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 吳郡志
- 范成大
- 3781字
- 2015-12-27 01:11:02
在郡治后子城上紹興十四年郡守王(日奐)重建兩挾循城為屋數間有二小樓翼之輪奐雄特不惟甲于二淛雖蜀之西樓鄂之南樓岳陽樓庾樓皆在下風父老謂兵火之后官寺草創惟此樓勝承平時樓前同時建文武二亭淳熙十二年郡守丘崈又于文武亭前建二井亭【唐白居易齊云樓晚望偶題十韻兼呈馮侍御(馮侍御汲古本作馬侍御)周殷二協律潦倒官情盡蕭條芳歲闌欲辭南國去重上北城看復迭江山壯平鋪井邑寬人稠過楊府坊鬧半長安插霧峯頭沒穿霞日腳殘水光紅漾漾樹色綠漫漫約略留遺愛殷勤念舊歡病拋官職易老別友朋難九月全無熱西風亦未寒齊云樓北面半日憑欄干又和公權登齊云樓外春晴百鳥鳴樓中春酒羙人傾路傍花日添衣色云里天風散佩聲向此高吟誰得意偶來閑客獨多情佳時莫起興亡恨游樂今逢四海清九日宴集前年九日余杭郡呼賓命宴虛白堂去年九日到東洛今年九日來吳鄉兩邊蓬鬢一時白三處菊花同色黃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覺惜重陽江南九月未搖落柳青蒲綠稻穟香姑蘇臺榭倚蒼靄太湖山水含清光可憐假日好天色(可憐假日好天色文粹假作暇)公門吏靜風景涼榜舟鞭馬取賓客掃樓拂席排壺觴胡琴清圓指撥刺吳娃羙麗眉眼長笙歌一曲思凝絕金鈿再拜光低昂日腳欲落備燈燭風頭漸高加酒漿觥盞滟飜菡蓞葉舞鬟擺落茱萸房半酣憑檻起四顧七堰八門六十坊遠近高低寺間出東西南北橋相望水道脈分棹鱗次里閭碁布城冊方人煙樹色無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自問有何才與政高聽大館居中央銅魚今乃澤國節刺史是古吳郡王(剌史是古吳郡王汲古本古誤占)郊無戎馬郡無事門有棨戟要囗囗有章盛時儻來合慚愧壯歲忽去還感傷從事醒歸應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請君停杯聽我語此語真實非虛狂五旬已過不為夭七十為期蓋是常須知菊酒登高會從此多無二十場(從此多無二十場文粹作無多)章憲登齊云飛樓縹緲瞰吳邦表里江湖自一方曲檻高窻云細薄落霞孤鶩水蒼茫固知興廢因時有獨覺江山共古長回首中原正愁思不堪殘日半規黃】
西樓
在郡治子城西門之上唐舊名西樓后更為觀風樓今復舊紹興十五年郡守王(日奐)重建二十年郡守徐琛篆額下臨市橋曰金母橋亦取西向之義(日奐)初落成郡人競獻詩以進士耿元鼎所賦為最【白居易西樓雪宴宿云黃慘淡曉雪白飄飖散面遮槐市堆花壓柳橋四郊鋪縞素萬寶甃瓊瑤(萬寶甃瓊瑤文粹寶作室)銀榼攜桑落金爐上麗譙光迎舞妓動寒近醉人銷歌樂雖盈耳慚無五袴謠城上夜宴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將秉燭游風月萬家河兩岸笙歌一曲郡西樓詩聽越客吟何苦酒被吳娃勸不休徒道人生都是夢(徒道人生都是夢文粹徒作縱)夢中歡笑亦勝愁○劉禹錫登西樓見樂天題詩湖上收宿雨城中無晝塵樓依新柳貴池帶亂苔春云水正一望簿書來遶身煙波洞庭路愧彼扁舟人玩月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新秋影透衣香潤光凝歌黛愁斜輝猶可翫移宴上西樓楊修(楊修文粹作楊備是)觀風樓觀風危堞與云齊樓下開門畫戟西鼓角聲沉絲管沸卷簾晴黛遠山仾范仲淹觀風樓高壓郡西城觀風不浪名山川千里色語笑萬家聲碧寺煙中靜江橋柳際明(江橋柳際明文粹江作虹)登臨豈劉白滿目見詩情章造西樓懷感高花古柳傍城闉游目江城次第新百感中來倚惆悵(百感中來倚惆悵文粹倚作倍)滿城煙雨滿城春耿元鼎西樓一曲舊笙歌千古當樓面翠峨花發花殘香徑雨月生月落洞庭波地雄鼓角秋聲壯天迥闌干夕照多四百年來逢妙手要看風物似元和】
四照亭
在郡圃之東北紹興十四年郡守王(日奐)為屋四合各植花石隨歲時之宜【隨歲時之宜舊鈔本無歲字】 春海棠夏湖石秋芙蓉冬梅
凝香堂
在思賢堂西面臨池紹熙三年遷太守畫像于此堂更名瞻儀
逍遙閣
在舊凝香堂后蓋取韋應物逍遙池閣涼之句此閣舊觀復堂也逍遙額郡守蔣璨書【逍遙額郡守蔣璨書舊鈔本作郡守蔣堂書額】 后守韓彥古欲更名乃除去舊額而迄不果更名【而迄不果更名舊鈔本無名字】
云章亭
在舊凝香堂西南故有此亭紹興三十一年郡守洪遵始命名亭有
仁宗皇帝賜陳經御書飛白端敏寶文閣佛字【御書飛白端敏寶文閣佛字舊鈔本佛作五】 石刻及獎諭陳經勑賜丁謂詩并
太上皇帝御書千字文
坐嘯齋
在四照亭南紹興二十七年郡守蔣璨建并書額
秀野亭
在坐嘯齋西紹興三十一年郡守洪遵建
涼渚本流
杯名舊在凝香堂后今徙于池光亭后
觀德堂
在教場唐西園地也紹興二十一年郡守徐琛建西又有射亭
扶春池光亭
后酴醾洞也紹興二年郡守沈揆名之且書其榜
頒春宣詔二亭
紹興十四年郡守王(日奐)【郡守王(日奐)汲古本(日奐)下有建字】 知信州吳說書額亭之側東西二井亭干道四年郡守姚憲建
介庵
慶歷八年郡守梅摯建在木蘭堂南凌云臺下摯作銘刻石后庵入通判東廳久亦廢而銘石尚在蓋兵火更張官廨多失其舊也【介庵銘并序表署西北有堂曰木蘭堂之南有臺曰凌云灌木駢生其上臺下有故園廢洞址在焉予因訪陳跡通其塞而庵之惜乎孑立一隅中無長物入之者志意斂然思有所守宜介其名而銘之庵非廣居介不兼濟有守退公杖而獨詣心淵坐澄默與真契嗚呼公怒賊私不遷而霽私欲蠹公不萌而制世紛萬殊浩乎亡際何以靖之曰思無邪一言以蔽慶歷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尚書戶部員外郎知蘇州軍州事梅摯立】
通判東廳
在郡治之西紹興九年通判白彥【從享從囗】 建介庵舊在郡圃后入通判廳今庵亦廢廳西有琵琶泉小丘嵌巖曰西施洞皆傳為往跡泉清冽可釀酒淳熙十一年通判魏仲恭葺洞門作捧心亭今更名舞雪
通判西廳
在城隍廟后依子城東南角城上有小樓見西山名涌翠
簽判廳
在儀門西
教授廳
在府學之東
節推廳
在通判東廳之西
察推廳
在平橋南
府院
在譙樓東
司理院
在譙樓西
司戶廳
并府院西【司戶廳并府院西舊鈔本并作在】
司法廳
在平橋南
路鈐衙
在子城內府西樓下東偏
州鈐廳
在狀元坊內
路分廳
在路鈐衙南
轉運衙
舊在郡治西偏后徙余杭【初錢氏國除田重稅尚仍舊畝稅三斗 太宗命王贄為轉運使來均雜稅贄悉令畝稅一斗至今便之】
倉庫場務〔市樓附〕
府倉
在飲馬橋西
常平倉
在府倉內
戶部百萬倉
在閶門里開禧三年剙以府職曹官兼嘉定二年始命官專掌以都司提領憲司措置 【補注】
歸仁倉報功倉
淳熙元年郡守韓彥古創建專儲年計并在府倉內【并在府倉內汲古本在作存】
甲仗庫
在設廳西廊
軍資庫
在儀門東
公使庫公使酒庫
并在設廳東
架閣庫
在設廳西廊
作院
在教場西干道四年郡守姚憲建
監倉
廳在姑蘇館前
糧料廳
在譙樓西
四酒務
在平橋南初郡有酒務四合而為一故名曰四酒務
激賞西庫
在景德寺東
激賞南庫
在盤門里
望云館
在閶門里
右三所并紹定二年郡守李壽朋剙
清風樓
在樂橋南
黃鶴樓
西樓之西
跨街樓
西樓之西
花月樓
飲馬橋東北
麗景樓
樂橋東南
花月麗景皆淳熙十二年郡守丘崈建雄盛甲于諸樓
坊市
按長慶集云六十坊者舊經所籍如之后頗隨事而有剙有易
樂橋東南
孝義坊【東憇橋巷】 通阛坊【金母橋西】
繡錦坊【大市】 儒教坊【飲馬橋南】
旌義坊【蔡匯頭】 孝友坊【南園東巷】
玉淵坊【南星橋】 儒學坊【烏鵲橋南】
袞繡坊【烏鵲橋北】 狀元坊【醋庫巷黃魁所居】
吳會坊【府治東】 晉寧坊【濠股口】
和令坊【楊郡王府前】 繡衣坊【南倉橋北】
孔圣坊【南倉橋南】 積善坊【府治西】
阜通坊【夏侯橋西】
樂橋東北
干將坊【東市門】 建善坊【干將巷】
真慶坊【天慶觀巷】 遷善坊【草橋【草橋三行顧家橋舊鈔本并有東字】 】
布德坊【顧家橋】 豸冠坊【仁王寺前】
富仁坊【魚行橋東】 聞德坊【周太尉橋東】
崇義坊【禪興寺橋南】 乘鯉坊【張馬步橋南】
閭丘坊【張馬步橋北】 大云坊【天慶觀西】
碧鳳坊【天慶觀前】 慶源坊【大郎橋東】
天宮坊【迎春巷】 迎春坊【百口橋】
樂橋西南
武狀元坊【樂橋南紙廊巷林魁所居】 吳歈坊【西憇橋巷】
平權坊【跨街樓南】 館娃坊【果子行】
和豐坊【米行】 麗澤坊【吉利橋北】
通波坊【吉利橋南】 孫君坊【孫老橋】
賓興坊【貢院南】 好禮坊【富郎中巷】
義和坊【杉瀆橋東】 靈芝坊【侍其巷】
晝錦坊【南營西】 載耜坊【開元寺東】
坤維坊【瑞光寺東】 同仁坊【金獅巷】
南宮坊【南薗巷】
樂橋西北
西市坊【鐵瓶巷】 太平坊【太平橋】
嘉魚坊【魚行橋西】 流化坊【吳縣東】
武狀元坊【雍熙寺東周魁所居】 文正范公之坊【范家園】
盍簪坊【張馬步橋北】 德慶坊【禪興寺橋西】
甘節坊【承天寺東】 樂圃坊【三太尉橋北】
立義坊【北寺西】 清嘉坊【朱明寺橋北】
仁風坊【十九勝巷】 至德坊【泰伯廟前】
吳趨坊【皋橋西】
【補注】 右六十五坊紹定二年春郡守李壽朋并新作之壯觀視昔有加
儒學坊林文節公與諸弟所居希父槩先在國史儒學傳希徙居吳與弟旦嘉佑二年同第進士次舉弟邵顏文同登第吳人榮之故以名坊○袞繡坊以參知政事元絳所居得名○狀元坊淳熙八年黃由魁天下郡守韓彥質以表其閭十一年衛涇魁天下涇居昆山之石浦亦立狀元坊○豸冠坊直龍圖閣范師道貫之所居貫之出入臺諫有聲故以名坊○大云坊林虙所居虙自號大云翁○武狀元坊二淳熙十一年林(山票)為廷魁郡守謝師稷以表其閭在樂橋之南慶元二年周虎為廷魁亦以名坊在雍熙寺之東○靈芝坊初名難老坊蔣堂謝事所居李之儀作范正平遺錄云胡文恭公宿為諸生時甞受學于蔣堂文恭守吳郡蔣居第表為難老坊蔣不樂曰此俚俗歆艷內不足而假之人以夸者非所望于故人愿即撤去胡乃用蔣氏甞有芝草之瑞更名靈芝按堂皇佑六年三月作平江軍新修大廳記云當兵部員外郎李公晉卿守屏之明年十月修此廳又有因芝草生謝兵部詩據此則所謂兵部者正謂李晉卿而揭靈芝于坊表者亦李也李之儀所記乃謂揭坊名為胡宿疑有誤又按胡宿墓志自祠部員外郎判度支后知蘇州蓋未甞為兵部其為晉卿無疑晉卿逸其名今太守題名皆不著胡李蓋闕文方芝產時堂有詩記之【因芝草生謝兵部黃囷誕丘園【黃囷誕丘園汲古本菌誤茵】 靈堪配醴泉至和非我召美化自公宣秀色鄰三徑幽光被一廠囗墨時髦秉筆君【時髦秉筆君舊鈔本君作者者字是】 為我列詳編【為我列詳編文粹詳作詩】 ○使君有意飾門閭雅為靈芝揭表初招隱溪邊往還者從茲認得野人居】 ○晝錦坊以光祿大夫程師孟所居得名○德慶坊直龍圖閣盧秉奉其親年八十余故以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