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書名: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作者名: 葉天士本章字數(shù): 4926字更新時間: 2015-12-27 00:52:00
陳(黎里,四十四歲) 形色脈象,確是陽虛。酒食聚濕,濕注腸痔下血。濕為陰濁,先傷脾陽,陽微氣衰,麻木起于夜半亥子,乃一日氣血交代,良由陽微少續(xù)。有中年中痱之疾。
人參 生于術 炮姜 炙草 炒黑附子陽主蹺疾,陽衰則軀殼重滯,陽微則生氣少續(xù),附子理中以溫中下。總為健陽計耳。
張(嘉興,十八歲) 陰火從晡暮而升,寐中呻吟,是浮陽不易歸窟,形瘦食少,盜汗,攝固為是。
六味加人中白、阿膠。
凡小兒夜寐,神魂不寧,多哭淋漓,時起躁擾者,的系陰虛體質,先天稟薄,非遭痘殤,即至長育二十左右,必成癆瘵,此屢試屢驗者。
寐則陽氣潛藏,魂氣歸于肝矣,肝陰不充,神魂少戀,故寐中呻吟。治以養(yǎng)陰降火為宜。
李(婁門,六十七歲) 左右為陰陽之道路,而暮年頻又操持經(jīng)營,且不獲利,心境失暢,則行動之氣血,拘束不和,為痛甚于夜者,陽氣衰微,入夜陰病加也。養(yǎng)營法,操持經(jīng)營而不獲利,則心營拂郁而失養(yǎng),以養(yǎng)營法和暢氣血,俾肝木欣欣向榮,無拘束不和之患矣。
此無形之邪,僅免脫營失精耳。
張(海鹽,六十三歲) 據(jù)述秋季外邪變瘧,延幾月始愈。夫秋瘧是夏令暑濕熱內伏,新涼外觸,引動伏邪而發(fā),俗醫(yī)但知柴葛解肌小柴胡等湯。不知暑濕在氣分,因藥動血,血傷攣脾,筋熱則弛,筋寒則縱,乃致有年痿痹難效之 。
當歸 寄生 虎骨 杞子 沙苑 撫芎病在氣分,妄動血分,每成筋痿拘攣,骨節(jié)疼痛,痿痹不舒,久恙,業(yè)醫(yī)者,可不慎歟?孫(南倉橋,二十四歲) 精損于下,陰中龍雷燃爍莫制,失血后肛瘍膿漏,即陰火下墜致。行走喘促,涎沫盈碗上涌,腎不攝納真氣,五液化沫涌逆,無消痰治嗽之理。扶胃口攝腎真,此時之要務。
人參 坎氣 胡黃連 紫石英 茯苓 五味子 芡實 山藥火性本上炎,而陰火有孔即注,亦能下墜。恒見足心沸熱,喜踐冷處,亦陰火下墜之癥也,老氣無敵。
吳(關上) 氣泄用陽藥固氣,庸醫(yī)治嗽滋陰,引入勞病一途。
黃 建中加人參久嗽則肺氣緣咳而升泄。肺主華蓋,一身治節(jié)出焉。泄則中氣少續(xù),用陽藥固氣,是為知要。
王(同里,二十七歲) 向成婚太早,精未充先泄。上年起于泄瀉(少陰不固)繼加痰嗽(五液變痰)食納較多,形肌日瘦(陰火內灼)深秋喉痛,是腎精內乏(循少陰脈上烈。)當冬令潛降,陰中龍雷閃爍(逆天度矣。)無收藏職司,谷雨萬花開遍(陽氣大升大泄,)此病必加反復。
秋石拌人參 紫衣胡桃肉 茯神 紫石英 女貞子 北五味子病情一路述來,分五層次第,著實說來,無捕風捉影之談。
沈(三十四歲) 六腑陽氣不行,濁凝便艱,濁結則痛,半硫丸熱藥中最滑,入腸泄?jié)幔幊翜福柈斘葱褟停∥断嘁恕?
炒生川附 生淡干姜蔥白汁泛丸。
惟半硫丸最滑,故入腸速而不留戀于胃,胃陽尚未醒復。
陸(寶山,十八歲) 春正氣候,寒威未去,吸受寒氣,先傷胸膈胃脘之陽,食已噯噫酸濁陳腐之氣,乃清陽不至,旋轉運用。忌進腥粘,始用蔬食,病去胃口不得亂藥。
蓽茇 生益智仁 生姜 砂仁殼 土瓜 蔞皮上焦主清,主陽,惟虛靈無濁味熏染,則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也。
唐(江寧,二十九歲) 病患述上年夏五月住直隸白溝河,北省不比南地,雨濕熱蒸,夜坐寒侵,即寒熱亦是輕邪,醫(yī)用滾痰丸下奪,表邪結閉,肺痿音啞,喉痛咽物艱難,仿徐之才輕可去實,有氣無味之藥。(氣走陽,味走陰,輕揚肅上,取氣輕力薄者。)射干 甘草 大力 滑石塊 麻黃苗 蟬蛻 杏仁張(無錫,二十二歲) 嗽血秋季再發(fā),夜熱汗出,全是陰虛。大忌肺藥。理嗽絕欲百日,助其收藏,胃口頗好。腎肝陰藥必佐攝納。
熟地 炒山藥 芡實 五味 湖蓮 茯神陸(西淮,六十一歲) 人到花甲,下元先虧,嗜酒濕聚便滑,視面色雄偉,精采外露,加勞怒,內風突來,有痱中之象。(精采外露,下元愈虧,內風一動,無根蒂以立基地矣,故痱中也。)七寶美髯丹加三角胡麻。
陳(東倉,三十三歲) 脈小緩澀,自胃脘脹至少腹,大便已溏,泄肝苦辛,小效不愈。
少壯形色已衰,法當理陽宣通,慮其腫浮腹大。
人參 木瓜 廣皮 炮姜 益智 茯苓沈(湖州) 農(nóng)人單腹脹,乃勞力肌飽失時所致,最難見效。
腎氣丸
陳(二十七歲) 精血奪,足痿。
人參 茯苓 大茴 當歸 鎖陽 精羊肉
膠丸
龔(無錫,六十三歲) 老年嗜蟹介,咸寒傷血,上下皆溢,當理其中。
理中湯
楊(無錫,三十一歲) 脅痛失血,以柔劑緩肝之急。
桃仁(炒) 丹皮(炒) 歸尾 柏子仁 鉤藤杜(鳳陽,三十八歲) 瘧后脾弱,肝乘中氣不舒,易生嗔怒。
生益智仁 檀香末 茯苓塊 新會皮 枳實皮為末,水泛丸。
汪(徽州,三十五歲) 仲景云∶厥陰病氣上撞心,明示木中風火上行,都因血少陰虛,以癇癥痰火有余,大謬。
女貞 茯神 萸肉 天冬 細生地 建蓮 赤金箔氣上撞心之所以然,發(fā)揮明確。
錢(淮安,二十二歲) 露姜飲止瘧,是益中氣以祛邪,虛人治法皆然。脾胃未醒,忌腥酒濁味。
大半夏加橘紅、益智,姜汁丸。
湯(胥門,五十六歲) 酒客大便久溏,世俗謂聚濕脾傷損腎,脾病入腎,有久瀉久痢為腎病矣。失血用滋陰涼降者,十居七八,以少年陰虛火炎為多。如中年積勞走動欲喘,久立肛墜后重,所宜在乎攝腎固納(察癥細密已精,而益求其精。蓋少年所慮在陰虛,老年所慮陽虛耳。)理中湯劫胃水,能止上下失血。王損庵法立見,非是杜撰,不效之所以然,以腎虛惡燥耳(以酸味固納,兼以酸甘化陰)。
人參 萸肉 茯苓 石蓮子 木瓜 炙草 五味子腎氣乃先天真陽,主收攝一身之元氣,腎氣充足,既不上升逆沖,亦不下墜后重。一經(jīng)散漫,上下交失,沖氣既有咳嗆之虞,二便時有欲出之勢,葆真者免夫。
羅(二十三歲) 壯年述冬季夜汗,入春吐血,問納頗旺,無力舉動,但喉癢發(fā)嗆,此陰虛龍火上灼。議用虎潛去牛膝、當歸,加五味、二冬。
沈(昆山,六十一歲) 老人形寒足痿嗆痰,男子下元肝腎先衰,其真陰少承,五液化痰,倘情懷暴怒,內風突來,有中痱之累。戒酒節(jié)勞,務自悅怡養(yǎng),壯其下以清上(壯其下則濁陰不升,五液漸化精微,而神明之地不為濁蒙而清矣。)熟地 萸肉 蓯蓉 川斛 戎鹽 牛膝 枸杞 鹿筋膠任(山西,三十歲) 夏季吐血,深秋入冬頻發(fā),右脈弦實,左濡,是形神并勞,絡血不得寧靜,經(jīng)營耗費,氣血不化少壯矣。
黃建中湯
范(無錫,二十九歲) 織梭身體皆動,過勞氣血,偏倚左脅痛,失血嘔血,肝絡傷瘀,久發(fā)則重。
炒桃仁 延胡 新絳屑 降香末 炒丹皮 鉤藤沈(湖州,二十九歲) 病傷不復元,壯失保養(yǎng),延為勞嗽,胃氣頗好,可與填精固下。
都氣法去丹澤,加水陸二仙(金櫻芡實)胡桃肉。
洪(吳江,二十七歲) 肌肉日瘦,竟夜內熱,是內損陰虛,漸挨勞怯,安逸可久,天暖氣泄病加(陰損將及陽矣,故氣暖病加。)早服乳酪一杯,另服補陰丸。
王(寧波,四十八歲) 七疝肝病為多,有聲響為氣疝。寒入募絡,積疝堅硬下墜,中年不可從張子和用八味加大茴香、葫蘆巴(聲響乃氣之所鼓,寒氣凝阻正氣淵乎微妙,不到中年以后,那知病情如是耶囗)雍(楓橋,二十七歲) 眩暈嘔水,心中熱,神迷若癇,皆操持運機,易于升舉,蒙冒清神。生姜辛可通神,但氣溫先升,佐入涼降劑中乃可。
溫膽湯
沈(南潯,三十三歲) 凡外邪入肺而咳嗽者,可用表散肺氣。若內傷累及于肺致咳者,必從內傷治(此系中虛咳嗽,用藥純粹以精。)汗之則泄陽氣,肺痿食減音低,顯然藥誤。
黃 米仁 黃精 白芨痰飲乃積滯久留,吐出為安。若濁粘涎沫,是身中臟腑津液,所以奉養(yǎng)軀命者,倘被陰火燔灼,上逼咽喉吐出,是腎臟不納,乃為重病。
金(運漕,四十四歲) 冬藏失司,嗽吐涎沫,是腎病也(識力清老脈必兩尺不固。)醫(yī)見嗽咸以肺藥治之,年余無效。
桂苓甘味湯
氣機從天度升降,是乾坤翕辟大道。年多真氣真精虛衰,病氣為主,以致天氣肅降而收。病反多抗拒,偏易上逆,應藏不藏,違逆天度矣。
何(王家巷,二十七歲) 色奪脈促,寒露霜降嗽甚,風冷形肌凜凜,衛(wèi)陽空疏氣泄,群醫(yī)不識,是為瞽醫(yī)。
小建中湯
蔡(南濠,四十三歲) 操持太過,肝腎浮陽上冒,寤不成寐。
《金匱》酸棗仁湯
顧(鐵瓶巷,十六歲) 稚年筋脈未堅,努力摟抱,致氣血流行,有觸胸背,骨偏突成損,此屬不足,非因外邪。在身半以上為陽,主氣,致右肛瘍成漏年余,真陰五液皆傷,納食在胃,傳入小腸而始變化。因咳痰不出,致嘔盡所見乃已,喉痛失音,涎沫吐出,喉中仍然留存,明明少陰腎脈中龍火內閃,上燔陰液,蒸變涎沫,內損精血所致。醫(yī)見嗽啞,清金潤肺,未明嗆嗽之源,是就其兇。(老筆。)
豬膚湯
莊(宜興,十九歲) 瘧痢后脾腎兩傷,用繆氏法。
雙補丸
周(金匱,十九歲) 夏伏暑濕,秋季如瘧,邪不盡解,成瘡,能食不化,腹中有形,脾胃不和,用東垣法。
李 勞久傷陽,胃痛吞酸,痰多(真陽傷而火愈旺,故吞酸痰多,溫中則邪火自伏矣。)熟半夏 延胡索 葫蘆巴 高良姜 老生姜 川楝子 塊茯苓王(南金,二十八歲) 環(huán)跳筋骨酸痛,少年積勞傷陽維脈血少護衛(wèi)。
歸身 枸杞 生虎脛骨 巴戟 川牛膝 沙苑 青鹽 羊肉膠丸張(橫涇,三十七歲) 勞傷虛質,脹病初愈,因動怒氣郁不食,二便皆阻。論腸痹從丹溪開肺法。
杏仁 紫菀 蔞皮 蘇子 桑葉 桃仁黃(嘉興,五十三歲) 情志內郁,心痛如絞,形瘦液枯,不可氣燥熱藥。
炒桃仁 柏子仁 延胡 炒丹皮 小胡麻 鉤藤張(大興) 精未生來,強泄有形,最難充旺,至今未有生育,形瘦食少,易泄精薄,形脈不受剛猛陽藥。議借血肉有情,充養(yǎng)精血。
淡蓯蓉 鹿鞭 巴戟 牛膝 羊腎 鎖陽 枸杞 青鹽 菟絲 舶茴香方藥精實。
戴(楓橋,五十二歲) 喉咽管似乎隘窄,一身氣降,全在于肺。由胃熱升肺失司,年紀日多,氣結痹阻,薄味整肅上焦,用藥以氣輕理燥(肺借資于胃,胃熱氣升,肺即失司,清降肺以清潤為主,理其燥自下降矣)。
枇杷葉 蘇子 米仁 桑葉 降香 茯苓肺之失司,總由于燥胃有火熱,上升嬌藏,失其滋養(yǎng),故治肺貴乎理燥,而理燥在乎氣輕。
馬(陸家橋) 濁止足腫,膝首腫痛,起于夏秋,必挾地氣,濕自下受,酒客內濕互蒸,內外合邪,湯藥決不取效。
蠲痛丹
濁病止則足腫,是濕邪無從泄瀉,其從前濁病,亦是濕氣下注膀胱,非關精竅為患。
周(塘樓,二十五歲) 濕是陰邪,膚腠中氣癭結,病起大便自瀉,從太陰治。
生白術 淡熟小附子 細川桂枝尖 茯苓塊李(嘉興) 質虛不耐煩冗,動則陽升,由陰不和陽,深秋痢癥雖愈,猶夏季致傷。
人參 茯苓 棗仁 炙草 小麥 青花 龍骨用妙香法以和陽,是和心陽耳。
王(北濠,二十五歲) 中焦痛起,四肢逆冷,汗出,嘔涎及食物,此屬脾厥。
極黑附子 草果仁 粗桂皮 片姜黃 延胡索厥為寒之極,太陰本是至陰,熱藥為宜。
呂(同里,二十歲) 夏令熱氣傷陰失血,冬藏氣降,血癥必然不來,肉瘦精虛,嗽不肯已。宜滋培臟陰,預防春深升泄病發(fā)。
固本加五味子汪(沐陽,五十四歲) 居住臨海,風障癘氣,不比平原,人眾稠密,障癘侵入腦髓骨骱,氣血不和,壅遏內蒸,頭面清真痹阻,經(jīng)年累月,邪正混處其間,草木不能驅逐。具理而論,當以蟲蟻向陽分疏通逐邪。
蜣螂 威靈仙 蜂房 川芎火酒飛面同丸。
呂(同里,四十五歲) 心痛得食反緩,是積勞營虛,大忌破降氣藥。
桃仁 桂元肉 炒黑芝麻 當歸身 柏子仁羅(二十三歲) 病患述遇春季則失血,煩勞必有衄血。凡冬月大氣藏伏,壯年自能聚精匯神,不加保養(yǎng),春半地中陽升,發(fā)生之氣交,反為發(fā)病動機矣。是皆身中精氣之薄,胃納安旺,自能知惜靜養(yǎng)則神藏。
熟地 山藥 芡實 五味 金櫻 湖蓮 萸肉 龍骨 茯神朱(湖州,三十八歲) 太陰腹脹,是久勞傷陽,不饑不飽,二便不通爽,溫以通陽,苦溫疏滯。
制附子 熟大黃 草果 生濃樸 生姜 廣皮溫下法,從許學士溫脾湯來。
夏(山塘,七十五歲) 初冬溫熱氣入,引動宿飲,始而狀如傷風,稀痰數(shù)日,痰濃喉干,少陰中五液變痰,乏津上承,皆下虛易受冷熱,致陰上泛。老人頻年咳嗽,古人操持脾腎要領,大忌發(fā)散泄肺,暫用越婢法。
凡內有宿病,每因新感六氣,病邪牽動而發(fā)。蓋藏匿夙病之處,氣血必虛弱,故新邪必注空隙為患。
沈(槐樹巷,二十二歲) 自交秋初,皆令陰陽巔脹失血,三月懷妊,法當養(yǎng)陰固胎。
人參 黑殼建蓮 子芩 阿膠 白芍 桑寄生戴(徽州,三十九歲) 仲景論痰飲分二要,外飲治脾,內飲治腎。又云∶凡飲邪必以溫藥和之。閱方是溫養(yǎng)腎藏,不為背謬。考痰飲有形,原其始也。陽氣微弱,濁陰固聚,自下逆行,喘不著枕。附子走而通陽,極為合理。然其余一派滋柔護陰,束縛附子之剽疾矣。(此為陽微而陰未甚虧者。設仲景八味丸治痰飲,丹苓澤原疏通臍陽,非盡滋柔護陰者。)
真武湯
此癥只須通陽,不必顧陰。
李 積勞傷陽,腹膨仍軟,脈弦(雜癥細)無胃氣,形衰廢食,理中宮陽氣之轉旋,望其進食。延久無能卻病矣。
人參 淡附子 谷芽 茯苓 益智 廣皮腹膨而不軟,不但傷中宮之陽,中下濁陰凝結矣。惟膨而仍軟,知陽雖傷而尚未陰凝,但理中宮之陽,俾得轉旋斯愈矣。
陽氣在胸腹升降轉旋,無一息之停,斯清濁分而上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