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悟真直指
- 劉一明
- 4786字
- 2015-12-27 01:16:14
還丹之道,惟取朱砂黑鉛二物藥料,煅煉成寶,以延性命。朱砂者,離中一點虛靈之氣,即靈知也,屬于人心;黑鉛者,坎中一點剛正之氣,即真知也,屬于道心。因其人心靈知,外明內暗,明屬火,火色赤,取象為朱砂;因其道心真知,外暗內明,暗屬水,水色黑,故取象為黑鉛。此無形無象之砂鉛,而非世間有形有象之砂鉛。既識真知靈知之砂鉛,即可以隨手采取而無難矣。然采之必須煉之,若識藥而不知煉藥之法,亦與不識者相等。故曰縱識朱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蓋金丹全賴火侯修持而成。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采藥須知老嫩,練藥須知時節。有文烹之火候,有武煉之火候,有下手之火挨,有止歇之火候,有進陽之火候,有退陰之火候,有還丹之火候,有大丹之火候,有增減之火候,有溫養之火候。火候居多,須要大徹大悟,知始知終,方能成功。倘差之毫發,失之千里,而欲成丹難矣。
二十八
契論經歌講至真,不將火候著于文。
要知口訣通玄處,須共神仙仔細論。
古來仙真,契論經歌,所言修真藥物火候,最詳最切,至真不假。雖論之而論不及,雖言之而言不盡,何嘗不將火候著于文哉?但契論經歌,其意深奧,或言性,或言命,或言藥,或言火,或言修命火候,或言修性火候,或言外火候,或言內火候,非不言火候也。但言之散亂不整,若不遇明師,整網提綱,疊衣提領,不能知耳。故曰不將火候著于文。又曰須共神仙仔細論。此是教人參究契論經歌,又求明師印證,不得置契論經歌于不讀,專求于師;亦不可以契論經歌為自悟,而不求師。如果契論經歌無火候,何以云契論經歌講至真乎?大抵學人,契論經歌亦要讀,明師亦要求。讀契論經歌,可以辯邪正真假,擴充識見,訪求明師,所以印證其所辨所見之理耳。自參求師,缺一不可。
言采藥火候:
二十九
八月十五玩蟾輝,正是金精壯盛時。
若到一陽才動處,便宜進火莫延遲。
才動(一本才起)
月到中秋之時,金精壯盛,道至剛健中正,本性圓明。圓明之功,全在道心耳。一陽才動處,即道心一點真知之陽光,才動而未大動,天根方露端倪。當此之時,急須下手進火,采入造化爐中,漸采漸煉,由微而著;自一陽而必至六陽純全,亦如中秋之月,分外光輝,照徹宇宙。莫延遲三字,乃吃緊語,蓋道心真知之光,難得而易失,若稍延遲,光氣又散,當面錯過也。
言抽添火候:
三十
一陽才動作丹時,鉛鼎溫溫照幌帷。
受氣之初容易得,抽添運用切防危。
此詩緊接上詩而言。一陽才動,收歸鼎內,心平氣和,虛室生白,光輝內聚,暗中出明,如照幌幃矣。崔公云:“受氣吉,防成兇。”蓋一陽來復容易,而純全最難,必須防危慮險,用抽添增減之功,方能濟事。抽者減去人心靈知之有余,添者增其道心真知之不足,抽之又抽、添之又添,直到無可抽添處,人心不起,道心常存,真知靈知相合,內外光明,方無半夜風雷之患。時以道心初復,陽氣微弱,陰氣正盛,若無抽添之功,稍有懈怠,得而復失,故抽添之功為貴,抽添之功,即是防危之功,非抽添之外,又有一防危。抽添不在防危之外,陸危即在抽添之中,兩者一事,學者須要著眼。
言溫養火候:
三十一
玄珠有象逐陽生,陽極陰消漸剝形。
十月霜飛丹始熟,此時神鬼也須驚。
元(系“玄”字之誤)珠者,至陽之珠,為圓明不昧之物,乃金丹之別名,即人當初良知良能之本性,這個本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象乎玄珠。此珠是道心一點剛健真知,集義所生而成象,生而又生,浩氣充塞,光輝圓滿,陽之極矣。陽極須當以陰接之。陰消剝形,借陰養陽,化去陽剛之燥氣。漸剝者,必用十月之功也。十月溫養,礦盡金純,化為靈霜,真空而含妙有,妙有而藏真空,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如霜飛虛色,不落有無之象,而丹始熟矣。致此地位,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移;功成人間,名錄天上,神鬼怎得不驚乎?
言結胎火候:
三十二
前弦之后后弦前,藥味平平氣象全。
采得歸來爐里鍛,煉成溫養自烹煎。
前弦者,陰中之陽,真知歸于中正也,后弦者,陽中之陰,靈知歸于中正也。真知靈知,俱歸中正,剛柔相當,其相當處,是謂前弦之后,后弦之前。當此之時,真知靈知,大小無傷,兩國俱全。其中生出先天一點靈苗,藥味平平,陰陽混成,急當采取,收入造化爐中,煅揀成真,結為圣胎。到此地位,藥即是火,火即是藥,用十月溫養之功,自有天然真火烹煎,由微而著,無形生形矣。
言陰陽歸中:
三十三
長男乍飲西方酒,少女初開北地花。
若使青娥相見后,一時關鎖在黃家。
長男為震。西方酒者,金水也。初三月現庚方,至陰之下,一陽下生,在卦象震,故曰長男乍飲西方酒。少女為兌。北地花者,水中生金花也。月華之生,自兌至坤,陰中陽現,故曰少女初開北地花,二句皆言一陽發生之象。曰乍飲,是生平未飲,而今忽飲。曰初開,是前次末開,而今方開。乍飲初開,俱寫道心真知易失而難尋之意。蓋道心埋沒已久,真知有昧,忽于至靜之中,偶然發現,如乍飲酒初開花。此便是返還之機,良宵佳逢,不可錯過,須當乘時采取,與靈知配合,關鎖于中央黃庭室內,夫妻相見,自然生丹。靈知為性,陽中之陰,屬木,木色青,故以靈知取象為青娥。真知靈知相見,同心一氣,自然歸于中央。但歸則歸矣,若不知關鎖,恐有合而復離之患。既關之,又鎖之,門戶緊封,不合者而必合,既合者而常合。張三豐所謂“東家女,西舍郎,配作夫妻入洞房;黃婆勸飲醍醐,一日掀開醉一場”者是也。關鎖二字有防危慮險之功,蓋陰陽初會,性情猶未純一,必須勿忘勿助,嚴密防護,方能無滲無漏,金丹自虛無中凝結矣。此乃天機,非師罔知。
言沐浴:
三十四
兔雞之月及其時,刑得臨門藥象之。
到此金丹宜沐浴,若還加火必傾危。
金丹(一本金砂)
卯兔之月為春分,陽氣升于天地之中,酉雞之月為秋分,陰氣升于天地之中。春分屬木,生氣也,為德;秋分屬金,殺氣也,為刑。德所以生物,刑所以成物。非刑不成德,非德不全刑。有刑有德,而天地造化,得以一氣流行,循環不已矣。修道者莫(系“真”字之誤)知之剛,歸于中正,如秋分也;靈知之柔,歸于中正,如春分也;真知靈知,俱歸中正,如春分之德,秋分之刑也。真知之剛健,所以制人心之邪氣,靈知之柔順,所以養道心之正氣。宜剛則剛,宜柔即柔,不失其時,則剛柔中正,如春分秋分,各有其時。故曰兔雞之月及其時也。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如一,則真靈不散,如春德秋刑,兩者迭運,故曰刑德臨門,藥象之也。道至剛柔中正,道心常存,人心至靜;真知至靈,靈知至真。真靈合一,良知良能,金丹有象,可以沐浴溫養,而灶底抽薪也。否則不知止足,而猶加火煅煉,則剛而太過,柔而不及,剛柔仍不中正,藥枯丹傷,傾危豈能免乎?
言文烹武煉:
三十五
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時易日法神功。
守城野戰知兇吉,增得靈砂滿鼎紅。
月本無光,借日生光。一歲與日十二會;一月三十日;晦朔之間一會。人之真知埋藏,純陰無陽,如月之無光也,必借靈知而后生光。當靈知真知相會之時,亦如日月三十日遇逢也。至人效日月相會之象,以三十日移于一日之中,又以一日移于一時之中。一時振發剛氣,借人心生道心,以道心制人心;依靈知生真知,以真知黜靈知。采鴻蒙末判之始氣以為丹母,準陰陽變化之神機以為火候。是道也,有文烹有武煉。守城者,文烹也;野戰者,武煉也。當文而文,當武而武,為吉,當文而武,當武而文,為兇。文火者,回光返照,黜聰毀智,專心而養正氣,如守城也。武火者,懲忿窒欲,去妄存誠,猛力以除客氣,如野戰也。知的文武,明的吉兇,有事則用武火,無事則用文火。文火武煉,陰氣盡而陽氣純,真知靈知相合,化為良知良能,妙覺本性;圓陀陀、光灼灼,凈倮倮、赤灑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渾然天理,絕無人欲。猶如靈砂滿鼎紅矣。砂至于靈,氣質盡化,非色非空,非有非無,純是清陽之氣,服之可以卻病廷年,消災免難,還復本性,虛靈不昧,真空妙有,造化不能限,陰陽不能拘,萬物不能傷;亦猶是耳。然世間亦有知兇吉,而不下肯心用神功者哉。
言卦意二首:
三十六
否泰才交萬物盈,屯蒙二卦稟生成。
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謾役情。
乾上坤下(),天氣自上而下降,地氣自下而上升,陰陽不交而為否。坤上乾下(),地氣自上而下降,天氣自下而上升,陰陽相交而為泰。否極泰來,陰陽才交,萬物即于此而盡皆發生,盈滿宇內矣。屯者()坎上震下,水中有雷,陰中陽生,所以散陰而生物。蒙者()艮上坎下,山下有水,陽陷陰中,所以養陽而成物。否泰者,萬物之通塞;屯蒙者,萬物之生成。通塞生成,總是一陰一陽來往運用之。陰陽來往,萬物通塞生成,皆自然而然,非有強作也。修真之道,剛柔未合,即否也;剛柔相合,即泰也。當剛而即進剛以修真,即屯也;即(系“當”字之誤)柔而即運柔以養真,即蒙也。知通知塞,能修能養,剛柔隨時而用,變化裁成六十四卦,即在吾方寸之中矣。
大抵卦象所以出意,得意可以忘象。若不知卦之意,僅執其卦之象,必欲一陽二陽三陽而行泰,必欲一陰二陰三陰而御否。生三陽行泰,其說猶近于理。至于生三陰御否,不亦難乎?更有以天之子時,謂陽氣在坎而動,遇子而守腎,為朝屯。以天之午時,謂陽氣有限而止,遇午而守心,為暮蒙。噫!以此而謂否泰屯蒙,六十四卦群爻焉能行的盡合?倘究群爻而欲盡合之,豈不枉役情乎?古仙云:“不必天邊尋子午,身中自有一陽生。”可為行卦爻者之明證,學者須當三思。
三十七
卦中設象本儀形,得意忘言意自明。
舉世迷人惟執象,卻行卦氣望飛升。
得象(一本得意);執象(一本泥象)
《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過明陰儀陽儀,中正不中正之形象耳。若得其陰陽中正不中正之意,可以調和陰陽,自合卦象矣。奈何世之迷徒,不究其意,卻執其象,必欲朝而行屯,暮而行蒙,始于屯蒙,終于既未,而行卦氣,希望成道飛升,愚之甚矣。
殊不知古來仙真,所謂期屯暮蒙者,是教人知陽生即屯,陽陷即蒙也。陽生如晝之朝,陽陷如夜之昏。當陽生之時,而即進陽火以采陽,是謂朝屯;當陽陷之肘,而即運陰符以養陽,是謂暮蒙。所謂既濟末濟者,是教人知陰陽已合即既濟,陰陽未合即未濟。陰陽已合,金丹凝結,陽火事畢,既濟須防不濟,陰符之功,所必用也。陰陽不合,金丹不結,陰符無用,末濟急須致濟,陽火之功,所必行也。此卦中所藏之意,即此四卦之意,以推之其余六十卦,無非一陰一陽之變化,故曰得象忘言意自明。茍明其卦象之意,天關在手,地軸由心,信步走去,頭頭是道,不必執卦象而自合卦象。噫!金蝦蟆,玉老鴉,認得真的是作家。
言庚甲:
三十八
天地盈虛自有時,審能消息始知機。
由來庚甲申明令,殺盡三尸道可期。
天地之道,一盈一虛之道。盈極則虛,虛極則盈,自有其時,修道者,能審明盈虛之實理,而能克消其陰,生息其陽,始謂知盈虛消息之機矣。夫克消其陰者,即虛之機也,生息其陽者,即盈之機也。然消之息之,總不離真知之情、靈知之性。真知之情剛,屬于庚金;靈知之性柔,屬于甲木。剛以御外,而制伏客氣;柔以處內,而靜養天真。剛柔兩用,內外兼修,是謂庚甲申明令。令明則剛柔得宜,消息隨時,正氣克而邪氣化;內念不出,外物不入;無眼耳口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凈倮倮,赤灑灑,是謂殺盡三尸。三尸殺盡,群陰悉化,大道可冀。此詩著重處,全在審能消息始知機一句。審者,詳細熟玩,無微不入,功深日久,方能見真。能見其真,得心應手,方能消息。能消息方是知機;若不能消息,猶不得謂知機。不知機,是理未能審辨透徹,如何申明令而殺三尸?故正心誠意之學,全在格物致知也。
言元牝二首:
三十九
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
真精即返黃金室,一顆靈光永不離。
谷神者,先天虛無之一氣,所謂圣胎者是也。此氣非色非空,即色即空,在恍惚杳冥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乃道心人心之界,真知靈知之根,剛情柔性之本,生天生地生人。儒所謂“太極”,又謂“至善”,又謂“至誠”;釋所謂“圓覺”,又謂“法身”,又謂“臺利”,道所謂“金丹”,又謂“圣胎”,又謂“谷神”。其實是人生本來良知良能,空谷顯靈之神耳。這個谷神,落于后天,陰陽分判,假者用事,真者退位,谷神埋藏如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