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手稿(12)

  • 天演論
  • 嚴復
  • 4855字
  • 2015-12-26 21:37:17

是故政界之境詣,至于自治而極。利民安上,和眾阜財,乃至俗成刑措,比戶可封,皆舍此涂術其至無從。則無怪二百年西人,盡氣竭力,流血犧牲,以從事夫此。然其事尚須細論,而后有以見實行之難。蓋使民自治,則一民之身,將有兩節可論。一以個人言,其心所懷之愿望為何等;二以分子言,其于社會所祈響者為何等。使二者盡如其意,便是自治,便是雖受治而非強其所不欲為。此事果可實施矣乎?或應之曰:此不但可以實施,實則各國政界,已有實施之者。如觀西國輿論報章,每云某事國民意見如何,而此意見,乃政府所不可不從諸語。是國家一政之行,固視國民之意為向背。雖然,當知吾輩所稱為政界極詣,乃指社會之中,人人各得分愿而言。若有一人,其好惡與所施之政令背馳,則自治之言作實。夫茍如是,則今之各國推舉之權,尚非普及,而國中婦孺,豈作國民?奈何置之?然則名為自治,而民之大半尚有受治于人者。且不但此,果人人受治而非強其所不欲為,將議院定行一法之時,必人人贊成,人人許可而后可。顧今所實行,乃通用從眾之例。春秋欒武子之言曰:“善鈞而后從眾”。議員之知識,果相等乎?假其不然,則安知多數之果是,少數之必非?若言不以是非,而從多數者之欲,然則多數者,以行其所欲而自治,少數者以違其所欲而非自治,又以明矣。且即以比較言,從多數矣,使十得八九,猶有說也,乃有時而所多者至微,以此強人,則又何說?譬如三十兆之中,有二十九兆九十萬人同者,以此謂之公好公惡可也。而英議院以七百員為三十七兆人民之代表,其中三百七十人然,而三百三十人否者,烏得云公乎?是故知從眾而用多數之說,于公理是非,本無可言。無可言而不得不如此者,乃以術之窮,舍此別無他法之故。而所謂人人自治,人人非強其所不欲者,又非事實明矣。

是故有謂近世現行有兩種政制:一為獨治之專制,一為自治之民主者。此其言非也。當云有獨治之專制,有以眾治寡之立憲。以眾治寡之制,雖不足當政界極詣之自治,而立憲則舍此殆無他術,故為今日最要政體。夫以眾治寡,實無公理可言。不幸韓昌黎公言私言,其說已誤。即謂多人贊成之政,為勝于少數贊成之政者,其說亦不盡然。所庶幾可言者,不過三占從二,其事易行;又數至極多之時,于公道為稍近。治權本民所畏,得此則所畏者,可使極微。又民之優劣,智、德、力三者,皆有可言。從眾雖于智、德二者,不必皆優,而其力之勝,固若可恃。且此乃歷占以來,政界中一最有關系之新法。自其施行之后,人類受庇,平爭弭憤,所獲實多。其所可言,僅此而已。慎勿謂多數所從,斯為合理優勝;亦勿謂民之多數,無異全體之公。茍為此說,立成謬論。

吾輩以天演言治,深知政界中事,往往成于自然,而非由人力。獨此決策從眾,與尚有一事,亦為政界所通用者,乃皆實出于人為。其尚有一事為何?代表之制是已。自是二者行,西洋政法,為之大變,《社會通詮》言之悉矣。尤可異者,從眾之法,乃彼中古人所已用者。至于代表之制,則希臘、羅馬兩民主,所未夢見。此其原因,蓋由二國皆市府國家。市府國家,幅員小狹,民數鮮少,每有公事,則聚通國之眾而議之。如希臘、羅馬之國會,皆盡其中自由之民眾,無須以一人為百人千人,或一方之民之代表也。即羅馬政府,向有沁涅特Senate,以聚通國之豪,然系選舉出類拔萃之才,使聽國事,無所謂代表者也。

取西人之古制,以與其今制相較,則吾黨見二大異焉,且由此可得其政界進步之實。夫獨治眾治,皆其古所有者。特所謂眾治,乃指一市府之民。今之國民,求通得選舉之權利而不能;古之國民,則人人皆議員也。問何能然?則以國民甚寡之故。此其事實,猶可考諸古代戲曲之中。如雅里斯托芬,所制《阿加黏》一,其開場系一市墟,當會議之頃,市之四周,用新染紅繩繞之,以防逸者。蓋會議為國民義務,設繩所以攔眾,使入會幕之中,有或逃者,繩著其衣,染成紅色,是以行人避之耳。

今世邦域國家,以數十兆之民,散處數十萬方彌盧Mile之地,欲守古制,即亦無從。故前者雅里斯多德有云,真國家其地冪不宜過廣,民眾不宜過多。假使雅里驟得今日國家治之,恐其術且無從出。何者?其所論政體,固專為市府之用也。

自代表行,而此節之難題解。所解者何?以至正大公之法制,可用之于邦域國家也。世間事往往既行之余,有若至易,而在當時,則幾經困難,而后得其術。又既行之后,其發達神速,不可思議,則代表一事是已。使政界而無代表,西國演進必無如是之盛,殆可決言。須知后世思想設施,每為古人所籠罩,守而不變,不獨東方為然,即西人亦復如是。有若一切盛德大業,凡人道所當為,所可為,古人莫不為者。此種拘墟,西國破之獨早,乃在有明中葉之時。其原因以海道人通,累得新地,由此而勘破古人,于世界事所不及知不及為者尚夥。而古人所垂最盛之業,文章義理而外,治法是其一端,以不敢畔古,故歐洲守封建之局,終明之世,莫肯改者。直至后來,始覺此事,古人所為,亦有可以改良之處。古人市府之良法美意,有可以施諸邦域大國之中者,要其關鍵、則在行用代表而已。

雖然,諸公勿忘,我輩所談,乃是自治之制。自治云者,吾所遵守之律令章程,乃吾所發心自定,而不由他人所壓制強逼之謂也。乃今返而觀之,以所立議院,有從眾代表之二制,其去自治。尚隔兩塵。何以言之?法出于眾,所謂眾者,吾之小己,不必即在其中,一也;法定于代表人,是代表者,畢竟非我,二也。英國戶口,二十年前粗計三十七兆,而國會代表僅七百人由是推之,一民之身,其所得與于政權者,亦至微小耳。今欲講之明白,請一一皆推廣之,至于極端。一,如英之舉權,本非通國所同有也,則姑以為同有。二,如英之治權,不盡出于下議院也,亦姑以為盡出于此。三,英之政令,其放任者多,乃今以為無所放任,議院得一切而干涉之。夫國民政柄之張,至于如此,然試計英民個人,其于國家政府,所實據而有者,為權幾何?則不過于建立議員之時,所以定此一局政柄,當操之以何等人者,當此之時,約得其三千萬分之一耳,以云其微,則真微耳。吾聞法國政家晏博論法國民權,其時乃六十年前,法國最講中央集權之日。其言曰:“吾法人晨起攬鏡,顧影見二十七兆分一之霸主而自矜,忘其全身之為奴隸。”其言可謂冷雋,而矜言自由自治之民,可以悟矣。

民權民權,彼英、法二邦,一民之權,不過如此。反而求之,至吾中國他時,以四萬萬之民而立憲,將一民之權,所得為何?此諸君當能自為心算,而無待吾贅言者。雖然,社會之事,有至微而必不可忽者,此類是也。故一民之政權,雖極微而不可棄,幾于失之則死,得之乃生。此如鄙人嘗論教育普及,其程度不必求高,但使二十年以后,吾國無不識字之人,其程度即令極低,如能自署己名,略識方向數目之類,果能做到,民智教化,必然大有改觀,吾國之利,不可億計。此事非從其后徵之,聞者不肯信也。其理無他,普及之為積大耳。

代表之制,歐人以行用日久,漸成自然,轉不知其關系之重,亦忘始用之難。考諸歷史,希臘市府,通集國人之事,其亡由于羅馬。而自其制廢,古民主之治,與之偕終,史謂其民之百由,亦不復見。由是并兼攻取,橫訖三洲,而羅馬遂為帝國。如是歷數百年,治制改良,不一而足,而其古曰民主之治,卒不可復。故歐洲中葉國家,舍專制而外,無余式也。

茍求其故,則知古之所謂民主者,市府制也。幅員日廣,市府之制,必不可行。雖當時亦有聚集國民,推戴總統Consul之事,然所集者,不過都邑之民。而羅馬之地,則南盡非洲,北以來因、多腦兩河為界。諸君若問沃古斯達何以不用代表之制,則無異怪當日之人,何以不用汽舟。夫邦域國家,且為雅里氏思想中所無有者,而幅員既廣,猶用民權,真當日之人,所百思而不得其術者。后人但言羅馬民權廢而專制興,不知只是市府之制不能用耳。須知代表之制,平易如此,而歐洲此法,必歷千余年而后得之。英國始用,時當元世,其如何發現,請考《社會通詮》可也。

雖其制發現之遲如此,而至今日,則已成最要之機關。此在英國,當一千六百八十八年,其所代表,雖有缺漏不完,而民權則因之大立,此英國所以獨享自由之號也。至法民革命,大陸民權始興,而代表議院,至千八百四十八年而后立。至于今,若以選舉權利而論,德、法民所有,且過于英。總之,自市府國家,不足自存,而民會廢,中經千年專制貴族之治,至有元之世,歐洲之民權復萌,其所以萌,由用代表。代表須所代者之推舉。推舉之眾,各國資格不同,享用此權,數有多寡,而政家遂以此覘各國自由程度焉。

第八會

前會所講,乃國民以眾治寡之制。今夕將以此制,暫行結束。但于結束之先,宜將其反對獨治之制,略為宣究,庶幾諸公,于現行政制,得愈明白。夫獨治者,以一人而治億兆,非今日五洲通稱專制者耶?此自今人視之,有若人類之一厄,純由小役大,弱役強,而后有如是之一果。是從政界之中,一言自由民權,則無所往而非福。一及獨治專制,直無所遇而非殃。然而力征經營,奴用虜使,專制之治,固時有然。但我輩讀史論世,覺獨治之制,亦有不盡然者。諸公應記吾前會標一公例,謂國家治權輕重,因之自由多寡,常與國之外患內憂,比例而立。今言專制,此例又可見矣。蓋專制之立,必有其所以立者。究其原因,起于卵翼小民,不使為強暴所魚肉。如一國之中,強桀小侯林立,必天王專制于上,尊無與并,而后其民有一息之安。羅馬之凱撒Caesar,英吉利之圖德Tudor諸王,荷蘭之沃郎支Prince of Orange,法蘭西之元世諸下,皆以彈壓群雄,為國民所歸命,即因之而擅專制之柄。舊史具在,可復案也。即今俄國國民,方爭立憲,其國往者,固專制中最堅之形式,國民附于沙皇[①]Tsar者最久。夷考其由,亦以非尊主權,無以制壓布哇爾B0yars 諸酋之故。當日有女主,名安那者,以受布哇爾憲法,國民轉群起叛之,必待毀此,而后相安。何者?彼知使俄皇而不專制,但為群下傀儡,將國民無喘息之時故也。即論今日之事,群下洶洶,篤而言之,亦非以尼古拉第二之專制也,乃緣此制既敝,大柄旁落,為群臣藩鎮之所囚拘,侵剝下民,敗壞國事。諸公既治此學,遇此等處,政宜細為分別,不可隨眾依人為議論也。

往者吾論自由,終乃揭言自由有不必為福之時;而今言專制,又云專制有時,且有庇民之實,此與諸公平日所聞諸學生志士者,無乃異歟?雖然,歷史事實,不可盡誣,而不佞亦非為頑固者游說。但須知民權機關,非經久之過渡時代,民智稍高,或因一時事勢會合、未由成立。而當其未立,地廣民稠,欲免于強豪之暴橫,勢欲求治,不得不集最大之威權,以付諸一人之手,使鎮撫之。此其為危制,而非長治久安之局固也,然在當時,則亦不得已而思其次者矣。

更有進者,欲知專制一名詞,所以為西人言治所深惡而痛絕者,宜察其中尚有他說存焉。蓋西人以治權之出,有二本之不同,而不佞則以為一本而已。請先明二本之說:二本者,彼謂治權之出,有自上而達下者,有自下而逮上者,二者厘然,若旦夜之不可以合。入繼大統,纘承丕基,以厥先祖父,受命自天,奄有此國。故詔書稱制,各國皆同,而群下無敢越志。如此治權,當民情極為愛戴之時,則曰民之父母,名正言順,此所謂自上達下者也。顧今之議者,則曰國民非王者之子女,即如前言,亦亶聰明首出庶物,而后作民父母。乃生帷幕而長阿保者,果亶聰明而首出庶物矣乎?必不然矣。是故其說不足存也。曰自下逮上者,彼人君之有權,不過為國權之所托付者耳。元后者,一國之公仆也。國有兆民,舉其分子雖甚賤,而其全體則至尊小而譬之,國之君王,正如會邸公司之有經理領袖書記,乃社眾畀之以權,取達社眾之目的,非其人本有權利,而應為一公司一會邸之長魁也。假使其人行事,與社眾之主義背馳,乃至群情不合者過半,斯其人義應告休,否則逐之可也。此等義法,盧梭《民約》,推勘最詳。自其說興,革命風潮,因之大起,此所謂國民無上之義是已。故挽近歐洲,以民主為最正之治制。乃至革命之世,兵權既盛,頗不乏專制之夫。如英之可侖謨爾Crommell,法之拿破侖,其侵奪黔首自由,豈減察理第一CharlesI、路易十四L0ulsXⅣ。而人不之攻者,則以為彼之得權,乃由民自樂與之,彼之行權,亦為國民而后有事,與舊君保其世及之權,而自上達下者異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临武县| 霸州市| 都昌县| 禹州市| 舞阳县| 磴口县| 合水县| 方城县| 抚州市| 公安县| 通州市| 紫阳县| 余干县| 拉萨市| 华安县| 东方市| 筠连县| 潮安县| 上虞市| 克东县| 闵行区| 西华县| 子长县| 白银市| 施秉县| 和平区| 苏州市| 江陵县| 黔西县| 巴彦县| 边坝县| 水富县| 崇左市| 北宁市| 平泉县| 吴堡县| 宜阳县| 尚志市| 乌兰浩特市|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