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紀事

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木德王當其末年諸侯有

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

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

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

滔水以濟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舊物

拾遺記武王伐紂樵夫牧豎探高鳥之巢得赤玉璽

文曰水德將滅木祚方盛文皆大篆紀殷之世歷已

盡姬之圣德方隆

漢書昭帝本紀始元元年春二月黃鵠下建章宮太

液池中

臣瓚曰時漢用土德服色尚黃鵠色皆白

而今更黃以為土德之瑞故紀之

后漢書光武帝本紀建武元年諸將議上尊號光武

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強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劉秀

發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王群

臣因復奏曰受命之際人應為大萬里合信不議同

情周之白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海內淆亂符瑞

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

司設壇場于鄗千秋亭五成陌即皇帝位

四七二

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

七之際也漢火德故火為王也

拾遺記魏文帝時筑土為臺基高三十丈列燭于臺

下名曰燭臺遠望如列星之墜地又于大道之傍一

里置一銅表高五尺以志里數故行者歌曰青槐夾

道多塵埃龍樓鳳閣望崔嵬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

出金火照臺時為銅表志里數于道側是土上出金

之義以燭置臺下則火在土下之義漢火德王魏土

德王火伏而土興土上出金是魏滅而晉興也

魏明帝時太山下有連理文石高十二丈狀如柏樹

其文彪發似人雕鏤自下及上皆合而中開廣六尺

望若真樹父老云當秦末二石相去百余步蕪沒無

有蹊徑及魏帝之始稍覺相近如雙闕土王陰類魏

為土德斯為靈征

魏禪晉之歲北闕下有白光如鳥雀之狀時飛翔來

去有司聞奏帝使羅之得一白燕以為神物于是以

金為樊置于宮中旬日不知所在論者云金德之瑞

昔師曠時有白燕來巢檢瑞應圖果如所論白色囗

于金德師曠晉時人也古今之議相符焉

晉書劉曜載記曜以太興元年僭即皇帝位以水承

晉金行牲牡尚黑旗幟尚元

石勒載記太興二年勒僭稱趙王茌平令師歡獲黑

兔獻之于勒程遐等以為勒龍飛革命之祥于晉以

水承金兔陰精之獸元為水色此示殿下宜速副天

人之望也于是大赦改年曰太和咸和五年僭號趙

大天王侍中任播等參議以趙承金為水德旗幟尚

元牲牡尚白子社丑臘勒從之

慕容囗載記韓恒字景山灌津人囗為大將軍征恒

拜諮議參軍囗僭位將定五行次眾論紛紜恒時疾

在龍城召恒以決之恒未至而群臣議以燕宜承

晉為水德既而恒至言于囗曰趙有中原非唯人事

天所命也天實與之而人奪之臣竊謂不可且大燕

王跡始自于震于易震為青龍受命之初有龍見于

都邑成龍為木德幽契之符也囗初雖難改后終從

恒議囗秘書監清河聶熊聞恒言乃嘆曰不有君子

國何以興其韓令君之謂乎

宋書符瑞志漢帝禪位于魏魏王辭讓不受博士蘇

林董巴上言曰魏之氏族出自顓頊與舜同祖見于

春秋世家舜以土德承堯之火今魏亦以土德承漢

之火其于行運合于堯舜授受之次

隋書王劭傳高祖受禪劭拜著作郎劭上表言符命

曰昔周保定二年歲在壬午五月五日青州黃河變

清十里鏡澈齊氏以為己瑞改元曰河清是月至尊

以大興公始作隋州刺史歷年二十隋果大興臣謹

案易坤靈圖曰圣人受命瑞先見于河河者最濁未

能清也竊以靈貺休祥理無虛發河清啟圣實屬大

隋午為鶉火以明火德仲夏火王亦明火德月五日

五合天數地數既得受命之辰允當先見之兆

唐書王勃傳勃謂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數盡千年乘

金王世四十九數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數六百年

乘木王世三十數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數七百年

天地之常也自黃帝至漢五運適周土復歸唐唐應

繼周漢不可承周隋短祚乃斥魏晉以降非真主正

統皆五行沴氣遂作唐家千歲歷

唐書裴光廷傳元宗時有建言唐應為金德者中書

令蕭嵩請百官普議光廷以唐符命表著天下久矣

不可改亟奏罷之

杜陽雜編德宗貞元八年吳明國貢常燃鼎鸞峰蜜

云其國去東海數萬里經挹婁沃沮等國其土宜五

谷珍玉尤多禮樂仁義無剽劫人壽二百歲俗尚神

仙術而一歲之內乘云控鶴者往往有之常望有黃

氣如車蓋知中國有土德王遂愿入貢焉

代宗廣德元年吐番犯便橋上幸陜王師不利常有

紫氣如車蓋以迎馬首及回潼關上嘆曰河水洋洋

送朕東去上至陜因望鐵牛蹶然謂左右曰朕年十

五六宮中有尼號功德山言事往往神驗屢撫吾背

曰天下有災遇牛方回今見牛也朕將回爾是夜夢

黃衣童子歌于帳前曰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

何奈何詰旦上具言其夢侍臣咸稱土德當王之兆

冊府元龜代宗永泰中歸崇敬為膳部郎中時有術

士巨彭祖上疏云大唐土德千年合符請每四季郊

祀天地詔禮官儒者議之崇敬議曰案舊禮立春之

日迎春于東郊祭青帝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

帝先立春十八日迎黃靈于中地祀黃帝秋冬各如

其方黃帝于五行為土王在四季生于火故火用事

之末而祭之三季則否漢魏周隋共行此禮國家土

德乘時亦以每歲六月土王之日祀黃帝于南郊以

后土配所謂合禮今彭祖請用四季祠祀多憑緯候

之文且據陰陽之說事涉不經恐難行用

洛中紀異錄蜀王建屬兔于天佑四年丁卯歲僭居

帝位乃以兔子上金囗之讖遂以金飾所坐復謂左

右曰朕承唐以金德王坐此囗天下孰敢不賓者乎

聞者皆之

默記王樸仕周為樞密使世宗時緣用兵樸多宿禁

中一日謁見世宗屏人顰蹙且倉皇嘆嗟曰禍起不

久矣世宗因問之曰臣觀元象大異所以不敢不言

世宗云如何曰事在宗社陛下不能免而臣亦先當

之今夕請陛下觀之可以自見是夜與世宗微行自

厚載門同出至野次止于五丈河旁中夜后指謂世

宗曰陛下見隔河如漁燈者否世宗隨亦見之一燈

熒熒然迤邐甚近則漸大至隔岸火如車輪矣其間

一小兒如三數歲引手相指既近岸樸曰陛下速拜

之既拜漸遠而沒樸泣曰陛下既見無可復言后數

日樸于李囗坐上得疾而死世宗既伐幽燕道被病

而崩至明年而天授我宋矣火輪小兒蓋圣朝火德

之兆夫豈偶然

宋史律歷志雍熙元年四月布衣趙垂慶上書言本

朝當越五代而上承唐統為金德若梁繼唐傳后唐

至本朝亦合為金德矧自國初符瑞色白者不可勝

紀皆金德之應也望改正朔易車旗服色以承天統

事下尚書省集議常侍徐鉉與百官奏議曰五運相

承國家大事著于前載具有明文頃以唐末喪亂朱

梁篡弒莊宗早編屬籍親雪國讎中興唐祚重新土

運以梁室比羿浞王莽不為正統自后數姓相傳晉

以金漢以水周以木天造有宋運膺火德況國初祀

赤帝為感生帝于今二十五年豈可輕議改易又云

梁至周不合迭居五運欲國家繼唐統為金德且五

運迭遷親承歷數質文相次間不容發豈可越數姓

之上繼百年之運此不可之甚也按唐書天寶九載

崔昌獻議自魏晉至周隋皆不得為正統欲唐遠繼

漢統立周漢子孫為王者后備三恪之禮是時朝議

是非相半集賢院學士衛包上言符同李林甫遂行

其事至十二載林甫卒復以魏周隋之后為三恪崔

昌衛包由是遠貶此又前載之甚明也伏請祗守舊

章以承天佑從之

大中祥符三年開封府功曹參軍張君房上言自唐

室下衰土德隤圯朱梁氏強稱金統而莊宗旋復舊

邦則朱梁氏不入正統明矣晉氏又復稱金蓋謂乘

于唐氏殊不知李囗建國于江南耳漢家二主共止

三年紹晉而興是為水德洎廣順革命二主九年終

于顯德以上三朝七主共止二十四年行運之間陰

隱而難頤伏自太祖承周木德而王當于火行上系

于商開國在宋自是三朝迄今以為然矣愚臣詳而

辨之若可疑者太祖禪周之歲歲在庚申夫庚者金

也申亦金位納音是木蓋周氏稱木為二金所勝之

象也太祖登極之后詔開金明池于金方之上此誰

啟之乃天之靈符也陛下履極當疆圉之歲握符在

作噩之春適宋道之隆興得金天之正氣臣試以瑞

應言之則當年丹徒貢白鹿姑蘇進白龜條支之雀

來潁川之雉至臣又聞當封禪之時魯郊貢白兔鄆

上得金龜皆金符之至驗也愿以臣章下三事大臣

參定其事疏奏不報

天禧四年光祿寺丞謝絳上書曰臣按古志凡帝王

之興必推五行之盛德所以配天地而符陰陽也故

神農氏以火德圣祖以土德夏以木德商以金德周

以火德自漢之興王火德者以為乘堯之后且漢堯

之裔也五帝之大莫大于堯漢能因之是不墜其緒

而善繼其盛德也國家膺開光之慶執敦厚之德宜

以土瑞而王天下然推其終始傳承周之木德而火

當其次且朱梁不預正統者為莊宗復興于后自石

晉漢氏以及于周則李囗建國于江左而唐祚未絕

是三代者亦不得正其統矣昔者秦祚促而德暴不

入正統考諸五代之際亦是類矣國家誠能下黜五

代紹唐之土德以繼圣祖亦猶漢之黜秦興周之火

德以繼堯者也夫五行定位土德居中國家飛運于

宋作京于汴誠萬國之中區矣傳曰土為群物主故

曰后土洪范曰土爰稼穡稼穡作甘方今四海給足

嘉生蕃衍邇年京師甘露下泰山醴泉涌作甘之兆

斯亦見矣矧靈木異卉資生于土千品萬類不可勝

道非土德之驗乎臣又聞之太祖生于洛邑而胞絡

惟黃鴻圖既建五緯聚于奎躔而鎮星是主及陛下

升中之次日抱黃珥朝祀于太清宮有星曰含譽其

色黃而潤澤斯皆疑命有表盛德攸屬天意人事響

效之大者則土德之符在矣是故天心之在茲陛下

拒而罔受民意之若是陛下謙而弗答氣壅未宣河

決遂潰豈不神哉然則天淵之勃流水德之浸患考

六府之厭鎮驗五行之勝囗亦宜興土之運御時之

災伏望順考符應詳習法度惟陛下時而行之大理

寺丞董行父又上言曰在昔春皇以萬物生于東至

仁體乎木故德始于水木以生火神農受之為火德

火以生土黃帝受之為土德土以生金少昊受之為

金德金以生水顓頊受之為水德水以生木高辛受

之為木德木以生火唐堯受之為火德火以生土虞

舜傳之為土德土以生金夏為金德金以生水商為

水德水以生木周為木德木以生火漢應圖讖為火

德火以生土唐受歷運為土德陛下紹天之統受天

之命固當上繼唐祚以金為德顯黃帝之嫡緒彰圣

祖之丕烈臣又按圣祖先降于癸酉太祖受禪于庚

申陛下即位于丁酉天書下降于戊申庚金也申酉

皆金也天之體也陛下紹唐漢之運繼黃帝之后三

世變道應天之統正今之德斯又順也詔兩制詳議

既而獻議曰竊詳謝絳所述以圣祖得瑞宜承土德

且引漢承堯緒為火德之比雖班彪敘漢祖之興有

五其一曰帝堯之苗裔及序承正統乃越秦而繼周

非用堯之行今國家或用土德即當越唐上承于隋

彌以非順失其五德傳襲之序又據董行父請越五

代紹唐為金德若其度越累世上承百代之統則晉

漢洎周咸帝中夏太祖實受終于周室而陟于元后

豈可弗遵傳繼之序續于遐邈之統三圣臨御六十

余載登封告成昭姓紀號率循火行之運以輝炎靈

之曜茲事體大非容輕議矧雍熙中徐鉉等議之詳

矣其謝絳董行父等所請難以施行詔可

五朝名臣言行錄胡宿通陰陽五行天人災異之說

南京鴻慶宮災公以謂南京圣宋所以受命建號而

大火主于商丘國家乘德而王者也今不領于祠官

而比年數災宜修火祀事下太常歲以長史奉祠商

丘自公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浦县| 朝阳县| 鸡东县| 方山县| 昌宁县| 青州市| 旬阳县| 嘉祥县| 温泉县| 龙口市| 河北区| 巩义市| 嘉义县| 靖江市| 铜梁县| 大连市| 英山县| 井研县| 辽宁省| 吉首市| 屏东市| 孟津县| 慈溪市| 虹口区| 汶上县| 敦化市| 龙泉市| 永修县| 德兴市| 兴化市| 南靖县| 徐州市| 台湾省| 武夷山市| 濮阳县| 辽阳县| 峡江县| 乌审旗| 仁布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