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
仙人搗藥臼,見十道圖。龍舟堰,十道志云:魏文帝臨江,試龍舟此堰,得
名。邵伯堰,晉書:謝安鎮廣陵新城,筑堰于城北,后人思之,因名為邵伯埭。
吳公臺。大江,有江水祠,見漢書志。邗溝,見左氏傳。建隆寺,太祖皇帝親征
李重進,置營于此,賊平,置寺賜額。今正殿御榻存焉,景德三年詔遣使囗太祖
御容懸于殿內。法華院,周世祖征淮南,駐蹕于此,后置院。盤古廟。后土廟。
魏文帝廟,昔魏文帝幸廣陵城,因立廟。又名曹公廟。貞女廟,即孝婦祠,見十
道志。甘羅廟,即謝安石祠也。龍興寺,謹律師和尚碑,李華文,張從申書,李
陽冰篆額,時人謂之“四絕”。盤古冢。隋煬帝陵。
◇毫州
武王封神農之后于焦,即今譙縣也。古羅城,城冢記:譙陵城,楚平王筑,
今毫州是也。ガ縣,漢相肅何所封。衛真,本苦縣,城冢記:縣之賴鄉,老君所
生之地,舊有宅,今太清宮是也。有道德經碑,唐明皇書;邊韶老子碑;薛道衡
祠庭碑;唐明皇御札碑;老子行記碑。梅城,段伯所封也。魏太祖宅,太廟也,
有大饗碑。芒山。碭山。嵇山,嵇康居于山側,因氏之。渦水。渙水。洞霄宮,
有重修宮碑。天洋宮。羿廟。楚靈王廟。楚頃襄王廟。韓安國廟。李母墳,老君
也。梁孝王墳。陳勝墓。韓安國墳。虞讠羽墳。丁儀墳。嵇康墳。夏侯湛墳。
◇宿州
古睢南郡,齊置,梁曰睢州。虹縣,堯封禹為夏伯,邑于此,見輿地志;有
廟,今廢。汴水,西自毫州界來,東入泗州界。丘城,漢侯邑。龍亢城,漢縣。
谷陽城,漢將岑彭侯邑。囗鄉,在古縣城內,漢高帝破黥布于此。垓下,李奇曰:
聚邑名也,今有城。漢高帝圍項籍之地。陳勝廟、冢。趙王武臣冢,有碑,獸石
柱存焉。
◇楚州
淮陰侯廟。楚元王廟。董永廟。公冶長墓。漂母墓。
◇海州
羽山,舜殛鯀于羽山。孝婦廟,又有墓,見唐十道圖。鹿竺冢,俗名鬼市,
見郡國志。
◇泰州
偽吳以海陵縣置制置院,偽唐以為泰州,皇朝因之。仙翁山,昔有王道人尸
假于此。
◇泗州
古徐國城。普昭王寺,有大圣真塔。徐偃王廟。楚靈王廟。徐君墓,季札掛
劍之所,俗云掛劍臺。
◇滁州
阜陵城,漢侯邑也。九斗山,項羽敗至此,一日九戰,因名之。丁姑祠,事
見搜神記。羹頡侯墓,“頡”音“戛”。
◇真州
迎鸞鎮,即今州地,偽唐置,皇朝初為建安軍,大中祥符六年以圣像成功,
詔升為州。六合縣,楚之棠邑也。放生池,屬隆教寺。晉王廟,即煬帝鎮江都時
立以祀之。
◇通州
本海陵之東境,偽唐立為靜海制置院,周顯德中升為軍,尋建為通州,仍分
其地為二縣以隸之。
◇壽州
郡城,楚考烈王所筑。下蔡縣,古州來國也,蔡昭侯自上蔡遷于州來,謂之
下蔡;有古城,在縣西南。安豐,春秋時六邑地。八公山,輿地志云:在淝水北、
淮水南,淮南八公居此,因名。霍山,郭景純云:即天柱山。大別山,在霍丘縣
西南,見漢書志。淮瀆,水經注:淮水經壽陽西北。芍陂,“芍”音“酌”,孫
叔敖所作,后鄧艾修。九井,汲一井,諸井皆動,見山海經。棘門,壽春城門也,
見方輿記;又史記云李園斬春申君于棘門之外,是也。鶴父亭,見郡國志。古安
豐城,漢竇融封邑。期思城,顏師古曰:古蔣國。霍山廟,在霍山,有大鐵鑊,
受三十石,每祭祀時,水輒自滿,畢則空,見搜神記。皋陶廟,史記:禹封皋陶
之后于英、六,乃有祠焉。孫叔敖廟,在芍陂上。淮南王廟,即漢淮南王安也。
鄧公廟,魏鄧艾屯田于壽春,人賴其利,唐貞觀十五年立廟。皋陶墓。孫叔敖冢。
倚相冢。廉頗冢。春申君冢。淮南王安冢。
◇廬州
古廬子國。古慎城,楚白公勝邑。舒城,古龍舒也。唐淮南觀察崔公頌德碑,
李華文。古浚遒城。古六城,左傳:楚人滅六;又淮南王布居之。巢湖,吳志作
“剿”,亦謂之“焦”。昔有巫云:居巢縣門石龜口出血,當陷為湖。未幾,鄉
社有以豬血置龜口,巫嫗見之南走,其地遂陷為湖。今湖中有妃廟。淮南王英布
廟。漢盧江王演廟。周瑜廟。漢盧江王演墓。楊行密墓。
◇蘄州
唐太守杜敏生祠并碑。雙峰寺,有四相真身塔。鼓角山,天欲雨,即先鼓角
鳴。唐震覺大師碑,白居易文。
◇和州
古羅城,漢將灌嬰筑,見郡國志。烏江,本秦烏江亭艤長船待項王。彭山,
有彭祖仙室。麻湖,古歷陽城所陷,見郡國志。
◇舒州
春秋時皖國。桐城,春秋時桐邑,楚附庸也。山,漢之南岳也。靈仙觀,
唐置司命真君之廟,皇朝賜觀額。皖伯廟。朱邑祠,漢大司農也,有墓并碑。面
令祠,唐望江令面信陵也,有墓并碑。
◇濠州
當涂,涂山氏之邑。鐘離,徐之別封也。莊子觀魚臺。陰陵故城,項羽迷失
道于此。禹廟,在涂山上。項羽廟。莊子墓。
◇光州
唐刺史郭道瑜德政碑。期思城,本楚之下邑,古蔣國也。春秋時弦子邑。白
公廟,楚白公勝。孫叔敖廟并墓。木母冢,下蘭母也。
◇黃州
古邾城。古黃城,周之侯國也。木蘭山。穆陵山,舊有關,見方輿記。崢嶸
洲,晉劉毅破桓玄處。武湖,南朝武湖戍主執謝晦是也。蔡太守廟,郡守蔡道恭
也。岐亭故縣。
◇無為州
廬子邑城,見漢書志。潛城,楚之邑也。范增祠并冢。周瑜冢。何充冢。
◇杭州
古州城,隋楊素創,見圖經。錢塘,初為潮水所損,州人華信自以私錢作塘
捍海,因號錢塘。靈隱山,晉梵僧云:自天竺靈鷲山飛來也。臨平山,晉武帝時
岸隋,出一石鼓,叩之無聲。張華云:可以蜀桐,刻作魚,而叩之。聞數里。天
竺山,葛仙翁得道之所。浙江,按山海經云:禹治水以氵至氵制河,又莊子云:
氵制河之水,是也。明星瀆,敕使往天柱山投龍,必先祭之。葛仙翁丹井,今曰
葛塢。阿姥墩,昔裴氏姥居此醞酒,忽有三人至,飲訖因授藥數丸,姥餌之月馀,
忽不知所在。郭先生祠并墓,東晉郭文也,有墓。伍員廟。赤松子廟。唐徑山禪
師碑二,崔元翰、李吉甫詞。
◇越州
侯城,夏后氏少康封子無余于越,始邑于此城。州城,隋楊素筑。勾踐城。
會嵇山,有禹井,周禮:揚州之鎮山曰會稽。法華山,晉時僧曇冀居此,誦法華
經,感普賢應見,因名之。秦望山,秦始皇刻石,前有方石廣數丈,云是始皇座;
兩廂亦有方石八所,云是丞相以下座。天姥山。沃洲山。若耶溪,即歐冶子鑄劍
處。徐浩游之,云曾子不居勝母之間,吾豈游若耶之溪,因改為五云溪。簞醪河,
勾踐投醪之所。王右軍墨池。養鵝池。天長觀,唐賀知章宅也。承天寺,晉徵士
許詢宅也。戒珠寺,王右軍宅也。天章寺,王右軍蘭亭也。禹廟,夏后少康立,
在禹陵上。勾踐廟。禹陵,在會稽山上,有禹井在。漢靈文園,薄太后父塋也,
文帝置為園邑。文種冢。朱雋冢。郗冢。徐浩冢。賀知章墓。嚴子陵墓。劉綱
墓。禹穴碑。越王碑。江淹碑。曹娥碑,即蔡邕題者。虞世南碑。
◇蘇州
羅城,蓋閭所筑。吳城,伍子胥筑。館娃宮、姑蘇臺,闔閭起。響囗廊、采
香徑,并吳王置。言偃宅。虎丘山,有平石容千人。松江,即吳江也。太湖,即
震澤也。女墳湖。蔡經宅。丁令威宅。慧安寺,有張僧繇畫龍存焉。吳太伯廟。
吳王夫差廟。勾踐廟。闔閭冢,左閶門外。慶忌墳,吳王僚之子。要離冢,在閶
門南城。伍子胥墓。干將墓,在將門外。申公巫臣冢。澹臺滅明墓。梁鴻墓,在
要離冢北。何充墓。顧野王墓。
◇潤州
吳季札廟,內有唐刺史蕭定重刻孔子十字碑。漢荊王廟,在州衙內。甘露寺,
前對北固山,后枕大江,唐寶歷中李德裕建,時甘露降于此,因以名。茅山,一
名句曲山。金山寺,在揚子江中,寺記云:金山舊名浮玉山,唐時有頭ヌ掛錫于
此,因不頭ヌ,后斷手以建伽藍,忽一日于江際獲金數鎰,尋以表聞,因賜名
金山。北固山,京口記云:回嶺入江,懸水峻壁,北望海口,實為狀觀,因曰北
固。于此見本地志。
◇湖州
古吳興郡城。鄣城,秦置鄣郡于此。桑墟,昔太守周敏勸人種桑藝麥,百姓
賴之,見吳興記。大雷山。石郭山,張茂先曰:石郭生楊梅。是也。夏駕山,
山墟名云:昔帝杼南巡經此,因名之。溪,四水合為一溪。放生池碑,在文宣
王廟內。吳文帝廟,有碑。項王廟。吳夫王廟。郭文先生廟堂。漢太尉施延墓。
姚信墓。覺法師、西生并葬于此,見高僧傳。
◇婺州
古東陽郡,隋曰婺州,以其地當婺女之分野,故以名之。金華山,抱樸子云:
此山可以居神,免五岳洪水之患。甑山,其形似甑,東陽山水記云:東晉東安學
道于此,有石壇在。唐叔倫去思碑,達州刺史陸長文。義烏縣,漢烏傷縣也,異
苑云:東陽顏烏以淳孝聞,父死,負土成墳,群烏銜土助焉,而烏口皆傷,因以
名縣。烏傷侯廟,后漢趙炳以方術治病,百姓神服,從者如云,令以其惑眾,收
而殺之,民為之立祠室于永康,至今蚊蚋不入,人呼為趙侯祠。金勝山,異苑曰:
孫權時永康人入此山,遇大龜,烹之不爛。白陽山,東陽山水記云:晉陳留阮搖
公之弟妻劉氏伶之小女,性愛山水,渡隱于此山。
◇明州
羅城,夏侯曾先地志云:晉劉牢之筑城以遏三江口,即此城也;或云越王無
諸筑。仲夏堰,唐刺史于季友開,溉田數千頃。唐刺史王密德政碑,李舟文,顏
真卿書,李陽冰篆額。孝子董黯祠,唐徐浩文并書。四明山,孫綽天臺山賦云,
登陸則四明,天臺是也。今按此山有四面各產異木,而皆不雜。它山堰,縣令王
元緯置,溉田八百頃。今民祀之。古句章城。古鮚亭,漢書地理志云:鄞有鮚
亭。顏師古云:“鮚”音“結”,蚌也;“”,曲岸也,其中多鮚,故以名
亭。句余山,山海經云此山多金錫,少草木。大隱山,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隱山
口南入天臺北峰四明東足,乃謝康樂煉藥之所。晉虞喜墳。梁虞荔墳,在慈溪鳴
鶴山。東門山,漢書志所謂天門山也。蟹浦,在定海,今有蟹浦鎮。
◇常州
沖虛觀,本登仙觀,徐鍇碑云:梁有王八百于此山修道也。夫椒山,左氏傳
云:吳王夫差敗越王于夫椒。杜預云:太湖中椒山也。奔牛堰,故老相傳,古有
金牛奔此,故以名之,又梁載言十道志云:萬柵湖有銅牛,人逐之,奔上東山;
人掘之,走至此柵,故川有柵口及牛堰之名。黃土瀆,越絕書云:伍員取利浦土
及黃瀆土筑闔閭城。是也。徐偃王廟。慧山,南徐州記云:南此數十里,山嶺東
西各有泉,皆合溪西南入太湖。柯山,在慧山側,即吳子仲雍五世孫柯相所治之
處。太伯城,越絕書云:吳太伯所筑。宋王華墓,宋書云:太保弘從弟也。齊王
琨墓。王僧達墓,在膠山南嶺下大路北。臨津城。
◇溫州
破石山,永嘉記云:永嘉江南岸有枯石,乃堯時神人以破石為椎,將入惡溪,
置之溪側,遙望有似張帆,今俗號張帆溪。又郡國志云:東海信郎神娶海女為妻,
破石為帆,今東海有信郎廟。王表廟,吳志云:羅陽有神曰王表,周旋民間,言、
飲食與人無異,然不見其神,有婢名績紡。白石徑,太守謝靈運行縣,至白石徑;
有詩。玉環山,輿地志云:樂成縣東南海中有地肺山,一名未陋山,去岸百余里,
周回四五百里,中無蛇虎,舊有民居,今無,而湖田宛然,疑此是也。北雁蕩山,
圖經云:昔有高僧全了入山洞,見此山巖,云是第五羅漢諸矩羅尊者所居。其山
靈異,中有宋真宗皇帝所賜承天靈巖兩寺額及太宗御書。又晉張文騎白鹿于巖上
仙,今石上鹿跡猶存,遇水旱祈禱必應。
◇臺州
蓋竹山,一名竹葉山,上有石室、石橋。天臺記云:橋上有小亭,橋龍形,
龜背架在山壑,有兩澗合流于下,氵曳為瀑布。景德寺,舊名國清寺,隋煬帝在
藩日,為智ダ禪師所建。唐會昌五年廢,大中五年再置,柳公權書額,時以濟州
靈巖、荊州玉泉、潤州棲霞、臺州國清為“四絕”。皇朝賜金額。天臺山。赤城
山。桐柏觀碑,唐天寶元年為司馬煉師所立,玄宗御書額,其碑崔尚文,韓擇木
八分書。
◇虛州
好溪,舊名惡溪,水內多怪,唐大中年刺史段成式有善政,怪族自去,因改
今名。仙都山,一名丹峰山,見東陽記。石帆山,四山斗絕,下臨長江。永嘉記
云:昔有神破永嘉江北山為帆而去。
◇衢州
徐偃王廟,圖經云:昔偃王為周穆王所伐,不之彭城而之越城之隅,棄玉幾
于會稽水中。唐韓俞碑石在其內,龍游縣南靈山乃本廟也。爛柯山,圖經云:即
晉代樵人王質見石橋下二童子棋,質就橋下看之,二童子指示質斧爛柯焉。即此
是也。泉嶺山,朱買臣云:東越居保泉山,一人守險,萬人不得上也。殷浩宅,
基址猶存,土人號殷墻,今名廢墻者是也。浩被廢徙信安,故有此宅。龍丘山,
漢龍丘萇隱于此。谷溪源,漢書地理志云:會稽太末有谷水,東北至錢墉入江。
姑蔑城,按春秋哀十三年,越伐吳,王孫彌庸觀見姑蔑之旗。杜預注云:姑蔑,
越地,今東陽太末也。又東陽記云:在谷水南三里,東門,臨薄里溪是也。漢龍
丘萇墓,在龍丘山。毛璩墓。
◇睦州
銅官山,新安記云:秦時于此置官采銅,因以名。孝子泉,孝子圖云:州民
夏孝先喪父,盧于墓側,嘗有野火奄至,俄而火滅,尋復涌泉出其地。
◇秀州
李城,史記:吳伐越,越王勾踐迎擊之李。賈逵曰:越地。杜預曰:今
吳郡嘉興縣南有李城,即其地也。馬塘堰,圖經云:秦始皇三十七年東游至此,
改長水為由拳縣,遏水為堰,既立,斬白馬祭之,因名。昆山,吳地記云:華亭
谷水東二里有昆山,陸氏之祖葬于此,因機、云皆負辭學名,時人以玉出昆罔,
因而名之。秦始皇馳道,地志云:秦始皇至會稽、句章,渡海經此。陸士衡宅,
在華亭縣西北三十五里華亭谷,有八角井。當湖,吳地記云:王莽改海鹽縣為展
武縣,后陷為當湖。吳皇象墓,輿地志云:象字休明,廣陵江都人,善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