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明晦有時,天道之常也,擬于人事則殊難形辨。
或曰:“‘君子以自強不息’何用晦為?”此言雖佳,然失之子偏。
天有陰晴,世有治亂,事有可為不可為。知其理而為之謂之明智,反之則為愚蠢。
晦非恒有,須養而后成。善養者其利久遠,不善養者禍在目前。
晦亦非難養也,琴書小技,典故經傳,善用之則俱為利器。
醇酒醉鄉,山水煙霞,尤為養晦之爐鼎。
人所欲者,順其情而與之;我所欲者,匿而掩之,然后始可遂我所欲。
君子養晦,用發其光;小人養晦,冀逞兇頑。晦雖為一,秉心不同。
至若美人遭嫉,英雄多難,非養晦何以存身?
愚者人嗤,我則悅安,心非悅愚,悅其晦也。
愚如不足,則加以顛。既愚且顛,誰謂我賢?養晦之功妙到毫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