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藥方篇(1)

藥性

原蠶沙 諸霍亂之主藥也。

黃芩 溫病轉霍亂之主藥。凡吐下而熱邪痞結上焦,胸次不舒者,并可與黃連、半夏同用。

石膏 暑熱霍亂之主藥。凡吐利而苔黃大渴者,并宜用之。外挾風寒者,佐以紫蘇、桂枝、內挾痰滯者,佐以濃樸、半夏、菖蒲、橘紅之類。下兼寒濕者,佐以防己、細辛、海桐皮、滑石 濕熱霍亂之主藥。熱甚者,佐石膏;濕甚者,佐茵陳。

薏苡仁 霍亂轉筋、溺秘者之主藥也。

木瓜 霍亂轉筋、溺不秘者之主藥也。

香薷 夏令浴水,迎風而霍亂之主藥也。

扁豆 中虛而暑濕霍亂之主藥也。

西洋人參 虛人霍亂之主藥也。

枳、桔、蘆菔子 停食霍亂之主藥也。

梔、豉、石菖蒲 穢濁霍亂之主藥也。

楝實、黃柏、桑葉、絲瓜 霍亂而肝火盛者之主藥也。

茅根、地丁、益母、蒲公英 霍亂而血分熱熾之主藥也。

竹茹、石斛、蘆根、梔子、枇杷葉 霍亂嘔噦之主藥也。

濃樸、蘆菔、大腹皮 霍亂脹滿之主藥也。

茵陳、連翹、綠豆皮、絲瓜絡 霍亂身黃之主藥也。

通草、車前、海金沙 霍亂無溺之主藥也。

綠豆、銀花、竹葉、黃連 霍亂誤服熱藥之主藥也。

旋覆、紫菀、麥 、蘆菔子 霍亂誤補之主藥也。

人參、龍骨、牡蠣、甘草、石脂、余糧 霍亂大虛欲脫之主藥也。

桂枝 傷寒轉霍亂之主藥也。

紫蘇、藿香、生姜、濃樸、白豆蔻 霍亂因外寒之主藥也。

吳茱萸、烏藥、砂仁、高良姜 霍亂因內寒之主藥也。

人參、白術、炙甘草、蓮子 中虛而寒濕霍亂之主藥也。

丁香、木香、川椒、神曲、瓜果魚蟹生冷傷中霍亂之主藥也。

干姜、附子、肉桂、硫黃 陽虛中寒而霍亂,及寒霍亂誤服寒藥之主藥也。

方劑

治諸痧中惡,霍亂五絕,諸般卒倒急暴之證。

西牛黃 飛金箔(各四分) 梅花冰片 荊芥 羊躑躅(各二錢) 麝香當門子(五分) 朱砂(六分) 豬牙皂角(一錢五分) 燈心炭(二錢五分)九味共研細,瓷瓶密收,毋使泄氣。以少許搐鼻取嚏。垂危重證,亦可以涼開水調灌分許。

并治癰疽發背,蛇蝎蜈蚣咬傷,用酒涂患處。

按:羊躑躅,俗名鬧羊花,辛溫大毒,湯不入劑,只可用以取嚏。近目即昏翳。今肆中臥龍丹,以此為君藥,又去牛黃而加蟾酥,減輕燈心炭,而冰麝不過略用些須耳。故藥力大遜,甚不可恃。好善者必自配制也。(案冰片近日有一種洋冰,以樟腦升提者,性熱萬不可用)又方西黃(六分) 梅片 當門子 北細辛(各一錢) 牙皂 羊躑躅(各二錢) 燈心炭(一兩)七味制如上法,主治亦同。

治同上。

朱砂(三兩) 明雄黃 硼砂(各一兩八錢) 梅冰 當門子(各九錢) 火硝(六錢) 蓽茇 牛黃(各三錢)臍中均可放置,立蘇。凡暑月入城市,抹少許于鼻孔,可杜穢惡諸氣。

治番痧臭毒,腹痛如絞,氣閉神昏欲絕之證。

燈心炭(一兩) 羊躑躅(三錢) 北細辛 杜蟾酥 牙皂(各二錢) 牛黃 梅片 當門子(各一錢)八味共研細,瓷瓶緊裝,毋令泄氣,每少許吹鼻,得嚏即生。

治諸痧手足麻木,牙關緊急,目閉不語,胸背有紅點,或咽腫北細辛 牙皂(各三錢五分) 朱砂(二錢五分) 廣木香 陳皮 桔梗 貫眾 薄荷葉 防風 制半夏 甘草(各二錢) 枯礬(一錢五分) 白芷(一錢)十三味,共研細末,瓷瓶緊裝,每用三分,吹入鼻孔,寒濕內盛而病重者,開水調服一錢。

方內入蘇合香二錢尤妙。按:痧藥方,藥品珍貴者多。惟此價廉,用以搐鼻,頗亦有效。故人徐君亞枝嘗合大料,交余在淳溪施送累年,鄉人無不感頌。

(天士)治暑濕霍亂,時感痧邪,及觸冒穢惡不正之氣,身熱倦怠,脹悶肢 ,頤腫咽痛,身黃口渴,瘧痢淋濁,泄瀉瘡瘍,水土不服諸病。但看病患舌苔淡白,或濃膩,或干黃者,疫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主之。凡醫臨證,亦當準此化裁,自可十全為上。

飛滑石(十五兩) 綿茵陳(十一兩) 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 川貝母 木通(各五兩) 藿香 連翹射干 薄荷葉 白豆蔻(各四兩)十一味,不可加減,生曬研細末,瓷瓶密收,每服三錢,開水溫服,日二。或以神曲糊丸如彈子大,調化服亦可。此丹治濕溫時疫,著效亦神。累年同人合送,價廉功敏,無出此方之右者,一名普濟解疫丹。

(一名解毒萬病丹)治諸痧霍亂,諸疫癘氣,喉風五絕,尸疰鬼胎,驚忤癲狂,百般惡證,及諸中毒,諸癰疽,水土不服,黃膽鼓脹,蛇犬蟲傷,山慈姑(去皮,洗凈,焙) 川文蛤(即五倍子,捶破洗,刮內桴) 千金子(即續隨子,去油,取凈霜,各二兩)紅芽大戟(洗,焙,一兩) 當門子(三錢)五味,先將慈、蛤、戟三味研極細末,再入霜、香研勻。糯米湯調和,干濕得宜,于辰日凈室中,木臼內杵千余下,每料分四十錠,故亦名紫金錠。再入飛凈朱砂,飛凈明雄黃各五錢尤良,或以加味者杵成薄片,切而用之,名紫金片。每服一錢,涼開水調下。孕婦忌之,又不可與甘草藥同進也。

治霍亂痧脹,嵐瘴中惡,水土不服,喉風中毒,蛇犬蟲傷,五絕暴厥,癲狂癰疽,鬼胎魘魅,及暑濕溫疫之邪,彌漫熏蒸,神明昏亂,危急諸證。

山慈姑 川文蛤(各二兩) 紅芽大戟 白檀香 安息香 蘇合油(各一兩五錢) 千金霜(一兩) 明雄黃(飛凈) 琥珀(各五錢) 梅冰 當門子(各三錢)十一味,各研極細,再合研勻,濃糯米飲。杵丸綠豆大,外以飛金為衣,每錢許,涼開水下按:一瓢云:此方比蘇合丸而無熱,較至寶丹而不涼,兼玉樞丹之解毒,備二方之開閉,洵為濟生之仙品,立八百功之上藥也。又,按昔人所云:太乙丹能治多病者,即上二方也。今俗傳太乙之,誤人匪淺。

治霍亂痧脹,山嵐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干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危急等證,并治口瘡喉痛,點目去風熱障翳。搐鼻,辟時疫之氣。

西牛黃 當門子 真珠 梅冰 硼砂(各一錢) 明雄黃(飛凈,八錢) 火硝(三分) 飛金(二十頁)八味,各研極細如粉,再合研勻,瓷瓶密收,以蠟封之。每三五分,涼開水調下。

(一名人馬平安散)治同上。

明雄黃 硼砂 硝石(各一兩) 朱砂(五錢) 梅冰 當門子(各二錢) 飛金(一百頁)七味,各為細末合研勻,瓷瓶緊裝,每二三分,涼開水下。或嗅少許于鼻內,或加牛黃。洄溪云:此秘方也。

治痧脹穢毒,心腹 痛,霍亂火熾,躁瞀煩狂。及暑火溫熱,瘴疫毒癘諸邪,直犯膻中猝死。溫瘧發斑,狂易叫走,五尸五疰,鬼魅驚癇,急黃蠱毒,麻痘火閉,口舌生瘡。一切毒火邪火,穿經入臟,蘊伏深沉,無醫可治之證。

黃金(百兩,石頑云:須賃金鋪中煉過葉子煮之方有性味,而止用十兩。薛公望云:不用亦可。洄溪云:如用飛金萬頁研入,尤妙。)寒水石(石頑云:如無真者,以元精石代之) 磁石(醋 ) 石膏 白滑石(各三斤,石頑止用各五兩)四石共搗碎,用水一斛,(石頑一斗)連金煮至四斗(石頑五升)去滓,入下藥:犀角屑 羚羊角屑 青木香(切) 沉香(研,各五斤,石頑止用五錢,按斤字恐是兩字之訛)丁香(一兩,石頑止用一錢。洄溪云:可用二兩) 元參(切) 升麻(各一斤,石頑用一兩六錢)甘草(八兩,石頑用生者八錢,洄溪用炙)八味,入前藥汁中,煮取一斗五升(石頑一升五合),去滓,入下藥:樸硝(十斤,石頑用芒硝一兩) 焰硝(四斤,石頑用三兩,洄溪云:余制此二硝,止用十之一)二味,入前藥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攪不住手,候有七升(石頑七合半),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藥:朱砂(研細,水飛凈,三兩,石頑五錢) 當門子(研,一兩二錢五分,石頑一錢二分)二味,入前藥中攪勻,勿見火,寒之二日。候凝結成霜紫色,鉛罐密收,每服三四分至一錢,量用,新水調灌。

按:《雞峰方》無磁石、滑石、硝石。二角只用各十兩,丁、沉、木香各五兩,升麻六兩,樸硝二斤,麝香卻用三兩。余六味分兩同。《醫通》云:此方即千金元霜合為是。

治熱極火閉,痧脹昏狂,及霍亂誤服熱藥,煩燥瞀亂,及時疫憒亂,便秘發斑,一切積熱,咽喉腫痛,口糜齦爛,舌瘡喉閉,水漿不下等證。

寒水石 石膏 硝石 樸硝 芒硝 牙硝 青黛 甘草八味等分,先將甘草煎湯去滓,納諸藥再煎。以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消熔得所,卻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凝結成霜,研細密收。每錢許,涼開水下。上焦病以少許含化咽津。不能咽物者,蘆筒吹入喉中,齒舌病抹患處。

(一名八寶紅靈丹)治霍亂痧脹,肢厥脈伏,轉筋昏暈,瘴癘時疫湯,火金刃諸傷,均搽患處。

朱砂 牙硝(各一兩) 明雄黃 硼砂(各六錢) 礞石( ,四錢) 梅片 當門子(各三錢) 飛真金(五八味,擇吉日凈室中各研極細,再研勻,瓷瓶緊收。熔蠟封口,毋使泄氣,每一分,涼開水送下,小兒減半,以藥佩帶身上,可辟疫氣,牛馬羊瘟,以此點其眼即愈。

治痧脹 痛,霍亂轉筋,厥冷脈伏,神昏危急之證暑瘴疫,穢惡陰晦諸邪,而眩暈痞脹。瞀亂昏狂,或卒倒身強,遺溺不語,身熱螈 ,宛如中風。或時證逆傳,神迷狂譫,小兒驚癇,角弓反張,牙關緊閉諸證。

朱砂(飛,二兩) 明雄黃 燈心炭(各一兩) 人中白(漂 ,八錢) 明礬 青黛(飛,各五錢) 梅冰麻黃(去節,各四錢) 真珠 牙皂 當門子 硼砂(各三錢) 西牛黃(二錢) 杜蟾酥 火硝(各一錢五分)飛真金(三百頁)十六味,各研極細,合研勻,瓷瓶緊收,毋令泄氣,以少許吹鼻取嚏。重者,再用開水調服一分,小兒減半。

按:此丹芳香辟穢,化毒祛邪,宣氣通營,全體大用,真有斬關奪隘之功,而具起死回生之力也。

治暑穢痧邪,直犯包絡,神明閉塞,昏憒如尸,及霍亂初定,余熱未清,驟爾神昏,如醉如寐,身不厥冷,脈至模糊者。皆燥熱無形之氣,蒙蔽膻中,如療,此極明雄黃(一分,研極細) 提凈牙硝(六分)研細,同入銅勺內,微火熔化撥勻,俟如水時,急濾清者于碗內,粗渣不用,俟其凝定收藏,此丹灶家秘制也。

按:此法,見《游宦紀聞》,陳平伯載此方,黃多而硝少。素園糾其誤,謂黃多硝少。何能熔化,今根據楊定雄一硝六為率。

木通(一錢) 通草(三錢) 陳雨水(一碗,用冬雪水似更良)煎出味,去滓,再以陳雨水九碗,與藥汁和勻,每次用藥水一碗,磨入犀角三分,挑入煉雄三厘調勻,徐徐冷灌。能于三日內服盡十碗藥水,必有清痰吐出數碗而愈。 齋嘗親驗矣。

治寒濕為病,諸痧腹痛,霍亂吐瀉。

木香(一兩,不見火) 明雄黃(二兩) 明礬(三兩)共研細末,以鮮荷葉、橘葉、藿香葉各二兩搗汁,丸綠豆大,每服九分。重者,再服。

治暑月貪涼飲冷,食物不慎,兼吸穢惡,成痧脹腹痛,或霍亂杜蟾酥(燒酒化) 朱砂(飛,各五錢) 明雄黃(飛) 茅山蒼術(土炒焦,各一兩) 丁香 牙皂(各三錢) 當門子(一錢)七味,各研極細,蟾酥打丸,鳳仙子大,辰砂為衣,放舌底化下。重者二三丸。洄溪云:此秘方也。

又方 治同上。

杜蟾酥(燒酒化開) 明雄黃(水飛,各三錢) 丁香 木香 沉香(各二錢) 茅山蒼術(土炒焦,四錢) 朱砂(飛,一錢五分) 當門子(一錢) 西牛黃(三分)九味,各研極細。擇上吉日,凈室中合研勻。同蟾酥,加糯米粽尖五個,搗千余下,丸如椒子大,曬干,盛于瓷碗內,再用朱砂一錢五分,燒酒調涂碗內,蓋好,用力搖一二千下,則光亮矣。密收瓷瓶內,每三粒。輕者,一粒;重者,五粒。泉水下。

治同上。

杜蟾酥(燒酒浸烊,如無杜酥,可以東酥加倍) 明雄黃(研) 朱砂(飛,各二兩) 木香(曬)丁香(曬) 茅術(炒) 滑石(飛,各四錢) 當門子(一兩)八味,各研極細,和入蟾酥杵勻,丸黍米大,每藥丸就四兩,以火酒噴濕,蓋在碗內,加入飛凈朱砂六錢,竭力搖播,以光亮為度。

(本方去木香、滑石、當門子,名截痧丸,治痧甚效,方亦較穩。)又方(一名通靈萬應丹) 治同上,而力較峻。

杜蟾酥(九錢,燒,酒化) 錦紋大黃(曬干,六兩) 朱砂(飛) 明雄黃(飛) 明天麻(焙干) 麻黃浸,切焙,三兩)十味,各為細末,以糯米粥漿和,杵丸蘆菔子大,朱砂為衣。每七丸納舌下少頃,陰陽水下。若研細吹鼻,亦可取嚏。

治陽虛中寒,腹痛吐瀉,轉筋肢冷,汗淋苔白,不渴,脈微欲附子(濃甘草湯煎去毒) 吳茱萸(泡去第一次汁,鹽水微炒,各三兩) 陳伏龍肝(二兩,燒酒一小杯收干) 木瓜(絡石藤七錢,煎汁炒干,一兩五錢) 丁香(蒸曬,一兩) 絲瓜絡(燒酒洗,五兩)六味,共為極細末,分作十九服,外以醋半酒杯,鹽一錢五分,藕肉一兩五錢,煎滾,瓦上炙存性研。每服加三厘,每病止須用半服,參湯下。

按確系寒證,此散固佳,若未辨陰陽,而用熱藥,以為外治,尚無大害,內服之藥,極宜審慎,勿輕試也。

治同上。

生香附(或用吳茱萸亦可,一兩八錢) 母丁香(一兩二錢) 上桂心(八錢) 倭硫黃(五錢) 當門子(四錢)五味,共研極細,瓷瓶密收。每二三分安臍中,以膏藥封之,一時即愈。孕婦忌貼。

按:霍亂轉筋,既有寒暑之分,亦有寒暑雜感而成者。更有暑伏于內,而寒束于外者,故服藥最,而僅取其氣由臍入腹,自能溫通臟腑,以逐寒邪,不致傷陰,誠為善策。惟口渴苔黃,下利極熱者,顯為陽證。雖見肢冷脈伏,亦勿妄貼此膏,更張其焰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东县| 乐亭县| 渝中区| 泾阳县| 灯塔市| 黑山县| 东明县| 巴中市| 安宁市| 延庆县| 云阳县| 田东县| 兴城市| 禹州市| 馆陶县| 闸北区| 江阴市| 张北县| 额济纳旗| 霍山县| 西和县| 宣汉县| 延津县| 七台河市| 陈巴尔虎旗| 峡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肇源县| 金溪县| 洛川县| 余干县| 祥云县| 郧西县| 循化| 镇原县| 犍为县| 土默特右旗| 娄底市| 沽源县| 沾化县|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