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神鬼(2)

  • 通俗編
  • 翟灝
  • 4561字
  • 2015-12-27 01:11:12

金龍四大王

(金龍山圣跡記)謝公緒、會稽諸生。居錢塘安溪。宋謝太后侄也。三宮北行。公投[(花-化)/召]溪死。門人葬其郷之金龍山。明太祖呂梁之捷。神顯靈助焉。遂勅封金龍四大王。立廟黃河之上。其后擁護(hù)漕河。往來糧艘。惟神是頼。(邵遠(yuǎn)平戒山文存)神父司徒公仲武生四子、紀(jì)、綱、統(tǒng)、緒。神居季。故號四大王。

祠山張大帝

(能改齋漫録)張王前漢烏程橫山人。始于長興順靈郷發(fā)跡。役陰兵導(dǎo)流。欲抵廣徳。先時與夫人李氏期。毎餉必鳴鼓三聲。當(dāng)自至。毋令夫人至開河所。后鼓為鳥啄。王詣鼓壇。知其[(忖-寸)+呉]。逡巡夫人鳴鼓。復(fù)為[(忖-寸)+呉]而不至。夫人遂詣河所。見王為大豬。驅(qū)陰兵開鑿河涜。王變形未及。恥之。遂避跡于橫山之頂。居民思而立廟于山西南隅。夫人至縣東二里而化。人亦立廟。(留青日札)武當(dāng)人張秉。遇仙女。謂曰、帝以君功在呉分。故遣我為配。生子以王其地。且約逾年再會。至期。女抱子歸秉。其子名渤。后為祠山神也。(田家雜占)二月八日為張大帝生辰。前后必有風(fēng)雨。俗號接客風(fēng)、送客雨、極驗。

二郎神

(朱子語録)蜀中灌口二郎廟。當(dāng)時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xiàn)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初間封為王。后來徽宗好道。謂他是甚么眞君。號雖尊。凡祭我以素食。故無威福。須復(fù)封我為王。魏公遂乞復(fù)其封。不知魏公是有此夢。還復(fù)一時用兵。托為此說。(按)今二郎神所在多奉。而俗以演義之謬。謂神姓名曰楊[晉+戈]。讀此爽然。

劉猛將軍

(汪沆識小録)相傳神劉鋭。即宋將劉锜弟。歿而為神。驅(qū)蝗江淮間有功。本朝雍正十二年、詔有司歳冬至后第三戌日及正月十三日致祭。

千勝將軍

(陳善杭州志)張巡子亞夫。以巡死國。拜金吾大將軍。巡守雎陽時。善出奇敗賊。亦名千勝將軍。宋時[示+付]祀[シ+卞]都巡廟。南渡后。杭人別祠新安坊橋。(按)亞夫拜金吾大將軍。見新唐書。而李翰進(jìn)巡傳表曰、亞夫雖受一官。不免饑寒之患。江淮既巡所得。宜封以百戸。葢其初、沮時議、詔恤甚簿。自翰等議定而始有金吾之拜也。

鐵四太尉

(凌柘軒集)有呉山東岳廟化鐵四太尉疏。言四神皆膺侯爵。一曰靈應(yīng)。二曰福佑。三曰忠正。四曰順佑。今杭人但呼之曰鐵哥哥。

十王

(法苑珠林)閻羅王者。昔為沙[田+比]國王。常與維陀如生王戰(zhàn)。兵力不敵。因立誓愿為地獄主。臣佐十八人。悉忿[對/心]同誓曰、后當(dāng)奉助治此罪人。十八人即主領(lǐng)十八地獄也。又引(閻羅王五天使者經(jīng))人死當(dāng)墮地獄。則主者持行白閻羅王。具其善惡。閻羅王為現(xiàn)五使者而問言。(按)如所言。閻羅原只一人。治事分現(xiàn)。則為五人。其僚佐則十八人。今釋子云十殿閻羅。無一可合。[目+癸]車志、張叔言判冥。鬼有十人。而十。人內(nèi)、兩是婦人。翻譯名義、亦云、閻羅一名[王+炎]魔。此云雙王。其兄及妹。皆作地獄主。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雙王。而今所畫十王。并無女像。轉(zhuǎn)輪王王一。四天下非主冥道。今概列十王中。彼教之說。已難莊論。而世之談彼教者。更非其翻教矣。

見閻王

(朝野僉載)崔泰之哭李[山+喬]詩曰、魂隨司命鬼。魄逐見閻王。(五燈會元)凈曇偈曰、五十六年成話[木+覇]今朝死去見閻王。

四金剛

(長阿含經(jīng))東方天王。名多羅[口+(托-言)]領(lǐng)干闥婆。及[田+比]舎阇神將。護(hù)弗婆提人。南方天王。名[田+比]琉瑠。領(lǐng)鳩盤茶。及薛茘神。護(hù)閻浮提人。西方天王。名[田+比]留博叉。領(lǐng)一切諸龍。及富單那。護(hù)瞿耶尼人。北方天王。名[田+比]沙門。領(lǐng)夜叉羅剎將。護(hù)郁單越人。(按)此即四金剛也。謂之金剛。因所執(zhí)杵以號之也。婆沙論、四天王身長一拘盧舎四分之一。西國以五百弓為拘盧舎。八尺為弓。葢其長百丈。故今凡塑天王。皆特長大。然彼又云、三十三天身長半拘盧舎。帝釋身長一拘盧舎。而今作諸天帝釋像。仍只尋常。何也。

韋駄

(翻釋名義)韋駄是符檄。用征召也。與今稱護(hù)法韋駄無渉。其護(hù)法者。葢跋阇羅波膩。跋阇羅、此云金剛。波膩、此云手。其執(zhí)金剛杵。因以立名。(正法念經(jīng))昔有國夫人生千子試當(dāng)來成佛之次。至樓至當(dāng)?shù)谇ЩI。其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為梵王。請千兄轉(zhuǎn)法輪。次愿為密跡金剛神。護(hù)千兄教法。今因狀其像千伽藍(lán)之門。

王靈官

(明史禮志)隆恩眞君者。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宋徽宗時、嘗從薩守堅傳符法。永樂中、以道士周思得能傳靈官之法。乃于禁城西建天將廟。宣徳中、改封眞君。(按)靈君受法薩守堅。薩復(fù)受法于林靈素。而林乃一詩[亦/(弁-ム)]道士耳。

鐘馗

(沈括補(bǔ)筆談)載唐人題呉道子畫鐘馗記略云、明皇夢二鬼。一大、一小。小者竊太眞紫香嚢及上玉笛。繞殿而奔。大者捉其小者。擘而啖之。上問爾何人。奏云、臣鐘馗。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蘗-木)/子]。(五代史呉越世家)歳除畫工獻(xiàn)鐘馗撃鬼圖。(按)鐘馗、與考工記云終葵者通。其字反切為椎。椎以撃邪。故借其意以為圖象。明皇之說。未為實也。

天聾地唖

(王逵蠡海録)梓潼文昌君從者。曰、天聾地唖。葢不欲人之聰明用盡。故假聾唖以寓意。夫天地豈可以聾唖哉。

龜蛇二將

(酉陽雜俎)太和中、朱道士者。游廬山。見澗石間蟠蛇如堆錦。俄變巨龜。訪之山叟。云是眞武現(xiàn)。(靈應(yīng)録)沈仲霄子于竹林見蛇纏一龜。將鋤撃殺之。其家數(shù)十口。旬日內(nèi)相次而殞。有識者曰、元武神也。(云麓漫鈔)元武本北方之神。祥符間避諱改眞武。后興醴泉觀。得龜蛇。道士以為眞武現(xiàn)。自后奉事益嚴(yán)。其繪像披髪、黑衣、仗劍、踏龜蛇。從者執(zhí)黑旗焉。(按)諸說、則龜蛇即眞武所化現(xiàn)。不特為從將也。

和合二圣

(游覽志余)和合神即萬回哥哥。(按)太平廣記引談賓録及兩京記。滿回姓張氏。弘農(nóng)[門<受]郷人也。其兄戌役安西。父母遣其問訊。朝赍所備往。夕返其家。弘農(nóng)抵安西萬余里。因號萬回。今和合以二神并祀。而萬回僅一人。不可以當(dāng)之矣。國朝雍正十、一年封天臺寒山大士為和圣。拾得大士為合圣。

利市仙官

(夏文彥圖繪實鑒)宋嘉禾好為利市仙官。骨格態(tài)度。俗工莫及。仙官之畫為宰相身久矣。元(虞裕談撰)謂江湖間多祀一姥。曰利市婆官。或言利市波。乃神所居地名。非婆也。此或其一方所見有然。

床公床婆

(曾三異同話録)崔大雅在翰苑。夜直玉堂。忽降旨令撰祭床婆子文。惘然不知格式。邀周婆。未及床公。逮閱楊循吉詩、有云、買[食+易]迎灶帝。酌水祀床公。知床公亦已為宋世所祀。

紫姑

(顯異録)紫姑、萊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夜、陰殺之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于廁間。迎視以占眾事。(按)俗呼為坑三姑。三之行次。未見所出。

馬明王

(原化傳拾遺)蠶女當(dāng)高辛?xí)r。舊跡在蜀廣漢。不知姓氏。其父為人所掠。母誓于眾曰、有得父還者。以女嫁之。眾莫應(yīng)。惟素所乘馬。聞言絶拘絆去。數(shù)日、父乃乘馬歸。母白之故。父曰、安有人而偶非類乎。馬[足+包]。父怒殺之。曝皮于庭。皮忽卷女飛去。棲于桑間。化為蠶。一日、女乘云、駕此馬。謂父母曰、太上以兒心不忘義。授以九宮仙嬪矣。由是宮觀皆塑女像祈蠶。披馬皮。謂之馬頭娘。(七修類稿)所謂馬頭娘。本荀子蠶賦。身女好而頭馬首、一語附會。俗稱馬明王。明王、乃神之通號。或作鳴。非。

水草大王

(同話録)世傳水草大王為金日[石+單]。

三郎

(史記秦始皇紀(jì))以罪過連逮。少近三郎官。無得立者。索隱注、謂中郎、外郎、議郎。(按)今吏胥家倶奉三郎之神。本此。

五顯靈君

(水經(jīng)洛水注)嵩麓有九山廟。廟有碑云、九顯靈君者。太華之元子。(按)今云五顯。疑屬九顯傳訛。

五通神

(龍城録)柳州舊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發(fā)篋易衣。盡為灰燼。乃為文[酉+焦]訴于帝。帝懇我心。遂爾龍城絶妖邪之怪。(武林聞見録)嘉泰中、大理寺決一囚。數(shù)日見形獄吏云、泰和樓五通神虛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為據(jù)。可矣。如其言。經(jīng)數(shù)月。人聞樓上五通神日夜喧閧。吏乃泄前事。為増塑一造。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繪版作五神像祀之。謂之五圣。留靑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者謂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夢陣亡兵卒千萬請恤。太祖許以五人為伍。處處血食。乃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廟。俗稱為五圣堂。依其說。則五圣與五通。葢不同矣。

樹頭五圣

(周禮大司徒注)野無社主者。不立壇[土+遺]。但依其野所宜樹木依棲田神。(按)今謂野中大樹。皆有神棲止。稱曰樹頭五圣。五圣之號。俗人所率加也。樹頭之神。固言禮者所必及也。水經(jīng)漸江水注、山陰有大樹神廟。

魚花五圣

(管子輕重篇)立五厲之祭。祭堯之五吏。春獻(xiàn)蘭。秋斂落原魚以為脯。鯢以為[肴+殳]。若此、則澤魚之征百倍異日。(按)今所謂魚花五圣、源于此。

五道將軍

(三國典略)崔季舒未遇害。其妻畫魘云、見人長一丈。[彳+扁]體黑毛。欲來逼己。巫曰、此是五道將軍。入宅者不祥。(留靑日札)今謂五道將軍。盜神也。余意出于莊子[月+去]篋篇。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先入、勇也。后出、義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是五者。豈所謂五道耶。

神君

(史記封禪書)上求神君。舎之上林中、[足+(褫-衣)]氏觀。神君者。張陵女子。以子死。見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亦往祠。其后子孫以尊顯。及上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nèi)。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留靑日札)今淫祠。凡將神君者、起此。

神將

(封禪書)八神將自古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

明王

(北魏書地形志)東彭城郡渤海縣有東海明王神。(按)今社神封號概曰明王。已見于此。

六丁

(后漢書梁節(jié)王傳)從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注曰、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旬中。則丁卯為神。甲寅旬中。則丁已為神之類也。役使之法。先齋戒。然后其神至。可使致遠(yuǎn)方物。及知吉兇也。

馬下

(漢書)高祖四年、梁巫祠房中堂上之屬。荊巫祠堂下之屬。師古曰、堂下。在堂之下。(按)庚巳編、呉俗雜祀城隍土地諸神。別祀馬下。謂其神之從官也。馬下。猶古所謂堂下。

幽司録事

(南史沈僧昭傳)自云為泰山録事。幽司中有所收録。必僧昭署名。俄復(fù)謂人曰、吾昔為幽司所使。實為煩碎。今已自解。乃開匣出黃紙書。上有一大字。字不可識。(按)近世有等妄人。自言為活無情。情事類此。

牛頭

(冥祥記)宋何澹之得病。見一鬼。形甚長莊。牛頭人身。手執(zhí)鐵叉。沙門慧義曰、此牛頭阿旁也。(傳燈録)國清奉曰、釋迦是牛頭獄卒。馬祖是馬面阿旁。又(翻譯名義)頻那是豬首。夜迦是象鼻。此謂二使者形形狀如是。乃亦牛頭馬面之類。

夜叉

(翻譯名義)夜叉、此云勇健。亦云暴惡。舊稱閱叉。西域記云、藥叉之訛。羅剎、此云速疾鬼。亦云暴惡。其女者則名[口+羅]叉斯。

(張揖博雅)鬼、慧也。(揚(yáng)雄方言)[イ+(環(huán)-王)]黠者、自關(guān)而東或謂之鬼。(按)今不獨關(guān)東然矣。淮南人間訓(xùn)、荊人鬼。越人機(jī)。當(dāng)從此解。彼注云、好鬼。未是。

小鬼

(左傳文三年)夏父弗忌曰、吾見新鬼大。故鬼小。(史記封禪書)杜圭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漢舊儀)[(喘-口)+頁][王+頁]有三子。死而為疫。一居人宮室區(qū)隅為小鬼。善驚小兒。

小鬼頭

(揮塵后録)王和父尹開封。有誣首人謀亂者。和父訊之。曰、小鬼頭。沒三思至此。(山居新語)名妓曹秀娥。呼鮮于伯機(jī)。鮮于佯怒曰。小鬼頭、焉敢如此無禮。

窮鬼

(山海經(jīng))恒山四成有窮鬼居之。各在一摶。(韓昌黎集)送窮文、三揖窮鬼而告之。用此也。又(張[示+古]詩)郷人笑我窮寒鬼。還似襄陽孟浩然。(焦[章+(攵/貢)]易林)貧鬼守門。日破我盆。[齒+間][齒+間]嚙嚙。貧鬼相責(z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源县| 黄陵县| 冀州市| 宜丰县| 英超| 昭通市| 綦江县| 周口市| 鄂尔多斯市| 绍兴县| 伊宁市| 通城县| 敖汉旗| 溧阳市| 晋江市| 怀柔区| 永平县| 眉山市| 平果县| 江津市| 广灵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大兴区| 大渡口区| 葫芦岛市| 曲阳县| 盐津县| 彰化市| 潍坊市| 兴仁县| 瑞昌市| 丹棱县| 黑水县| 顺平县| 任丘市| 元阳县| 富川| 团风县| 新田县| 景德镇市|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