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傳
婦女貞、節(jié)、孝、烈之行,例有常典。其不及于例而不與于旌與及于例而子孫貧弱或無嗣以不能白于有司者,多矣;志之宜亟也。而或文不足以傳其事,加之膚詞濫譽沒其真,比類而觀,若出一轍,名存而實亡者,又多矣。廈門府、縣各志及「鷺江志」所著者少,今據(jù)凌翰所輯「節(jié)孝略」及多士所采,芟刈其文為「列女傳」;有懿德芳型者,亦列焉。合傳、專傳,稱謂體例悉照「永清縣志」。
列女傳(一)
明
林氏,中左所劉琛妻。年二十一,夫歿,二女方在襁褓。治夫塋,即穿雙壙。夫兄弟欲林易志,盡奪其產(chǎn)以搖之,林?jǐn)y女慟哭,剪發(fā)自誓。鄉(xiāng)人義焉,謫其夫兄弟而勸復(fù)其產(chǎn)。寡守四十余載。嘉靖三十年旌(「鷺江志」、「通志」、「府、縣志」)。
鄭氏,中左所池宗寶妻。宗寶死,有豪行賂求婚者三、四至。鄭斷發(fā)減餐,窮年坐一小軒紡績;即母家去咫尺,亦不歸也。晚歲,長子構(gòu)宅請同居,鄭曰:『此汝父舊廬,吾將死此』。竟不往。臘月,手植菊花,忽產(chǎn)并蒂;人謂「晚芳」之應(yīng)。未幾卒,年八十六;按院敖鯤表之(「府、縣志」、「鷺江志」纂「晃巖集」)。
孫氏銀娘,失其夫名,林武潛母。武潛幼孤,孫撫育守節(jié)五十七年,足不踰閾。舉人劉顯閣為立傳(「鷺江志」)。
林氏卻娘,高林鄉(xiāng)人;適吳家。天啟七年丁卯,夫病卒;家貧甚,盡鬻奩具供喪葬。卒哭,辭父母自經(jīng)。知縣榜其門曰「貞烈」(「鷺江志」、「縣志」)。
吳氏,生員吳公治女,歸林烇如。事舅姑,以孝稱。崇禎七年甲戌,烇如卒,自縊以殉。表曰「孝烈」(此條載「鷺江志」及乾隆「縣志」,而「通志」、「府志」、康熙舊「縣志」皆無之。惟本朝「貞烈」內(nèi)一傳:『吳氏,許字林烇。烇歿,聞訃奔喪,一慟而絕』。乾隆「縣志」則林烇如、林烇兩收,事跡略異,姓氏可疑。附記于此)。
陳氏,許配林萬瑞。萬瑞歿,父母匿不以聞;偵知,即赴萬瑞家哭奠。及撤靈,曰:『吾志畢矣。今葬不及同穴,幸埋我于墓側(cè)』。遂投繯死。崇禎十六年癸未也(本「鷺江志」及乾隆「縣志」。查「通志」、「府志」、康熙舊「縣志」皆闕;惟一傳:『陳八娘,許配林萬燧。聞夫歿,自縊以殉』。而編入本朝乾隆「縣志」兩載之。何以姓氏同、事跡同?瑞、燧音亦同?是一、是二,未可臆斷;姑錄以俟考)。
葉氏,倉里人;陳三淑妻。明季遭寇難,懼辱,觸階而死。三淑置其尸于井,歸而葬之(「鷺江志」。從「縣志」入明朝)。
楊氏,舉人期演女,歸南安鄭某。鄭死于京,或遣媒來議婚,曰:『待亡夫七日,然后言耳』。至日,雉經(jīng)死(林焜熿采補(bǔ)。據(jù)家傳)。
國朝
葉氏,劉畿妻。夫殞于盜,自經(jīng)以殉。紳士張金棕哀而葬之,表其墓曰:「女中夷齊」(「通志」、「府、縣志」俱列本朝;惟「鷺江志」編入明朝。考金棕乃唐藩在閩丙戌與鄉(xiāng)薦者,葉蓋生于明、死在國初歟)。
葉氏,竹坑人;庠生葉車書姑也。嫁于某,病卒;越三旬歸,辭父母,自經(jīng)死。有司為之勒碑洪水橋官路邊。
葉氏,竹坑葉細(xì)女,適店前陳少卿。同夫逃難遇寇,曰:『不可辱,請先死』。夫阻之不及,投路邊井死(三人,「鷺江志」俱列明朝;據(jù)「縣志」入國朝)。
林氏科娘,許字李燕。未婚,燕卒;科娘聞訃,自縊死。繯絕墜地,挺立不仆。前一夕,里人夜見神燈千余從埭岸至其家。康熙間,知縣徐名覲題曰「蘭芳比烈」(「鷺江志」、「通志」、「縣志」)。
義娘,失其氏。及笄,遭寇擄,以頭觸石幾碎,投東岳廟道旁井而死。其后天寒月白,每見一女子往來井畔。康熙十二年,鄉(xiāng)人蘇貴夢見女子曰:『吾尸陷井中,君能出瘞之,當(dāng)厚報子』。掘井,果見白骨以素練衣裹之,毛發(fā)森然;及葬,素俱化為水。鄉(xiāng)人異之,為立祠于墳(一作立祠井上),號曰「義娘井」。時有病者,得井水飲,即愈。凡水旱災(zāi)祲,邑令竭誠往禱,立應(yīng)。道路之人,多以竹筒盛水而去,海內(nèi)著聞(鈕玉樵「觚剩」載王義娘事為順治初年,鄉(xiāng)人蘇貴為薛姓;葉晴峰引「紀(jì)同文集」「義娘傳」作侯氏,而鷺江碧山寺前廟壁石碑又作曾氏,相傳以為曾厝埯人;皆無可考。今祠在同安東岳高文嶺上)。
陳氏皇娘,坂上陳正公女、林某未婚妻。順治八年辛卯,年十六,為寇所掠,挾之以行;乘間投井死。后家人出諸井,顏色如生;葬于本鄉(xiāng)福德祠后。
楊氏,洪水橋人;孫若瓊妻。康熙二年癸卯,遭寇難;方出走,而寇至。以兒付夫,自攜其女投井死。越數(shù)日,尸浮井上,顏色如生(「鷺江志」、「縣志」)。
趙氏,黃兆美妻。年十八,歸黃。生男學(xué)舜五月,而兆美歿。時濱海變遷,家計中落,艱險備嘗。晚歲,學(xué)舜為貢生、孫閣諸生。壽九十而終(「通志」纂「鷺江志」、「府、縣志」)。
薛氏,庵兜人;汝龍女,適方湖張宰。年二十三,宰歿;撫遺腹子,孝事舅姑。孀逾年限,未請旌(「鷺江志」、「縣志」)。
江氏,黃全德妻。年二十二,夫歿;撫周歲子真金,娶婦陳氏。生孫,真金又歿。姑媳同守幼孫。并逾年限,未請旌(「鷺江志」、「縣志」)。
陳氏,王紹未婚妻。年二十,紹歿;奔喪,事舅姑,為夫立嗣。貞守三十一載。雍正八年,同知張嗣昌、知縣蔣廷重并表其閭(「鷺江志」、「縣志」)。
王氏,吳克岳妻。年二十九而寡。遺一子,多疾病,恐不育;夫侄甫周歲失母,復(fù)撫為嗣。后俱成立。年七十(「鷺江志」、「縣志」)。
葉氏幼娘,竹坑葉寬女。許圃源陳誥,甫訂婚,誥歿臺灣。訃聞四日,幼娘夜投井死。雍正八年,有司為勒碑圃源村前,表曰「生成節(jié)烈」(「鷺江志」、「縣志」)。
張氏,西塘張乖女,適廈門朱孔。年二十二,夫歿,哭絕,姑羅氏抱救之。默念姑老,強(qiáng)起治喪。繼嗣祺生甫三月,荼苦撫養(yǎng)。娶婦曾氏,生一子,名良;九歲而祺死,姑媳相守。良又死,再立禮,復(fù)為婚娶,而曾氏依姑以老(「鷺江志」、「縣志」)。
張氏,吳宏景侍婢。景納為妾,即往臺灣。妻陳氏病革,以幼子萬屬張撫養(yǎng)。時張年方十七,未有子,撫嫡子如所生。宏景歸,被風(fēng)飄泊,客死東京;茹冰飲泣,終不易志。勤績紡、牧畜,以供衣食。萬成立完婚,皆其力也(「鷺江志」、「縣志」)。
辛氏勉娘,吳倉社吳允標(biāo)妻。年二十六,夫歿,撫腹三月;翁勸之,不死。生男,撫養(yǎng)有年。卒年七十一(「鷺江志」、「縣志」)。
陳氏球娘,竹坑人;蘇子祥妻。年二十五,夫歿臺灣,遂絕粒勺水度朝暮;治夫喪百日,自縊死。士人贈詩哀之(「鷺志江」)
楊氏懿娘,鳳湖陳必洽妻。年二十而寡。事老姑、撫幼子,堅貞茹苦四十二年(「鷺江志」、「縣志」)。
林氏月桂,生員黃成振婢。年二十三,成振及嫡妻相繼亡,月桂撫嫡孤及嫡女三人,歷盡艱辛;守成振遺書,孤長就外傅,出付之,朝夕督課。雍正十三年,男女各婚嫁畢。一日,忽向鄰家訣曰:『吾事畢矣』。夜投繯,卒(「鷺江志」、「縣志」)。
曾氏惜娘,曾厝埯人;海澄黃逢仁妻。年十八,寡。有姑病足,奉事三十年,小心罔懈。教子孫有禮法。孫女靜娘適林,以烈殉夫;鸞娘適李,夫歿,每歸勖以盡孝。鄰里推女宗焉。知縣張某表其門曰「苦節(jié)格天」。卒年八十有一。孫實,諸生(「鷺江志」、「府、縣志」)。
黃氏鳳娘,濠頭楊天華妻。年二十八,夫歿。事舅姑孝,撫遺腹子成立。卒年七十一(「鷺江志」、「府、縣志」)。
王氏忍娘,嘉禾里嶺下社葉熊妻、生員廷光女。年二十而寡。家貧,縫纴養(yǎng)姑;撫期功侄萃環(huán)為子甫周歲,克底于成人(「鷺江志」、「縣志」)。
蔡氏益娘,張世俊妻。年二十七,夫歿暹羅,遺一子甫周歲。翁國典、姑李氏,俱老。夫弟不業(yè),家徒壁立。益娘勤女工不釋,養(yǎng)舅姑三十余載。終喪盡禮,撫孤成立(「鷺江志」、「縣志」)。
陳氏,盧儉妻。年二十三,儉歿,撫孤。及孤娶婦薛氏,孤又歿;與婦苦守一孫。年六十余(「鷺江志」、「縣志」)。
張氏,盧良淑妻。二十一歲寡。卒年五十(「鷺江志」、「縣志」)。
吳氏近娘,施明妻。年十八而寡。卒年五十二(「鷺江志」、「縣志」)。
林氏探娘,生員林龍文女。年二十一,歸王君謨;六載未有子。君謨夭,服闋,閉戶自經(jīng)(「鷺江志」)。
葉氏,海澄籍;鍾志美妻。年二十三而寡。孝事舅姑,撫夫弟及幼兒,苦節(jié)六十載。有司旌之。子洪基,監(jiān)生(「鷺江志」)。
陳氏,康士華妻、陳光輝次女。年二十五而寡。孝養(yǎng)舅姑,喪葬盡禮。撫遺腹子朝用,監(jiān)生。訓(xùn)導(dǎo)羅前蔭表之。乾隆五十年卒,年八十九(從「鷺江志」、「縣志」增纂)。
林氏,陳君來妻。年二十三,夫歿,守志克盡婦道。逢七月,夜禱北斗減餐,以期姑壽。撫子希昊,監(jiān)生。乾隆間,同知黃彬、訓(xùn)導(dǎo)羅前蔭俱旌以匾。編修林兆鯤掌教玉屏,美之詩曰:『人生植綱常,內(nèi)助重中壺;稽古巾國賢,芳徽揚彤管。以我所見聞,姊氏良為善;早歲通「孝經(jīng)」,膝下比琬璉。迨至于歸時,持躬益勤勉;滫瀡潔晨昏,舅姑欣婉孌。未幾喪所天,筮易山水蹇。屢欲訪黃泉,二老堅不允;謂死與立孤,兩難須自反。裹淚看零丁,化石心太忍。機(jī)絲夜月中,幾曾見一哂。五夜和熊丸,多方培鵠卵;厥子聿有成,森森皆龍筍。司牧樹風(fēng)聲,交致松筠匾。茲逢設(shè)帨辰,半百纔逾算。會須渡蓬萊,親見水清淺』(「鷺江志」)。
沈氏,陳伏妻。年二十八,夫歿;一子方三歲。家赤貧,族有陳省、陳祖者各赒之粟。數(shù)載,子少長,能分薪水勞,遂卻不受。年踰七十(「鷺江志」)。
陳氏,肖邦奇妻。年二十六,夫歿,事親撫孤。年踰七十卒(「鷺江志」、「縣志」)。
王氏清娘,曾源楷妻、溪岸保五世同居王全觀之女。康熙間,年二十二,夫應(yīng)縣試,覆舟死。清娘守貞奉舅,子及孫成立。年八十三卒(「鷺江志」、「縣志」)。
黃氏靜娘,其寬女;孕二十一月而生,性慧能詩。年二十一,歸林建功,舉一男、一女,俱不育。夫患血疣,延歸母家醫(yī)治罔效,乾隆五年卒。黃水漿不入口。已病不能行,屬母弟實為雙壙;扶病葬夫畢,歸辭舅姑,作絕句詩四首,投繯自盡。時建功寄居舅家。海澄令表曰:「有烈士風(fēng)」。士紳爭寫其遺詩,和以挽之(「鷺江志」、「通志」、「縣志」)。
黃氏,莫閬苑妻。年二十四,寡。值海氛,攜三歲孤依外家,徙居長泰。繼又避兵臺洋,間關(guān)流離。既歸故居,孤克成立,孫曾滿前。壽九十三而終(「鷺江志」)。
蔡氏頌?zāi)铮S邦彥妻。年十七,邦彥抱病贅其家,不能成禮;越四日歸,卒。頌?zāi)锱畎l(fā)素服,到夫家哭奠;嗣一子曰繼熙以守。姑歿翁老,夫弟尚幼,肩家事十余年。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年三十七卒(「鷺江志」、「縣志」。「蔡」,「縣志」作「葉」)。
楊氏,西邊村池源珍妻、候選郎中皋聲母。年二十三,寡。事姑盡志,教子不為姑息。乾隆間旌,時年五十二,封大恭人(「鷺江志」、「府、縣志」)。
蔡氏,肖邦疇妻。年二十八,寡;撫孤事親。年踰六十(「鷺江志」、「縣志」)。
陳氏同娘,林明珍妻。年二十二,生子甫八月而夫歿。矢志撫孤,足不出戶;事舅姑必躬親,不以婢妾代,數(shù)十載如一日。年踰六十六(「鷺江志」、「縣志」)。
陳氏速娘,龍溪籍;王鳳翔妻。年二十八,夫歿。孀守三子,竭力養(yǎng)姑。有司旌之。卒年五十八(「鷺江志」)。
黃氏,張維賡妻。嫁八月而夫卒。遺腹生一子,矢志撫育;事舅盡孝。姑病,衣不解帶;姑卒,哀毀逾節(jié),相從而逝。年二十九(「鷺江志」)。
黃氏暫娘,廖飛鶼妻。年二十四而寡。勤紡織,奉舅姑,撫二歲男及失母幼侄成立。卒年四十二(「鷺江志」)。
陳氏意娘,王次雍未婚妻。次雍病卒訃聞,泣請守節(jié);夫家力辭,遂于卒哭日投繯。年二十一。夫家義之,求與次雍合葬;夫兄以子尚嗣其后(「鷺江志」)。
黃氏,監(jiān)生蔡輝璧妻。年二十八,夫歿;誓殉。舅忠,為提標(biāo)前營游擊;是年先夫死。姑曰:『汝欲以三喪累我乎?我老矣,若幼孫何』!乃聽命。鄉(xiāng)里義之,贊以詩(「鷺江志」)。
陳氏兌娘,胡振琇妻。歸十年,克盡婦道。振琇患血疾卒,陳哀號仆地,遂不食;日飲水一勺,過三旬而死。年二十六。提督陳倫炯之女、提督胡貴子婦也(「鷺江志」、「縣志」)。
以上據(jù)「鷺江志」纂。考「通志」、「府志」、同安康熙、乾隆二「縣志」里居失者不可考,以「鷺江志」為憑。
謝氏勸娘,晉江吳寶廷妻。事姑至孝。時寇發(fā),寶廷為鄉(xiāng)長哨。及寇圍城,盡遷鄉(xiāng)哨妻子入廈門;旋令發(fā)配。勸娘夜整衣北拜姑,引帛自縊(「通志」)。
孫氏祖娘,侯鄉(xiāng)村葉錫蕃妻。康熙二年癸卯,值海氛,避難于柯厝山麓。賊逼,解背上四歲兒付夫,投田中井。后錫蕃覓之,見尸僵立井上;負(fù)土封之(據(jù)家乘補(bǔ)傳)。
許氏,蔡迪愚妻。晉江人,居廈門。夫死,自經(jīng);鷺士多詩哀之。康熙時人(詳「府、縣志」、「通志」。)
林氏城娘,高崎人。康熙時,適坂上村陳氏子。夫卒,林年十七;以夫腰帶自經(jīng)死(「縣志」、「通志」)。
蔡氏,廩生林豐羽妻;住連西保。年二十三,寡。事嫡姑及本生姑,孝。撫遺腹子達(dá)天,為廩生。嘉慶二年,壽九十一終(洪支成述。已入「府、縣志」)。
林氏罔娘,陳迪功妻(詳「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