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3章 (1)

  • 臺灣私法物權編
  • 佚名
  • 4140字
  • 2015-12-27 00:18:41

第一諭示

起廢繼絕,亦仁政之大本也;況無告窮民,可不加意濟恤乎!本帥蒞任臺島,下車伊始,即與群僚熟籌再興養濟院等。無如該院從無業產,有業產者唯育嬰堂、同善堂耳!然尚恐其數之不敷,于是本帥捐俸唱之,官民出貲助之,且加向蒙頒賜英照太后布施遺金三千九百八十三元六角八點一厘正,共計現金有一萬六千八百七十二元二角一點五厘正。至此,財產基本略備,乃將養濟院及育嬰、同善兩堂合而一之,因題其名曰仁濟院,專屬臺北縣掌管,定其章程,稽其出納,按母子之利,設救恤之方,現使鰥寡孤獨廢疾諸人棲止衣食,各得其所,仰副皇仁憐恤窮民之至意焉!惟是本帥初志諒必漸行,各縣不卜可知矣!本年四月,行向老典于彰化城,淹留數日,屢會臺中紳民,諭以養濟留養等事,眾紳莫不誓愿贊助。本帥遂躬為委員長,選委員于縣官鄉紳,勸獎治下一切人等克鑒臺北,速講再興良策。且期臺南復鑒臺中,庶全臺古來趨善急公之休風歷久不墜,而今日起廢繼續之美意四處樂從,是則本帥首唱之大旨也。若夫義捐金額,自一錢以上即將姓名載諸新報等事,另有所定。故有通集腋成裘之義者,前赴附近官署或縣署參事,以及各街莊長等處面商可也。

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

合將勸募捐銀再興養濟事業規程列左:

一、募集期限:自本年十二月初一日起,至明年五月三十一日止。

一、欲應募捐銀之人,理應每區制冊,注明金顯、姓名、住址,申報所在辦務署長。

一、損銀額數固不論其多寡,然自一錢起為可。

一、各辦務署長查收捐銀,隨即權交收單,嗣后或當有登載金額、姓名于臺灣日日新報或臺中新聞之事。

一、各辦務署長收銀已完,一面匯解于第三十四銀行出張所貯存,一面詳報本縣廳內委員。

第二育嬰堂記事

從前嘉義四方貧民者多,而養育時家貧,生產女兒不舍撫養,由小兒自己抱埋。當時眾紳商人等目擊心傷,邑紳出為勸捐置業,大舉行善,建設公堂一所,在本城隍廟左邊,名曰育嬰堂。告示達知四方貧民,如遇生產無力撫養者,抱送來堂,由堂管事轉倩乳媼代養至十六歲。查貧民家無力娶妻,將嬰女許配,或三、四歲,五、六歲,該乳媼自要為女為媳,先行通知管事,查實妥人許之。嘉慶初設起,歷至道光、咸豐。于同治年間,因損款不敷費用,蒙嘉義城內紳士陳熙年出首重振,稟官再興,加捐置業,有千余租,為永遠義舉者。

一、管事前薪金十元,今降五元。

一、前外管事四元,今改書記五元。

一、堂丁一名前金三元,今加五元。

一、堂婦一名前一元五十錢,今加二元。

一、乳媼每月每名一元。

一、自養每月乳媼六十錢。

一、每年春、冬兩季,堂女衣裙由管事給發。

一、每月堂內油火雜用,上月費用翌月造報。

一、每年如遇荒年旱時,收租照減。

第三執照

遇缺即補知府、署臺灣府正堂朱,為給照事。本年十一月初八日,據業戶石仰軒稟稱:案蒙鈞示,以竹仔街和豐店一所,前后兩進,上月樓棚。因官錢局向蘇洪氏買來價銀六八重四百元,今因官局歇閉,照價招賣歸款,凡有承買之人典稟繳價,給照管業等因。軒愿遵繳原價承買管業,稟請頒給執照等由。據此,除繳原價銀四百元貯庫外,合行給照。為此,照給該業戶石仰軒即便將后發契據,并上手老契囗紙領管執掌。此系當官承買,并無違礙,照例并免投稅,恪遵毋違,須至執照者。

計開:發給蘇洪氏寫立原契一紙,又上手白老契連司單二紙,共十三紙,總共十四紙,此照。

右付業戶石仰軒準此。

咸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給。

第四獻業字

立獻業字人郡內黃應清,有明買過徐孝瓦店一座,址在凝南坊上橫街,坐西向東,其間聲四至載上手契內明白為界。今因郡城創建育嬰堂,收養幼孩,大得蒙養圣功之道,閱今兩載,多有捐助,或銀、或業各量力施舍,贊成久遠,清竊慕焉!表其微忱,爰將該店獻歸此舉公設之養生堂前去掌管,公估時價銀七十元,月可得稅銀一千五百文,除完該坊蕭鳳來名下地租一間外,余存收為本堂之用。截至本月對日止,以后稅銀永歸本堂收作經費,不得異言,口恐無憑,合立獻業字一紙,并繳上手契四紙,合共五紙,蓋用圖章,送執為照。

咸豐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立獻業字人黃應清

書字人謝組紨

第五轉典契字

立轉典契字人張智記,有明典過陳裕記瓦店一座四進,帶樓門窗戶扇齊全,邊廊灶下一間,水井一口,并后門外港墘亭仔一座,址在郡城大西門外西定下坊北勢街,坐北向南,四至俱載在上手契內,年納陳穆戶名地租四間。今因需用,先盡問原主陳裕記不能取贖,是以托中情愿將此瓦店轉典與積德堂葉仁記承典,損助郡城育嬰堂,經三面議定得受時價六八番銀五百五十元。其銀即日同中收訖;其瓦店一所,點交銀主前去轉助育嬰堂掌管納餉。限至五年為滿,聽典主備足契面銀數贖回原店。其銀聽憑育嬰堂別置產業,不得刁難;如至期無銀取贖,其瓦店仍歸銀主轉助育嬰堂掌管。保此店果系智記明典之業,并無交加不明等情;如有不明,智記白出頭抵擋,不干銀主之事。此系兩愿,各無反悔,恐口無憑,合立轉典契字一紙,并繳上手原契三紙,共四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收過六八番銀五百五十元足,再照。

同治九年二月日。

為中人陳如鄉、曾釋俗、翁阿標

代筆人韓仁六

知見人周源

立轉典契字人張智記

第六碑文

邑養濟院,例收痳瘋殘疾,孤老不與,余維無告為皇仁所必矜,因審案查出公地與院基毗連,支俸買之,清出官稅,損置田租,建房四十三間,名曰留養局,歲可活百余人。交替之暇,條議具上列憲惠養有加,則以俟后之君子。

局地東至楊老園,西至陳志和竹圍,南至養濟院,北至街,計地一十二畝五分零四絲。

府憲蔣捐銀三百元。知縣胡捐銀三百一十六元。縣丞張克明,巡檢程鏜、杜瀚,典史夏宗本各捐銀二十元。舉人張源仁、州同楊志申、貢生放國義、監生張鳳華各捐銀七十四元。監生周士顯捐銀一百三十元。監生吳朝捷捐銀一百元。民人陳起、張訓、張子開、陳佛佑、黃突、陳提等共捐銀三百元。民人賴妙、賴番、陳高等共捐銀三百元。民人蘇四捐銀一百元。民人王生楚等一百八人,每年捐認田租銀五百六十五元,又銀三錢五分。民人莊群等一十七人,每年捐認田租銀四十五元。民人汪陽、羅三江每年捐認田租銀四元,又銀七錢八分。民人方義每年捐認田租銀三元,又銀四錢八分。另買下茅荖莊田五十甲零,年收租銀四百八十元,又銀五錢四分零;又買上茄荖莊田五申六分,年收租銀三十八元,又銀三錢二分。又年收店地等稅一百四十六元,又銀六錢五分。以上歲捐收銀一千二百八十四元。知縣胡另建房一座二間,額租銀一十二元,歸孤貧者取為大士香燈。

干隆二十九年歲次甲申十一月囗日俸滿知縣胡邦翰立。

留養局原案,因林逆之亂焚毀無存。蕩平之后,以當日承辦之人出為照碑記條目,查收養孤貧一百名,每名月給口糧錢四百八十文,逢閏加給,不控小建。至冬寒時,加給綿衣錢八百文。如有孤貧病故者,每名給予棺木錄八百文?,F存房屋二十四間,逐年給銀補葺。所收租銀,請給官串,逐月造數報官。

第七呈及批

具稟:彰屬留養局丐首江明暨男婦孤貧等,為玩佃抗納,藐示不遵,具稟仰乞縣飭傳追,以儆效尤事。竊照彰邑留養局,自干隆年間,胡前主勸諭官紳業戶捐充置產,收養鰥寡孤獨一百名,按月散給口糧。其經費系就揀東堡、犁頭店等莊官莊佃戶帶納留養局租,自昔定以每田一甲配納官莊租銀二兩,隨帶補水厘余,每兩折征銀二元五角,仍納局租銀四元,計田一甲年應納官莊留養局共銀九元,歷收百余歲無異。迨分治后,前臺灣縣黃出示征收官莊,按照清丈新章科算,刪除留養局租名目,自是客佃藉詞抗納,致使貧糧不敷支給,中間停給。所以眾孤貧曉嘵待哺,街求巷乞,月難一飽,呼寒啼饑,慘苦萬狀。幸蒙羅前主洞察原委,先后瀝情,詳請各憲,旋奉臺藩憲批,仰臺灣縣仍著官莊佃帶完留養局租,代征移解等因。案卷煌煌可稽,溯留養局租息插在官莊佃帶完。當時官莊佃系王生楚等一百八十人承耕官莊田,按甲勻領留養局資銀元,以作續墾工本。是以逐年配納留養局租,猶民向官借款生息于租,謂之留養局租息,縣志可考,碑記可證。經前彰邑主李與臺邑主范會銜出示征收在案,而各佃亦有陸續完納。罔料玩佃武生林光輝,恃貪抗官,遍佃阻納,以致各佃互相觀望,經書連次赴縣稟追,莫奈他何!非蒙恩迅仰縣飭傳林光輝到案押納,斯殺一懲百,一面飭承收補,俾免殘疾寓貧無所依倚。勢亟瀝情,相率哀乞府憲大人德及孤貧,恩迅俯準施行,德戴千秋,沾感切叩。欽加鹽運使御銜、候補道、特授臺灣府正堂兼中路營務處修志總局提調、加三級陳批:恃貪抗官為本府所深恨,曾立愿遇事重辦,以儆刁風。該丐首所控是否實情?仰縣查案傳集速訊。果屬林光輝倡首抗繳,即行從重究辦。

光緒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叩。

第八諭示

欽加同知銜、幫辦中路營務處調補臺灣縣正堂范,欽加知州銜、賞換花翎代理彰化縣正堂李,為會銜出示曉諭事。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蒙臺藩憲唐批:據前任彰化縣羅,詳以臺邑官莊各佃戶應帶完彰化邑留養局租,查明情形,造送佃戶租數清冊,墾請繳飭照征移解,一面示諭官莊各佃戶查明向章,帶完該局租銀緣由,蒙批:官莊與留養局租系屬兩起,當日黃令自不應將留養局租刪除,一律歸入官莊?,F已札飭臺灣縣出示照征,按年移解,仰即將應征戶各開列清折,移送臺灣縣查明征收,此繳,等因。蒙此,查此項留養局租息,系干隆二十九年間,前任彰化縣胡任內官紳公捐建屋,置買官莊田租,作為留養局孤貧月給口糧之需,載在縣志。嗣因兵燹屋坍,又于同治九年間,經前縣李更定章程,詳明立案,在于彰邑養濟院之北建造留養局,即就租銀按月分給各孤貧口糧并衣棺埋葬等費,已歷百數十年之久。然其所征銀元,即在官莊各佃戶輸完官莊租谷、銀兩之外,帶完留養局租息銀元。銀雖征于一佃,實分各兩用。迨分治之后,其田其佃歸隸臺邑,乃前任臺灣縣黃誤以此項租息作為官莊租銀,一律刪除,至未刪各佃戶相率效尤,抗完前項租息,以致各孤貧嗷嗷待哺,贍養無資。是以彰化縣遵批,開造被刪未刪各佃戶姓名,分別應完臺邑官莊租谷銀兩若干,帶完彰化留養局租息銀元若干,列冊并派撥熟悉經書前來,再由臺邑添派差役幫同催收,庶免佃戶有所推諉。合行曉諭,為此,示仰官莊各佃人等知悉:爾等須知應納留養局租由來已久,并非創自今日。自示之后,務須查照未分治以前舊章,遞年輸完臺灣官莊租銀之外,仍應帶完彰邑留養局租銀元,以符向例。此外尚欠完光緒十六、十七、十八等年分前項租銀,均應認向經書歸數完納清款,給串執憑,勿得藉詞抗玩;倘敢故違,一經指稟,定即移會從嚴追辦,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光緒十九年二月日給。

第九義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股票| 高平市| 莱阳市| 墨玉县| 荔波县| 乌鲁木齐市| 玉林市| 专栏| 五河县| 武平县| 五常市| 磐石市| 黄陵县| 高雄市| 德阳市| 丰原市| 同江市| 盘锦市| 绵阳市| 维西| 乌兰察布市| 衡南县| 永仁县| 滨州市| 松江区| 临海市| 藁城市| 石楼县| 惠安县| 永修县| 榆社县| 普陀区| 达日县| 延长县| 永川市| 周宁县| 定襄县| 百色市| 遂川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