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紀事一
- 明倫匯編家范典出繼部
- (清)陳夢雷
- 7831字
- 2015-12-26 23:46:33
前漢書戾太子據傳太子有三男一女及太子敗皆
同時遇害衛后史良娣葬長安城南史皇孫皇孫妃
王夫人及皇女孫葬廣明皇孫二人隨太子者與太
子囗葬湖太子有遺孫一人史皇孫子王夫人男年
十八即尊位是為孝宣帝帝初即位下詔曰故皇太
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祠其議謚置園邑有司奏請
禮為人后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
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閑謹
行視孝昭帝所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
博望苑北親史皇孫位在廣明郭北謚法曰謚者行
之跡也愚以為親謚宜曰悼母曰悼后比諸侯王園
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謚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
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園置長丞周衛奉守
如法以湖閿鄉邪里聚為戾園長安白亭東為戾后
園廣明成鄉為悼園皆改葬焉后八歲有司復言禮
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皇考
立廟因園為寢以時薦享焉益奉園民滿千六百家
以為奉明縣尊戾夫人曰戾后置園奉邑及益戾園
各滿三百家
成帝紀綏和元年春正月詔曰朕不蒙天佑至今未
有繼嗣天下無所系心定陶王欣于朕為子慈仁孝
順可以承天序繼祭祀其立欣為皇太子冬十一月
立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
定陶共王康傳康薨子欣嗣成帝無子征入為皇太
子上以太子奉大宗后不得顧私親乃立楚思王子
景為定陶王奉共王后
孔光傳綏和中上即位二十五年無繼嗣至親有同
產弟中山孝王及同產弟子定陶王在定陶王好學
多材于帝子行而王祖母傅太后陰為王求漢嗣私
事趙皇后昭儀及帝舅大司馬驃騎將軍王根故皆
勸上上于是召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光右將軍廉
褒后將軍朱博皆引入禁中議中山定陶王誰宜為
嗣者方進根以為定陶王帝弟之子禮曰昆弟之子
猶子也為其后者為之子也定陶王宜為嗣褒博皆
如方進根議光獨以為禮立嗣以親中山王先帝之
子帝親弟也以尚書盤庚殷之及王為比中山王宜
為嗣上以禮兄弟不相入廟又皇后昭儀欲立定陶
王故遂立為太子
師丹傳哀帝即位成帝母稱太皇太后成帝趙皇后
稱皇太后而上祖母傅太后與母丁后皆在國邸自
以定陶共王為稱高昌侯董宏上書言秦莊襄王母
本夏氏而為華陽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稱太后宜
立定陶共王后為皇太后事下有司時丹以左將軍
與大司馬王奔共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號天下
一統而稱引亡秦以為比喻詿誤圣朝非所宜言大
不道上新立謙讓納用莽丹言免宏為庶人傅太后
大怒要上欲必稱尊號上于是追尊定陶共王為共
皇帝尊傅太后為共皇太后丁后為共皇后郎中令
冷褒黃門郎段猶等復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
皆不宜復引定陶藩國之名以冠大號車馬衣服宜
皆稱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職又宜為共
皇立廟京師上復下其議有司皆以為宜如褒猶言
丹議獨曰圣王制禮取法于天故尊卑之理明則人
倫之序正人倫之序正則乾坤得其位而陰陽順其
節人主與萬民俱蒙佑福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
不可亂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皇為
號者母從子妻從夫之義也欲立官置吏車服與太
皇太后囗非所以明尊卑無二上之議也定陶共皇
號謚已前定義不得復改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
天子其尸服以士服于亡爵父之義尊父母也為人
后者為之子故為所后服斬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
明尊本祖而重正統也孝成皇帝圣恩深遠故為共
王立后奉承祭祀令共皇長為一國太祖萬世不毀
恩義已備陛下既繼體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廟天地
社稷之祀義不得復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廟今欲立
廟于京師而使臣下祭之是無主也又親盡當毀空
去一國太祖不墮之祀而就無主當毀不正之禮非
所以尊厚共皇也丹由是浸不合上意遂策免丹丹
既免數月上用朱博議尊傅太后為皇太太后丁后
為帝太后與太皇太后及皇太后同尊又為共皇立
廟京師儀如孝元皇帝
后漢書祭祀志光武帝建武三年正月立親廟雒陽
祀父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時寇賊未夷方務征
伐祀儀未設至十九年盜賊討除戎事差息于是五
官中郎將張純與太仆朱浮奏議禮為人子事大宗
降其私親禮之設施不授之與自得之異意當除今
親廟四孝宣皇帝以孫后祖為父立廟于奉明曰皇
考廟獨群臣侍祠愿下有司議先帝四廟當代親廟
者及皇考廟事下公卿博士議郎大司徒涉等議宜
奉所代立平帝哀帝成帝元帝廟代今親廟兄弟以
下使有司祠宜為南頓君立皇考廟上至舂陵節侯
群臣奉祠時議有異不著上可涉等議詔曰以宗廟
處所未定且祫祭高廟其成哀平且祠祭長安故高
廟其南陽舂陵歲時各且因故園廟祭祀園廟去太
守治所遠者在所令長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
功德其上尊號曰中宗于是雒陽高廟四時加祭孝
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廟成哀平三帝主四時祭于故
高廟東廟京兆尹侍祠冠衣車服如太常祠陵廟之
禮南頓君以上至節侯皆就園廟南頓君稱皇考廟
巨鹿都尉稱皇祖考廟郁林太守稱皇曾祖考廟節
侯稱皇高祖考廟在所郡縣侍祠
張純傳純在朝歷世明習故事以宗廟未定昭穆失
序乃與太仆朱浮共奏言元帝以來宗廟奉祠高皇
帝為受命祖孝文帝為太宗孝武帝為世宗如舊制
又立親廟四世推南頓君以上盡于舂陵節侯禮為
人后者則為之子既事太宗則降其私親今禘祫高
廟陳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囗列以卑廁尊不合
禮意設不遭王莽而國嗣無寄推求宗室以陛下繼
統者安得復顧私親違禮制乎昔高帝以身受命不
由太上宣帝以孫后祖不敢私親故為父立廟獨群
臣侍祠臣愚謂宜除今親廟以則二帝舊典愿下有
司博采其議詔下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議
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
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別為南頓君
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以明尊尊
之敬親親之恩帝從之
清河孝王慶傳慶母宋貴人慶就國鄧太后以殤帝
襁抱遠慮不虞留慶長子佑與嫡母耿姬居清河邸
至帝崩立佑為嗣是為安帝太后使中黃門送耿姬
歸國帝所生母左姬卒于京師慶立凡二十五年薨
永初元年太后崩有司言清河孝王至德淳懿載育
圣明承天奉祚為郊廟主漢興高皇帝尊父為太上
皇宣帝號父為皇考序昭穆置園邑太宗之義舊章
不忘宜上尊號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后孝德
皇母宋貴人追謚曰敬隱后乃告祠高廟使司徒持
節與大鴻臚奉冊書璽綬清河追上尊號又遣中常
侍奉太牢祠典護禮儀侍中劉珍等及宗室列侯皆
往會事尊陵曰甘陵廟曰昭廟置令丞設兵車周衛
比章陵復尊耿姬為甘陵大貴人
河間孝王開傳開子蠡吾侯翼為平原懷王后翼卒
子志嗣為大將軍梁冀所立是為桓帝梁太后詔追
尊河間孝王為孝穆皇夫人趙氏曰孝穆后廟曰清
廟陵曰樂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廟曰烈廟陵曰
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節奉冊書璽綬祠以太牢
尊翼夫人馬氏為孝崇博園貴人
解瀆亭侯淑傳淑以河間孝王子封淑卒子長嗣長
卒子宏嗣為大將軍竇武所立是為靈帝建寧元年
竇太后詔追尊皇祖淑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孝元
后陵曰敦陵廟曰靖廟皇考長為孝仁皇夫人董氏
為慎園貴人陵曰慎陵廟曰奐廟皆置令丞使司徒
祠太牢
伏恭傳恭字叔齊瑯琊東武人司徒湛之兄子也湛
弟黯字稚文以明魯詩改定章句作解說九篇位至
光祿勛無子以恭為后恭性孝事所繼母甚謹
鄧騭傳騭弟閶卒閶妻耿氏有節操痛鄧氏誅廢子
忠早卒乃養河南尹豹子嗣為閶后耿氏教之書學
遂以通博稱永壽中與伏無忌延篤著書東觀官至
屯田校尉
三國志諸葛亮傳喬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
字仲慎與兄元遜俱有名于時論者以為喬才不及
兄而性業過之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啟孫權遣
喬來西亮以喬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為駙馬都
尉隨亮至漢中年二十五建興元年卒子攀官至行
護軍翊武將軍亦早卒諸葛恪見誅于吳子孫皆盡
而亮自有胄裔故攀還復為瑾后
魏志文德郭皇后傳皇后父永后早喪兄弟以從兄
表繼永后拜奉車都尉
晉書孝愍帝紀帝諱鄴字彥旗武帝孫吳孝王晏之
子也出繼后伯父秦獻王東襲封秦王永嘉六年九
月秦王為皇太子懷帝崩即皇帝位
秦獻王柬傳柬字弘度無子以淮南王允子郁為嗣
與允俱被害又以吳王晏子鄴嗣懷帝崩鄴入纂帝
位國絕
吳敬王晏傳晏字令平洛京傾覆遇害時年三十一
愍帝即位追贈太保五子長不顯名與晏同沒余四
子祥鄴固衍鄴即愍帝
禮志愍帝建興四年司徒梁芬議追尊之禮帝既不
從而右仆射索綝等亦稱引魏制以為不可故追贈
吳王太保而已穆帝崩哀帝立帝于穆帝為從父昆
弟穆帝舅褚歆有表中書答表朝廷無其儀詔下議
尚書仆射江虨等四人并云閔僖兄弟也而為父子
則哀帝應為帝嗣衛軍王述等二十五人云成帝不
私親愛越授天倫康帝受命顯宗社稷之重已移所
授纂承之序宜繼康皇尚書謝奉等六人云繼體之
正宜本天屬考之人情宜繼顯宗也詔從述等議上
繼顯宗
清河康王遐傳遐美容儀有精彩武帝愛之既受封
出繼叔父城陽哀王兆永康元年薨時年二十八四
子覃鑰銓端覃嗣立及沖太孫薨齊王冏表曰東宮
曠然冢嗣莫繼天下大業帝王神器必建儲副以固
洪基今者后宮未有孕育不可庶幸將來而虛天緒
禮兄弟之子猶子故漢成無嗣繼由定陶孝和之絕
安以紹興此先王之令典往代之成式也清河王覃
神姿岐嶷慧智早成康王正妃周氏所生先帝眾孫
之中于今為嫡昔薄姬賢明文則承位覃外祖恢世
載名德覃宜奉宗廟之重統無窮之祚以寧四海颙
颙之望覃兄弟雖囗出紹可簡令淑還為國祚不替
其嗣輒諮大將軍囗及群公卿士咸同大愿請具禮
儀擇日迎拜遂立覃為皇太子既而河間王颙脅遷
大駕表成都王囗為皇太弟廢覃復為清河王永嘉
初前北軍中候任城呂雍度支校尉陳顏等謀立覃
為太子事覺幽于金墉城未幾被害時年十四葬以
庶人禮
河間平王洪傳洪二子威混威嗣徙封章武其后威
既繼義陽王望更立混為洪嗣混歷位散騎常侍薨
及洛陽陷混諸子皆沒于胡而小子滔初嗣新蔡王
確亦與其兄俱沒后得南還與新蔡太妃不協太興
二年上疏以兄弟并沒在遼東章武國絕宜還所生
太妃訟之事下太常太常賀循議章武新蔡俱承一
國不絕之統義不得替其本宗而先后傍親按滔既
已被命為人后矣必須無復兄弟本國永絕然后得
還所生今兄弟在遠不得言無道里雖阻復非絕域
且鮮卑恭命信使不絕自宜詔下遼東依劉群盧諶
等例發遣令還繼嗣本封謂滔今未得便委離所后
也元帝詔曰滔雖出養自有所生母新蔡太妃相待
甚薄滔執意如此如其不聽終當紛紜更為不可今
便順其所執還襲章武
羊祜傳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氣若鑿之
則無后祜遂鑿之相者見曰猶出折臂三公而祜竟
墮馬折臂位至公而無子帝以祜兄子暨為嗣暨以
父歿不得為人后帝又令暨弟伊為祜后又不奉詔
帝怒囗收免之太康二年以伊弟篇為巨平侯奉祜
嗣
司馬彪傳彪字紹統高陽王睦之長子也出后宣帝
弟敏少篤學不倦然好色薄行為睦所責故不得為
嗣雖名出繼實廢之也彪由此不交人事而專精學
習故得博覽群籍終其綴集之務
賈充傳充薨充婦廣成君郭槐以外孫韓謐為黎民
子奉充后郎中令韓咸中尉曹軫諫槐曰禮大宗無
后以小宗支子后之無異姓為后之文無令先公懷
腆后土良史書過豈不痛心槐不從咸等上書求改
立嗣事寢不報槐遂表陳是充遺意帝乃詔曰太宰
魯公充崇德立勛勤勞佐命背世殂殞每用悼心又
其子早終世嗣未立古者列國無嗣取始封支庶以
紹其統而近代更除其國至于周之公旦漢之蕭何
或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蓋尊顯勛庸不同常例太
宰素取外孫韓謐為世子黎民后吾退而斷之外孫
骨肉至近推恩計情合于人心其以謐為魯公世孫
以嗣其國自非功如太宰始封無后如太宰所取必
以己自出不如太宰皆不得以為比
皇甫謐傳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那人漢太尉嵩
之曾孫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學游蕩
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后叔母任氏任氏
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
擇鄰教有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
之于我何有因對之流涕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
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
百家之言
宋書謝弘微傳弘微從叔峻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
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
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年十歲出繼
襲峻爵建昌縣侯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
書數千卷國吏數人而已混聞而驚嘆謂國郎中令
漆凱之曰建昌國祿本應與北舍共之國侯既不措
意今可依常分送弘微重違混言乃少有所受混與
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囗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其外
雖復高流時譽莫敢造門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
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謂瞻等曰汝諸人
雖才義豐辯未必皆愜眾心至于領會機賞言約理
要故當與我共推微子常云微子吾無間然又云微
子異不傷物同不害正若年迨六十必至公輔義熙
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改適瑯邪王練
公主雖執意不行而詔與謝氏離絕公主以混家事
委之弘微混仍世宰輔一門兩封田業十余處僮仆
千人唯有二女年數歲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
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遷通直郎高祖受命晉陵公
主降為東鄉君以混得罪前代東鄉君節義可嘉聽
還謝氏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庫充盈門
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東鄉君嘆曰
仆射平生重此子可謂知人仆射為不亡矣中外姻
親道俗義舊見東鄉之歸者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
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
之黨恭謹過常伯叔二母歸宗兩姑晨夕瞻奉盡其
誠敬內或傳語通訊輒整其衣冠婢仆之前不妄言
笑由是尊卑小大敬之若神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
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元嘉九年東鄉君薨資財巨萬
公私咸謂室內資財宜歸二女田宅僮仆應屬弘微
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內人皆化弘微之讓
一無所爭東鄉君葬混墓開弘微牽疾臨赴病遂甚
十年卒
晉熙王昶傳昶二妾各生一子并卒泰始六年以第
六皇子燮字仲綏繼昶改昶封為晉熙王燮襲爵食
邑三千戶太宗既以燮繼昶乃下詔曰夫虎狼護子
猴囗負孫毒性薄情亦有仁愛故識念氣類尚均群
品況在人倫可忘天屬晉熙太妃謝氏沈刻無親物
理罕比征北公雖孝道無替而遭此不慈自少及長
闕恩鞠之
闕
乃至休否莫關寒溫不訪晨昏屏塞定
省靡因事無違忤動致誚責毒句發口人所難聞加
惡備苦過于讎隙遂事憤于宗姻義傷于行路公故
妃郗氏婦禮無違逢此嚴酷遂以憂卒用夭盛年又
謝氏食則豐珍衣則文麗奉己之余播覃群下而諸
孫纊不溫體食不充饑付于姆你之手縱以任軍之
路遇其所生棄若糞土囗縷比之重囚窮困過于下
使誠皇規方遠沙塞將一公修短不諱亦難豫圖兼
妾女累弱一第領主防閑之道人理斯急朕所以詔
第六子燮奉公為嗣欲以毗整一門為公繼紹但謝
氏待骨肉至親尚相棄蔑況以義合免苦為難患萌
防漸危機須斷便可還其本家削絕蕃秩
東平王子嗣傳子嗣字孝叔孝武帝第二十七子也
大明七年生仍封東平王食邑二千戶繼東平沖王
休倩休倩母顏性理嚴酷泰始二年子嗣所生母景
寧園昭容謝上表曰故東平沖王休倩托荄璇極岐
嶷夙表降年弗永遺緒莫傳孝武皇帝敕妾子臣子
嗣出繼為后既承國祀方奉烝薦庶覃遐慶式延于
遠而妾顏訓養非恩撫導乖理情闕引進義違負螟
昔世祖平日詭申慈愛崩背未幾真性便發猶逼畏
崇憲少欲藏奄自茲以后專縱嚴酷實顯布宗戚宣
灼宮闈用傷人倫爰惻行路妾天屬冥至感切實深
伏愿干渥廣臨曲垂照賜復改命還依本屬則妾母
子雖隕之辰猶生之年許之其年賜死時年四歲
武陵王贊傳贊字仲敷明帝第九子也泰始六年生
某年詔曰世祖孝武皇帝雖恃尊墮惠勛狹政弛樂
飲無饜事因于寧泰任威縱費義緣于務寡故以積
怨動天流殃繼嗣景和肇釁義嘉成禍世祖繼體陷
憲無遺昔皇家中圮含生懼滅賴英孝感奮掃雪冤
恥勛纘墜歷拯茲窮氓繼絕追遠禮訓攸尚況既帝
且兄而缺斯典今以第九子智隨奉世祖為子武陵
郡大明之世事均代邦可封智隨武陵王食邑五千
戶尋世祖一門女累不少既無厘總義須防閑諸侯
雖不得祖稱天子而事有一家之切且歸寧有所疹
疾相營得失是任閨房有稟朕應天在位恩深九族
庶此足申追睦之懷敷愛之旨
小名錄張沖字思約吳人沖出繼伯父景徹景徹字
樝父卲小字梨宋文帝戲景徹曰樝何如梨徹答曰
梨是百果之宗樝何敢及
南齊書魚復侯子響傳子響字云音世祖第四子也
豫章王嶷無子養子響后有子表留為嫡世祖即位
為輔國將軍南彭城臨淮二郡太守見諸王不致敬
子響勇力絕人關弓四觓力數在園池中帖騎馳走
竹樹下身無虧傷既出繼車服異諸王每入朝輒忿
怒拳打車壁世祖知之令車服與皇子同永明三年
遷右衛將軍仍出為使持節都督豫州郢州之西陽
汝南二郡軍事冠軍將軍豫州剌史明年進號右軍
將軍進南豫州之歷陽淮南潁川汝陽四郡入為散
騎常侍右衛將軍六年有司奏子響體自圣明出繼
宗國大司馬臣嶷昔未有嗣所以因心鞠養陛下弘
天倫之愛臣嶷深猶子之恩遂乃繼體扶疏世祚垂
改茅蔣庵蔚冢嗣莫移誠欣惇睦之風實虧立嫡之
教臣等參議子響宜還本乃封巴東郡王遷中護軍
常侍如故
衡陽元王道度傳道度無子太祖以第十一子鈞繼
道度后隆昌元年遇害明帝即位以永陽王子仍
本國繼元王為孫子世祖第二十子也永泰元年
見害復以武陵昭王曄第三子子坦奉元王后
江傳宋明帝囗出繼從叔愻為從祖渟后于是
仆射王儉啟禮無后小宗之文近世緣情皆由父祖
之命未有既孤之后出繼宗族也雖復臣子一揆而
義非天屬江忠簡后嗣所寄唯一人傍無眷屬
宜還本若不欲江愻絕后可以小兒繼愻為孫尚
書參議謂間世立后禮無其文荀顗無子立孫墜禮
之始何琦又立此論義無所據于是還本家詔使
自量立后者
王奐傳奐字彥孫出繼從祖中書令球故字彥孫為
雍州刺史輒殺寧蠻長史劉興祖上大怒收之奐子
彪陳兵閉拒皆伏誅奐弟女為長沙王晃妃世祖
詔曰奐自陷逆節長沙王妃男女并長且奐又出繼
前代或當有準可特不離絕
張沖傳沖字思約吳郡吳人父柬通直郎沖出繼從
伯侍中景后永明八年監青冀二州刺史事沖父初
卒遺命曰祭我必以鄉土所產無用牲物沖在鎮四
時還吳園中取果菜流涕薦焉
王延之傳延之父升之都官尚書延之出繼伯父秀
才粲之延之家訓方嚴不妄見子弟雖節歲問訊皆
先克日子倫之見兒子亦然
梁書阮孝緒傳孝緒字士宗陳留尉氏人也父彥之
宋太尉從事中郎孝緒七歲出后從伯引之引之母
周氏卒有遺財百余萬應歸孝緒孝緒一無所納盡
以歸引之姊瑯邪王晏之母聞者咸嘆異之
臨賀王正德傳正德字公和臨川靖惠王第三子也
少粗險不拘禮節初高祖未有男養之為子及高祖
踐極便希儲貳后立昭明太子封正德為西豐侯邑
五百戶自此怨望恒懷不軌囗睨宮扆覬幸災變普
通六年逃奔于魏有司奏削封爵七年又自魏逃歸
高祖不之過也復封其爵中大通四年為信武將軍
封臨賀郡王邑二千戶又加左衛將軍而兇暴日甚
招聚亡命侯景知其有奸心乃密遺正德書正德覽
書大喜曰侯景意暗與我同此天贊也遂許之及景
至江正德潛運空舫詐稱迎荻以濟景焉朝廷未知
其謀猶遣正德守朱雀舫景至正德乃引軍與景俱
進景推正德為天子改元為正平元年景為丞相臺
城沒復太清之號降正德為大司馬正德有怨言景
聞之慮其為變矯詔殺之
魏書南安王禎傳禎子英英子熙以元乂隔絕二宮
起兵赴難為乂斬于鄴街熙異母弟義興出后叔父
并洛肅宗初除員外散騎侍郎及熙之遇害也義興
以別后故得不坐
城陽王長壽傳長壽長子多侯早卒次子鸞字宣明
始繼叔章武敬王及兄卒還襲父爵身長八尺腰帶
十圍以武藝著稱
河間王若傳若字叔儒年十六未封而薨追封河間
謚曰孝詔京兆康王子太安為后太安于若為從弟
非相后之義廢之以齊郡王子琛繼
陸俟傳俟子麗麗子定國定國子昕之尚顯祖女常
山公主無子以昕之從兄希道第四子彰為后彰字
明遠本名士沈年十六出后事公主盡禮丞相高陽
王雍嘗言曰常山妺雖無男以子彰為兒乃過自生
矣
高崇傳崇字積善父潛顯祖初歸國賜爵開陽男居
遼東詔以沮渠牧犍女賜潛為妻封武威公主拜駙
馬都尉加寧遠將軍卒舅氏坐事誅公主痛本生絕
嗣遂以崇繼牧犍后改姓沮渠景明中啟復本姓襲
爵
胡叟傳叟元妻敦煌宋氏先亡無子后庶養者亦皆
早夭竟以絕后叟死無有家人營主兇事胡始昌迎
而殯之于家葬于墓次即令一弟繼之襲其爵始復
男虎威將軍叟與始昌雖宗室而性氣殊詭不相好
附于其存也往來乃簡及亡而收恤至厚議者以為
非必敦哀疏宗或緣求利品秩也
于忠傳忠自知必死表曰先帝錄臣父子一介之誠
昭臣家世奉公之節故申之以婚姻重之以爵祿至
乃位亞三秩班九命自大明利見之始百官總己
之初臣復得猥攝禁戎緝寧內外斯誠社稷之靈兆
民之福臣何力之有焉但陛下以叡明御皇太后
以圣善臨朝衽席不遺簪履弗棄復乃寵窮出內榮
遍宮閨外牧兩河入參百揆顧服知妖省躬識戾而
臣將慎靡方致茲囗疚自去秋苦痢纏綿迄今藥石
備嘗日增無損又今年已來力候轉惡微喘緒息振
復良難鴻慈未酬伏枕涕咽臣薄福無男遺體莫嗣
貪及余生謹陳宿抱臣先養亡第四弟第二子司徒
掾永超為子猶子之念實切于心乞立為嗣傳此山
河靈太后令曰于忠表如此既誠勛宜錄又無子可
矜臨危所祈不容致奪可特聽如請以彰殊效
北齊書袁聿修傳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魏中書
令囗之子也出后叔父躍七歲遭喪居處禮度有若
成人九歲州辟主簿性深沈有鑒識清凈寡欲與物
無競深為尚書崔休所知賞
周書豆盧寧傳寧字永安封楚國公初寧未有子養
弟永恩子績及生子贊親屬皆請贊為嗣寧曰兄弟
之子猶子也吾何擇焉遂以績為世子世以此稱之
及寧薨績襲爵
柳慶傳慶出后第四叔及遭父憂議者不許為服重
慶泣而言曰禮者蓋緣人情若于出后之家更有苴
斬之服可奪此從彼今四叔薨背已久情事不追豈
容奪禮乖違天性時論不能抑遂以苫囗終喪既葬
乃與諸兄負土成墳
邵惠公顥傳翼字干宜武成初封西陽郡公早薨謚
曰昭無子以杞國公亮子溫為嗣后坐亮反誅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