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庚子國變記
- 李希圣
- 2490字
- 2015-12-27 01:19:34
章度太后且西遷,白草奏,極言“當安坐,夷兵雖入城,論公法,保無他慮,倘車駕出國門一步,則大局糜爛,後患將不可勝言。”致書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約連名,坤一世凱皆許諾。之洞答曰:“公不見徽欽之事耶?吾不忍陷兩宮於險也。”鴻章得書,大失望,奏遂不行。后之洞與客飲而醉,私語客曰:“吾亦知無五國城之禍,然太后在京,夷兵必挾之歸政,事尚可問耶?”故之洞不敢請回鑾者,恐歸政也。
十一日(4日),至介休。拳匪郭敦源犯蹕,捕殺之。敦源能合眾,名亞張德成曹福田,德成福田賞賜累萬金,而敦源以誅死。介休令陳曰稊坐縱容罷,不復收。然是時拳匪聚黨阻山川者,所在而有,大群至萬人,圍固安,破懷柔,懷柔令一家皆死;而諭旨尚謂拳民,為拳匪所脅云。自河以北,大抵無慮皆匪矣。鑄錢掘家,劫掠行人,死者不可勝數。李鴻章令梅東益剿之,而朝廷以解散為詞,上下相疑,不敢正名為匪也。
十七日(10日),李鴻章至京。鴻章在天津,謁德帥瓦德西,瓦德西曰:“吾統兵主戰,君主和,職事不同。”謝不見。鴻章之至京也,以俄兵百人白衛,英曰本甚忌之。
十八日(11日),至聞喜。剛毅以病留,太后使何乃瀅護視之,三日而死。白戊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後,毅與榮祿枋政,擬於共和,榮祿主兵而毅喜言利。康有為走海外,為書丑詆太后,辭連上躬,毅獻之,欲遂行大事。榮祿曰:“太驟,將有變,不如徐圖之。”及立大阿哥,祿定策為多,而毅弗與,毅已心望不能平。拳匪起,毅欲尊大功,傾祿,祿頗示異同,故與祿交惡。祿善為詭合,毅剛愎過於祿,而巧詐不如,叔事李連英,公與上為仇敵,擢用滿人尤力,至中國強,滿洲亡。”毅陽為公廉,獻遺無所受,然嘗以多金坐市求利,不能售其欺也。是日,以奕勛為全權天臣,劉坤一張之洞許便宜行事。先是李鴻章以釁巨寇深,議授奕劻榮祿坤一之洞皆為全權議款,從其請也。自宣戰之詔出,長江多盜,盜稍稍起矣。天門燒教堂,衡州繼之,江西所毀尤獨多,而浙江寇至連陷江山常山諸縣,殺西安令吳德浦,聚者數萬人,東南大擾,然卒以無事,坤一之洞功為多。坤一之洞之初得詔也,意猶豫,不知所為,李鴻章首倡不奉詔之議,坤一之洞和之,遂遣沈瑜慶陶森甲至上海,與各國領事議互保長江,各不相犯,立約而還,雖用以白全,而國亦蒙其利矣。廣西巡撫黃槐森,言義民雪國恥,坤一之洞謀自保,私與夷約和,使夷兵得并力趨京師,誤大局,因袁世凱奏之。世凱懼,以告坤一之洞。坤一之洞念奏入,且獲罪,匿奏又慮為槐森所持,計無所出,問於李鴻章。鴻章報曰:“吾思之熟矣,即被譴一身任之,不相及也。”使世凱置其奏,勿與通;且遺書德壽,告槐森,詰責之。槐森卒以毀教堂去廣西,幾陷罪。當是時,微李鴻章,東南且亂,而袁世凱亦有應和之功焉。世凱之在山東,殺紅巾以萬計,德州以南無一拳。河南巡撫裕長、漕運總督松椿好拳,拳頗從之,然不振。
二十日(13日),李鴻章奕劻合劾載漪等罪重法輕,請嚴議。時德美書請殺首謀,乃并奏焉。給事中王鵬運及御史李擢英萬本敦又連名請斬載漪載勛,皆不報。
二十二日(15日),令李鴻章領武衛中軍,榮祿赴行在。祿初由保定走太原,剛毅忌之,詔不許前往,至平定而還。及載漪出軍機,剛毅死,李鴻章為祿請,太后亦念之,故復用。毅之持節東南也,以搜括號增餉數百萬,榮祿因間之,請以毅代劉坤一,毅聞之,銜祿尤甚。嘗論事,至交鬨太后前,太后兩蓄之。毅死而祿獨進矣。
二十三日(16日),德兵法兵英兵入保定,廷雍以牛酒勞師。居久之,以縱匪殺雍。按察使沈家本論訊無狀,乃釋之。又殺道員譚文煥。文煥,江西人,首率拳匪攻天津租界者也。裕祿亦遣練軍何永盛助之,不能破。保定既已失,自是略永平,躪承德,歷三邊,并塞而南,東擾河間,過真定,自河以北大抵皆苦兵,出井陘,循六國時用兵故道,浸尋及於山西矣。至易州,聲言欲發西陵,李鴻章固爭,又欲燒陵樹。先是太后遏人掘利瑪竇南懷仁冢,故夷議報之。
二十四日(17日),德帥瓦德西至京,居儀鸞殿。白聯軍之入城也,時掠取財物,而德兵尤橫,公卿貴人多被答辱,礮擊太廟鴟尾,鑿禁垣為門。夷兵至騎驢上三殿,玉帛圖籍焚掠無遺。戶部銀三百馀萬,內帑倍之,盡以賓敵。大治道涂,穿城為鐵道,通正陽門。俄英兵迭居頤和園,及出而薪木皆盡矣。瓦德西欲見李鴻章,鴻章謝曰:“君所居太后宮,吾中國大臣,又老病不賴行,不能以人臣禮見,奈何?”亦不往。居久之,瓦德西不出,乃往見焉。
二十八日(21日),夷人還我太廟,奕劻請之也。珪幣俎豆皆失。
九月初一日(10月23日),李鴻章劾剛毅董福祥。時毅已死,而張之洞劉坤一亦先言福祥啟釁,罪當懲,太后滋不悅。
初四日(26日),至西安,居北苑。載漪在道,數謀逆,御前大臣那彥圖護上躬甚至,計不得施。而夷議首禍,持益急,乃令載漪載勛留蒲州。載勛私人臨潼,勒還之。載漪走寧夏。自太原以西旱,流徙多,而州縣供億皆取於民,民童困。詔乘輿所過,無出今年稅租,然大率已盡徵,取應故事而已。武衛軍又大掠,至公路婦女人軍。內閣侍讀學士裴維侒以聞,榮祿佯不省。孫家鼐遇董福祥軍華陰,盡虜其資,徒趺走入,言於太后,太后默然。
十八日(11月9日),李鴻章與瓦德西見於儀鸞殿。普法之戰,瓦德西與焉。至是大督九國軍,號二十萬,自負老知兵,尤輕海中國:及見鴻章,色甚和。巳而奕劻至,握手相問勞,良久而出,然不及和議也。其後儀鸞殿裁,瓦德西乃出居頤年殿,而武英殿亦火,官闕皆已燒殘。方是時,各國議中約,往往相難,約久不出,兵連未解,頗四出侵擾,闌入長城嶺,至大同,山西戒嚴。李鴻章亟因赫德請之。而全權大臣雖奉詔,無璽書,瓦德西難之,不肯認也。欲奏請,又稽期,乃請開乾清宮用璽,自為敕,許之。以示瓦德西。
十一月初三日(12月24日),日斯巴尼亞①使臣葛絡干,居中國久,班最先,與德意志便宜行事大臣穆默、奧斯馬加①便宜行事全權大臣齊干、比利時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姚士登、美利堅全權大臣柔克義、法蘭西全權天臣便宜行事鮑渥、英吉利便宜行事全權大臣薛道義①、義大利使臣薩爾瓦格、日本全權大臣小村壽太郎、荷蘭便宜行事全權大臣克羅伯、俄羅斯全權大臣
①余蠻子,即余棟臣。
①呂海寰時任駐德公使。
①曰斯巴尼亞,即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