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紀
星野
氣候
風信
日月
云霓雨露
雷電霜雪(以上俱載「紀略」)
按郡志所引呂宋居巽巳,入翼十度;日本居艮寅,入軫八度,乃據本朝「時憲書」所定。粵東賴連淑云:自翼十度、至軫八度,相去二十九度,仍屬巽巳位;況艮寅系箕尾、巽巳系翼軫,自尾十八度、至軫初度,相去七萬余里之遙。乃以艮寅屬軫八度,理亦難解;即以里差計之,呂宋居東南距臺水道七十更,日本居東北距臺水道亦七十更,以每更六十里約計,相去不過數千里而近,何方向之懸殊乃爾!自來占星之法,本無明證;惟理可信者,仿而行之。賴氏所論,頗為近理。姑為附錄,以參一解(生員蔡廷蘭輯)。
地理紀
建置
形勢
海道
潮信
島嶼
城池
公署
澳社(以上載「紀略」,無增補)
廟祀(新增十三條)
城隍廟
文澳城隍廟,已載「紀略」。媽宮澳城隍廟,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前廳謝維祺捐俸率董事監生郭志達等建,有碑記。乾隆五十五年風災,殿宇損壞;前廳蔣曾年捐俸及商民修理,并添建后殿五間。嘉慶三年,前廳韓蜚聲續勸商賈重修。二十二年十一月,前廳潘覲光以罰項番銀五十二元半生息銀元,召匠修葺。道光四年,中殿前楹塌壞,通判蔣鏞籌款重修。
關帝廟
廟在媽宮澳西偏。乾隆三十一年,前廳胡建偉會營增修,備載「紀略」。嘉慶七年五月,前廳王兆麟、黃家訓會同澎湖協聶世俊、左營游擊廖國、右營游擊陳光昭、署左營游擊王廷彪、把總黃定國勸捐重修。二十一年九月,前廳彭謙、潘覲光會同澎協郭繼青、陳夢熊、左營游擊陳鵬飛、右營游擊吳得勛、左右營守備周萬清、阮朝良、千總詹功顯、盧士興、張正、賴啟泰等復行勸捐修葺。道光五年,護協沈朝冠、左營游擊黃步青、右營游擊蕭得華、左右營守備周天成、周承恩偕通判蔣鏞勸捐重修。
天后宮
廟在媽宮澳。乾隆四年以前事,載「紀略」。乾隆五十七年,協鎮李南馨、左營游擊羅光昭、右營游擊黃象新、左右營守備雷鳴揚、聶世俊會同蘇松鎮、孫全謀、千總李光顯倡捐重修。嘉慶二十三年,前廳升寶、澎協陳一凱、護協蕭得華、護左營游擊江鶴、護右營游擊李如榮、左右營守備周萬清、吳國彩倡捐勸修。
真武廟
廟在媽宮澳,「紀略」未載始于何年。乾隆五十六年八月,前廳常明、蔣曾年、徐英會同澎協黃象新、左營游擊羅光昭、右營游擊雷鳴揚、中軍守備聶世俊、左右營守備連高升、蕭夢熊、李光顯勸捐重修。嘉慶二十三年二月,前廳升寶、高大鏞會同澎協莊秉元、左右營游擊江鶴、蕭得華、陳鵬飛、阮朝良、守備周萬清、張正、翁及復勸捐重修。
觀音廟
廟在媽宮澳,載「紀略」。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前廳陳銓會同澎協馬蛟、溫靖、烽火參將魏大斌、左右營游擊黃必成、柴大紀、守備楊開春、謝恩、千總潘鍾、黃捷魁等勸捐,撤基全修。嘉慶十年十月,澎鎮副總兵官王得祿、護協陳景星、游擊聶世俊、盧慶長、守備時胡麟、黃定國復倡捐重修。
祖師廟
廟在廳治西,載「紀略」。嘉慶十六年十月,里人陳文、陳老等勸捐重修。十八年,前廳宋廷枋落成。
嘉蔭亭(即五里亭)
亭在廳治西二里許,載「紀略」。嘉慶元年,前廳蔣曾年重修。二十四年十月,前廳升寶捐俸重修。道光三年,通判蔣鏞于廟外建亭,前筑照墻,以御風臺;復額云「古嘉蔭亭」。廟西瓦厝一所,本官地,紅毛城鄉民高全起蓋店屋,轉典與王媽生之父;后蓋兩進,并西畔灶廚一小間。東至宮邊,西至壙,南至海,北至后山。用過工料銀一百余元。高姓復于道光九年四月將此店屋,另灰窯一座、亮仔埕一所,杜賣與媽宮社鮑信(即倉書鮑國珍)為業。通判蔣鏞捐錢三十千,合鮑信出錢四十千,立契執管;每月以租錢三百七十五文交廟祝收為五里亭香油之資,余歸鮑信收管。日后鮑信子孫不準典賣及租與兵役并婦女居住,以期潔凈。契內標載分明,用印為憑,付鮑信收執;卷付禮房存權。
水仙宮
廟在媽宮渡頭,載「紀略」;但未載建于何年。乾隆庚子二月,澎協招成萬捐廉率同海澄監生郭志達勸捐重修。道光元年十月,前左營游擊阮朝良興議,先后會同通判蔣鏞、護協沈朝冠、協鎮孫得發、署左營游擊黃步青、溫兆鳳、右營游擊蕭得華及守備周天成、吳國彩倡捐改造。
真人廟(載「紀略」)
大王廟(載「紀略」)
將軍廟(載「紀略」)
風神廟
廟在媽宮澳城隍廟東。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前廳王慶奎會同澎協黃象新、左右營游擊聶世俊、雷鳴揚捐建。嘉慶四年十一月,前廳韓蜚聲以規模窄隘,添買民房一間拆建。道光五年,通判蔣鏞查出小囗〈舟古〉船一百號,征餉報充春秋二祭(詳「普濟堂序」)。
龍神廟
澎湖向未專建龍王廟。道光六年,通判蔣鏞會同協鎮孫得發、左右營游擊黃步青、林廷福倡捐,擇觀音亭東邊舊廂屋四間拆建,并詳請以查出小囗〈舟古〉船一百號征餉充春秋二祭(詳「普濟堂序」及「建龍神祠記」)。
施將軍廟
廟在媽宮澳東街。前水師提督施瑯平臺有功,封靖海侯,官民建祠祀之。通判蔣鏞查在澎奉差因公遭風歿于王事者,皆無專祀,因籌捐銅錢三十二千文,發交鹽館生息;又籌捐銅錢四十千文,移營生息,附祭各木主于此以報之。
地藏王廟(在武忠廟間壁)
武忠廟
廟在媽宮澳協署西海邊。遍詢里人,不知建于何年,無碑記可考。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護協黃象新同左營游擊羅光昭、升金門游擊雷鳴揚、護右營游擊聶世俊、守備李光顯、連高升、董事高必成倡捐重修。
無祀祠
祠一在媽宮澳西海邊,一在西嶼內外塹適中道左,「紀略」已詳。查媽宮澳之祠,自乾隆二十九年右營游擊戴福等公捐重修,四十六年三月前協招成萬率營弁倡捐重修,有碑記。嘉慶二十五年,右營游擊阮朝良募同課館連金源、郊鋪金長順等捐修。其西嶼內外塹中之無祀祠,今就傾圮,應清出舊基重修。
街市
媽宮市:倉前街、左營街、大井街、右營直街、右營橫街、渡頭街(又名水仙宮街。以上各鋪無增減)、海邊街(乾隆三十二年開文榮號當鋪一家,今歇業。行鋪,杉木等行俱照舊無增減)。
魚市(俱照舊)。
西嶼外塹海邊,亦有小鋪數間(照舊)。
染布鋪(照舊)。
販賣咸魚往臺換雜糧鋪(照舊)。
大赤嵌(照舊)。
西嶼緝馬灣社(照舊)。
八囗〈冖八卓,上中下〉澳(照舊)。
井泉
東衛社村前井、文澳社書院內井、嘉蔭亭井(俗〔呼〕五里亭)、媽宮社大井(俗呼施井)、協鎮署內井、觀音亭前井、鎮海澳西寮井、西嶼外塹社井。以上各井仍舊,間有民間添鑿私井,水味皆不及。
官師紀
建官(載「紀略」,無增補)
調補(載「紀略」,增補一條)
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準吏部咨:嗣后臺灣同知、通判、知縣以及佐雜等官,俸滿調回內地之例,一并停止。其中如有辦事熟諳之員,計其到任已在五年以上者,毋論該省有無薦舉卓異,遇有臺灣應升之缺,準該督撫按其品級隨時酌量題請升用。其內地應升之缺,仍照歷俸五年之例,一體分別題咨辦理。至該員等論俸推升,應于內地人員通行較俸;其調補臺灣到任未屆五年者,雖底俸較深,亦不準其升用,令扣滿五年后,再行按班升選,庶佐雜微員亦不致屢易生手。又嘉慶十五年十月初十日,準吏部咨:嗣后臺灣廳縣佐雜等官,五年俸滿,除臺灣應升缺出仍照舊例先盡升用外,如遇有內地應升之缺,應請照廣東之例,先升臺俸期滿一人,次用內地一人,庶調臺灣各員得速邀升擢,而內地應升人員亦無窒礙各等因,遵行在案。
俸廉(載「紀略」)
職事(載「紀略」)
一、刑名(無須增補)。
一、錢谷載「紀略」。從前每錢銀征錢一百文,正、耗在內;現在一正一耗,俱照銀價時值征收,必須澳差督同澳甲催納。其田房前無稅契,現在業戶亦須投稅,粘連司單蓋印。所有每年稅契銀兩,于請領兵餉時造冊,由司庫劃收。其始自何年?無案卷可稽。
一、自理詞訟載「紀略」。前無代書,現在詞訟漸繁,設有代書保戳。亦不知始自何年,無案可稽。其按月送冊申報,亦遵照舊章辦理。
一、宣講上諭載「紀略」。
一、課農勸學載「紀略」。
一、緝捕逃犯載「紀略」。
一、編查保甲載「紀略」,無異。
一、查點門牌載「紀略」,無異。
一、稽查漁船載「紀略」。惟現在本衙門并末赴道廠領回油釘等料給賣,亦無按季造報,無案可稽。各漁船、小囗〈舟古〉船修造時,赴廳請領料照,自行造補,不知始于何年?
一、稽查汛口載「紀略」。惟現在八囗〈冖八卓〉、西嶼、嵵里、北山四汛,俱無給用印花,不知裁于何年?無案可稽。臬憲衙門亦無循環簿根。惟媽宮一汛,正口出入船只蓋用驗戳,每年十月內造冊申賷臬、道憲,并牒府查核。
一、民壯演習鳥槍載「紀略」。
一、稽查鹽務載「紀略」。
一、支收糧餉載「紀略」。乾隆四十七年,奉文裁減兵額后,餉額亦有裁減;余無異。
一、查點班兵載「紀略」。
一、燉臺營房載「紀略」。
一、協營交涉會辦事件載「紀略」。道光八年奉文:嗣后營中請領各款銀兩,務將文領手票送由文員于銀數上即日蓋印移還,毋庸查詢,以免擔擱;仍將移送蓋印日期聲明,即于蓋印之處將何月日蓋印移還隨時登注,并將該營請領何年月日、何項數目登注印簿,以備稽查等因,遵行在案。
題名
巡檢(詳「紀略」)
通判(乾隆三十一年以前,俱載「紀略」。今自乾隆三十六年前廳嚴文烈到任起,卷帙不全,其籍貫、出身、履歷頗有闕略,尚待參考續補)
嚴文烈:乾隆三十六年任。
李棠:由臺灣府經歷,于乾隆三十八年署任。
陳銓:乾隆四十一年任。
謝維祺:浙江會稽人,乾隆四十三年任。
長庚:乾隆四十六年任。
朱國垣:乾隆四十九年任。
洪智:乾隆五十年任。
呂憬蒙:乾隆五十一年任(有傳)。
張璽:乾隆五十二年任。
王慶奎:乾隆五十四年任。
常明:乾隆五十六年任。
徐英:乾隆五十六年任。
蔣曾年(江蘇元和縣人,由監生加捐通判。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到任,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卸事(有傳)。
韓蜚聲:江西鉛山縣人,由監生于乾隆丁酉科,由順天鄉試挑取四庫館謄錄,議敘一等,以布政司理問用。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到任,五年二月卸事(有傳)。
包德墉:浙江鄞縣人,由吏員授臺灣府經歷。五年二月代理,十二月十五日卸事。
黃嘉訓:江西新建人,由附生中式乾隆庚寅恩科舉人,大挑以知縣用,升授同知。嘉慶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到任,六年八月初六日卸事。
王兆麟:正黃旗漢軍張斯賢佐領下監生,由經歷升補。嘉慶六年八月初六日到任,七年七月初三日卸事。
周元梓:浙江仁和縣人,由監生充補四庫館謄錄,議敘縣丞。嘉慶七年七月初三日到任,十一月十二日卸事。
楊炳庸:浙江仁和縣人,由監生捐納州同,歷署通判。嘉慶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到任,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卸事。
周元梓:嘉慶八年七月初六日到任,九月初七日卸事。
陳廷憲:嘉慶八年九月初七日到任,十年六月十五日卸事。
翟儔:山東人。嘉慶十年六月十五日署任,七月十五日卸事。
周元梓:嘉慶十年七月十二日到任,十三年三月初九日卸事。
周光緒:直隸天津縣人,由附生應乾隆丁酉科順天鄉試,挑取四庫全書謄錄效用,捐升直隸州知州。十三年三月初九日署任,十四年三月初八日卸事。
黎溶:廣東番禺縣人,由監生中式乾隆五十四年乙酉恩科順天舉人,大挑以知縣用。十四年三月初八日署任,十五年六月三日卸事(有傳)。
宋廷枋:直隸棗強縣人,中式嘉慶庚申科舉人,大挑以知縣用。十五年六月十三日署任,十七年七月初六日卸事。
吳性誠:湖北黃安縣人,由廩生遵川楚例捐縣丞。十七年七月初六日護理,九月二十一日卸事。
陳士榮:廣西柳州人,由廩生應乾隆五十四年己酉恩科中式,大挑以知縣用。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署任,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卸事。
李蕓:順天大興縣人,寄居浙江錢塘,由監生遵川楚例加捐縣丞。十八年四月二十五日代理,十月初四日卸事。
陳士榮:十八年十月初四日到任,十九年正月十一日卸事。
彭謙:河南夏邑縣人,由附監生遵衡土例報捐通判。十九年正月十一日到任,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卸事。
潘覲光:江蘇無錫縣人,由監生遵川楚例報捐縣丞,升授知縣。二十年十二月十六日署任,二十一年六月十八日卸事。
王蘭:江蘇昆山縣人,由監生遵衡土例報捐州同,邊土方例加捐通判。二十一年六月十八日署任,十二月三十日卸事。
高大鏞:湖南桃源縣人,由附生應嘉慶庚申恩科中式舉人,辛酉會試揀選知縣。二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署任,二十三年二月二十日卸事。
升寶:內務府鑲黃旗漢軍慶齡佐領下,由監生考取謄錄,充補實錄館,議敘鹽大使,升授甌寧縣知縣,薦升澎湖通判。二十三年二月二十日到任,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卸事。
丁嘉植:順天大興縣人,祖籍江蘇武進,由監生應嘉慶戊午科順天鄉試,薦卷議敘,挑取縣丞即用,由噶瑪蘭頭圍縣丞。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代理,五月二十八日卸事。
升寶: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回任,八月初二日卸事。署鹿港同知,升授廈防同知。
丁嘉植:二十五年八月初二日署任,道光元年十二月初一日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