禪燈。”遂入山為僧,名戒顯。乙酉六月,州宦陸遜之自淮歸,云淮陽自有德宗上人,知未來事,陸以太倉問之,德宗以州有再來人王和尚庇過,再不犯兵革。蓋指瀚也。竟不被慘禍云。(按先生后有《得廬山愿云師書》《喜愿云師從廬山歸》諸詩。)

《黃陶庵文集序》《興福寺鐵爐銘》《鴻臚寺序班封兵部武選司主事丹陽荊公墓志銘》。

七年庚寅,四十二歲。

十一月,大兵入桂林,桂王奔,臨桂伯瞿式耜、總督張同敞俱死。先生《詩話》:稼軒臨難遺表曰:庚寅十一月初五日聞警,開國公趙印選移營先去,衛國公胡一青、寧遠伯王永祚、綏寧伯蒲纓、武陵侯楊國棟、寧武伯馬養麟盡室而行,惟督臣張同敞從江東泅水過江,相期共死。其赴義則閏十一月之十七日也。累囚一月,兩人從容唱和,稼軒得詩八首,曰:“二祖江山人盡擲,四年精血我偏傷。”又曰:“愿作須臾階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其末章曰:“年逾六十復奚求?多難頻經渾不愁。劫運千年彈指到,綱常萬古一身留。欲堅道力憑魔力,何事俘囚作楚囚。了卻人間生死業,黃冠莫擬故鄉游。”別山和章有曰:“棱棱瘦骨不成眠,祖德君恩四十年。腰膝尚存堪作鬼,死生有數肯呼天!”又曰:“白刃臨頭惟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又曰:“亡家骨肉皆冤鬼,多難師生共哭聲。”又曰:“此地骨原堪朽腐,他時魂不待招尋。”二公死,有舊給事中后出家號性因者收其骨,義士楊碩父藏其稿。稼軒孫文昌間關歸,以其詩與表刻之吳中為《浩氣吟》云。別山死事最烈,其未死也,受拷掠,兩臂俱折,目睛出,語不為撓。稼軒有《初六日紀事》一詩曰:“文山當日猶長揖,堪笑狂生禮太疏。”別山和曰:“臂先頭斷生堪賤,身為城亡計豈疏。銜木焉知舌在否,傷睛因笑眼多余。”此其被刑時事也。稼軒以義命自處,從容整暇,《自警》詩曰:“死豈求名地,吾當立命觀。”又《自艾》詩曰:“七尺不隨城共殉,羞顏何以見中湘?”蓋指何公騰蛟以殉難封中湘王也。若兩公者,真可謂殺身成仁者也。

赴十郡大社。毛奇齡《駱明府墓志》:駱姓諱復旦,字叔夜,山陰人。嘗同會稽姜承烈、徐允定,蕭山毛甡赴十郡大社,連舟數百艘,集于嘉興南湖。太倉吳偉業,長洲宋德宜、實穎,吳縣沈世英、彭瓏、尤侗,華亭徐致遠,吳江計東,宜興黃永、鄒祗謨,無錫顧宸,昆山徐乾學,嘉興朱茂叚、彝尊,嘉善曹爾堪,德清章金牧、金范,杭州陸圻。越三日,乃定交去。

八月大風海溢,有詩。

得龔芝麓鼎孳書(書載先生《詩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大连市| 尚志市| 固镇县| 上犹县| 彭阳县| 通城县| 白城市| 醴陵市| 枣阳市| 神池县| 财经| 文登市| 延安市| 梁山县| 伊宁县| 开化县| 都匀市| 高要市| 本溪市| 平南县| 罗江县| 泸西县| 喀喇沁旗| 沅江市| 靖安县| 齐河县| 林州市| 当涂县| 宜昌市| 新昌县| 岐山县| 宝鸡市| 兰州市| 石渠县| 台江县| 闽侯县| 泸州市| 保定市| 朔州市|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