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灣奸民私煎硝磺,無論已、未興販,如數在十斤以下者,杖一百、刺字、逐令過水;十斤以上,杖六十、徒一年;每十斤加一等;多至百斤以上及合成火藥在十斤以下者,發近邊充軍;多至三百斤以上及合成火藥至十斤以上者,照私鑄紅衣等大小炮位例處斬,妻子緣坐、財產入官。如將硝磺與生番交易貨物及偷漏出海者,均以通賊論;總董、牌甲、鄰佑、挑夫、船戶知情不舉者,連坐。失察各官,照例議處;自行拿獲者,免議(謹案:以上二條道光十四年定)。
一、拿獲偷渡過臺客民如尚在陸路客店道路、未登舟以前,客頭、船戶、客民俱照本例減一等發落;如已登舟,無分大船小船、已未出口,將客頭、船戶、客民即照偷渡本例治罪。若不法客頭、船戶內有積慣在于沿海村鎮引誘包攬、招集男婦老幼數至三十人以上者,無論巳、未登舟,一經拿獲,即將客頭、船戶年力強壯者發遣新疆給種地兵丁為奴,年老殘廢者改發極邊煙瘴充軍。至拿獲偷渡客民,務須嚴究沿海陸路在何村鎮客店會集,將該處兵役、澳甲、地保、客店究明。如止于失察,兵役杖一百,澳甲、地保、客店人等杖七十;如有賄縱情弊,計贓從重論。兵役、澳甲人等能于客店聚集時拿獲及首報偷渡客民者,雖在本汛,亦按照拿獲偷渡客民,計名給賞;若將并非偷渡之人輒行妄拿圖功邀賞及挾嫌嚇詐情事,仍各照本例分別從重治罪(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五年定。道光六年,調劑新疆遣犯,將例內引誘包攬之客頭、船戶俱改發極邊足四千里充軍。二十四年,新疆遣犯照舊發往,仍復原例)。
乾隆六十年諭:『向來臺灣拿獲偷渡人犯,將首犯擬遣,并在海口枷號;俟續有拿獲人犯枷示后,再行釋枷發遣。此等偷渡為首之犯既經問擬發遣,若俟續有獲犯始行釋枷僉解,設日久無獲,將待至何時為止?轉不足以示懲儆;未為允協。嗣后臺灣拿獲偷渡為首之犯,著枷號海口半年,滿日即行發遣』。
光緒元年諭:『沈葆楨等奏「臺灣后山亟須耕墾,請開舊禁」一摺,福建臺灣全島自隸版圖以來,因后山各番社習俗異宜,曾禁內地民人渡臺及私入番境,以杜滋生事端。現經沈葆楨等將后山地面設法開辟,曠士亟須招墾;一切規制,自宜因時變通。所有從前不準內地民人渡臺各例禁,著悉予開除;其販買鐵、竹兩項,并著一律弛禁,以廣招徠』。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七百七十六。
·刑律賊盜·
·謀反大逆
雍正元年諭:『刑部議奏「臺灣叛賊鄭文遠等家口應分別定罪」等語。凡謀反大逆以及謀叛重罪均無可宥,按律凌遲處死。正犯之祖、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期親、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已、未析居,男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但此案事起倉卒,遠隔海洋,親屬人等有身在臺灣者、亦有身在內地者;若概從誅戮,情堪憫惻!除身在臺灣者依律正法外,其內地者從寬免死,解部給予功臣之家為奴。該督、撫逐一詳查,應行正法者正法,應行解部者解部』。
·謀叛
一、臺灣不法匪徒潛謀糾結,復興天地會名目搶劫拒捕者,首犯與曾經糾人及情愿入伙希圖搶劫之犯,俱擬斬立決;其并未轉糾黨與或聽誘被脅而素非良善者,俱擬絞立決。俟數年后此風漸息,仍照舊例辦理(謹案:此條系乾隆五十七年定例)。
一、閩、粵等省不法匪徒潛謀糾結,復興天地會名目搶劫拒捕者,首犯與曾經糾人及情愿入伙希圖搶劫之犯,俱擬斬立決;其并未轉糾黨與或聽誘被脅而素非良善者,俱擬絞立決。如平日并無為匪、僅止一時隨同入會者,俱發新疆酌撥種地當差。俟數年后此風漸息,仍照舊例辦理(謹案:此條嘉慶十六年改定)。
慕慶五年,臺灣鎮總兵奏「拿獲叛案陳錫宗等分別辦理」一案,奉旨:『愛新泰等奏「續拿獲鹽水港滋事匪犯并聞拿投出匪伙審明辦理」一摺,此案結會糾眾、戕官焚汛之匪目胡杜猴等四犯及聽糾隨從滋事、節次打仗之匪伙胡登元等五十三犯,俱續經拿獲;愛新泰等于審明后即將各犯按律定以凌遲斬決,分別正法,傳首梟示,所辦甚是。其悔罪投出之謝琦等六名,愛新泰等因例無自首減等之文,仍將謝崎等牢固監禁,請旨定奪一節,謝崎等即系被脅入伙并無隨同焚汛戕官、抗拒官兵情事,一聞查拿,即悔罪自行投出,與甘心從逆者有間;自可貸其一死。著發往黑龍江等處給披甲人為奴。嗣后遇有投出之犯,并即著照此辦理,毋庸再行請旨』。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七百七十九。
·白畫搶奪
一、臺灣盜劫之案罪應斬決者,照江洋大盜例斬決梟示。他如聚眾散扎豎旗、妄布邪言、書寫張帖、煽惑人心、搶奪殺人放火、光棍搶奪路行婦女、強奸致死、劫囚越獄、與番人彼此讎忿、聚眾搶奪殺人等案內造意為首,罪應立決者,均照黔、楚兩省例,斬決梟示。正法后,即傳首原犯地方示眾。其附和為從之犯,不得援引此例;仍于各審案后附疏聲明(謹案:此條乾隆十四年定)。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七百八十八。
·恐嚇取材
一、凡臺灣無藉游民獷悍兇惡、肆行不法,犯該死罪者,即照光棍例擬斬立決。犯該徒、流以上者,照棍徒生事擾害例,發極邊足四千里充軍;仍酌其情罪較重者,改發新疆及黑龍江等處為奴。審系被誘隨行、犯止枷杖者,一概逐回原籍,嚴加管束(謹案:此條乾隆五十三年定。嘉慶十七年,將「改發新疆及黑龍江等處為奴」句改為「改發新疆給官兵為奴」。道光六年,調劑新疆遣犯,將「改發新疆給官兵為奴」句改為「改發云、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二十四年,新疆遣犯照舊發往,仍復原例)。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七百九十四。
·起除刺字
一、臺灣無籍游民除犯該徒、流以上仍照定例辦理外,若犯止枷杖、例應逐回原籍管束者,面刺「逐水」字樣(謹案:此條乾隆五十三年定)。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七百九十九。
·刑律人命·
·謀殺人
一、臺灣等處商船圖財害命之案,均照苗人圖財害命例,擬斬立決梟示。與命、盜案內例應斬梟之犯,均傳首廈門示眾;仍將犯罪事由,榜貼原犯地方(謹案:此條乾隆五十一年定)。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百。
·斗毆及殺人
一、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浙江等六省糾眾互毆之案,除尋常共毆、謀毆雖人數眾多并非械斗及臺灣械斗之案仍各照舊例辦理外,如審系預先斂費、約期械斗讎殺,糾眾至一、二十人以上致斃彼造四命以上者,主謀糾斗之首犯擬絞立決;三十人以上致斃彼造四命以上或不及三十人而致斃彼造十命以上,首犯擬斬立決;四十人以上致斃彼造十命以上或不及四十人而致斃彼造二十命以上,首犯擬斬立決梟示。如所糾人數雖多、致斃彼造一命,首犯發極邊足四千里充軍;二命者,實發云、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三命者,發遣新疆給官兵為奴。若致斃彼造一家二、三命,主謀糾斗之首犯,例應分別斬絞立決者,各從其重者論;其隨從下手傷重致死應行擬抵者,均依本律例擬抵;傷人及未傷人者,亦各按本律例分別治罪。至彼造倉猝邀人抵御、并非有心械斗者,仍照共毆本例科罪。地方官不將主謀首犯審出究辦及有心回護將械斗之案分案辦理,該督、撫嚴參;照官司出入人罪例,議處治罪。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百零四。
·刑律訴訟·
·誣告
乾隆五十四年諭:『擄奎林奏「審擬刑逼良民為匪之縣丞史囗〈日奐〉彩」一摺,內稱「訊明所誣匪犯簡武、李廉二名,實無為匪情事;因被李安喜挾嫌控告,差拿到案。該縣丞因循拖延,發原差張連莊茂管押;簡武等并無銀錢送給,該差因將簡武等用竹根撐開兩手、繩吊屋梁,連夜疊加拷打,以致簡武等誣認從逆為匪。請將張連莊茂發往烏魯木齊給種地兵丁為奴;在臺灣枷號半年,滿日發遣」等語。張連莊茂因本官發交管押之人恣意需索,已屬不法;復敢于嚴禁班館之時將簡武等濫行疊加吊打,以致畏刑誣服,拖累良民,情殊可惡!臺灣民刁俗悍,若僅如內地案件按照定例辦理,不足以儆刁惡而安善良;張連莊茂,著交地方官在臺灣照樣吊打一月,然后枷號半年,滿日再行依擬發遣』。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百十八。
·刑律斷獄·
·囚應禁而不禁
嘉慶四年覆準:秋審情實人犯,應仍照舊例分禁各州縣,毋庸留禁省監。除臺灣府斬絞監候人犯系遠隔重洋,仍照例留禁省監,并離省窵遠府分,秋審仍照例由巡道審勘外,其余各省斬絞重犯,俟督、撫審勘后,俱照舊例發回各州、縣監禁,即于犯事地方處決示眾。如此,省監不致多聚兇囚;且在本處正法,不特鄉黨可以觸目儆心,即尸親人等見兇犯伏法,亦可以消其冤忿。其往返遞解重囚,仍嚴飭沿途地方官照例委員差派兵役,逐程小心護解,不得稍有疏虞。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百三十八。
·鞫獄停囚待對
一、凡欽部等事件,直省督、撫俱以文到日為始,限四個月具題;總督轄兩省者,隔省事件限六個月具題;兩廣總督、廣東巡撫所屬瓊州,亦照隔省例限六個月;福建臺灣府,限十個月。其湖廣衡州等府所屬有苗民二十六州縣及干州平溪等衛,距省窵遠,凡命、盜案件俱于定限外,各展限兩個月。
一、督、撫新任及署理印務,如欽部等事件原限內難于完結,準分別展限;原限四個月展兩月,原限六個月展三月。遇公事出境,一切事件準題請展限。若監臨科場,準按日扣限;隔省提人,準到日扣限(謹案:以上二條均系雍正五年奏定。原載「吏律」「官文書稽程律」后,乾隆五年移附此)。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百四十二。
·有司決囚等第
一、凡廣東之瓊州府屬、甘肅哈密斬絞人犯應監候者,于定案后俱解交該按察使監禁;俟三屆秋審后,發回原犯地方收禁。若福建之臺灣府屬斬絞監候人犯,專令按察使收監,毋庸發回。其應支錢糧、衣藥及遇有疏脫監斃事件,俱查照定例一體辦理(謹案:此條乾隆十五年定)。
一、各省秋審斬絞重犯,俟督、撫審勘后,即發回各州、縣監禁;接準部文后,即于犯事地方處決。惟福建之臺灣府屬、甘肅之哈密、安西、玉門、敦煌等廳州縣斬絞監候人犯,專令按察使照舊收監。其應支囚糧、衣藥及遇有疏脫監斃事件,俱查照定例一體辦理。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百四十四。
一、距省窵遠府、廳、州所屬之各廳州縣尋常遣軍流徒人犯及命案擬徒人犯,均毋庸解省;如福建省臺灣府所屬者,解赴臺灣道。就近審轉,詳報院司核辦。倘有鳴冤翻異,分別提審解省。其命案內遣軍流犯,仍各解省覆審(謹案:此條道光五年后四次增定)。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百四十五。
乾隆六十年議準:閩省所屬州、縣,程途離省多有阻長之處,提解不易。除臺灣府屬審擬斬、絞罪犯向以遠隔重洋、俱留禁省監,福州、興化二府所屬之縣附近省城,尚易提審外,其路遠之建寧、邵武、汀州、漳州、龍巖州各府州所屬各縣,凡三月十五日以前督、撫準到部覆之案,俱入本年秋審;次遠之泉州、福寧、延平、永春各府州所屬各縣四月初一日以前督、撫準咨之案,均入本年秋審。路遠各處在三月十五日以后準咨、次遠各處在四月初一日以后準咨者,俱匯入來年秋審。部文隨到隨提,毋庸豫先概行提解;則人犯免跋涉之苦,僉差無疏虞之咎。各省亦應劃一辦理。俟行令直省督、撫、將軍將各該省所屬州、縣離省遠近,照閩省所定日期斟酌辦理;咨部到齊之后,由刑部匯本具題。著為定例。
——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百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