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總論(1)
- 明倫匯編皇極典登極部
- (清)陳夢雷
- 4280字
- 2015-12-27 00:19:42
春秋四傳
隱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
注
隱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
體元以居正隱雖不即位然攝行君事故亦朝廟
告朔也
左傳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疏
隱以桓公幼少且攝持國政待其年長所以不
行即位之禮史官不書即位仲尼因而不改故發(fā)
傳以解之公實(shí)不即位史本無可書莊閔僖不書
即位義亦然也
公羊傳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
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
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
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
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于是焉而辭立則未知
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
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
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注
適謂適夫人之子尊無與敵故以齒子謂左右
媵及侄娣之子位有貴賤又防其同時(shí)而生故以
貴也禮適夫人無子立右媵右媵無子立左媵左
媵無子立嫡侄娣嫡侄娣無子立右媵侄娣右媵
侄娣無子立左媵侄娣質(zhì)家親親先立娣文家尊
尊先立侄嫡子有孫而死質(zhì)家親親先立弟文家
尊尊先立孫其雙生也質(zhì)家據(jù)見立先生文家據(jù)
本意立后生皆所以防愛爭
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
子貴
谷梁傳雖無事必舉正月謹(jǐn)始也
注
謹(jǐn)君即位之始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為
公也君之不取為公何也將以讓桓也讓桓正乎曰
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不正而成之何
也將以惡桓也其惡桓何也隱將讓而桓弒之則桓
惡矣桓弒而隱讓則隱善矣善則其不正焉何也春
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yáng)父之美不
揚(yáng)父之惡先君之欲與桓非正也邪也雖然既勝其
邪心以與隱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與桓則是
成父之惡也兄弟天倫也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
君已廢天倫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
注
弟先于兄是廢天倫私以讓國是忘君父
若隱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
胡傳國君逾年改元必行告廟之禮國史主記時(shí)政
必書即位之事而隱公闕焉是仲尼削之也古者諸
侯繼世襲封則內(nèi)必有所承爵位土田受之天子則
上必有所囗內(nèi)不承國于先君上不囗命于天子諸
大夫扳己以立而遂立焉是與爭亂造端而篡弒所
由起也春秋首絀隱公以明大法父子君臣之倫正
矣
大
全
茅堂胡氏曰即位大事也國史必書之隱莊閔
僖四公不書即位此圣人削而不書正父子君臣
之大倫也
桓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注
諸侯每首歲必有禮于廟諸遭喪繼位者因此
而改元正位百官以序故國史亦書即位之事于
策桓公篡立而用常禮欲自同于遭喪繼位者
疏
桓之于隱本無君臣之義計(jì)隱公之死桓公即合
改元不假逾年方行即位猶如晉厲被弒悼公即
位改元今桓雖實(shí)篡立歸罪寪氏詐言不與賊謀
而用常禮自同于遭喪繼位者亦既實(shí)即其位國
史依實(shí)書之仲尼因而不改反明公實(shí)篡立而自
同于常亦足見桓之篡也
公羊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注
弒君欲即位故如其意以著其惡直而不顯諱
而不盈桓本貴當(dāng)立所以為篡者隱權(quán)立桓北面
君事隱也即者就也先謁宗廟明繼祖也還之朝
正君臣之位也事畢而反兇服焉
谷梁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jǐn)始也其曰無王何也
桓弟弒兄臣弒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
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
治桓也繼故不言即位正也繼故不言即位之為正
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
注
哀痛之至故不忍行即位之禮
繼故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弒也繼故而言即位是
為與聞乎弒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己正即位之
道而即位是無恩于先君也
注
推其無恩則知與弒也此明統(tǒng)例耳與弒尚然
況親弒者
胡傳桓公與聞乎故而書即位著其弒立之罪深絕
之也美惡不嫌同辭或問桓非惠公之適子乎適子
當(dāng)立而未能自立是故隱公攝焉以俟其長而授之
位久攝而不歸疑其遂有之也是以至于見弒而惡
亦有所分矣春秋曷為深絕桓也曰古者諸侯不再
娶于禮無二適惠公元妃既卒繼室以聲子則是攝
行內(nèi)主之事矣仲子安得為夫人母非夫人則桓乃
隱之庶弟安得為適子謂當(dāng)立乎桓不當(dāng)立則國乃
隱公之國其欲授桓乃實(shí)讓之非攝也攝讓異乎曰
非其有而居之者攝也故周公即政而謂之?dāng)z推己
所有以與人者讓也故堯舜禪授而謂之讓惠無適
嗣隱公繼室之子于次居長禮當(dāng)嗣世其欲授桓所
謂推己所有以與人者也豈曰攝之云乎以其實(shí)讓
而桓乃弒之春秋所以惡桓深絕之也然則公羊所
謂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子以母貴者其說非歟曰此
徇惠公失禮而為之詞非春秋法也仲子有寵惠公
欲以為夫人母愛者子抱惠公欲以桓為適嗣禮之
所不得為也禮不得為而惠公縱其邪心而為之隱
公又探其邪心而成之公羊又肆為邪說而傳之漢
朝又引為邪議而用之夫婦之大倫亂矣春秋明著
桓罪深加貶絕備書終始討罪之義以示王法正人
倫存天理訓(xùn)后世不可以邪汨之也
大
全
張氏曰桓公弒君而立在九伐之法當(dāng)伏賊殺
其親之罪今書公見周王之無政刑書即位見魯
之臣子忘不共戴天之讎而推戴弒君之賊弁冕
南面立乎其位故桓公之編其書法大率異于群
公此圣人修理三綱敕正民彝之大指也
莊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
疏
此月無事而空書月者莊雖不即君位而亦改
元朝廟與民更始史書其事見此月公宜即位而
父弒母出不忍即位故空書其文閔僖亦然
友傳元年春不稱即位文姜出故也
注
文姜與桓俱行而桓為齊所殺故不敢還莊公
父弒母出故不忍行即位之禮據(jù)文姜未還故傳
稱文姜出也姜于是感公意而還不書不告廟
公羊傳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弒子不言即位君
弒則子何以不言即位隱之也孰隱隱子也
谷梁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繼弒君不言即位之
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不忍即位也
胡傳不書即位內(nèi)無所承上不請(qǐng)命也或曰莊公嫡
長其為儲(chǔ)副明矣雖內(nèi)無所承上不請(qǐng)命獨(dú)不可以
享國而書即位乎曰諸侯之嫡子必誓于王莊雖嫡
長而未誓安得為國儲(chǔ)君副稱世子也夫?yàn)槭雷颖?
誓于王為諸侯可以內(nèi)無所承上不請(qǐng)命擅有其國
即諸侯之位耶春秋絀而不書父子君臣之大倫正
矣
大
全
廬陵李氏曰經(jīng)不書即位者隱莊閔僖四公隱
公之立特以非出惠公之意與莊閔僖之繼弒者
不同春秋既托始于隱以明大法矣而莊公之事
又與閔僖不同蓋閔僖之立猶念念討賊故慶父
叔牙卒不得志于魯今桓公見戕于齊國不及有
立子之命況繼承之初創(chuàng)巨痛深異于他公不但
當(dāng)請(qǐng)命于天即位而父仇未討亦當(dāng)告于天王以
國事委冢宰而專以討賊為事今泰然居之曾不
以父之無辜見弒于鄰國為志則非人子矣其不
書即位僅比于桓公特書者異矣然以人子之心
處莊公之時(shí)又知莊公之無志非可與隱閔僖比
也
閔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
左傳元年春不書即位亂故也
注
國亂不得成禮
公羊傳公何以不言即位繼弒君不言即位
注
復(fù)發(fā)傳者嫌繼未逾年君義異故也明當(dāng)隱之
如一
疏
解云即莊元年傳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春
秋君子不言即位君弒即子何以不言即位隱之
也孰隱隱子也然則莊元年已有此傳今復(fù)發(fā)之
者正嫌此繼未逾年之君異于成君故也其異一
成一未而不異之者明臣子隱痛之當(dāng)如一矣若
然按莊公繼弒弒是齊侯今閔公繼弒弒是慶父
何氏寧知不嫌此異而知為所繼之君成與不成
者正以解即位之義欲道后君痛其見弒不忍即
其位處明據(jù)恩之深淺無弒者內(nèi)外之義故也
孰繼繼子般也孰弒子般慶父也殺公子牙今將爾
季子不免慶父弒君何以不誅將而不免遏惡也既
而不可及因獄有所歸不探其情而誅焉親親之道
也惡乎歸獄歸獄仆人鄧扈樂曷為歸獄仆人鄧扈
樂莊公存之時(shí)樂曾淫于宮中子般執(zhí)而鞭之莊公
死慶父謂樂曰般之辱爾國人莫不知盍弒之矣使
弒子般然后誅鄧扈樂而歸獄焉季子至而不變也
僖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
左傳元年春不稱即位公出故也
注
國亂身出復(fù)入故即位之禮有闕
公出復(fù)入不書諱之也諱國惡禮也
疏
去年八月閔公死僖公出奔邾九月慶父出奔
莒公即歸魯言公出故者公出而復(fù)歸即位之禮
有闕為往年公出奔之故非言應(yīng)即位之時(shí)公在
外也齊小白陽生之徒皆出而復(fù)入經(jīng)書其入僖
公類之亦應(yīng)書入往年公出復(fù)入不書諱之國內(nèi)
有亂致令公出不書公出復(fù)入諱國亂也國亂國
之惡事諱國惡是禮也時(shí)史諱而不書仲尼因而
不改嫌諱非禮故以禮居之
公羊傳公何以不言即位繼弒君子不言即位此非
子也其稱子何
注
僖公者閔公庶兄據(jù)閔公繼子般傳不言子
臣子一例也
注
僖公繼成君閔公繼未逾年君禮諸侯臣諸父
兄弟以臣之繼君猶子之繼父也其服皆斬衰故
傳稱臣子一例
谷梁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胡傳不書即位內(nèi)無所承上不請(qǐng)命也閔公薨夫人
孫于邾慶父出奔莒公于是焉以成風(fēng)所屬而季子
立之內(nèi)無所承也嗣子定位于初喪而魯使不告于
周明年正位改元而周使亦不至于魯又明年服喪
已畢而不見于京師上不請(qǐng)命也承國于先君者父
子之倫請(qǐng)命于天王者君臣之義今僖公內(nèi)無所承
上不請(qǐng)命不書即位正王法也是故有四海而即天
王之位者受之于天者也有一國而即諸侯之位者
受之于王者也受之于天者必奉若天道而后能保
天下受之于王者必謹(jǐn)守王度而后能保其國
大
全
張氏曰僖公之即位在高子來盟之后桓公又
為之誅哀姜不可謂不出于方伯矣然桓公不請(qǐng)
命于天子正君臣之經(jīng)以示天下之大義故僖公
之立無以異于群公而桓公止于霸術(shù)觀僖公不
書即位以考時(shí)義當(dāng)知反經(jīng)之學(xué)有國者不可不
明也
文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注
先君未葬而公即位不可曠年無君
疏
諸侯之
禮既葬成君先君雖則未葬既逾年矣而君即位
者不可曠年無君故也即位必于歲首若歲首不
行此禮余月不得行之便是曠年無君故雖則未
葬亦即行之
谷梁傳繼正即位正也
注
繼正謂繼正卒也隱去即位以見讓桓書即位
示安忍莊閔僖不言即位皆繼弒
胡傳即位者告廟臨群臣也國君嗣世定于初喪必
逾年然后改元書即位者緣始終之義一年不二君
緣民臣之心不可曠年無君
大
全
家氏曰即位必以歲首改元亦必以歲首若歲
首不書即位而歲月書之則非元年正始之義然
服皆如未喪之服未成其為君
宣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羊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注
桓公篡成君宣公篡未逾年君其義異故復(fù)發(fā)
傳
疏
解云即桓元年傳云繼弒君不言即位此言
即位何注云據(jù)莊公不言即位彼傳云如其意也
注云弒君欲即位故如其意也注云弒君欲即位
故如其意以著其惡是也若然按禮未逾年之君
臣下為之無服臣為君斬衰三年誠實(shí)自異何言
嫌其義異者正以惻隱者相似故也是以閔元年
何氏云復(fù)發(fā)傳者嫌繼未逾年君義異故也明當(dāng)
隱之如一是也
成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大
全
張氏曰雖無王命而有父命故書即位傳例承
國于先君則得書即位以別于內(nèi)復(fù)無所承者
襄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谷梁傳繼正即位正也
昭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大
全
茅堂胡氏曰子野毀而卒穆叔方言昭公有童
心不可立然則昭公受誰之命乎其書即位者有
子野之命矣故穆叔雖不欲而不能止也
谷梁傳繼正即位正也
疏
重發(fā)傳者嫌繼子野非正故明之
定公元年
春秋元年春王
注
公之始年而不書正月公即位在六月故
疏
凡
新君初立必于歲首元日朝正于廟因即改元正
位百官以序國史因書于策云元年春王正月公
即位也其或國有事故不得行即位之禮國史亦
書元年春王正月見此月公應(yīng)即位而有故不得
隱莊閔僖四公元年無事而空書春王正月其義
也此年不書正月者公即位在六月故也傳稱昭
公喪及壞隤公子宋先入則正月之時(shí)定公猶從
昭公之喪在于干侯未入魯竟國內(nèi)無君不是即
位闕禮故不須書正月也
公羊傳定何以無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定無正月
者即位后也
注
雖書即位于六月實(shí)當(dāng)如莊公有正月今無正
月者昭公出奔國當(dāng)絕定公不得繼體奉正故諱
為微辭使若即位在正月后故不書正月
即位何以后昭公在外得入不得入未可知也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