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武擔山,一名武都山,蜀記云:山精化為女子,蜀王納為妃,不習水土而死,
王遣五丁于武都山擔土為冢。笮橋。江水,亦名濯錦江,俗云:此水濯錦鮮明。
摩訶池。仙橋,華陽國志云:橋次有送客亭,即司馬相如題柱之所。少城,圖
經云:張儀筑。李膺記云:在大城西,故曰少城。錦里城,任豫益州記云:在州
南。文翁學堂,李膺記云:后漢時火,延學觀皆盡,惟此堂存焉。司馬相如宅。
巖遵宅。李膺宅。司馬相如琴臺。石犀:常璩國志云:蜀守李冰以此厭水怪。萬
里橋,蜀使費聘吳,諸葛亮送至此橋,歡曰:萬里之路,自此而始。望帝廟,
揚雄蜀王本紀云:杜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青羊觀,蜀王本紀:老子謂關令
尹喜曰,后于青羊肆中尋吾,因置觀。笮橋,一名夷里橋,以竹索為之。揚雄臺。
龜化橋。成都城,周地圖記:張儀筑城屢壞,不能立,有一龜周旋,巫言依龜行
處筑之,遂得立。盤古廟。何武墓。鱉令墓。費游墓。
◇眉州
白虎山,華陽國志云:秦昭王時白虎為害,邑人廖仲藥作伏弩射殺之。導江
水,禹貢:岷山導江,即此是也。魚鳧津,一名彭女津。八郡志:犍為有魚鳧津。
彭女山,葛洪神仙傳曰:有彩女從彭祖學道于此。鼎鼻山,益州記:周衰,九鼎
淪散,其一后于此山下江中,或見其鼻。犍為城,輿地志云:漢武帝遣唐蒙開夜
郎國,筑此城。彭祖墓。漢張綱墓。
◇蜀州
瞿君祠,葛洪傳云:后漢瞿武士歲絕食,服黃精、紫芝,入峨眉山,天皇真
人授以真訣,乘白龍而去。稠粳山,即二十四化之一也。妻阝江,郡國志云:出
麩金。古臨邛城。圣母山,圖經云:昔有老母于此得道。天國山,青城山記
云:青城山上八大洞,此其一也。石筍山,上有石筍,孤立十余丈。卓王孫冢。
◇彭州
漢光武祠。二葛仙化。王沅化。九隴山,屈曲九折,因名之。葛貴山,地
圖記云:昔葛永貴王道此山仙,因名之,即二十四化也。彭門山。
◇綿州
羅貴山,昔羅公遠真人隱于此。十八隴山。石新婦,昔有人遠征,妻送至
此,因化為石,見蜀記。廣濟陂,唐時開,大溉民田。李太白碑,唐梓州刺史于
邵文。鄧艾墓。譙周墓。
◇漢州
仙居觀,圖經云:李八百于此上。雍齒城,漢高祖時,雍齒受封于此邑。
庚除山,上有廢庚除觀,即二十四化之一也。鹿堂山,有鹿堂化,即二十四化之
一。姜詩泉,益州記云:姜詩事母至孝,母嗜江魚,舍側忽有涌泉,常出雙鯉。
鹿頭關,唐高崇文擒劉辟于此。貞陽觀,本許旌陽宅。涌泉,張道陵記云:馬明
先生于此得道仙。秦中觀,張道陵記云:韓仲于此上。上觀,張道陵記云:
李子元于此修道羽化。秦宓宅。李王囗益州記云:即姜詩宅。
◇嘉州
秦相張儀祠。漢嚴君平祠。延祥觀,舊名揚雄觀,本雄舊宅,至道三年賜額。
導江,一名汶江。峨眉山。沫水,漢書溝洫志:李冰鑿離堆,避沫水之患。石關,
郡國志:龍游縣有二石關,即漢武帝使唐蒙通夜郎所置。平羌山,道書云:天下
有二十四化,此其一也。道士常正一得道此山,丹灶履蹤存焉。鑄錢山,即漢以
賜鄧通者。隴寧山,神仙傳云:昔有隴西人采藥于此,服之羽化。漢武陽故城。
熊耳峽,圖經云:諸葛武侯鑿山開道,即熊耳峽東古道也。漢水,一名寶罄川,
漢孝成元延中,于此水得寶磬十六。張天師祖墓。
◇邛州
臨邛山,山海經云:邛崍山,邛水出焉。銅官山,史記:卓氏求遠遷,致之
臨邛,依鐵山鑄錢,即此也。邛池,李膺記云:臨邛郡老姥得小蛇飼之,漸長丈
余后,姥為令所殺,因蘿于令曰,我當報仇。是夜,四十里俱陷為湖。亦曰邛河。
火井,見左思蜀都賦。古臨邛縣城。鶴鳴山神廟,圖經云:唐僖宗幸蜀,至利州,
有人自空而下,稱鶴鳴山神來迎帝,尋失所在,因立廟。竹三郎廟,常璩國志云:
昔云,紗子于水濱得三節大竹,破之得三兒,因以竹為姓。后有大功,故立祠。
卓王孫宅。金刀觀,有軒轅遺跡,雍熙元年置。主簿化山,圖經云:唐興主簿王
興于此。七盤山。卓氏墓。
◇黎州
古飛越縣城,本沈黎郡之地。夜叉穴,博物志云:蜀南沈黎郡高山有物似猴,
名ㄑ路,見婦人輒盜入穴,俗呼以此名。囗囗山,圖經:唐于此屯兵御南戎。琉
璃城,唐李德裕所筑。
◇雅州
平羌水。隴西水。龍澗潭,潭深水濁,遇旱禱之有應。蒙頂山,尚書云:蔡、
蒙旅平,名。九折坂,郡國志:嚴道山有九折坂。
◇茂州
龍泉山,郡國志云:下有湫水,一名龍池,水旱禱有應。岷山,王羲之與謝
安書云:蜀中山川如岷山夏含霜雹,校之所聞,昆侖之仲也。玉壘山,華陽國志
云:出璧玉。岷江。
◇簡州
忠正王廟,即平西將軍鄧艾也。
◇威州
本漢徼外羌冉囗之地。雪山,有九峰,上有積雪,春夏不消。
◇陵井監
丹砂山,左思蜀都賦云,丹砂出其坡。導江水,禹貢云:岷山導江。漢陽川。
漢陽古城。漢朱辰廟,曾為巴郡太守,惠及民吏。蔡順廟,圖經云:縣人蔡順遇
一虎亻免首,若有所求,順以手探其口得鯁骨,他日銜得一鹿置門而去,自是虎
不入境。牢固墳,十道志:蒯參至孝,葬母修墳堅固,因名。
◇梓州
鄧艾廟。牛頭山,形似牛頭。九洲記云:葛仙翁游于此。涪江。靈江水。擊
龍橋,方輿記:仙人翟君自峨眉山來系一龍于此。銅梁,見方輿記。九仙觀,周
保定三年置,圖經云:縣民馮龐二家共九女,得道白日仙。射江,酈道元水經
注:涪江水東南合射江,故名。大彌江。龍潭,遇天旱,祈禱有應。廣漢故城。
蠶絲山,每上春七日,士女游于此山,以祈蠶絲。陳子昂墓。
◇遂州
晉太尉鄧艾廟并墓。廣山,每歲旱,投龍祈雨。青石山,九州要記云:此青
石可以為罄。
◇果州
唐謝真人祠,唐貞元年中,謝自然于金泉山白日上。嘉陵江。宕渠城。三
芭津。彈琴臺,十道志云:左濱西漢水,叢薄蔚然,名相如琴臺。司馬相如故宅。
玉華宮,本名碧落觀,一名玄貞觀。唐神龍中,見黃云赤霧凝然,翳前后三日,
但聞斤斧之聲,暨霧散云斂,有宮化出,上聞其事,賜今名。
◇資州
醮壇山,昔李阿真人修煉于此,后于蜀州新津上,其山無棲禽穴蟻。中江。
萇弘祠,方輿記云:弘無辜受戮死而血碧,后人立祠。資中縣城。資江。王褒墓。
◇普州
鄧艾祠。鳳凰山。安居水,中多鯉魚。故老云,孟蜀嘗取魚于此,禁人采捕,
當時號曰“禁溪”。
◇昌州
伍子胥廟。葛仙山,葛洪于山得仙。鹽井。舊昌州城。
◇戎州
蜀江。伏犀灘,水經云:昔黃牛從溪出,上此崖化為石。青衣江,古有青
衣國。滇池,漢書志:滇池縣屬益州郡。荔枝園,郡國志云:住施夷中,多以
荔枝為業,園植萬株樹,收一百五十斛。石┺灘,其石崢。
◇瀘州
瀘峰,按寰宇記,瀘津關有瀘峰,高三千丈。汶江。支江。瀘江。石門,有
二立石,狀若門。方山神祠,按華陽國志,方山神祠。方山。
◇合州
九煉山,唐道士任處華居此修煉,白日上。銅梁山,益部耆舊傳云:昔楚
襄王滅巴子,封庶子于濮江之南,號銅梁侯。云門山,蜀都賦云:指渠口以為云
門。青石山,益州記云:昔巴、蜀爭界不決,一朝密霧,石為之裂,于是州界始
判。上有古神祠。嘉陵江。涪江。渠江。什邡侯城,漢封雍齒為什邡侯于此。
◇榮州
古夜郎國地。榮隱山,上有榮隱先生修道山。竹王祠,蜀記云:昔有女人于
溪浣紗,有大竹流而觸之,因有孕,生子,自立為王,以竹為姓。漢使唐蒙伐
柯,斬竹王,土人因立祠。火穴,穴中時有炎火。古和義縣城,山地產礦石,烹
煉成鐵。石龜洞,近夜郎國。
◇渠州
長樂津。應靈侯祠,后漢車騎將軍馮緄也。宕渠山,方輿記云:一名大青山。
八氵蒙山。渠江。流江古ク城,有古碑,文字磨滅。
◇懷安軍
望帝祠。鄧太尉祠,即鄧艾也。金臺山,華陽國志云:新都有金臺山,水通
于巴、漢。中江。棲賢山,益州記云:李八百游此,遂有棲賢之名。望蜀山。三
江,山海經云:三江者,大江、中江、北江也。汶山郡有岷山,大江所出;崍山,
中江所出;居山,北江所出;東注大江。金船,按寰宇記云:古有金船,沈江
之東岸,民于水中往往見之。
◇廣安軍
渠江,一名渝水,源出渠州。羊山,故老傳云:梁天監中,有居士棲隱其間
講誦,有山羊跪聽。
◇富順監
金川神廟,蓋鹽井神也,偽蜀封為金川王。圣燈山,有圣燈。俗言:燈見則
封域寧謐,歲豐稔。神龜山。支江利濟池,傳云:用此水淋灰,則鹽乾白而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