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 悟真直指
- 劉一明
- 4257字
- 2015-12-27 01:16:14
欲修金丹,必須活此谷神;欲活谷神,先須調和陰陽;陰陽不和,谷神不結。元為陽,剛健之情是也,牝為陰,柔順之性是也。有剛有柔,則谷神長生,不死之根基立矣。蓋谷神是剛柔中正,兩弦之氣,交合而成。兩弦交合,恍惚杳冥,其中有物,是曰真一之精。真一之精,即谷神之別名,未經煅煉,忽存忽亡,是謂真精;已經煅煉,凝結不散,是謂谷神。真精既返黃金室,則精一歸中,而谷神凝結矣。谷神凝結,道心常存,人心馴顧,真知靈知合一;良知良能,渾然天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常應常靜,一顆靈光永不離矣。靈光永不離,即是谷神長不死。谷神不死,即仙翁所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也。谷神真精靈光,仍是一個物事,不過就已成未成分別言之,非有三樣,學者須知。
四十
玄牝之門世罕知,只將口鼻妄施為。
饒君吐納經千載,爭得金烏搦兔兒。
多載(一本千載)
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謂元牝。”元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元者,乾陽,剛健之德;牝者,坤陰,柔順之德。陽主動,陰主靜,谷神之動靜,即元牝之門也。這個門,生天生地生人物,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在人身為四大不著之處。天地之正中,虛懸一穴,開闔有時,動靜自然,本無定位,亦無形象,又號之曰元關竅。元關者,至虛至靈,有無不立也,又號之曰眾妙之門。眾妙者,無理不具,無德不備也。若以口鼻為玄牝,吐納濁氣,安能驅金烏玉兔歸于黃道,凝而為至靈之丹乎金烏者,日之象,陽中有陰,在人為柔順中正之德,即靈知之靈性也。五兔者,月之象,陰中有陽,在人為剛健中正之德,即真知之真情也。靈知真知,中正之德,即陽元陰牝,兩弦之氣。谷神乃兩弦之氣,凝結而成。不知元牝,安知烏兔?不知烏兔,安能谷神不死而長生耶?噫!是門為何門,順去死,逆來活,往往教君尋不著,元牝豈易知哉!
言性情:
四十一
異名同出少人知,兩者玄玄是要機。
保命全形明損益,紫金丹藥最靈奇。
金丹之道,只是一剛一柔,兩味藥料,別無他物。剛屬于真知之情,柔屬于靈細之性。一性一情,兩者雖名有異,而實同出于先天虛無真一之氣。真一之氣即前詩所謂谷神,性情即前詩所謂這元牝。元牝兩者,元之又元,為不死谷神之要機。蓋先天自然之道,谷神而生元牝,后天還返之道,元牝而成谷神。元牝不交,谷神不結。元牝為要機者,正所以結谷神耳。元牝立,谷神結,可以保命,可以全形,更明進陽之益,退陰之損。益陽而至于無可益,損陰而至于無可損。陰盡陽純,谷神長生,渾然一氣,絕無滓質,圓陀陀,光灼灼,凈倮倮,赤灑灑,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傷。如火候煉成紫金丹藥,起死回生,最靈最奇也。
言有為:
四十二
始于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
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
古真云“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要兩段”。蓋金丹之道,一修命、一修性之道。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無為之道。有作之道,以術延命也;無為之道,以道全形也。始于有作者,有作之道,以造命也。造命之學,全以法運。蓋鴻蒙未判之始氣,扭天地造化之樞機,返二十四氣之節口,回七十二候之要道。天地不能知,鬼神不能測,蓍龜不能占。雖天地鬼神蓍龜,且不能知,人焉得而能見之乎?終而無為者,用無為之道,以修性也。修性之道,抱元守一,萬物皆空,如雞抱卵,如蚌含珠。功夫到日,至誠前知,慧心大開,聲入心通,吉兇先知,禍福預曉,誰不知之。但人只知無為之道為要妙,而不知有作之道是根基。不知有作,而只無為;不但不能修命,而亦不能修性??v有所修,亦不過修后天氣質之性,豈能修先天根本之性乎?根本之性,天命之性也。本來性命一家,并無兩串,因交后天,陰陽相離,一而成兩,性命各別矣。性命各別,于是性不能顧命,命不能顧性。命為物奪,不能自主,性亦由是而亂。性亂命搖,邪正相混,理欲交雜,假者用事,真者退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陰氣剝陽于盡,性命未有不傾喪者。故金丹之道,必先有為于后天中返先天,還我原來命寶。命寶到手,主宰由我,不為造化所移。于是抱元守一,行無為之道,以了真空本性,宜超最上一乘之妙道矣。奈何一切頑空寂滅之徒,只知無為,不知有作者何哉。
言雌雄:
四十三
黑中有白為丹母,雄里藏雌是圣胎。
太乙在爐宜鎮守,三田寶聚應三臺。
黑中有白者,道心所發之真知,為剛健中正之道,故謂丹母。雄里懷雌者,人心本來之靈知,為柔順中正之德,故謂圣胎。健順合一,剛柔同氣,人心亦化為道心,靈知亦歸于真知,是名太乙含真氣。太乙即陰陽混合精一之神,乃金丹之別名。將此太乙真氣,入于造化爐中,溫之養之,謹封牢藏,守而勿失。則精全氣全神全,三田聚寶,如三臺輔極,而造化在手矣。三田關元、黃庭、泥丸之說,亦非丹田、絳宮、天谷之說,亦非尾閭、夾脊、玉枕之說;乃先天精、氣、神三品大藥所生之處,無形無象,亦無方所。以其是精氣神所生之處,故謂田;以其精氣神三者分言,故謂三田。其實三田總是一田,三寶總是一寶。因其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三層功夫,故以三田分言之。若到煉神化虛時,只有一虛,而精、氣、神亦歸于無跡,更何有三田之說乎?
言有無:
四十四
恍惚之中尋有象,杳冥之內覓真精。
有無從此自相入,未見如何想得成。
恍惚者非色非空,不定之象;杳冥者至寂至靜,不睹之處?;秀敝杏邢螅`知也,杳冥內真精,真知也。靈知外陽而內陰,為有中之無:真知外陰而內陽,為無中之有。修道者欲成金丹,須在恍惚中尋靈知,杳冥內覓真知。果能心會神悟,認得真實,是謂已見。既已見的,以真知而制靈知,以靈知而養真知,則有無從此眷戀,自相入而交感,金丹立成。否則不知恍惚中象,杳冥內精,是未見金丹藥料是何物色,而欲妄想結丹,如何想得成乎?
言服丹二首:
四十五
四象會時玄體就,五行全處紫金明。
脫胎入口身通圣,無限龍神盡失驚。
紫金(一本紫光)
金丹之道,全是攢簇五行,和合四象。若四象會,則性情精神相合,而元體已就,更能允執厥中,用天真火煅煉,是謂五行全。五行既全,仁、義、禮、智,皆歸一信;性、情、精、神,皆化一氣。健順混合,剛柔無跡,真知靈知,亦變而為良知良能,至善無惡,混然天理,圓通無礙,虛靈不昧,具眾理而應萬事,如黃金煅為紫金,光明外射;吞而服之,化盡后天群陰,露出先天法身,入于圣人之基,我命由我不由天,龍神焉得不驚乎?入口之義,乃頓悟之謂,非服食之說。先天之氣,煅煉成熟,忽的由漸而頓,由明而誠,如丹藥入口,萬病俱消,所以身能通圣。學者須要會的言外意,不得泥文執象。若以入口,祝為口中吞服,誠思先天之氣,無形無象,吞個甚么?服個甚么?于此可以曉然矣。
四十六
華池宴罷月澄輝,跨個金龍訪紫微。
從此眾仙相見后,海田陵谷任遷移。
海田(一本海潮國)
華池宴罷者,取坎中真陽,入于造化爐中,道心穩定而實其腹也。月澄輝者,道心常存,真知慧光朗照,不隱不瞞也??鐐€金龍者,乾為金,為龍。取坎中道心,真知之一陽,填離中人心靈知之一陰,靈知亦化為真知,離復成乾,本來面目全現,渾然天理,圓陀陀,光灼灼,純陽無陰矣。訪紫微者,紫微大帝,乃造化之主宰,列星之樞紐。修道而至復成乾體,主宰在我,天關在手,地軸由心,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移,訪紫微而與天為徒,功成人間,名標天上。從此眾仙相見,任他海水潮泛,陵谷遷移,而法身永久不壞矣。
言丹自內結:
四十七
要知金液還丹法,須向家園下種栽。
不假吹噓并著力,自然丹熟脫真胎。
金液還丹之法,大藥至近不遙,功夫約而不繁,家園自有藥物,可以隨時栽種,不須外邊爐鼎吹噓運火之力,而自然成熟脫化。
夫丹者先天虛無真一之氣,系混沌初分之靈根,為生物之祖氣,含而為真空,發而為妙有,用而為道心,養而為谷神;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內有五行之氣,而無五行之質;藏于五行之中,而不落于五行。為圣為賢,作佛作仙,皆由這個。這個不是別物,即吾本來非色非空,秉彝之良。只緣交于后天,識神用事,埋沒不見,若遇真師點破,始知的家園目有,不從他得,一種即生,由微而著,自然成熟。仙翁曰:“須向家園下種栽。”一切旁門外道,向身外搜求者,可以醒悟回頭矣。
言藥自外來:
四十八
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
壺內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漿。
上詩言家園下種栽,恐人執一身而修,故此緊接曰:“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所謂家園下種栽者,特以金丹藥物,處圣不增,處凡不減,人人具足,個個圓成,不待他求,家園自有也。所謂他家不死方者,待以先天之氣,交于后天,識神用事,陽為陰陷,如我家之物,而為他家所有矣。若欲返本還元,必用追攝之法,方能先天真陽,已去者而復雜,既來仍是我家之物矣。益未來屬他,已來屬我。因有未來已來之時,即有他家我家之別。故當未來之時,須要腳踏實地,漸采漸煉,旋添旋收,以行有為之功。雖曰有為,其實無為。曰有為者,竊陰陽,奪造化,非他一切巧偽之術,皆自然之運用。旋添延命酒者,增道心之真知,以固命也。收取還魂漿者,虛人心之靈知,以養性也。延命酒者,金汁也;返魂漿者,木液也。添其金,收其金木相并,情性合一,真知靈知凝結,丹元有象。旋添收取四字,最有深意,蓋陰陽散渙已久,若不旋添收取,漸次而進,金木不能相并,性情不能相合。惟旋添收取,日乾夕惕,勿忘勿助,日久功深,金木自然相并,性情自然和合,方能延得命,返得魂,而入于長生不死之地矣。
言內外二丹:
四十九
雪山一味好醍醐,傾入東陽造化爐。
若過昆侖西北去,張騫始得見麻姑。
雪山在西,為金,象元情;醍醐,為水,象元精;東陽,為木,象元性;造化爐,為火,象元神。取元情元精之金水,傾入于元性元情之木火。以木火而煉金水,以金水而制木火。刑以成德,德以全刑,刑德兩用,則金木相并,水火相濟,四大和合而丹還矣。此外丹法象也。昆侖山在天地之西北,為萬山之祖脈,比之先天真一之氣,為生物之祖氣。西北屬乾,在地至高之處,高者為陽。張騫陽也,麻姑陰也。當還丹已結,化為真一之氣,由微而著,陽氣充足,大藥發生,渾然天理,剛健中正,脫出一粒至陽之丹。以此丹而點一身后天之陰,如貓捕鼠,假陰化而真陰見,陰陽渾合,結為圣胎,故曰若過昆侖西北去,張騫始得見麻姑。始得見三字內,包功夫層次。這還丹未到陽極之時,張騫未許見麻姑;若養到陽極之時,張騫始得見麻姑。真陰真陽相見,道心人心俱化而為良心;真知靈知,盡變而為良知,一粒黍米之珠,懸于虛無之中,非色非空,照見三千大干世界,絕無遮礙,此內丹法象也。外丹者,已失而復得,從外而還于內,還丹是也;內丹者,已還而煅去陰氣,從內而發現真白,大丹是也。外丹成,內丹就,功成名遂。逍遙于無何有之鄉矣。
言陽精:
五十
不識陽精及主賓,知他那個是疏親?
房中空閉尾閭穴,誤殺閻浮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