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貴
蘭蕙歷來名種不一,其貴品可屈指看錄之。
蘭
綠梅素
蕭山梅素外三瓣緊邊結圓,肩平,捧心合硬分窠,大如意舌,色俏,干長;乾隆時出蕭山蔡姓有此種。庚申浙江遭兵災后種類斷絕,邇時販傭將咸豐時寧波所出亦是綠梅素者代之,外三瓣長細如線,平肩捧心如硬油灰塊,穿腮舌,有根無尖,丑劣不如蔡梅遠甚,識者皆不取,目下甚多。
赤白舌梅
玉梅五瓣短圓,分窠小式平邊短捧白舌,腮邊微有粉紅之色,干短而細,肩平,康熙時出紹興刻尚多,又名白舌梅。
赤梅瓣
韓公祠梅三瓣緊邊如小核桃片,雞豆殼捧心,大劉海舌,平肩,道光十余年出楓涇陳姓,咸豐初年種無。
頭貴梅五瓣著根結圓,大圓舌,邊極緊,只開一半,如罄口,細干,平肩,嘉慶時出杭州,咸豐庚申遂無。
秦梅五瓣短圓緊邊,如意舌,干細,肩平,嘉慶中出加善,今無。
青錢梅五瓣著根起圓,平邊軟,大圓舌,平肩,順治間出蘇城,今無。
紅梅五瓣結圓,外三瓣有紅絲九根,緊邊,平肩,鋪舌,細干,道光時出蘇州,今無。
宋錦旋梅五瓣極緊邊極圓有尖峰,劉海舌,細干,平肩,色俏,乾隆時出宋錦旋家,目下尚多。
大金錢梅色俏三瓣極大,結圓,平邊如錢,肩平,貓耳捧籜筋圓舌,干細長,花性極早,立春時即開,道光時出富陽,刻雖有甚少。
秭梅五瓣脫筋,分窠結圓緊邊,雞豆殼捧心,大劉海舌,舌內一點紅色,極俏,干細長,同治五年出上海羅姓烘缸。
第一梅五瓣短圓,小式平肩,如意舌,細干,道光時出余姚徐嶺湖,目下甚少。
武一晶梅色俏脫筋,平肩,短圓瓣厚飄,雞豆殼捧心,大劉海舌,飛肩,細長干,雍正時出杭州,刻下尚有。
小打梅長腳圓短半硬捧,緊邊,圓舌,細長干,落肩,道光時出蘇州,買客爭打,故名小打,今甚多。
陳雪梅五瓣短圓,俯蕊,緊邊,如意舌,細干,乎肩。道光時出奉化已無。
梁梅其開有二樣長腳圓頭,半硬捧,如意舌,五峰俱全為上,開三瓣短圓,分頭夾背,殼色次之。道光時出徐漢三家,今無。
代梅雖梅花小而次色,所奇一干二花,惜乎高低,有時亦一朵,道光時寧波,近年尚有。
趙怪梅五瓣分窠肩平,長干,道光時出蘇州花窖內,趙姓所得至復花,開梅時多,開仙時少,因為逐年不同,故名趙怪。至咸豐庚申后無。
赤水仙
春一品仙外三瓣頭尖,放角,細腳,平肩,深軟分窠觀音兜捧,大劉海舌,均極大,色亦俏,梗長。同治丙寅出上海,近今甚少,再有一種亦名春一品花大赤色出于次年亦在上海。
集圓仙外三瓣圓大捧心略小,觀音兜,分窠小劉海舌,色帶昏,咸豐初出余姚,易種養且多。
龍字仙大荷花緊邊,觀音兜,分窠捧,大鋪舌,細長干,平肩。嘉慶時余姚高廟山,又名姚一色,刻下多。
汪字仙長腳圓頭,短捧,緊邊,大圓舌,平肩。康熙時出奉化汪克明家現在多。
綠素心
大雪荷素三瓣收腳,角側捧心,緊邊細干,一字肩,乾隆時出紹興周文團家,又名文團,目下甚少。
文團荷素三瓣收腳放角,捧剪刀形,干細,肩平,開足后即漸落。道光時出蘇州花窖中,一名新文團,刻下多。
窖荷素三瓣收腳放角,側舟捧心,短干,落肩。嘉慶時出蘇州花窖為余姚史勉參所得,刻無。
和尚荷素三瓣放角,闊腳,蚌殼捧,五瓣俱有白筋,鋪舌細干,大落肩。嘉慶時出杭州,今尚多。
常熟素三瓣收放,長腳,肩平,蚌殼捧,其色油綠,舌白,干長。光緒元年出常熟。
金山荷素三瓣長闊,蚌殼捧,大落肩,乾隆時出鎮江金山寺,今少。
赤素心
石堰荷素赤殼小荷花式,薄肉氣,鋪舌,細干,落肩。咸豐時出石堰李北堂一名金柄玉如意。
蕙
金水仙
范氏金仙綠殼大荷花形闊而短,細腳平肩,雞豆殼半硬捧色如南瓜花,大劉海舌,細,乾隆時出常熟范姓,嘉慶時無,此蕙中之無出其右也。
綠金荷花
閣落荷三瓣收腳,放角,蚌殼捧,大鋪舌,細干,平肩。嘉慶時出蘇州,早無。
丁小荷小荷花式,剪刀捧心如金,平肩拖舌。咸豐時出丁姓,同治丁卯春無。
馬氏金蕙綠干朱漆小柄,色如菜花,五瓣收腳,放角,緊邊,金朱砂色舌,細干,平肩。道光時出滸關馬姓,早無。
綠梅瓣
酒綠梅五瓣短圓,分窠,軟捧心,大圓舌,細干平肩。道光時出蘇州紹興人酒店,逾三年而種無。
仙蟾梅五瓣短圓,分窠軟捧,大柿子舌,細干,平肩,其葉堅細。道光時出蕩口船,售于周姓,此種即無。
上頂梅外三瓣緊邊,圓頭收根,大軟深觀音兜捧心,分窠,大劉海舌,飛肩干細。同治七年,出上海復興船行,有山客以粗蕙嫌出售與袁姓,其花式如關頂,不過綠赤大小之分,上海即出綠梅,當以為頂,故名上頂。又名“申頂”。
掌珠梅三瓣短圓,分窠,大鋪舌,干細肩平。嘉慶時出嘉興,早無。
蔡字梅五瓣短圓,分窠,軟觀音兜如意舌,捧干細肩平。道光時出常熟蔡姓,早無。
四美梅五瓣短圓,分窠小硬捧,小圓舌,細干,肩平。乾隆時出滸關,早無。
翠蟾梅外三瓣短圓,捧分頭夾背,小如意舌,細干,肩平。乾隆時出宜興尤氏,近知紹興尚有此種。
前上海梅外三瓣長腳圓頭,捧分頭夾背,舌硬融,小如意舌,細長干,一字肩。嘉慶間出上海,現多。
湖塘綠梅五瓣短圓,分窠,硬如意舌,細干,肩平。道光間出蘇州,早無。
蜂巧梅花長腳文融,飛肩,捧如貓耳,方缺舌。康熙時出朱家角市井家,有洞庭東山金姓者,設質庫在彼,向買不許,囑人竊出攜歸洞庭,分往各處,邇惟洞庭東山朱姓家尚有。
綠六團梅三瓣短圓,軟捧穿腮方缺舌,武融,粗干,平肩。嘉慶年間出蘇州,早無。
十景梅外三瓣長腳,平肩,分窠,半硬捧,如意舌,長干,每干總有一二朵行花。道光時出上海丁姓,咸豐時無。
潘綠梅極不肯生花,如生花,比眾遲半月始放,待開花后再行翻栽,否則至小排鈴干癟,邇老種綠花四大家潘綠居小塘字仙之上,及見其花,夕卜三瓣狹長融肩平,色黃胖,穿腮舌,有根無尖,縮在合捧油灰塊內,前之聲名,大約以花少之故,如見其花之劣狀,必不以為然也,今錄入鏡,因伊聲名而入,如以花論,必不許矣。乾隆時出宜興潘姓,今甚多。
綠水仙
三槐堂仙色俏短腳大荷花式,一字肩,軟觀音兜捧,大劉海舌。道光間出上海妓家三槐堂,故俗名烏龜水仙,咸豐初無。
大一晶仙大荷花形,五瓣分窠,大軟捧,大鋪舌,細干平肩。乾隆時出嘉善胡姓,刻下多。
上一品仙大荷花形,身短,分窠,捧小如意舌,細干,一字肩。咸豐時出余姚,久無。
大朱字仙極大闊瓣,分窠,微硬捧心,大如意舌,一字肩,干細而長。乾隆時出蘇州,道光時無。
蕭字仙大荷花形,有紅筋,分窠觀音兜捧心,大拖舌,細干,一字肩。道光時出上海蕭姓,早無。
袁字仙外三瓣放角收根,緊邊,平肩,捧心分窠,軟觀音兜,大如意舌,同治甲戍予得于梁姓粗花簍內,故名。
小塘字仙小荷花形,分窠,捧如意舌,肩平,干細長,道光時出西塘鎮此種刻多。
張綠仙外三瓣放角收根,緊邊,捧心分窠,深觀音兜,大如意舌,同治癸酉出蘇州吳園張氏。
通祥仙外三瓣放角收根,平邊,平肩,捧分窠,半硬舌大鋪,同治壬申出張姓家。
南翔張仙外三瓣長腳,平肩如意舌,雞豆殼捧,分窠,同治辛未出南翔張姓家,今為夏姓者所得。
蕩字仙小荷花式,蠶蛾捧,如意舌,細干一字肩,道光出蕩口鎮,此種早無。
吳元松仙三瓣長腳圓頭,半硬捧小如意舌,粗干一字肩,嘉慶間出紹興,又名綠景福,又名紹一品,早無。
后上海梅三瓣長尖,平邊半硬捧大鋪舌,細干,一字肩,道光時出上海,早無。
小一品仙五瓣短尖,軟捧如意舌,‘細干,平肩,嘉慶時出昆山,早無。
老綠仙五瓣尖長蟹箝捧小尖舌,細干,落肩,據云明季時出紹興至咸豐年無。
盧字仙五瓣短尖,平邊,軟捧小鋪舌,細干落肩,嘉慶時出,早無。
楊字仙柳葉瓣,平肩捧分窠,舌小如意,細干,乾隆時出湖州,早無。
綠素心
金奧荷素大荷花形蚌殼捧,俏綠瓣重綠沙極大卷舌,細綠梗,平肩,道光時出余姚金奧山,為褚神元所得后買于泰號酒家,又名泰素,今甚多。
二友素外三瓣長腳落肩,剪刀形捧,小卷舌,同治己已出上海,邑差與面筋店人合得新花所出,故名二友,刻有。
王明陽素小荷花式白瓣白卷舌,細干,平肩,清初出蘇州王明陽家,同治庚午無。
東方白素小荷花式白瓣白卷舌,細干,一字肩,開久兩腮有紅光,乾隆時出上虞,早無。
綠荷花
奚慎甫荷短腳大荷花式蚌殼捧,大卷舌,咸豐時出上海奚姓,即無。
第一荷外三瓣放角收根,緊邊;平肩,剪刀捧,大卷舌,同治甲申出張姓家。
木瀆團荷闊腳荷花形,剪刀捧,大卷舌,道光時出木瀆,早無。
松江大瓣外三瓣闊大,不收根,落肩,剪刀捧,大卷舌,道光間出松江,今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