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為靈隱妙峯和尚秉炬

來也如是。浙東山。浙西水。去也如是。七十三。八十二。來去一如。普賢文殊。清風萬里。擡腳不起。這箇是妙峰和尚臨行得力句子。諸方已為饒舌。雖然。雲月是同。徑山更與一決。且作麼生決。擲下火炬云。鐵作肝膓。也須迸裂。

為印西堂秉炬(塗毒小師)

塗毒一震。遠近皆死。親聞者誰。松庵老子。所謂如是證入。如是踐履。窮萬法之根源。徹千聖之骨髓。至於出沒死生之際。如同遊戲而已。然雖與麼。爭奈命脈猶在徑山手裏。且道把住則是。放行則是。木生火。土尅水。

為擇維那秉炬

蘇州有。常州有。兩兩未為雙。三三不成九。分明抹過威音前。何須更問涅槃後。正恁麼時如何。通身無寄赤條條。破屋從教野火燒。

為一維那秉炬

去卻一。拈得七。無孔鐵鎚當面擲。拏著便行千萬里。南北東西絕消息。消息絕。火裏烏龜嚼生鐵。

為開上座秉炬

生從何來。鐵樹花開。死從何去。雲收嶽露。去來生死兩俱忘。火自炎炎風自涼。

為開上座秉炬

昨日茶毗開上座。今又茶毗開上座。怱怱各自奔家鄉。先行後行俱蹉過。不見道。開不能遮。勾賊破家。勇而能斷。只得一半。舉火炬云。聲前火急要君看。會麼。秦時[車*度]轢鑽。

為覺上人秉炬

迷本無迷。覺亦非覺。纔涉絲毫。病如山嶽。且膏之上。肓之下。如何發藥。擲下火炬云。擬不擬便著。

為海觀上人秉炬

觀大海者難為水。窮盡煙波一漚爾。如今漚滅無可觀。回頭喪盡自家底。一不成。二不是。白日青天火把子。

為足知倉秉炬

平生萬事足。知足常自足。所欠惟一死。今朝死亦足。生也足。死也足。種種足。無不足。且如何是足底事。泥揑金剛水底行。紙畫天神火中浴。

為欽上座秉炬

以火炬打一圓相。云。不是心。亦非佛。究竟名何物。若謂死生只這是。欽師猶被馬師惑。如何得不惑去。天色正嚴寒。只宜燒榾柮。

為埴上人秉炬

身心一塊爛泥團。幾曾經歷陶家手。雖然不假埏埴功。其器須知已成就。昨夜無端打破坯模。大地山河一時出醜。正恁麼時如何。冰蠶水底行。神龜火裏走。

為聞上座入塔

某人聞聞聞不聞。不聞聞不聞不聞。透得這四重關了。便知石頭大底大。小底小。春融百鳥喧。雲淨千峰曉。

為法清上座入塔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離念清淨乃能證入。若果能證入。則森羅萬象.四大五蘊.根根塵塵悉皆清淨。指骨云。只這箇豈不清淨。既然如是。不得動著。元處安著。

序跋

跋大丞相游公所書心經

此經吾佛以覆大千之舌所說。句句皆心語也。大丞相以運造化之手所書。字字皆心法也。燈既能受持。則知古佛今佛無二心爾。

跋圓覺經集注

喚作圓。虧缼了也。道箇覺。迷昧了也。黃面瞿曇十二大士。密說顯演。已是注解。其餘經師論師於注解中又添解注。且正文畢竟在什麼處。恁麼問。好與三十拄杖。覺如居士儻能下手。徑山甘受不辭。

費居士請諸山書金剛經得最後一分仍命跋

若謂如來有所說則為謗佛。若謂如來無所說則為謗經。這裏著得一隻眼。瞿曇善現。無地容身。其或不然。非但諸山。乳峯亦遭連累。

跋能凝範三人讚十二散聖

這一隊賊非常敗跡。有贓者五。無贓者七。已經三司明斷於中。一人受屈。屈者重加一等。唵部臨唵齒臨。急急其餘並在不赦。嘉定十年臘月二十五日結。

跋船子和尚頌後

船子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安有剩語流布藂林。是皆傳之者悞。而賡歌讚之者亦悞矣。今又兼行於世。豈不轉悞後人耶。徑山從而注腳。也是蕭何制律。

跋圜悟法語

警誨學徒筆授之語。盛於圜悟祖師。其縱橫之作。如大藥肆。窗牕洞開。奇材異品。牛溲馬浡。插架盈櫥。貴賤麤細。莫不有也。拈起一物。皆能殺人。亦能活人。中間悞服食者往往致病。然非藥之咎也。敏既能寶之。宜諦審之。

跋大慧法語

大慧禪師得法自在。譬如川流泉源。其勢就下。浩然無涯。或激而怒。或決而汛。或恬而靜。或暴而吼。變態萬狀。初無作意。及至于海。則混乎一味。而無川源泉流之異。脩羅蚊虻隨器而飲。皆得充滿。若酌一蠡。自謂盡其大海之量。非愚即憨。

跋雲窠語錄

雲窠入滅未久。有不肖子摘其平生敗跡之欵。成一巨軸。將欲流布諸方。以肆無窮之謗。且攜質於子。曲求知證。因為原其語。彷彿橫巾右祖之作。然又節節誵訛。不通飜譯。於中有一句子稍似唐言。若人辨得。直饒刎頸。未足謝諸。儻涉遲回。清涼贏得鼻孔出氣。

跋念鐵觜語錄

此老平生無所重。惟畜一喙勘驗諸方。故其所至。一時大老無敢嬰其鋒。由是鐵觜之名。大播江湖。後住吳門金芝小剎。有古宿風韻。學者過其門。或以別傳機要及異教之語扣之。隨扣而成頌。如谷答響。其徒摭其緒餘。欲流通於世。且要雪竇剩語。因謂從上佛祖切害處痛遭一觜不可禁。當後之覽者。亦宜善看方便。

跋嘯巖語錄

嘯巖一嘯。豈止聞四十里。直得三千剎土悉皆震驚。猛獸竄伏。飛禽墜落。非雷霆之所擬。今既滅矣。餘音尚存。殷殷谹谹。殆不可掩。眼裏聞聲者。當自甄別。

跋少林語錄

少林有一句。不在六會語中。若人辨得。便請焚卻此錄。其或不然。始自篇首。至於卷末。滿紙盈冊總是黑豆子。不妨從頭咬看。忽然蹉口咬著也不定。

跋石巖語錄

瑞巖緣姪以石巖兄語一編見示。且乞余序語。余與石巖兄固善。然迦葉三昧阿難不知。則吾石巖兄三昧余豈知之耶。後人欲知其三昧。不可無此錄。然不得於此錄中討。若人知得。潮陽有鰐魚。

跋石田語錄

吾父翁活業為石田兄破蕩無遺。今觀前項所供。皆是詣實。至切害處。不覺咬斷拇指。

跋大歇語錄

拈上死柴頭。且向無煙火。老松源擅楊歧斯旨。噓而發之。大行於世。所至龍象如林。得其要者。吾大歇兄耳。今觀其錄。雖一螢不耀。而冷焰逼人尤甚於燎原之酷。覽者宜退身七步。

跋大慧出隊歸止知事頭首出迎手帖

此是大慧退閑時帖。既言省緣。又言省靜。觀其恁麼寫出。大故不省也。余持鉢江鄉。純上人持以覓語。奔走中為書。當與大慧併桉。

跋破庵法語

破庵老人書此法語日。恰在侍傍。是時不覺惡心嘔吐而去。經今數十年。豈謂復有寶之者。我所不解。

跋癡絕書石田語

石田供來。句句不實。癡絕寫出。字字誵訛。然上項事。於劣弟即無干預。恐後難以分說。書此為憑。

跋無庵語(孟少保)

無庵語質而不文。閱者如喫木札羹。然舌頭具眼底自有真味。

書楊省元學道論

此書乃五里單牌。十里雙堠也。登徒欲詣之人不得不一觀。楊公慮其半途而暮者。故求剩語於後。以速其行。雖勉強而作。但恐翻成鈍躓也。

枯禪序

今時師僧往往禪多病在乾不盡處。非特貫乎形色。作乎四肢。至於八萬四千毛孔。皆咂咂地動輙流出。莫之能遏。求箇脫枝葉。絕氣息底。有若星中揀月。成上人深諳此旨。故以枯禪自名。亦虗空釘橛耳。且欲無準饒舌。予平時不曾與人葛藤。況枯禪分上豈容葛藤耶。成遽而咄曰。已是葛藤不少。徑忍笑。書以遺之。

跋闡提頌軸

性上人以闡提為稱。其大旨已見於栢庭友于之作。袖軸亦欲求語。因謂之曰。老夫有一句子。出之不辭。但不知上人信耶。不信耶。與其信。胡為闡提。若不信。則書之何益闡提。聞之。乃仰天掉臂長歌而去。云。飯一鉢兮香普薰。臥連床兮堂七楹。一句子也年已陳。信不信兮自有人。於是引筆呼之。笑而為書。

跋弼知客山水軸(破庵石田癡絕跋在前)

弼知客以山水小軸示余。軸雖小而有無盡之意。無盡之意不可形容。不可形容處已為吾父兄形容矣。徑山尚何言哉。

跋用庵軸後

用不及處。熾然用之。熾然用時。卒無可用。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用庵還甘麼。徑山書于即庵後三季。

跋出化先馳頌軸

淳祐五年秋。余將率師出征于山之南。拜玉為先鋒。四方子弟各出奇策以助其行。觀其意。視其勢。決有必勝必取之効。後日奏凱回戈。吾當片析太虗為賞。有所不吝。

題牧牛圖

誰家牯。誰家犢。谿東谿西。水甘草足。宜乎後夜當春耕。懷袖應難秘斯軸。

題僧畫草蟲

似則似矣。是則未是。若是刢利衲僧。不作這般蟲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长顺县| 二连浩特市| 吉木萨尔县| 隆子县| 宜城市| 夏邑县| 杨浦区| 安康市| 绥芬河市| 青龙| 周口市| 西青区| 临高县| 嘉荫县| 呈贡县| 齐齐哈尔市| 乃东县| 喜德县| 蛟河市| 齐齐哈尔市| 双流县| 泸定县| 安顺市| 拉萨市| 健康| 宝山区| 建宁县| 南昌县| 竹山县| 广汉市| 越西县| 蒙山县| 油尖旺区| 普陀区| 莱西市| 三门县| 张家港市| 余干县| 南通市| 五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