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3)
- 臺灣私法物權編
- 佚名
- 2561字
- 2015-12-27 00:18:41
一、議:捐納無論大小職銜,每次領花紅銀四元,立規。
一、議:單功無論品級,實領部照,領花紅銀四元;至委牌功牌不得向領,立規。
一、議:在家春秋兩季祈福津拈銀錢甚屬艱難,在臺叔侄商酌每年寄回銀二十二元,均作兩季祈福應用,依照煙戶份內,立規。
一、議:祈福日,無論男婦,年至七十者,依照煙戶外,預先分內一份,永為定例,立規。
第二七鬮書字
立鬮書字文達嘗三十二份人等,情因干隆年間,各祖父共斂文達嘗七十二份,陸續建置東柵門首、埔頭仔、埔尾仔三處田業,帶有嘗屋兩座。迨道光年間,尚存三十二份。至今連年爭訟,于光緒十年三月間,蒙朱縣令憲斷,令分作兩嘗,劉秉先管理二十份,應得實租二百三十石,東柵門實租二百石,埔仔尾實租三十石。其莊內嘗屋除鬮分東川嘗外,俱歸二十份,劉廷駿管理十二份,應得實租一百四十石,埔頭仔實租一百一十石,埔尾仔實租三十石。其莊內西片嘗田屋盡歸十二份,現在埔尾仔共有實租六十石,系兩嘗半分之額,合請房族到場憑鬮分管,今欲有憑,立鬮書字二紙一樣,分執為照。
第一鬮:田在北片一段,東至大河為界,西至水頭坵田騰為界,南至小圳直下尖角坵田騰直透東為界,北至吳家田為界。此鬮系十二份人拈得,應歸管理,至于埔頭、埔尾之田契概交給二份收執,立批。
第二鬮:田在南片一段,東至大河為界,西至陰溝帶北段水頭二坵為界,南至牛角溝為界,北至小圳直下自己尖角坵田騰透東為界。此鬮系二十份人拈得,應歸管理,立批。
光緒十年六月日。
在場見人劉定山、劉慶梅
依口代筆人劉鑾奎
立鬮書字人劉秉光、劉延駿
第二八賣歸公會份盡根字
立賣歸公會份盡根字人林老樸,有承先父林為政應份與林獅鈴公會份,父子相商愿將此應份出賣與人,外托中向與林獅鈴公管理出首承歸,三面言定時值賣盡根會份七錢價銀六十大元正。即日同中銀收字立,兩相足訖;樸等隨即應額會份,任從注銷歸公掌管,其會內所有祀業田厝并春秋祭祀,樸等不敢與及滋事。自此一賣千休,葛藤永斷,日后樸等子孫不敢言及生端。此系二比甘愿,各無迫勒反悔,口恐無憑,今欲有憑,立賣歸公盡根字一紙,付執為照。
即日同中樸親收過賣歸盡根字內七錢銀六十大元正足訖,再照。
光緒三十(甲辰)年梅月日。
代筆并為中人林嬰
在場知見人林連(即林清)
立賣歸公盡根會份字人林老樸(即林信)
第二九杜賣盡根水田契字
立杜賣盡根水田契字人文達公十二份人等,情因承父遺下合置有田業一所,坐落土名嘉盛莊埔頭仔,東至水圳與吳家毗連為界,西至陰溝為界,南至圳為界,北至陰溝透圳與湯家堂毗連為界。又帶莊內茅屋一座。其田園東至石路,西至大堋,南至石堋,北至屋后為界。各處界址面踏分明,經憲丈明田甲三甲九分,原帶大坡圳水通流灌溉。今因公眾借欠人上債務,無可措還,叔侄商議,愿將此田出賣與人,爰托中引就于劉日有出首承買,當日憑中三面言定時值價七兌銀二千一百五十元正。即日同中銀、契兩交明白,其中并無債貨準折短少等弊。自賣以后,即將此契內田踏交于買主永遠掌管,日后祀內人等不得言贖,亦不得言增。一賣千休,永斷葛藤。此系二比允愿,兩無逼勒,今欲有憑,立杜賣盡根水田契字一紙,又帶丈單一紙,又帶印契一紙,共三紙,付照。
即日批明:實收到契內田價七兌銀二千一百五十大元正足訖,立批。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十月日。
在場見人族劉俊初、戚何干衣
說合中人劉捷三、劉維新
依口代筆劉德昌
立杜賣盡根水田契字人劉兆福、劉河昌、劉河水、劉雙慶、劉增房、劉河發
劉河辛、劉河添、劉道福、劉福和、劉琳石
劉隆慶、劉大滿、劉清河
第三○杜賣盡根水田字
立杜賣盡根水田字人詹昭現,有自置水田一處,坐土在罩蘭老莊溪仔囗〈土唇〉,經丈明甲聲一分三厘五絲正,東至賴祿兄田為界,西至葉炳兄學傳公田為界,南至溪囗〈土唇〉為界,北至劉番兄田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原帶大埤圳水通流灌足。茲因乏銀別創,情愿將此田出賣,先問至親人等俱不欲承受,后托中引就于孝子會內三十二份人等出首承頂,當日經中三面言定出得依時值三佃水田價銀三百一十四元一角正,又磧地銀十大元正。即日經中銀、契兩相交收足訖;其田同中踏明界址,交于承業人前去管業,收租納課。保此業委系現自承自置之業,與至親人等無涉,中間并無重張典當別人財物及上手來歷不明等情;如有情弊不明,系現自己一力抵擋,不干承業人之事。此乃仁義交關,各無反悔。一賣千休,永斷瓜葛,日后子孫永不敢言贖言贈等弊。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出賣盡根水田字一紙,并帶上手老約三紙,共四紙,付執為照。
即日批明:現親收過字內盡根價佛銀三百一十四元一角正,又收到磧地銀三大元正足訖,批照。
大清同治歲次乙亥年二月日。
依口代筆族叔禎祥
為中人族叔壽元
在場族長文炳
同收田價銀男德旺
立杜賣盡根水田字人詹昭現
第三一杜賣盡根水田字
立杜賣盡根水田字人孝子會管理人江相漢,有會內人等共置三佃水田一處,坐落土名罩蘭莊老莊溪仔囗〈土唇〉,東至賴阿來田,西至詹學傳嘗田,南至溪仔囗〈土唇〉,北至劉世才及葉氏阿來田各為界。經業戶丈明甲數一分三厘五絲正,舊丈明二甲一分六厘四毫八絲正,新調查丈明地番五六八番甲數一甲九厘五絲正,及五七四番甲數三分五厘五絲正,原帶埤圳水通流灌足。今因孝子會完滿,尚有欠人債項,理應清還,是以集會內人等商定,愿將此田出賣與人,故托中引就會內人葉松興出首承買,當日憑中議定出得依時值盡根田價龍銀八百十四元正。即日銀、字兩相交收足訖;其田亦即踏歸與葉松興子孫前去管業。保此田系孝子會人等共置之業,與他人無涉,其中并無重張契字典掛他人財物及上手大租錢糧來歷不明等情;如有此情,系相漢及會內人等共當,不干承買人之事。一賣千休,界內寸土不留,永不得言贈找贖等情。此乃契明價足,各相喜悅,異日永無反悔,口恐無憑,特立杜賣盡根水田字一紙,及老約一紙,舊丈單一紙,計三紙,付執為照。
即日批明:相漢及會內人等經實收到字內盡根水田價龍銀八百十四元正,各照會份均分足訖,批照。
又批明:上手老約三紙,因管理人變換,不知遺失何處,倘異日拾出,作為廢紙,不堪行用,批照。
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代筆詹德感
為中人黃阿昂
場見陳阿矮、葉日興、詹福元、陳阿包、羅海貢、葉萬盛、黃阿港、詹天送
會內關系人詹名捷、廖阿論、詹昭財
李阿安、詹阿才、詹清男、陳明石、詹水發、陳順發、蔡阿積
黃阿昂、葉五香、劉阿寶、詹娘興、黃財旺
立杜賣盡根水田字人孝子會管理人江相漢
第五節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