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澎湖續編
  • 蔣鏞
  • 4932字
  • 2015-12-27 01:15:29

蔣鏞:湖北黃梅縣廩生,嘉慶戊午科舉人,壬戌科進士,由福建連江縣知縣升授知州,歷充嘉慶丁卯、癸酉、丙子、道光、辛巳四科鄉試同考官,借補澎湖通判。道光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到任,九年五月內委署臺防同知,六月十三日卸事。

丁秉南:四川巴縣人,由監生遵例報捐同知,分發福建候補。九年六月十三日署任,十年十月初八日卸事。

烏竹芳:山東博平縣舉人,歷任福建壽寧、詔安、安溪等縣知縣,升知州,署噶瑪蘭通判,借補泉州馬巷通判。于道光十年十月初八日署任,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卸事。

蔣鏞: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回任。

列傳(「紀略」立傳者四人,今續增五人)

胡建偉,號勉亭,廣東三水縣人。乾隆己未科進士。歷任直隸無極、正定、福建福鼎、永定、閩縣知縣;奏升澎湖通判。政跡頗多,不可詳考。竊以所聞于父老者約略言之。

公之治澎,一以重民、愛士為心,不屑屑于末俗茍且之效。其課農,則遇春雨親行郊野,勤者獎之、惰者戒之;收耘之日亦如之。其訟獄、賦稅,牘無積案,民自輸將。調澎戍兵,夙習剽悍,欺擾鄉愚;公以正直臨之,民賴以安。勸學課士,創建文石書院,作「學約」十條。又令各社設社學;因公下鄉,必詣塾館,將幼童所讀之書,正其句讀,勸戒各有程序。公又憐澎士赴臺考試維艱,援南澳例,詳準就澎局試,徑送道考。及調補臺灣鹿港廳,又在郡建置澎瀛書院,為澎湖士子赴考寓所。其愛士何殷也!蓋公之所為,皆本正心、誠意以發為恭敬、惠義。道德積于中,斯文章見于外。其纂著「澎湖紀略」,上仿周官、禹貢,下本史、漢、三通,衍為十二門,質而不俚、詳而有體。然猶不曰志,而曰略,示謙也。

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得親見,溯其遺澤,至今馨香而俎豆之;奚啻甘棠之愛,永矢弗諼也哉!(生員陳震甲撰)

呂憬蒙,號囗囗,囗囗囗囗囗人。乾隆五十一年任澎湖,多惠政。時澎地小米未熟,民苦乏食。憬蒙方試士,得臺匪陳周全作亂告急文報,急拔關出,疾馳至媽宮,稽商船所運谷,得千余石;發捐鍰,盡糴之,依價平糶,民賴以安。

蔣曾年,號囗囗,江蘇元和人。乾隆五十七年調任澎湖,潔己愛民。歲饑請發賑,復為粥以啜饑民,全活無數,澎人感之。

韓蜚聲,號鵝湖,江西鉛山人。由監生,選授布政司理問。嘉慶二年調澎湖,恤民重士,實心勤政,有便民者悉為經理。雅意作人,振興文教。見文石書院將就圮,集諸生公議,銳然自任,捐俸重修,經畫規制,督視工程,且晚無少倦。慮經費不敷,輒歸內太息;其妻某宜人曰:君區區一官,廉俸幾何?終日傾囊,欲老死此地,從徐福為海上游耶?蜚聲毅然曰:爾何知居官興學校,大是好事!吾不能惠(?)此一方士子之秀而文者即吾子弟也,忍令無教育?處工既竣,延名師、設膏火,培植士類,文風丕振。以勞瘁卒于任,士民哀傷,為立祠書院,與胡公建偉并祀,春秋弗替。

黎溶,號秋帆,廣東番禺人,由監生。乾隆己丑恩科領順天鄉薦,選授知縣。嘉慶十四年調署澎湖。性英敏,有智略,政治清肅。遇歲歉,奸徒草竊,漸至搶掠,溶不惜重貲募鄉勇,督役窮捕,獲巨惡數人,解縣正法。余黨薄懲之,釋令自新,不株孿一人;盜遂滅跡,閭閻安堵。接文士以禮,貧不能赴試者,給以行資。抵任未幾,新倅將代。會制府來巡,土民具狀乞留,以能吏調知臺灣;屢獲大盜,宵小屏跡(似有脫文)。丁母艱起復,擢山東同知。將入覲,過澎湖守風,百姓扶老挈幼爭相饋遺,被褐進謁如家人;善言撫慰之,留連數日去。民為立祠(以上五條,生員蔡廷蘭采訪編輯)。

文事紀

學校(載「紀略」,今增一條)

澎湖舊隸臺邑,遠隔大洋,童子應縣、府試及道試,往返動逾半載,資斧艱難,裹足不前。自前廳胡建偉判澎,作養人文,興賢勸學,有童子赴縣、府試者九名,在前列者三名,由學政取進者亦三名。時歲貢生呂昆玉等呈請就澎考試,造冊送道牒府備案,免其縣、府兩試仍附入臺灣生額,憑文取進;詳準部咨,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歲科考為始。是年入學者三人,以后另編澎湖字號,歲、科取進名數在臺邑額內,士林感奮。嗣是鄉薦有辛齊光,嘉慶癸酉科欽賜舉人。道光七年臺灣道孔昭虔詳準廣額,澎湖依舊另號,每逢歲、科兩試取進定額二名撥入府學,不在臺邑額內。道光九年歲試,巡道劉重麟又撥府學一名,鄉試中式仍歸臺郡額數(生員陳震甲分纂)。

書院(載「紀略」,今增一條)

澎湖自入籍后,雖有稽古之士,初無肄業之所。乾隆三十一年胡公蒞澎,從貢生許應元等之請,建書院以惠士林;道府報可。公捐廉為倡,擇文澳西屏山建文石書院,規模制度載于「紀略」。又作「學約」十條,以教士子。五十五年夏六月六日大風,瓦桷皆壞,知府楊廷理來澎撫恤,諭前廳王慶奎捐資補葺。嘉慶四年,韓蜚聲捐廉重修。改建魁星樓,以后堂作講堂三楹,扁曰「有志竟成」。迄今祀胡、韓二公于兩旁。二十年,前廳彭謙就院后再建五間,以祀文昌。道光元年,蔣鏞蒞任,重錄「學約」鋟板,懸講堂東西壁。七年秋,捐廉倡修,兼主講席督課,以修金充工資,商諸協鎮孫得發、右營游擊兼署左營江鶴,各捐廉重修改建,闔澎士庶亦欣然樂輸。是年庀材鳩工,先修五賢祠宇及左右翼室。九年春,移建魁星樓于巽方,取文明之象。文星祠移前一丈,添蓋拜亭,以昭宏敞;余擬整理重新。督工者生員呂作屏、勸捐者生員王云鵬等。是夏蔣鏞奉委署臺防篆,丁秉南接任勸捐,眾仍踴躍趨工。十年冬落成,距胡公勉亭創建之年已周甲焉。蔣鏞詳請撥餉籌款生息,春秋祀文昌,謹用太牢,文武官員暨士子虔誠行禮;丁祭日,動用書院餉息,用少牢,廳主率士子致祭先賢五子、魁星,士子亦各分祭胡、韓二公及前廳之有功德于澎者(生員陳震甲纂)。

社學(載「紀略」)

科目(載「紀略」,今增一條)

嘉慶十一年,??芊概_灣,率義勇捍御者,多薦紳、庠士,郡垣以安。明年,糧道趙三元巡視臺灣,嘉諸生仗義,言于督撫,監司、郡縣亦以狀聞;總督阿林保、巡撫張師誠奏請廣額,部議于福建解額外,更加臺士一人。自后,以三人為定額。道光七年,臺灣道孔昭虔又請廣粵籍一名,自后以四人為額。澎湖自嘉慶癸酉科辛齊光欽賜舉人后,每科與鄉試者有人、膺房薦者有人,文風日盛于昔(生員陳震甲纂)。

進士(闕)

舉人

嘉慶十八年癸酉科:欽賜舉人辛齊光(府學。歲貢生)。

貢途(載「紀略」,今增六條)

副榜(闕)

恩貢(闕)

拔貢(闕)

歲貢

康熙五十二年:顏我揚(臺灣縣學。任歸化縣訓導)。

乾隆十七年:呂昆玉(臺灣縣學)。

——以上二名載「紀略」。

乾隆三十六年:許騰龍(臺灣縣學)。

乾隆五十年:陳元輝(臺灣縣學)。

嘉庚六年:辛齊光(臺灣府學。嘉慶癸酉科欽賜舉人)。

例貢(雍正二年以后,例貢非由廩生者,不得以教職用,現任教職俱罷去)

許應元:由附生。

張綿美:由俊秀。

張德倫:由俊秀。

——以上三名載「紀略」。

許克義:由附生。

許克視:由附生。

許容光:由附生。

武科(載「紀略」)

人物紀

仕途(載「紀略」)

材武(載「紀略」)

封典(載「紀略」,增一條)

呂云鵬,瓦硐港澳人??滴趿暌云脚_功,授提標參府;恭遇覃恩,誥贈懷遠將軍。履歷無考。

鄉行(載「紀略」,增十六條)

辛齊光,字愧賢,奎璧澳湖西社人,由臺灣府學歲貢。嘉慶六年癸酉科,欽賜舉人。家頗裕,樂善好施,嘗出貲百金倡修文石書院及郡城試寓。又嘗造湖東、西溪二處石橋,修港底尾、書院崎二處大路,置石板于中墩,徒涉得無苦。又修蟳廣汐石堤,堤邊建福德祠以便行人憩息。鄉有古冢,經風雨,棺骸露積;悉拾置一處,封筑義冢。又建敬圣亭,廣拾字紙。其生平善事,指不勝屈。遇貧困,輒周恤之。有借貸不能償,悉免之,而焚其券。友有喪,貧無以殮,備棺營葬。以此,義聲達鄉里。少年力學,事母孝。二十三歲為諸生,應鄉試十余科,內渡遭風幾殆。時母春秋高,慮風波不測,遂決意終養。母九十余歲歿,齊光年六十六矣;哀慟幾絕,喪葬盡禮。服闕,再赴秋闈。皓首登瀛,為澎士先。耄年,猶杖策一上公交車。歸課子孫,藏書滿家,留心考據。既又主講文石書院,善引進后學,教人重實踐。課諸生終日,諄諄不怠。年七十六,無病終。今之論文章行誼者,皆推齊光云。

陳傳生,鎮海澳岐頭社人。性純厚,事母孝,與弟大業共敦義讓。大業業儒,傳生駕商舶賈于外,凡衣服飲食,讓美于弟。市異書滿架,欲令周知古今事。嘗囑曰:『吾家門賴汝振書香,汝兄慣涉風波,耐勞苦,無勞遠念。汝讀書人,宜善自?!?。歸聚一室,歡談竟日,不忍離。視諸侄勝己子,一粒、一縷不自私。大業亦克體兄志,持家事惟謹,待兄如對嚴父。入邑庠。傳生又好義,遇捐修書院、祠廟及津梁、道路,皆竭力捐助,不吝重貲。人尤偉之。噫!澎屬故敦厚,多友愛相尚,然如傳生兄弟者,蓋亦難其人矣!

陳昆山,鼎灣澳沙港社人。生平孝友篤行,言訥訥如不出口。家不甚饒,而慷慨好施。嘉慶二十一年歲饑,昆山傾橐賑里中饑民。又嘗捐建萬善宮,遍收枯骨。又助修蟳廣汐石堤,廣印感應篇、敬信錄,自作戒溺女文以勸世。聞有女將溺,亟詣其家,厚給之,令哺活。一日,見里人盜其瓜,疾引身避之,不令見;后其人知之,痛自愧悔。里黨有爭競,昆山至立解,以此推重之。惜年不永,四十一歲而歿!聞者皆為太息。

陳文獻,字如瑞,鼎灣澳沙港社人。三歲失怙,母邵氏孀守,撫誨成立。文獻為人正直,多義氣,訓子弟極嚴,鄉人化之。好為人解爭訟;鄉有饑寒急難者,出家財賑恤,不責其償。子孫昌熾,合食數十人,和睦無間。嘉慶九年,臺灣縣知縣薛志亮舉充鄉飲賓,匾曰「望高月旦」。壽七十二。子攸濟、孫大奎,皆邑諸生。

呂成家,字建侯,東西澳東衛社人。少聰慧颎異,工書畫、能詩,尤能琴箏。屢試不售,遂絕意功名,怡情山水。置一齋,嘯臥其中,圖書花鳥,呼酒談棋,極人生樂事。晚益耽吟詠,別駕吳性誠深器重之,常以詩相酬和。去任后,猶寄短章遺贈。成家雖放浪形體,而天性友愛,與兄弟祖合、志略等數人,白眉黃發,揖讓雍雍,一堂儒雅。諸子侄皆工筆墨,有王、謝之風。從弟作屏、侄因方,俱諸生。子逢時,武生。年七十一,以壽終。

歐挺,鼎灣澳土地公前社人。五世同堂,男孫三十三人、女孫十四人,合家五十余口,和睦無間。挺性淳厚寬宏,家道清肅,課兒孫以禮讓,處鄉里無纖芥嫌。終其身,未嘗一涉訟庭。耄年猶健,舉家熙熙為樂;皤發子婦,孝養無虧,斑衣娛老。壽九十二。長子庶奇、次慶時,年俱至八十余。道光元年覃恩,賜八品頂戴。至今子孫退讓成風,式遵祖訓;天之報施善人正未艾也。

王安瀾,嵵里澳鐵線尾社人,邑庠生。生平謹飭自守,仁孝友恭聞于時。交游取與,未嘗一茍且。處鄉閭,多勸人息訟;察人有奸詐,面斥之不少阿。以故安瀾在時,嵵里數社奸宄斂跡,化爭競為和睦。居家嚴,諸兒孫繩以禮法,毋敢犯。長子云鵬,克體父志。母早歿,事繼母盡歡。少年敦行積學,游庠后修善益力。以是非質者,一秉公道以巽詞解之,眾怒輒平。于善事尤加致意;值書院議修,澎廳蔣鏞延主募務,復與諸生呂作屏同視工程,矢勤矢慎,勞瘁成疾。五賢祠、文昌堂、魁星樓皆次第告成,云鵬始告歸養病。噫!讀書期在利世,善行非以沽名;若安瀾父子,可謂有功于名教矣。

郭克齊,字遜可,通梁社人。素行友恭,寬厚待人。治家嚴肅,好勸人讀書,家中男婦皆知敬惜字跡。為子擇師,尊禮備至;修金不給,輒質衣物以奉。后移居臺地,澎人到臺者多受周給。嘉慶丁卯年,孫開榮游泮回籍,倡同人鳩貲拾字紙,又印施敬惜字紙文勸世。家訓流傳,功亦偉哉!壽至古稀,恭遇覃恩,賜八品頂戴。孫開榮,亦舉彰化學歲貢。書香隆然起矣。(以上八人,生員蔡廷蘭訪輯)

張世光,瓦硐港社人。性剛直,守正不阿;輕財重義,利物濟人。遇不平事,力為勸解。世光在時,鄉無爭訟者數十年。嘉慶十八年,鳳山縣訓導揀選知縣黃人龍舉充鄉飲賓,匾曰「善行可風」。(以上一人,生員陳大業、蔡廷蘭采輯)

陳龍慶,西嶼澳小池角社人。好為人排難解紛;鄉中事無大少,皆就決于龍慶。康熙五十年,臺灣縣知縣俞舉充鄉飲賓,匾曰「雍睦可風」。壽八十四。

李洊科,西嶼澳小池角社人,原籍同安縣浯嶼,以醫術游澎,因家焉。為人質直好義,解忿息爭,舍藥施茶,利人方便。事繼母極順。道光元年,由臺灣府學舉充鄉飲賓,澎湖廳丁嘉植匾曰「鄉閭表式」。子安邦,列郡庠。

林孝東,西澳媽宮社人。生平正直好善,茹素;敬惜字紙,攜筐籃遍拾孛跡,滌以香湯,焚而投諸清流。為人傭工所得資,盡出以修除道路,收枯骸、掩廢墳。歷任澎廳嘉其義行,皆有獎賞。年未滿四十,而敦行不怠,其天植之性然也。(以上三人,生員李安邦、蔡廷蘭采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临江市| 巴东县| SHOW| 雷山县| 大庆市| 高邑县| 东源县| 无为县| 永昌县| 五莲县| 苍梧县| 邢台县| 广丰县| 太保市| 东兰县| 合川市| 凌海市| 盖州市| 恩施市| 五莲县| 周宁县| 霍山县| 建湖县| 绥化市| 浦城县| 慈溪市| 张家口市| 新郑市| 罗定市| 大理市| 兴安盟| 休宁县| 桂林市| 公安县| 大兴区| 滕州市| 昔阳县| 晋宁县| 长丰县| 右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