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 三國史記
  • 金富軾
  • 4138字
  • 2015-12-27 00:56:24

列傳第二。

(+<金庾信>中)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一

(+太和)二年秋八月,<百濟>將軍<殷相>,來攻<石吐>等七城。王命<庾信>及<竹旨><陳春><天存>等將軍,出御之。分三軍為五道,擊之,互相勝負,經旬不解,至于囗尸滿野,流血浮杵。于是,屯于<道薩城>下,歇馬餉士,以圖再舉。時,有水鳥東飛,過<庾信>之幕,將士見之,以為不祥。<庾信>曰:“此不足怪也。”謂眾曰:“今日,必有<百濟>人來諜。汝等佯不知,勿敢誰何。”又使徇于軍中曰:“堅壁不動,待明日援軍至,然后,決戰。”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二

諜者聞之,歸報<殷相>。<殷相>等謂有加兵,不能不疑懼。于是,<庾信>等一時奮擊,大克之,生獲將軍達率<正仲>士卒一百人,斬佐平<殷相>達率<自堅>等十人及卒八千九百八十人,獲馬一萬匹鎧一千八百領,其它器械稱是。及歸還,路見<百濟>佐平<正福>與卒一千人來降,皆放之,任其所往。至京城,大王迎門,勞慰優厚。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三

<永徽>五年,<眞德大王>薨,無嗣。

<庾信>與宰相<閼川>伊囗謀,迎<春秋>伊囗,卽位,是為<太宗大王>。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四

<永徽>六年乙卯秋九月,<庾信>入<百濟>,攻<刀比川城>克之。是時,<百濟>君臣,奢泰淫逸,不恤國事。民怨神怒,災怪屢見。<庾信>告于王曰:“<百濟>無道,其罪過于,此誠順天吊民伐罪之秋也。”先是,<租未押>級囗為<夫山>縣令,被虜于<百濟>,為佐平<任子>之家奴。從事勤恪,曾無懈慢,<任子>憐之不疑,縱其出入,乃逃歸,以<百濟>之事,告<庾信>。<庾信>知<租未押>忠正而可用,乃語曰:“吾聞<任子>專<百濟>之事,思有以與謀而未{末}由。子其為我,再歸言之。”答曰:“公不以仆為不肖,而指使之,雖死無悔。”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五

遂復入于<百濟>,告<任子>曰:“奴自以謂旣為國民,宜知國俗,是以,出游累旬不返,不勝犬馬戀主之誠,故此來耳。”<任子>信之不責。<租未押>伺間報曰:“前者,畏罪不敢直言,其實,往<新羅>還來。<庾信>諭我來告于君曰:‘邦國興亡,不可先知,若君國亡,則君依于我國,我國亡,則吾依于君國。’”<任子>聞之,囗然無言。<租未押>惶懼而退,待罪數月。<任子>喚而問之曰:“汝前說<庾信>之言,若何?”<租未押>驚恐而對,如前所言。<任子>曰:“爾所傳,我已悉知,可歸告之。”遂來說,兼及中外之事,丁寧詳悉。于是,愈急幷呑之謀。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六

<太宗大王>七年庚申夏六月,大王與太子<法敏>,將伐<百濟>,大發兵,至<南川>而營。時,入請師波珍囗<金仁問>,與大將軍<蘇定方><劉伯英>,領兵十三萬,過海到<德

物島>,先遣從者<文泉>來告。王命太子與將軍<庾信><眞珠><天存>等,以大船一百囗,載兵士會之。太子見將軍<蘇定方>,<定方>謂太子曰:“吾由海路,太子登陸行,以七月十日,會于<百濟>王都<泗囗>之城。”太子來告大王,率將士,行至<沙羅>之停。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七

將軍<蘇定方><金仁問>等,沿海入<依伐浦{技伐浦/伎伐浦}>。海岸泥囗,陷不可行。乃布柳席,以出師。合擊<百濟>滅之。此役也,<庾信>之功為多。于是,皇帝聞之,遣使囗{褒}嘉之。將軍<定方>謂<庾信><仁問><良圖>三人曰:“吾受命以便宜從事,今以所得<百濟>之地,分錫公等為食邑,以酬厥功,如何?”<庾信>對曰:“大將軍以天兵來,副寡君之望,雪小國之讎,寡君及一國臣民,喜囗之不暇,而吾等獨受賜以自利,其如義何。”遂不受。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八

人旣滅<百濟>,營于<泗囗>之丘,陰謀侵<新羅>。我王知之,召群臣問策。<多美公>進曰:“令我民,詐為<百濟>之人,服其服,若欲為賊者,人必擊之。因與之戰,可以得志矣。”<庾信>曰:“斯言可取,請從之。”王曰:“軍為我滅敵,而反與之戰,天其佑我耶。”<庾信>曰:“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腳,則咬之,豈可遇難,而不自救乎。請大王許之。”人諜知我有備,虜<百濟>王及臣寮九十三人卒二萬人,以九月三日,自<泗囗>泛船而歸,留郞將<劉仁愿>等,鎭守之。<定方>旣獻囗,天子慰藉之曰:“何不因而伐<新羅>。”<定方>曰:“<新羅>其君仁而愛民,其臣忠以事國,下之人事其上,如父兄,雖小,不可謀也。”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零九

<龍朔>元年春,王謂<百濟>余燼尙在,不可不滅,以伊囗<品日>蘇判<文王>大阿囗<良圖>等,為將軍,往伐之,不克。又遣伊囗<欽純>[一作<欽春>]<眞欽><天存>蘇判<竹旨>等,濟師。<高句麗><靺鞨>,謂<新羅>銳兵皆在<百濟>,內虛可囗,發兵,水陸囗進,圍<北漢山城>。<高句麗>營其西,<靺鞨>屯其東,攻擊浹旬,城中危懼,忽有大星落于賊營,又雷雨震擊,賊等疑駭,解圍而遁。初,<庾信>聞賊圍城曰:“人力旣竭,陰助可資。”詣佛寺,設壇祈禱。會有天變,皆謂至誠所感也。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一零

<庾信>嘗以中秋夜,領子弟,立大門外,忽有人從西來。<庾信>知<高句麗>諜者,呼使之前曰:“而國有底事乎。”其人俯而不敢對。<庾信>曰:“無畏也,但以實告。”又不言。<庾信>告之曰:“吾國王,上不違天意,下不失人心,百姓欣然,皆樂其業,今爾見之,往告而國人。”遂慰送之。人聞之曰:“<新羅>雖小國,<庾信>為相,不可輕也。”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一一

六月,<高宗皇帝>遣將軍<蘇定方>等,征<高句麗>。入宿衛<金仁問>,受命來告兵期,兼諭出兵會伐。于是,<文武大王>率<庾信><仁問><文訓>等,發大兵向<高句麗>,行次<南川州>。鎭守<劉仁愿>,以所領兵,自<泗囗>泛船,至<鞋浦>下陸,亦營于<南川州>。時,有司報:“前路有<百濟>殘賊,屯聚<甕山城>遮路,不可直前。”于是,<庾信>以兵進而圍城。

使人近城下,與賊將語曰:“而國不囗,致大國之討。順命者賞,不順命者戮。今汝等,獨守孤城,欲何為乎。終必涂地,不如出降。非獨存命,富貴可期也。”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一二

賊高聲唱曰:“雖囗爾小城,兵食俱足,士卒義勇,寧為死戰,誓不生降。”<庾信>笑曰:“窮鳥困獸,猶知自救,此之謂也。”乃揮旗鳴鼓攻之。大王登高見戰士,淚語激勵之,士皆奮突,鋒刃不顧。九月二十七日,城陷,捉賊將戮之,放其民。論功賞囗將士,<劉仁愿>亦分絹有差。于是,饗士囗馬,欲往會兵。大王前遣太監{大監}<文泉>,移書將軍,至是復命,遂傳<定方>之言曰:“我受命萬里,涉滄海而討賊,艤舟海岸,旣踰月矣。大王軍士不至,糧道不繼,其危殆甚矣。王其圖之。”大王問群臣如之何而可。皆言深入敵境輸糧,勢不得達矣。大王患之,咨嗟。<庾信>前對曰:“臣過囗恩遇,囗辱重寄。國家之事,雖死不避,今日是老臣盡節之日也。當向敵國,以副將軍之意。”大王前席執其手下淚曰:“得公賢弼,可以無憂。若今茲之役,罔愆于素,則公之功德,曷日可忘。”<庾信>旣受命,至<懸鼓岑>之岫寺,齊戒卽靈室,閉戶獨坐,焚香累日夜而后出。私自喜曰:“吾今之行,得不死矣。”將行,王以手書告<庾信>:“出強之后,賞罰專之,可也。”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一三

十二月十日,與副將軍<仁問><眞服><良圖>等九將軍,率兵載糧,入<高句麗>之界。壬戌正月二十三日,至<七重河>,人皆恐懼,不敢先登。<庾信>曰:“諸君若囗死,豈合來此。”遂先自上船而濟,諸將卒,相隨渡河。入<高句麗>之境,慮人要于大路,遂自險隘以行,至于<囗壤>。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一四

<庾信>與諸將士曰:“二國,侵凌我疆囗,賊害我人民,或虜丁壯,以斬戮之,或囗幼少,以奴使之者,久矣,其可不痛乎。吾今所以不畏死赴難者,欲藉大國之力,滅二城,以雪國讎。誓心告天,以期陰助,而未知眾心如何,故言及之。若輕敵者,必成功而歸,若畏敵,則豈免其禽獲乎。宜同心協力,無不以一當百,是所望于諸公者也。”諸將卒皆曰:“愿奉將軍之命,不敢有偷生之心。”乃鼓行向<平壤>。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一五

路逢賊兵,逆擊克之,所得甲兵,甚多。至<障塞>之險,會天寒烈,人馬疲憊,往往囗。<庾信>露肩執鞭,策馬以前驅。眾人見之,努力奔走出汗,不敢言寒。遂過險,距<平壤>不遠,<庾信>曰:“軍乏食窘迫,宜先報之。”乃喚步騎監<裂起>曰:“吾少與爾游,知爾志節,今欲致意于將軍,而難其人,汝可行否。”<裂起>曰:“吾雖不肖,濫中軍職,況辱將軍便{使}令。雖死之日,猶生之年。”遂與壯士<仇近>等十五人,詣<平壤>,見將軍曰:“<庾信>等領兵致資糧,已達近境。”<定方>喜以書謝之。

<庾信>等行抵<楊囗>,見一老人,問之,具悉敵國消息,賜之布帛,辭不受而去。<庾信>營<楊囗>,遣解漢語者<仁問><良圖>及子<軍勝>等,達營,以王旨囗軍糧。<定方>以食盡兵疲,不能力戰,及得糧,便回。<良圖>以兵八百人,泛海還國。時,人伏兵,欲要擊我軍于歸路。<庾信>以鼓及囗,系群牛腰尾,使揮擊有聲,又積柴草燃之,使煙火不絶,夜半,潛行至<囗河>,急渡岸休兵。人知之來追,<庾信>使萬弩俱發。軍且退,率勵諸幢將士分發,拒擊敗之,生禽將軍一人,斬首一萬余級。王聞之,遣使勞之。及至,賞賜封邑爵位有差。

四二卷列傳二金庾信一六

<龍朔>三年癸亥,<百濟>諸城,潛圖興復,其渠帥據<豆率城>,乞師于為援助。大王親率<庾信><仁問><天存><竹旨>等將軍,以七月十七日,征討,次<熊津州>,與鎭守<劉仁愿>合兵,八月十三日,至于<豆率城>。<百濟>人與人出陣,我軍力戰大敗之,<百濟>與人皆降。大王謂人曰:“惟我與爾國,隔海分疆,未嘗交構,但結好講和,聘問交通,何故今日與<百濟>同惡,以謀我國?今爾軍卒在我掌握之中,不忍殺之,爾其歸告爾王。”任其所之。分兵擊諸城降之,唯<任存城>,地險城固,而又糧多,是以攻之三旬,不能下,士卒疲困囗{厭}兵。大王曰:“今雖一城未下,而諸余城保皆降,不可謂無功。”乃振旅而還。冬十一月二十日,至京,賜<庾信>田五百結,其余將卒賞賜有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阿克苏市| 福州市| 厦门市| 大方县| 临邑县| 福安市| 赤峰市| 天峨县| 武功县| 新沂市| 隆安县| 华池县| 南雄市| 莱西市| 资源县| 磐石市| 阜新市| 华池县| 安溪县| 连城县| 莱西市| 苏尼特右旗| 潼关县| 大同县| 余庆县| 滨海县| 普安县| 思南县| 陆良县| 平安县| 工布江达县| 大石桥市| 德江县| 稻城县| 宣武区| 阆中市| 八宿县| 延安市| 资兴市|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