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臺灣一島孤懸海外,來往文報,風濤阻滯,每至匝月兼旬,音信不通;水陸電報實為目前急務,必不可緩之圖。查同治十年經前兩江督臣沈葆楨奏請設立臺地水陸電報,奉旨允準在案。曾同上海大東北公司議明價值,業已粗定合同;因沈葆楨調任兩江,議遂中止。臣于上年法兵解嚴之后,即欲經營辦理,固慮經費難籌,亦因水線價值昂貴,非考實精微利鈍,不敢孟浪從事。自春至秋,洋商多有來臺承辦此項電線。臣因旱線損斷容易修理,水線損斷無船可修;中國只大東北公司修理電線輪船一只,若仍照沈葆楨前議歸大東北公司承辦,以后修理較易。特派已革浙江候補知府李彤恩馳赴上海,與該公司面議。據開水程由廈門至澎湖以達安平約共五百里,索價銀十五萬五千兩;包修三年,需費銀三萬兩。以后遇有損斷,雇令該輪船修理,每日需費銀五百兩:與沈葆楨原定合同大略相同,均須交付現銀。李彤恩因該公司開價過多,置不與議;會同已革廣東試用道張鴻祿諮訪各洋行,令其各開價值,約同各洋商一并來臺與臣面議。然修理無船,水線萬不能辦。據瑞生洋行條陳,自造鋼殼四鐵葉輪船一只,由外洋裝線運至中國,并自購修理機器一副;船身長三百二十英尺、闊三十二英尺,可以安炮六尊。俟電線安妥后,平時可以載貨、裝兵、巡洋;遇有電線損斷,隨時自行修理:一舉而數善備,以免大東北公司居奇。臣稔籌熟商,事屬可行。臺灣四面皆海,多一船即得一船之用。當令洋商各開實償,擇其廉者與其成交。旋據地亞士等七行開單,內惟怡和、泰來、瑞生三行開償較廉:電線價銀十萬兩,輪船價銀九萬兩,修理電線機器價銀一萬兩,測量機器一副、三局電報機器、器具并包運包放工價、包險等費共銀二萬兩,總共價銀二十二萬兩,絲毫不能再減。臺灣經費支絀,一時難籌巨款;臣當同該商人等面議,如能分三年歸還,即可成交。泰來、瑞生皆不承應,惟怡和愿辦。當飭張鴻祿、李彤恩與其詳議條款,先給定銀四萬兩;其余分三年歸清,不給息銀?,F據李彤恩等詳送條款合同并船圖、電線樣式前來。
臣伏查沈葆楨前立合同估價有三:一由福州至淡水之白沙墩、再由臺灣府至澎湖,議價洋二十四萬二千五百余元;一由臺灣徑至廈門,議價洋十七萬六千八百余元;一由安平至澎湖、再由澎湖至廈門,議價洋二十一萬二千九百余元。三項中惟末一項與此次所辦道里相同,其估價合成銀數計之須十五萬三千二百余兩;且所議頭等電線近岸只八噸重者八十五里,其余皆一噸三分四重。此次所訂電線,議定頭等近岸十噸重者一百里,其余皆二噸重;不獨價值便宜,線料亦大相徑庭。且查瓊州水程不足六十里,據大東北公司開送從前包辦海線價值銀二萬余兩;若以臺灣線價比較,更屬廉平。至添購修理電線輪船一項,按照合同所開機器馬力,價亦并不昂貴。臣于經費萬分支絀之際,勉力籌辦。急要之務,若不切實打算,給價稍多,不惟不能節省,且見笑于洋人。旱線由基隆、滬尾合至淡水,由淡水至臺灣府城,來往兩道議定八百里,除木料之外,其余皆由泰來承辦,其價銀三萬兩——定于明年正月安設;水線,定于明年六月安設。臣尤慮者,安設水線費款十萬,一旦有事,或被敵人割斷,不獨無補于緩急,且白棄巨款,殊為可惜!今自造一船,可以自行隨時攜取,便益甚大。惟此項經費無著,臣同沈應奎反復籌議,只有百貨厘金項下可以抵撥。但本年六月甫經一律開辦,每日收銀不足四千兩;三年能否如數相償,尚無把握。臺地安設電報,于茶商最為得益。李彤恩現與商人議定,如三年內厘金收數不敷,電價由該商人等竭力損助,以成要舉。
(注)按此折并見「文叢」第二七種「劉壯肅公奏議」二五六面,題為「購辦水陸電線折」,彼此文字有出入。
臺灣巡撫劉銘傳奏擬興修臺灣鐵路折(光緒十三年三月二十日)(注)
竊臣據商務委員已革道員張鴻祿、候補知府李彤恩等稟稱:『上年奉委招致南洋各島貿易閩人來臺合辦商務以興地方,當即專函往招?,F有南洋新嘉坡、西貢等島閩商陳新泰、壬廣余等復信,僉稱俱愿回籍在臺灣合辦商務。革道等現已集股訂購輪船二只,先行開辦。惟臺灣一島孤懸海外,當此分省伊始,亟宜講求生聚,以廣招徠。現在貿易未開,內山貨物難以出運,非造鐵路不足以繁興商務。查安平、旗后兩口限于海涌,自春至秋不便泊船;滬尾一口日漸淤淺,輪船來往候潮,耽擱時日。只基隆一口無須候潮,便于泊船;因距淡水旱路六十里,不便運貨。所有各商,不得已于滬尾遷就往來。若能就基隆開修車路以達臺南,不獨全臺商務繁興,且與海防有裨甚大?,F在公款支絀,革道等議集商股承修約需工本銀一百萬兩,將來即取償于鐵路,無庸動用公款。擬具章程數條,陳請酌核辦理』等情前來。臣查臺灣一島,孤立海外,現在設立省會,為南洋之屏蔽;必須開浚利源,經費堪以自給,南北防勇征調可以靈通,方能永保巖疆,自成一省?,F在辦防、清賦以及安設水陸電報,本年內外均可次第竣事。惟于鐵路一事,臣知其利,因經費無出,躊躇未敢猝議舉辦?,F據該委員等稟請由商人承修,于公款無關出入,將來坐收厚利,實于臺灣大局有裨。所有鐵路利益,除便于驛務、墾務、商務不計外,目前之大利有三,請為我皇太后、皇上陳之。
臺灣四面皆海,除后山無須辦防外,其余防不勝防?;?、滬、安、旗四口,現已購炮筑臺,可資守御;其余新竹、彰化一帶??诩娖?,萬無此兵力處處設守。臣已于奏辦臺灣善后折內陳明在案。如遇海疆有事,敵船以旱隊猝然登岸,隔絕南北聲氣,內外夾攻,立見危迫。若修鐵路,調兵靈便;何處有警,瞬息即至,無虞敵兵由中路登岸:此有裨于海防者一也。
臺灣既經分省,須由中路建設省城,以便控制南北。查彰化橋孜圖地方,曾經前任撫臣岑毓英察看地形,可以建省。臣于上年九月復親往察看,該處地勢平衍、氣局開展,襟山帶海,控制全臺;實堪建立省城。惟地近內山,不通水道。不獨建造衙署、廟宇運料艱難,且恐建省之后,商賈寥寥,雖有城垣,空無人居。若修車路,商務立見繁盛,于建造各項工程轉運之費節省尤多:此有裨于建立省城者二也。
臺北至臺南六百余里,中隔大溪三道;春、夏之交,山水漲漫,行人隔絕。大甲、房里兩溪,每年必淹斃數十人,急須造橋以便行旅。查大甲、房里、曾文三溪,或寬十里、八里;其次小溪二十余道,或寬百余丈、數十丈不等。大甲溪經前任撫臣岑毓英督修石壩以阻漫流,并未修橋,已費洋三十余萬;數月之后,為水沖刷凈盡。臣現由上游窄處議修,統計大小溪橋工必需銀三十余萬兩。今該商等承辦車路,此項橋工二十余處一律興修,暫勿論車路之利,公家先省橋工銀數十萬兩:此有裨于臺灣工程者三也。
臣于光緒六年曾經條陳具奏鐵路之利,其時風氣未開,不無異議;現在開平業經辦有榜樣,可釋群疑。且臺灣與內地情形不同,興修鐵路,商民固多樂從,紳士亦無異議。如蒙天恩俯準開辦,有裨于臺灣大局實非淺鮮;臣無任惶悚待命之至。
(注)按此折并見「文叢」第二七種「劉壯肅公奏議」二六八面,題為「擬修鐵路創辦商務折」,彼此文字有出入。「奏議」本并附有「章程」清單。
臺灣巡撫劉銘傳奏以林維源督辦臺灣鐵路商務片(光緒十三年三月二十日)(注)
再,臣查鐵路之利,不獨目前有裨于海防、建省、橋工三事,將來亦可添一大宗入款以充海防經費。臺灣地面窄小,萬不能如內地利息之厚;該商人等請以七年歸還本利,似可有盈無絀。惟經理必須得人,苦無廉實大員查察會計;將來商人以多報少、任意吞匿,不獨無利可余,且恐七年之內鐵路工本尚難清償。查臺北府城市面日興,內山番地土曠人稀,閩、廣窮民多有愿來開墾;因輪船水腳過貴,無力渡臺。若商務辦理起色,即就商局輪船往來香港、廈門之便,運載墾民渡臺,由官薄給船資;十數年后,全臺均成沃壤,永無番患。惟近年內地招商集股歷被欺騙,虧折太多;現在商人搭股,不無疑慮。查內閣侍讀學士林維源端謹忠實,為商人所欽信。自奉旨回籍幫辦臺北撫墾以來,不獨撫墾得力,如清賦、抽厘等事均資臂助,其于理財一道尤為精實。如蒙朝廷主持要政,俯準臺灣修造車路,可否仰懇天恩飭令學士臣林維源督辦臺灣鐵路商務仍兼辦臺北撫墾事務,凡遇鐵路、商務準由該學士專折奏事,以收實濟而專責成之處,出自逾格鴻慈!
(注)按此片并見「文叢」第二七種「劉壯肅公奏議」二七一面,混于前折之后,彼此文字有出入。
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奕譞等議奏劉銘傳擬興修臺灣鐵路并以林維源督辦請旨準行折(光緒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光緒十三年四月初十日,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劉銘傳奏「臺灣擬修鐵路、創辦商務暨懇飭林維源督辦」各折片,著總理海軍事務衙門議奏。單并發。欽此』。
伏查臺灣孤懸海外,物產蕃盛;非興商務不足以開利源,非造鐵路不足以興商務。
該島南北相距千里,??诩娖?;兵力、餉力,斷難處處設守。若修成鐵路,調兵靈捷,無虞敵人窺犯,尤屬海防百世之利。是以前福建撫臣丁日昌規畫臺灣折內曾建議須修鐵路,因經費無措,迄未果行。今劉銘傳招致新嘉坡、西貢各島閩商回籍合辦商務,又勸令由商承修鐵路;所需工本銀一百萬兩,將來即于鐵路取償,于公款無關出入:洵為裕國便民起見。折內所陳三大利,均系實在情形。既稱該處商民樂從、紳士亦無異議,應請旨準其開辦,以裨臺防大局。臣等細核單開章程,如臺南北應用鐵路地價由官籌發,并由官派勇幫同工作、官輪代運木料免算水腳、經過城池街鎮停車之處由官修造車房、火車應用收票司事人等官給薪水,統計商人省費已屬不少;與津、沽現辦鐵路全由公司承認者,稍有不同。至其工本銀一百萬兩,分七年歸還,周年六厘利息——內有鋼條、火車、鐵橋等項約需六十余萬兩,由商在洋廠訂購,其價亦分年歸還,與該廠議立合同,由官蓋印;由商于鐵路造成后提腳價九成償還本利,另以一成并搭客票費一成作為鐵路用度各等語。該撫自必與中外商人妥議辦法。
另片又慮該商以多報少、任意吞匿,恐七年內尚難清償工本,并以內山番地招民開墾均須得人經理,請令內閣侍讀學士林維源督辦臺灣鐵路商務仍兼辦撫墾事宜,以收實濟而專責成。查林維源籍隸臺北,鄉望素孚;擬請旨準如該撫所奏,令該學士查照現議條規,督飭承辦商人委員認真照辦,不準稍有滋弊失信之處。凡遇鐵路商務應奏事件,應仍由臺灣巡撫領銜會同林維源具奏,庶收和衷共得之效。
臺灣巡撫劉銘傳奏請改以楊宗瀚督辦臺灣鐵路商務片(光緒十三年閏四月二十四日)(注)
再,臺灣擬修鐵路、創辦商務,曾經臣附片奏請內閣侍讀學士臣林維源督辦;因該學士取與不茍,將來車路腳價期于涓滴歸公,不虞中飽。連日據林維源面稱:『所辦臺北沿山墾務新開田園,俱定于本年秋、冬清丈,逐段分界,以便將來陸續升科;宜蘭現又有新墾、舊墾爭產械斗情事,即宜前往督同官紳清丈:地方寬闊,一時不能竣事。商務、墾務彼此不能兼領,商請奏銷鐵路商務差使,以免遺誤』等情。臣查林維源所辦臺北墾務,亟須清丈。宜蘭八里沙地方,本年三月經林維源督同官紳議開河道,該處可墾田園數萬畝,全系平陽膏腴之地;新墾、舊墾爭占地界,不時械斗,亟須林維源前往督同官紳清丈分界,以免滋事。所稱兩處不能兼領,恐系實在情形。鐵路、商務現經海軍衙門議奏,奉懿旨「依議。欽此」,咨行欽遵前來。據商務委員己革道員張鴻祿、浙江候補知府李彤恩等稟請,稱『現由英、德兩廠先行訂購鐵路鋼條三百三十里、鐵橋二道、火車客車七十具,定于年內到齊。股分銀兩陸續招集,所欠無幾。先由基隆造至彰化,再行接續前進。工程浩大,必須二、三年后方能完工。并請派道員楊宗瀚總辦鐵路商務,以順商情』等因。臣查鹽運使銜新班先選用道楊宗瀚,以知縣于同治元年投效大學士臣李鴻章軍營辦理文案;隨營歷保道員、留于河南補用,于光緒十一年報捐海防先選用。其器局開展,辦事精實,志趣遠大。平時家居,每以「中國之大,不能富強」為恨!經臣函招來臺,總辦商務,實稱其選。惟據楊宗瀚稟稱:「現屆輪選到班,理應赴部投供」。合無仰懇天恩,俯念臺灣分省伊始,事事興創,需才佐理;飭部注冊,準將鹽運使銜新班先選用道楊宗瀚留于臺灣差遣,差次遇缺即選。俟選缺后,再行送部引見。
至鐵路抽收腳價,為期尚早?,F由外洋開來鐵路腳價章程,簡當詳明,絲毫不能舞弊;屆時,再由臣妥籌辦理。相應請旨開去林維源鐵路商務差使,俾其一意幫辦撫墾,以專責成而收實效。是否有當,出自逾格鴻慈!
(注)按此片并見「文叢」第二七種「劉壯肅公奏議」二七二面,混于三月二十日折后。彼此文字有出入。
臺灣巡撫劉銘傳奏報添購輪船片(光緒十三年閏四月二十四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