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 元豐九域志
  • 王存
  • 5452字
  • 2015-12-26 19:27:49

◇江寧府

金陵,郡國志云:昔楚威王以此地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丹陽

城,江南地志云:漢丹陽縣北有赭山丹赤,以為郡名。古揚州城。古方山埭,建

康實錄云:于方山南截淮為埭。古雞鳴埭,建康實錄云:齊武帝早游鐘山,射雉

至此山,雞始鳴。方山,丹陽記云:方山山形方如印。雁門山。青溪,輿地志云:

青溪發源鐘山。石頭城,緣江圖云:即楚之金陵。金陵城。鳳臺山,宋書:元嘉

中,秣陵王ダ見異鳥集于山,時謂之鳳凰里,起臺于山。華林園,即吳舊宮苑也。

烏衣巷,晉書云:紀瞻立宅烏衣巷,屋宇崇麗。地志云:晉書云,導自卜烏衣巷。

榮時諸謝有烏衣之聚。并此巷。言偃里,在上元縣。秦淮,孫盛晉陽秋曰:秦開,

故曰秦淮。陸王宅。古金華宮,輿地志云:梁大同中筑。玄學基,宋元嘉中,立

儒、史、文、玄四學,是也。王晨之圖經云:即許長史故宅。四望山,南徐州記

云:臨江有四望山,吳大帝嘗與仙者葛玄共登之。鄱陽浦,圖經云:鄱陽王嘗于

此置屯田。茅山,即三十六洞天之第八洞也。葛仙公丹井。芝山。攝山,地志云:

山多草,可以攝生,故名。蘼蕪澗。龍山,舊名巖山,宋武帝改曰龍山,形似龍

見。玉泉山。溧水。楚平王廟。平陳碑,薛道衡文。

◇宣州

昭亭山,宋永初山川記云:宛陵北有昭亭山。花姑山,亦謂之麻姑山,昔麻

姑修道于此上,有仙壇在焉。逡遒城,春秋:公會吳于橐帛。杜預云:淮南逡

遒縣。謝公亭,齊宣城太守謝玄暉置。琴高山。陵陽山,列仙傳云:陵陽子明釣

得白龍放之。琴溪,即琴高控鯉之地。劉遺民釣臺,東晉高士也。琴高釣臺。葛

洪煉丹井。鵲岸,左傳:楚以諸侯伐吳,敗之于鵲岸。石鼓山,有石如鼓,天將

雨即鳴。樓真山,方輿記云:昔竇子明棄官學道于此山上。黃山,圖經云:黃

帝與浮丘仙人煉丹于此。浮丘公仙壇,圖經云:浮丘與黃帝游黃山,駐天都峰,

故有此壇。

◇歙州

黟山。許真君祠,續仙傳云:許宣平,歙人也。鳳凰山,圖經云:昔嘗有鳳

皇于此。揚之水。王魚。松蘿山。顏公山,圖經云:昔有顏公隱于此山,后乘風

去。靄峰,唐李白詩:靄峰尖似筆。是也。石墨井,方輿記云:昔人采墨之所。

道人山,昔有學道者居之。蛟澤。

◇江州

大江。九江廟。白公祠堂。董真君祠堂,神仙傳云:董奉也。廬江。靖居山。

九江。湓浦。孤石,在彭蠡湖中心。庾亮樓。陶潛宅。謝靈運翻經臺。古龍泉寺,

太守桓伊為遠法師造。白傅草堂。葛洪山,方輿記云:葛仙曾游于此。王喬山,

潯陽新舊志云:仙人王喬曾游于此。浩山,潯陽志云:高三百四丈。古九江城。

◇池州

獨山。南陵城。南太原郡城。九華山,輿地志云:舊名九子山,有九峰。輿

地志云:上有九峰。蓬山。杏山,圖經云:昔葛仙翁居此種杏。石門山,其勢聳

峙如門。堯城,方輿記云:堯南巡至此城。舜城,城中有井,號曰舜井。許旌陽

印文,圖經云:晉許旌陽逐蛟至此。今其印文在西岸崖壁之上。陵山。故太平縣

城。舊陵陽縣城。馬當山。伍相公廟,即伍員也。管公明廟,即管輅故宅。陵陽

廟,即陵陽宰竇子明之。唐顧云墓。

◇饒州

靈芝觀。博士山,鄱陽記云:昔嘗有書生居此。堯山,鄱陽記云:堯時洪水,

人登山避之。鄱陽山。望夫山。車門山,鄱陽記云:形如兩車輪,相對如門。鄱

江水。句容水。邵父堤,唐刺史李復修,百姓思其德如邵父,因名。鄱陽古城。

石虹山,郡國志云:山形似虹。馀干山,舊名羊角山,唐天寶中改今名。觀獵城。

干越亭。吳芮亭,鄱陽記云:吳芮于水口立亭。仙鶴山,張道陵曾學道于此。洪

崖山,方輿記云:洪崖先生居此,有洪崖壇。樂安江水。常樂水。仙人城。黥布

墳。梅钅墳,按漢書,钅即吳芮之將。

◇信州

至陽觀。靈山,亦名靈鷲山。六石山,上有六峰相連。雨石山,圖經云:時

囗囗亢旱,邑人祈祭,多獲嘉樹。靈山水。九石水。陸鴻漸宅。玉山。玉溪。葛

仙觀,鄱陽記云:葛玄得道于弋陽縣。靈陽觀,圖經云:乃費長房投竹杖化龍之

處。陽山。葛仙翁搗藥山。仙人城,方輿記云:山峰辟立,形如層城。仙人石橋,

故老云:是仙人鑿石構橋之處。鬼谷山。龍虎山。馨香巖,鄱陽記云:許旌陽斬

蛟于此巖下。積翠巖,方輿記云:每蓄煙靄,與五面峰相對。鉛山,出鉛。荷湖

山,鄱陽記云:上有湖,多生蓮荷。紫溪。張天師廟。

◇太平州

姑熟十詠詩石,唐翰林學士李白撰。浮丘山,浮丘公養雞于山上,一名黃山。

蒲山,宋書:孝武帝大明七年巡于湖縣,至蒲山,曲赦南豫州。金山,東方朔神

異記云:金山有銅,與金相類。牛渚山,晉書云:溫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

嶠毀犀角照之,見水族奇形異狀。夜蘿人謂曰:與君幽明道別,何以相照,望夫

山,昔有人楚不還,其妻登山望夫,化為石。九井山,北征記云:九井山在丹

陽山南。龍山,晉書:大司馬桓溫嘗于九月九日登此山,孟嘉為風飄帽落,即此

山也。琵琶山,方輿記云:以形似名。慈湖水。蕪湖水。丹陽湖。南豫州城。謝

公宅,即謝也。白亭,方輿記云:宋武帝會群臣于此,為白之歌。桓公井,

晉司馬桓溫鑿。陶貞白書堂。荊山,圖經云:卞和得玉之所。王敦城,晉書:王

敦屯兵于湖,明帝陰察敦營壘。敦正畫寢,蘿日繞營,即此地也。桂月峰,梁杯

渡禪師經行之地,峰有桂樹,每月夕宴,坐于下。楚干將墳,寰宇記云:復父讎,

三人以三頭共葬其地,今蕪湖是也。陶璜墓。陶侃墓。桓溫墓。古冶子墓。

◇南康軍

貞風觀。簡寂觀。廬山。石照山。黃龍山,潯陽記云:能興云雨,有黃龍之

像。落星石,潯陽記云:有星墜水為石。彭蠡湖。王右軍墨池。楊柳津。玉貞觀。

太平觀。石門山,有石如門。云居山。齊庾臺,圖經云:庾肩吾齊永明中置。釣

磯山,晉陶侃微時,嘗登此垂釣。翻經東臺、翻經西臺,并謝靈運翻經之所。陶

侃南廟。李萬卷墓。

◇廣德軍

白石山,一名桐源山,左氏傳:楚子西、子期伐吳,及桐,即此地。桐水。

水。五牙山,圖經云:伍員伐楚還吳,經此山。南奇湖。

◇洪州

麻山,圖經云:東海仙人麻姑曾游于囗。武陽水。風雨池,豫章記云:洪井

北有風雨池。豫章,生松陽門內,大二十五圍,常心枯,晉永嘉中,忽更榮茂,

以為元帝中興之瑞。梅福宅。王喬壇,方輿記云:西山中峰最高頂,名鶴嶺,即

王子喬之遺壇,在嶺側。椒丘城,太守華歆所筑。十二真君宅。蕭史壇。西山,

本吳王濞鑄錢之所。松門山,上多松。葛仙壇。蛟井,蓋許遜除蛟龍為害之所。

大雄山,即吳猛修道處,勢出群山,因為名。華林山,昔浮丘公隱居之南峰,一

名浮丘。古豐城,按豫章記:雷煥見赤氣于斗牛之間,謂寶物之精。掘縣獄基,

得龍泉、太阿劍。劍池,即雷氏子佩豐城劍躍入水中為龍之處。石姥山。旌陽山,

昔旌陽令許遜曾游于此。古艾城,后漢書:劉陵,豫章艾縣人,即此。吳真人宅,

方輿記曰:在武寧縣。雷煥廟。徐稚冢。

◇虔州

崆山,西京雜記云:崆山有空青。玉房山,南康記云:大石連聳,有玉房瓊

室。玉石山,有石瑩白如玉。貢水。章水。贛水,章貢二水合流,名曰贛江。大

庾嶺。金精山,圖經云:洞內有金床玉枕。覆笥山,輿地志云:山上石室中有石

笥玉牒,云是王孝子所留書。谷山,山下地名谷田,因以名。雩山。金雞山,南

康記云:有金雞常出入此山穴中。夜光山,南康記云:其山上夜有光,遙見若火。

蕭帝巖,圖經云:昔梁武帝嘗讀書于此。葛姥廟,西京雜記云:贛縣有葛姥祠。

◇吉州

吉陽山。龍須山。廬陵故城。長嶺山,寰宇記云:有石墨,可以種火,是為

不滅石。龍陂。安城郡池,晉殷仲堪為太守,于郡西大池上筑臺讀書。禾山,昔

有嘉禾生于此山。會稽王道子墓。桓修墓,桓玄弟也。鄱陽侯墓,晉平南將軍尹

濯也。

◇袁州

道橋,圖經云:本名盧橋,唐刺史蕭定以王見于此,因名。大中祥符觀,舊

名崇仙觀,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袁山,圖經云:昔有高士袁京居之。仰山,峭

拔萬仞,不可登陟。石室。宜春水,水甘美,宜作酒。宜春臺。仙女臺。鐘山,

郡國志云:鐘山,永嘉元年,因水,有大鐘從山墜水中,驗銘是秦時樂器,因名

之。洪陽洞,神仙傳:洪陽先生所居。昌江。玉女墩,輿地志云:天將雨,即有

五色云氣涌出石間,居人謂之玉女披衣。謝山,圖經云:謝真君上之地,丹灶

履跡存焉。康樂故城,本名陽樂城,晉武帝太康元年改今名。謝靈運讀書臺。漢

宜春侯成冢。晉李琳墓。梁相袁璞墳。石屏風。

◇撫州

魏夫人壇,即神仙內傳:女華存也。峨峰山,本銅山,唐天寶中改。石廩,

荀伯子臨川記曰:廩口開則歲儉,閉則年豐。石鼓,方輿記云:在宜黃水邊,形

如鼓。臨川水。溫湯,郡國志:銅山下有溫泉,常涌沸,可煮魚肉。晉王右軍墨

池并宅。謝靈運翻經臺。玉清觀,本景云觀,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寶蓋山,形

若寶蓋。靈秀山。

◇筠州

祈仙觀,寰宇記云:晉元康中道士黃輔真君上之宅。米山,豫章記云:生

禾香茂,為米精美。荷山,豫章記云:中多紅蓮。飛霞山,圖經山:吳真君煉丹

之處。八疊山,方輿記云:以盤曲之數為名。謝山,方輿記云:即謝仙君上之

處。古康樂縣城。敖嶺,方輿記云:敖真人得道之處。鷲峰山。唐沈彬墓。

◇興國軍

闔閭山,武昌記云:吳王闔閭與楚相持,伍子胥屯眾于此山。印山,武昌記

云:陽新縣有山,高三十丈,有字仿佛如印。闔閭故城。鐘繇墨池,后漢鐘繇臨

池學書,水盡黑。翠屏山,本名石城山,唐天寶中改今名。黃石公城。孟嘉墓。

◇南安軍

橫浦關,南康記云:漢將軍楊仆討呂嘉,下橫浦。聶都山,山海經云:聶都

之山,贛水出焉。大庾嶺。南康古城。芙蓉渡。君山。章水。后漢陳蕃子孫墓。

◇臨江軍

天慶觀,大中祥符二年賜今額。小陽江。袁水。葛仙公井。都玄觀。玉笥山,

道書云:玉笥山有一福地、一洞天。ト皂山,道書云:此山有一福地。淦水,漢

書地理志云:淦水源出新淦縣。古巴丘城,輿地志:吳后主分新淦、石陽二縣地

置巴丘郡。陶母碑。吳丹陽太守聶友墓。晉陶侃母湛氏墓。

◇建昌軍

仙都觀,本麻姑壇,咸平中改今名。麻姑山,圖經云:麻姑得道于此山。出

云山,本名白馬山,唐天寶中改今名。飛猿嶺,即謝康樂所謂猿嶠也。軍山。百

丈嶺。

◇潭州

岳麓山,有陶太尉井及阿育王葬釋迦佛真身舍利。石虎,湘中記:每食廩粟,

昔長沙王吳芮時倉廩費耗,以生肉祭之,后斷其頭。橘州。王喬山。浮丘山。汨

羅山。蜀將軍蔣琬宅。南岳衡山。祝融峰。紫蓋峰。石廩峰。李相公書堂,即唐

鄴侯泌也。長沙定王廟。陶太尉廟。舜廟。漢長沙王吳芮墓。

◇衡州

岣嶁山。酃湖。古酃縣城。云陽山。后漢蔡倫宅。炎帝廟及陵。羅含墓。杜

甫墓。

◇道州

營道山。九嶷山,一名蒼梧山。舜陵,在九嶷山女英峰下。

◇永州

石鼓巖。浯溪,石崖上有元結中興頌。白鶴山。

◇郴州

義帝廟。武丁岡,云成武丁尸解葬于此。洞靈山。桃花湯,四時常暖。義帝

陵。

◇邵州

仙人石室,郡國志:邵陽有仙人石室,到則往往聞諷誦之聲。扶陽江。當州

改格式司,舊本內敏州,其邵陽縣即敏政縣,晉天福初避諱改之,漢仍舊。扶陽

山。

◇全州

二妃廟。湘山廟。零陵郡古城。

◇桂陽監

零星江水。故平陽郡城,按唐書云:東晉置,陳廢。九嶷山。東樓溪峰。九

嶷水。漢故縣姥婆城。

◇江陵府

梁元帝廟。楚莊王廟。楚令尹于菟廟。宋玉宅,庾信所居。王鎮惡宅。寫經

臺,圖經云:劉虬注金剛經于此。落帽臺,孟嘉為征西參軍,九月九日游龍山落

帽,即此。楚昭王墓。楚孫叔敖墓。楚莊王墓。楚令尹墓。白君臺。章華臺,圖

經云:楚平王與伍舉登章華之臺,是也。三休臺。陽云臺。馬王溪,相傳云:王

鎮惡以馬打作溪。調絲水,流聲似調絲。華蓋山。龍穴里,圖經云:此里中出砭

成特,為醫家所重,雨后人多得之。梁劉之遴墓。梁武帝母陵。符載宅,圖經云:

載為劉同墓賓,時稱名士,后隱居于此。陸法和宅,圖經云:法和隱于江陵百里

洲,衣食居處,與一行沙門同,自號居士,不至城郭。狼尾山。伍子胥廟。左伯

桃墓。羊角哀墓。

◇鄂州

橫江廟,魯肅祠也。頭陀寺,按王簡棲碑文云:釋惠宗所立。鸚武州。黃鶴

樓。崢嶸洲。丁固宅。蔣帝廟。黃鶴山。孫權城。呂蒙城,圖經云:蒙嘗屯兵于

此。呂蒙墓。黃邑墓。黃香墓。陶侃墓。

◇安州

鄖國公廟,春秋時鄖公也。石巖山。郝侍郎釣魚臺,云郝處俊也。云蘿澤。

風凰山。黃香山。黃香冢。

◇鼎州

潤禾堰,舊名北塔,唐太守李增通古莼陂,由黃土堰注白馬湖,入城隍,

是為永泰渠,北流灌新濠,灌田千有余頃,民疇賴焉,因名為潤禾堰。伍員廟。

屈原廟。伏波將軍廟。善卷壇,在德山上,古傳善卷隱此山。本名枉山,刺史樊

子蓋以善卷居此,改曰善德,后人惟號德山。梁山。壺頭山,有石窟,即馬援所

穿室也。內有蛇如百斛,云是援之余靈。沅水。芷江。畬溪。白馬湖。明月池。

丹砂井。鶴澤,說苑曰:羊祜鎮荊州,于沅陵澤中得鶴,教其舞以娛賓,因名焉。

司馬錯城,錯為秦將,定黔中,據此城以扼五溪之要。招屈亭。春申君墓。桃源

山。金牛山。張旭墨池。滄浪水。沈公臺。龍陽洲,李衡種橘處。

◇澧州

獨浮山,圖經云:昔浮丘子修道于此,山有松塢石室在焉。澧水。馬援城,

圖經云:馬援南征所筑。鐵冶山。天門山。

◇峽州

西陵山。姜詩溪,后漢列女傳:姜詩妻龐,養詩母,詩母好江水及魚,嘗遠

汲水。后舍側涌泉,躍出雙鯉,以供贍姑,因以為名。爾雅臺,方輿記:郭璞注

爾雅于此臺上,見有郭先生塑像廟宇,春秋祠祭。荊門山。石鼓山。武落鐘山,

本廩君所出也。系本云:廩君之先,故出巫誕落鐘山石穴,中有二所,廩君出于

赤穴,余姓出于黑穴。廩君與巴氏、樊氏、覃氏、鄭氏凡五姓,俱爭神。廩君

往登穴屋,以劍刺之,劍不能著,獨廩君劍著而懸于穴屋,因名為君長。方出有

神壇。夷陵山。明月峽。

◇岳州

君山,在洞庭湖中。洞庭湖。飛廟。屈原廟。云母泉,在黑山南。鴨欄山。

◇歸州

三閶大夫祠。伍相廟。麝香山。空ぎ灘。夔子城,春秋時夔子之國。屈大夫

宅。石門山。昭君宅。

◇辰州

壺頭山,馬援征蠻,從壺頭進軍,即此地也。明月山。酉陽古城,漢書地理

志,武陵郡有酉陽縣。盤瓠神廟。善卷先生冢。

◇沅州

武陽山。舞溪。唐十道圖有晉褒城、苦杏城。

◇誠州

無古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城| 昌乐县| 呼和浩特市| 桃江县| 许昌市| 甘肃省| 临夏市| 榆林市| 承德市| 宁波市| 湖北省| 丽江市| 扎赉特旗| 迭部县| 东安县| 涞水县| 和田县| 常德市| 葵青区| 赣州市| 西安市| 昆山市| 巨鹿县| 博爱县| 大竹县| 历史| 遂昌县| 台南市| 兰西县| 盐津县| 伊川县| 武邑县| 刚察县| 龙南县| 积石山| 盐山县| 白朗县| 诏安县| 夏邑县| 河西区|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