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藝文
- 明倫匯編家范典出繼部
- (清)陳夢雷
- 7859字
- 2015-12-26 23:46:33
太和三年詔 魏明帝
禮皇后無嗣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則當纂正統而奉
公義何得復顧私親哉漢宣繼昭帝后加悼考以皇
號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惑誤時朝
既尊恭皇立廟京師又寵藩妾使比長信敘昭穆于
前殿并四位于東宮僭差無禮人神弗佑而非罪師
丹忠正之諫用致丁傅焚如之禍自是之后相踵行
之昔魯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國非度譏在華元其令
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為戒后嗣萬一有由諸侯
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后之義敢為邪佞導諛時君
妄建非正之號以千正統謂考為皇稱妣為后則股
肱大臣誅之無赦其書之金策藏之宗廟著于令典
釋思賦
有
序
曹植
家弟出養族父郎中伊予以兄弟之愛心有戀然
作此賦以贈之
彼朋友之離別猶求思乎白駒況同生之義絕重背
親而為疏樂鴛鴦之同池羨比翼之共林亮根異其
何戚痛別干之傷心
為人后序 宋冊府元龜
禮曰大宗無后小宗之子后之食其舊德世祿之榮
可尚非我族類蒸嘗之享奚宜若乃虞世緒之中衰
懼家聲之莫繼擇純謹于宗黨承肯構于天性先王
之教所以重似續君子之心繇是廣親愛既禮經之
明訓亦人情之常道也其有國封已廢王澤復加選
于支屬授以爵土斯又表明庭繼絕之恩示人臣同
體之義焉茍或違厥彝訓亂夫昭穆遠取異姓俯徇
私昵豈獨王制之所禁故乃神理之不歆
濮安懿王典禮議 司馬光
謹按儀禮喪服為人后者傳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
必以尊服服之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
弟昆弟之子若子若子者皆如親子也又為人后者
為其父母傳曰何以期也曰不貳斬也特重于大宗
降其小宗也又為人后者為之子不敢復顧私親圣
人制禮尊無二上若恭愛之心分施于彼則不得專
一于此故也是以秦漢以來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
統者或推尊父母以為帝后皆見非當時取譏后世
臣等不敢引以為圣朝例況前代入繼者多宮車晏
駕之后援立之策或出母后或出臣下非如仁宗皇
帝年齡未衰深維宗廟之重祗承天地之意于宗室
眾多之中簡拔圣明授以大業親為先帝之子然后
繼體承祧永有天下濮安懿王雖于陛下有天性之
親顧復之恩然陛下所以負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
孫孫萬世相承者皆先帝之德也臣等竊以為今日
所以崇奉濮安懿王典禮一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
故事考之古今實為宜稱
再上濮安懿王典禮議 前人
向詔群臣議濮安懿王典禮王珪等二十余人皆以
為宜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凡兩次會議無一
人異辭而政府之意獨欲尊濮王為皇考巧詞飾說
惑誤圣德政府言儀禮本文五服年月敕皆云為人
后者為其父母之服者不謂之父母不知如何立文
此乃政府欺罔天下之人謂其皆不識文理也又言
漢宣帝光武皆稱其父為皇考臣案宣帝承昭帝之
后以孫繼祖故尊其父為皇考而不敢尊其祖為皇
祖者以與昭帝同昭穆也光武起布衣誅王莽冒矢
石以得天下名為中興其實創業雖自立七廟猶非
大過況但稱皇考其謙損甚矣今陛下親為仁宗之
子以承大業傳曰國無二君家無二尊若復尊濮王
為皇考則置仁宗于何地乎
晉出帝論 歐陽修
嗚呼古之不幸無子而以其同宗之子為后者圣人
許之著之禮經而不諱也而后世閭閻鄙俚之人則
諱之諱則不勝其欺與偽也故其茍偷竊取嬰孩襁
褓諱其父母而自欺以為我生之子曰不如此則不
能得其一志盡愛于我而其心必二也而為其子者
亦自諱其所生而絕其天性之親反視以為伯叔父
以此欺其九族而亂其人鬼親疏之序凡物生而有
知未有不愛其父母者使是子也能忍而真絕其天
性歟曾禽獸之不若也使其不忍于中而外陽絕之
是大偽也夫閭閻鄙俚之人之慮于事者亦已深矣
然而茍竊欺偽不可以為法者小人之事也惟圣人
則不然以謂人道莫大于繼絕此萬世之通制而天
下之公行也何必諱哉所謂子者未有不由父母而
生者也故為人后者必有所生之父有所后之父此
理之自然也何必諱哉其簡易明白不茍不竊不欺
不偽可以為通制而公行者圣人之法也又以謂為
人后者以所承重故加其服以斬而不絕其所生之
親者天性之不可絕也然而恩有屈于義故降其服
以囗服外物也可以降而父母之名不可改故著于
經曰為人后者為其父母服自三代以來有天下國
家者莫不用之而晉氏不用也出帝之于敬儒絕其
父道臣而爵之非特以其義不當立不得已而絕之
蓋亦習見閭閻鄙俚之所為也五代干戈賊亂之世
也禮樂崩壞三綱五常之道絕而先王之制度文章
掃地而盡于是矣如寒食野祭而焚紙錢天子而為
閭閻鄙俚之事者多矣而晉氏起于彝狄以篡逆而
得天下高祖以耶律德光為父而出帝于德光則以
為祖而稱孫于其所生父則臣而名之是豈可以人
理責哉
為人后議 曾鞏
禮大宗無子則族人以支子為之后為之后者為所
后服斬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禮之所以如此者何
也以謂人之所知者近則知親愛其父母而已所知
者遠則知有嚴父之義知有嚴父之義則知有尊祖
知有尊祖則知大宗者上以繼祖下以收族不可以
絕故有以支子為之后者為之后者以受重于斯人
故不得不以尊服服之以尊服服之而不為之降己
親之服則猶恐未足以明所后之重也以尊服服之
又為之降己親之服然后以謂可以明所后者之重
而繼祖之道盡此圣人制禮之意也夫所謂收族者
記稱與族人合食序以昭穆別以禮義之類是特諸
侯別子之大宗而嚴之如此況如禮所稱天子及其
始祖之所自出者此天子之大宗是為天地宗廟百
神祭祀之主族人萬世之所依歸而可以不明其至
尊至重哉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繼立而崇其本親
加以號位立廟奉祀者皆見非于古今誠由所知者
近不能割棄私愛節之以禮故失所以奉承正統無
二上之意也若于所后者以尊服服之又為之降己
親之服而退于己親號位不敢以非禮有加也廟祀
不敢以非禮有奉也則為至恩大義固己備矣而或
謂又當易其父母之名從所后者為屬是未知考于
禮也禮為人后者為所后者之祖父母父母妻之父
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者此其服為所后者而非其
為己也為其父母期為其昆弟大功為其姊妹適人
者小功皆降本服一等者此其服為己而非為所后
者也使于其父母服則為己名為所后者是則名與
實相違服與恩相戾矣圣人制禮不如是之舛也且
自古人為后者不必皆親昆弟之子族人之同宗者
皆可為之則有以大功小功昆弟之子而為之者矣
有以緦麻袒免無服昆弟之子而為之者矣若當從
所后者為屬則亦當從所后者為服從所后者為服
則于其父母有宜為大功為小功為緦麻為袒免為
無服者矣而圣人制禮皆為其父母囗使足以明所
后者重而已非遂以謂當變其親也親非變則名固
不得而易矣戴德王肅喪記曰為人后者為其父母
降一等服齊衰期其服之節居倚廬言語飲食與父
在為母同其異者不祥不禫雖除服心喪三年故至
于今著于服令未之有改也豈有制服之重如此而
其名遂可以絕乎又崔凱喪服駁曰本親有自然之
恩降一等則足以名所后者為重無緣乃絕之矣夫
未嘗以謂可以絕其親而輒謂可以絕其名是亦惑
矣且支子所以后大宗若為推其嚴父之心以尊祖
也顧以尊祖之故而不父其父豈本其恩之所由生
而先王教天下之意哉又禮適子不可為人后者以
其傳重也支子可以為人后者以非傳重也使傳重
者后己宗非傳重者后大宗其意可謂即乎人心而
使之兩義俱安也今若使為人后者以降其父母之
服一等而遂變革其名不以為父母則非使之兩義
俱安而不即乎人心莫大乎如是也夫人道之于大
宗至尊至重不可以絕尊尊也人子之于父母亦至
尊至重不可以絕親親也尊尊親親其義一也未有
可廢其一者故為人之后為降其父母之服禮則有
之矣為之絕其父母之名則禮未之有也或以謂欲
絕其名者蓋惡其為二而欲使之為一所以使為人
后者之道盡也夫跡其實則有謂之所后有謂之所
生制其服則有為己而非為所后者有為所后而非
為己者皆知不可以惡其為二而強使之為一也至
于名者蓋生于實也乃不知其不可以惡其為二而
欲強使之為一是亦過矣藉使其名可以強使之為
一而跡其實之非一制其服之非一者終不可以易
則惡在乎欲絕其名也故古之圣人知不可以惡其
為二而強使之為一而能使其屬之疏者相與為重
親之厚者相與為輕則以禮義而已矣何則使為人
后者于其所后非己親也而為之服斬衰三年為其
祭主是以義引之也于其所生實己親也而降服齊
衰囗不得與祭是以禮厭之也以義引之則屬之疏
者相與為重以禮厭之則親之厚者相與為輕而為
人后之道盡矣然則欲為人后之道盡者在以禮義
明其內而不在于惡其為二而強易其名于外也故
禮喪服齊不杖期章曰為人后者為其父母報此見
于經為人后者于其本親稱父母之明文也漢祭義
以謂宣帝親謚宜曰悼魏相以為宜稱尊號曰皇考
立廟后世議者皆以其稱皇立廟為非至于稱親稱
考則未嘗有以為非者也其后魏明帝尤惡為人后
者厚其本親故非漢宣帝加悼考以皇號又謂后嗣
有由諸侯入繼正統者皆不得謂考為皇稱妣為后
蓋亦但禁其猥加非正之號而未嘗廢其考妣之稱
此見于前世議論為人后者于其本親稱考妣之明
文也又晉王坦之喪服議曰罔極之重非制教之所
裁昔日之名非一朝之所去此出后之身所以有服
本親也又曰情不可奪名不可廢崇本敘恩所以為
降則知為人后者未有去其所出父母之名此古人
之常理故坦之引以為制服之證此又見于前世議
論為人后者于其本親稱父母之明文也是則為人
后者之親見于經見于前世議論謂之父母謂之考
妣其大義如此明文如此至見于他書及史官之記
亦謂之父母謂之考妣謂之私考妣謂之本親謂之
親者則不可一二數而以為世父叔父者不特禮未
之有載籍以來誠未之有也今欲使從所后者為屬
而革變其父母之名此非常異義也不從經文與前
世數千載之議論亦非常異義也而無所考據以持
其說將何以示天下乎且中國之所以為貴者以有
父子之道又有六經與前世數千載之議論以治之
故也今忽欲棄之而伸其無所考據之說豈非誤哉
或謂為人后者于其本親稱父母則為兩統二父其
可乎夫兩統二父者謂加考以皇號立廟奉祀是不
一于正統懷二于所后所以著其非而非謂不變革
其父母之名也然則加考以皇號與禮及古之稱皇
考者有異乎曰皇考一名而為說有三禮曰考廟曰
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是則以皇考
為曾祖之廟號也魏相謂漢宣帝父宜稱尊號曰皇
考既非禮之曾祖之稱又有尊號之文故魏明帝非
其加悼考以皇號至于光武亦于南頓君稱皇考廟
義出于此是以加皇號為事考之尊稱也屈原稱朕
皇考曰伯庸又晉司馬機為燕王告禰廟文稱敢昭
告于皇考清惠亭侯是又達于群下以皇考為父歿
之通稱也以為曾祖之廟號者于古用之以為事考
之尊稱者于漢用之以為父歿之通稱者至今用之
然則稱之亦有可有不可者乎曰以加皇號為事考
之尊稱者施于為人后之義是干正統此求之于禮
而不可者也達于群下以皇考為父歿之通稱者施
于為人后之義非干正統此求之于禮而可者也然
則以為父歿之通稱者其不可如何曰若漢哀帝之
親稱尊號曰恭皇安帝之親稱尊號曰孝德皇是又
求之于禮而不可者也且禮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
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無爵父之義尊父母也前世
失禮之君崇本親以位號者豈獨失為人后奉祀正
統尊無二上之意哉是以子爵父以卑命尊亦非所
以尊厚其親也前世崇飾非正之號者其失如此而
后世又謂宜如期親故事增官廣國亦可謂皆不合
于禮矣夫考者父歿之稱然施于禮者有朝廷典冊
之文有宗廟祝祭之辭而已若不加位號則無典冊
之文不立廟奉祀則無祝祭之辭則雖正其名豈有
施于事者顧言之不可不順而已此前世未嘗以為
可疑者以禮甚明也今世議者紛紛至于曠日累時
不知所決者蓋由不考于禮而率其私見也故采于
經列其旨意庶得以商確焉
上世宗為人后疏 明蔣冕
臣聞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臣備員內閣預聞大
政心知其非而事失其守者不一而足其為溺職甚
矣誤國負君將安用之兩月以來陛下欲尊崇所生
立廟大內臣與同官毛紀費宏反復論辨至數千言
未蒙采納竊思陛下嗣承丕基固因倫序素定然非
圣母昭圣皇太后懿旨與武宗皇帝遺詔則將無所
受命于武宗自當為武宗之后特兄弟之名不容紊
故但兄武宗考孝宗母昭圣而于孝廟武廟皆稱嗣
皇帝稱臣稱御名以示繼統承祀之義今乃欲為本
生父母立廟奉先殿側臣雖至愚斷知其不可自古
人君嗣位謂之承祧踐祚皆指宗祀而言禮為人后
者為大宗以大宗尊之統也亦宗廟祭祀而言自漢
至今未有為本生父母立廟大內者漢宣帝為叔祖
昭帝后止立所生父廟于葬所光武中興本非承統
平帝而止立四親廟于章陵宋英宗父濮安懿王亦
止即園立廟陛下先年有旨立廟安陸與前代適同
得其當矣豈可既奉大宗之祀又兼奉小宗之祀夫
情既重于所生義必不專于所后將孝武二廟之靈
將安托乎竊恐獻帝之靈亦將不能安雖圣心亦自
不能安也邇者復允汪俊之去趣張璁桂萼之來人
心益駭是日廷議建廟天本晴明忽變陰晦至暮而
風雷大作天意如此陛下可不思變計哉
與張璁辨繼統之義書 胡鐸
禮官之說謂皇上以小宗后大宗宜重大宗置小宗
此泥于戴記宗法之論也足下復引大宗小宗為辨
其間不能以寸夫國有統家有宗嫡長子承王者之
統其次適為族人之宗故宗法為卿大夫公子設耳
君統九族不為九族宗何也有位則統無位則宗君
不與族人為宗懼尊也小宗可以絕大宗不可以
不世故以小宗后大宗而禮又謂適子不得后大宗
若國統絕而立君寓立賢之意不必論其行輩雖從
祖伯叔皆可雖適子亦可繼統與后宗原不同條也
子云上以興世子入繼武宗之統非繼武宗之嗣其
言精矣天親不可以人為父改而稱叔侄改而稱子
非天敘之典也鐸謂皇上承遺詔遵祖訓兄終弟及
之文可謂正其始矣其繼武宗之統以主宗廟之祀
非若宗法必為之后而后得其祀者故以倫則武宗
兄也孝宗伯考也以位則皆君也皇上以弟代兄以
臣道事先君豈不名正言順何必考孝宗而后為繼
耶但既考獻后必有稱宗入廟之事子當豫發其議
以為之防杜小人逢迎之隙乃為以道事君者耳
繼統說 史桂芳
宋濮園議云漢宣光武萬世法司馬光失言漢昭無
嗣昌邑又廢漢宣承漢高統不以侄孫繼嗣為羲黃
后非叔祖可私漢臣無學例以庶人繼嗣謚史皇孫
為悼考尋改皇考程子大儒亦泥庶人禮文不達正
統大義漢宣本心自明惜為漢臣所蔽遏抑孝享至
情周公成文武之德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戾太子
皇祖史皇孫皇考俱宜稱帝戾太子妻妾子女皆死
非命史皇孫寄養外家史氏孝昭未拔置宮中養之
為子而遺所生祖父不可為萬世法至光武情理尤
悖莽弒平帝攝位三年篡位十八年漢統絕矣光武
起舂陵畎畝間削群盜創一統呂東萊曰高祖創西
漢光武創東漢皆是創業垂統此言至當又與漢宣
誤紹不同謂之繼統且不可而況繼嗣乎司馬光以
為上繼元帝誤矣且元帝有子成帝孫哀平嗣位三
世在位三十七年與漢昭無嗣不同安可誣以無后
而張繼乎光武既非出繼他支安可強割私親之愛
而忘其祖父乎既不上祀以天子之禮而傲以天子
之袞冕陵祭祖父乎不追稱皇祖謚某帝而祝文稱
曰巨鹿尉又不追尊皇考謚某帝而祝文稱南頓令
父不得因子之貴子不得伸尊親之情陷光武于不
孝漢臣不學之罪也司馬光又陷英宗于不孝天子
繼統不繼嗣與他人繼后不同天子繼統仍當稱所
生父母為帝他人不得顧私親歐陽修亦是他人可
稱伯天子不可稱伯繼統者繼羲黃萬世之統為人
后者為一人之后受其財產而已故奔操武后為變
統不得為正統為閏位不得為正位常人之情難割
所生之親圣人制禮以節之憐其無后也無后則無
祀若天子雖無后必有奉祀小宗惜程子大儒亦誤
為拂情之議胡新安大謬當時舉朝名臣不知大道
雖伊川大儒亦不知況韓琦乎歷宋元至明劉定之
尤不知定之曰修昔也贊仁宗以立為后之子而今
也導英宗以忘其后之父背先帝而諛嗣君薄大統
而厚本生于禮經為不合于直道為不純老罷官山
居二十年方悟此義歐陽僅窺其門未窮其奧惜哉
而定之以為諛君謬矣天子繼統與凡人繼嗣自有
大道情安則理到不得不著定論以開萬世群蒙
為人后解 薛蕙
禮之所以立后曰重大宗也小宗無子以為可以絕
者也故不為之立后大宗無子不可以絕故立后以
繼之小宗不可擬大宗故曰重大宗也曷為后大宗
不后小宗重本也大宗者祖之正體也本也小宗者
祖之旁體也支也本存而支亡亡而猶存也尊者存
焉耳本亡而支存存而猶亡也存者微矣是故小宗
無后祖不絕大宗無后祖絕矣禮之后大宗不后小
宗重絕祖也雖然大宗者卿大夫之禮也古者公子
為卿大夫及始仕而為大夫者謂之別子繼別子者
謂之大宗故曰大宗者卿大夫之禮也此卿大夫也
而不可絕益知天子之不可絕矣大宗者繼別云爾
曰尊之統也收同族云爾曰收族者也天子之統受
之始祖始祖受之天不啻尊之統也內治同姓外治
異姓不啻收族者也甚大宗矣是故不可絕也故天
子無嗣建支子以后天子禮也支子后天子適子不
為后乎禮之正者支子為后禮之變者適子亦為后
矣何言乎禮之變者適子亦為后適子不為后者非
他也傳小宗之統焉耳明小宗之統為重也益知天
子之統為尤重矣故適子可以后大宗可以后大宗
斯可以后天子矣天子者始祖之體大統之所在尊
則無上親則本始也諸侯雖有尊焉不敢信其尊矣
雖有親焉不敢專其親矣信其尊嫌于貳君專其親
嫌于貳祖故諸侯適子后天子者不敢遂其尊親也
尊親者人之至重也然而不敢遂焉示猶有至重者
也繼大統者因斯舉也而知其所由來則可以事天
可以保宗廟可以有天下是故明于為人后之義者
措諸天下無難矣
為人后辯 前人
陛下繼祖體而承適統合于為人后之義坦然明白
乃有二三臣者詭經畔禮以惑圣聽其曰陛下為獻
帝不可奪之適嗣按漢石渠議曰大宗無后族無庶
子止有一適子當絕父祀以后大宗否戴圣曰大宗
不可絕禮言適子不為后者不得先庶子耳族無庶
子則當絕父以后大宗晉范汪曰廢小宗昭穆不亂
廢大宗昭穆亂矣豈得不廢小宗以繼大宗乎此二
說者其亦得禮意矣夫謂得禮意者以其別祖禰之
統權大宗小宗之輕重而達于立后之義也蓋人子
雖有適庶其親親之心一也而禮適子不為后庶子
得為后者此非親其父母有厚薄也直系于傳重收
族不同耳今之言者不推本祖禰惟及其父母而止
此弗忍薄其親而忍遺其祖也其曰為人后者為之
子乃漢儒邪說此踵歐陽修之謬也夫為人后者為
之子其言出于公羊固漢儒所傳者然于儀禮實相
表里古今以為折衷未有異論者也藉若修之說其
悖禮甚矣禮為人后者斬衰三年此子于父母之喪
也以父母之喪服之不曰為之子而何其言之悖禮
一也傳言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
弟之子若子其若子者由為之子故爾傳明言若子
今顧曰不為之子其言之悖禮二也為人后者不為
之子然則稱謂之間將不曰父而仍曰伯父叔父乎
其言之悖禮三也又立后而不為之子則古立后者
皆未嘗實子之而姑偽立是人也是圣人偽教人以
立后而實則無后焉耳其言之悖禮四也夫無后者
重絕祖考之祀故立后以奉之今所后既不得而子
則祖考亦不得而孫矣豈可以入其廟而奉其祀乎
其言之悖禮五也由此觀之名漢儒以邪說無乃其
自名也抑二三臣者亦自度其說之必窮也于是又
為遁詞曰夫統與嗣不同陛下之繼二宗當繼統而
不繼嗣此一言者將欲以盡廢先王為人后之義歟
則尤悖禮之甚者也夫禮為大宗立后者重其統也
重其統不可絕乃為之立后至于小宗不為立后者
統可以絕則嗣可以不繼也是則以繼統故繼嗣繼
嗣所以繼統也故禮為人后言繼嗣也后大宗言繼
統也統與嗣非有二也其何不同之有自古帝王入
繼者必明為人后之義而后可以繼統蓋不為后則
不成子也若不成子夫安所得統而繼之故為后也
者成子也成子而后繼統又將以絕同宗覬覦之心
焉圣人之制禮也不亦善乎抑成子而后繼統非獨
為人后者爾也禮無生而貴者雖天子諸侯之子茍
不受命于君父亦不敢自成尊也春秋重授受之義
以為為子受之父為臣受之君故谷梁子曰臣子必
受君父之命斯義也非直尊君父也亦所以自尊焉
耳今說者謂倫序當立斯立已是惡知禮與春秋之
意哉若夫前代之君間有弟終而兄繼侄終而伯叔
父繼者此遭變不正者也然多先君之嗣先君于己
則考也己于先君則子也故不可考后君而亦無兩
統二父之嫌若晉之哀帝唐之宣宗是已其或諸侯
之嗣則未有仍考諸侯而不考天子者也陛下天倫
不先于武宗正統不自于獻帝是非予奪至為易辨
而二三臣者猥欲比于遭變不正之舉故曰悖禮之
尤者也
為人后議 羅虞臣
或問譜之不予人之為后者何也曰今之為人后以
利焉而已抑本而誣禮者之為也吾何予焉曰然則
如何而后可以為人后曰卜子夏曰為人后者孰后
后大宗也大宗不可絕故族人以支子后之晉張湛
曰后大宗所以承正統也若所繼非正統之重無相
后之義今也所后非大宗之主小宗五世之嫡而輒
為之置后無乃與先王之制異乎宗之嫡死而無子
然后得為置后庶子不置后不繼祖與禰也非所后
而后焉是曰誣禮舍天性之愛而父他人孝子所不
忍也是曰抑本茍有田產財計則爭為之后無則雖
猶子于世父棄也是曰懷利三者皆自叛于先王之
教者也吾何予焉曰然則庶子之無后者不為厲乎
曰禮曰殤與無后者從祖祔食不斬祭也如之何其
為厲也曰人有抱其同宗之子而育者則亦可以為
后乎曰可螟蛉之體化為蜾裸班氏之族乳虎紀焉
養育之恩大矣哉其稱之為父母也豈若今之立繼
者之比歟曰然則其于本生也其名也如之何曰父
母之名何可廢也昔宋崔凱曰本親有自然之恩降
一等亦足以明所后者為重無緣乃絕之矣夫未嘗
謂可以絕其親而遽謂可以絕其名是惑矣曰不幾
于二本乎曰禮不有繼父慈母之名乎曰其服也則
如之何曰比之為人后者為其父母期報
長子亦可為人后議 前人
孫遠死而無嗣其弟重以長子彬后之或曰重之命
非也長子不得為后曰斯重宗之義也吾將以重為
知禮矣昔子思兄死而使其子白續伯父以主祖及
曾祖之祭蓋遠嫌也以己代兄是謂奪宗以子繼伯
父則有父命焉其孔氏之家之變禮乎重之命惡得
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