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總括
兒科自古最為難,毫厘之差千里愆,氣血未充難據脈,神識未發不知言。惟憑面色識因病,再向三關診熱寒,聽聲審病兼切脈,表里虛實隨證參。
(注)兒科一道,自古為難,蓋以小兒形質柔脆,易虛易實,調治少乖,則毫厘之失,遂致千里之謬。氣血未充者,氣血尚未充盈也。難據脈者,脈無定準,不可只以脈為主也。神識未發者,茫然無知識也。不知言者,不能言其疾苦也。診小兒之病,惟憑察面部形色,識其因何而生也。三關者,手虎口處風、氣、命三關也,當視脈紋形色,以診其屬熱屬寒也。聽聲者,聽其五聲所主之病也。審病者,審其安、煩、苦、欲、飲食、二便也。切脈者,切脈之浮、沉、遲、數、滑、澀、大、小、有力、無力也。醫者誠能以四診參合表里、虛實、寒熱之病,則可保萬全也。
察色
欲識小兒百病原,先從面部色詳觀,五部五色應五臟,誠中形外理昭然。額心頦腎鼻脾位,右腮屬肺左屬肝,青肝赤心黃脾色,白為肺色黑腎顏。青主驚風赤火熱,黃傷脾食白虛寒,黑色主痛多惡候,明顯濁晦輕重參。部色相生為病順,部色相克病多難,相生實者邪助病,相克虛者正難堪。天庭青暗驚風至,紅主內熱黑難痊,太陽青驚入耳惡,印堂青色驚瀉纏。風氣青驚紫吐逆,兩眉青吉紅熱煩,鼻赤脾熱黑則死,唇赤脾熱白脾寒。左腮赤色肝經熱,右腮發赤肺熱痰,承漿青驚黃嘔吐,黑主抽搐病纏綿。此是察色之大要,還將脈證一同參。
面部面部五臟部位(注)小兒之病,先從面部氣色觀之。詳察五部之色,則五臟之病,自昭然可見矣。五部者∶額屬心,頦屬腎,鼻屬脾,左腮屬肝,右腮屬肺也。五色者青為肝色,赤為心色,黃為脾色,白為肺色,黑為腎色也。如面青主是驚風之證,面赤主火熱,面黃主傷脾傷食,面白主虛寒,面黑主痛,多是惡候。總之,五色明顯為新病,其證輕;濁晦為久病,其證重。部色相生為順者,如脾病色黃,此正色也。若見紅色,乃火能生土,故為順也。
若見青色,乃木來克土,故為逆也。余病仿此。若氣血充實,又遇部色相生,縱有外邪助病,亦易為治療。若久病氣血虛弱,又遇部色相克,則正氣不支,每難治療。如天庭青暗主驚風,紅主內熱,黑則不治。太陽青,主驚風,青色入耳者死。印堂青,主驚瀉。風池在眉下,氣池在眼下,二處青主驚風,紫多吐逆。兩眉青主吉,紅色主多煩熱。鼻赤主脾熱,鼻黑則死。唇赤主脾熱,白主脾寒。左腮發赤主肝經有熱,右腮發赤主肺熱痰盛。
承漿青主驚,黃主吐,黑主抽搐。此皆察色之大要,再以脈證參之,庶治得其要矣。
聽聲
診兒之法聽五聲,聆音察理始能明,五聲相應五臟病,五聲不和五臟情。心病聲急多言笑,肺病聲悲音不清,肝病聲呼多狂叫,脾病聲歌音顫輕,腎病聲呻長且細,五音昭著證分明。啼而不哭知腹痛,哭而不啼將作驚, 煎不安心煩熱,嗄聲聲重感寒風。有余聲雄多壯厲,不足聲短怯而輕,多言體熱陽腑證,懶語身冷陰臟形。狂言焦躁邪熱盛,譫語神昏病熱兇,鴨聲在喉音不出,直聲無淚命將傾。虛實寒熱從聲別,聞而知之無遁情。
(注)小兒之病,既觀其色,又當細聽其聲。蓋笑、呼、歌、悲、呻五聲,內應心、肝、脾、肺、腎五臟也。五聲不和,則知五臟有病之情矣,如心屬火病,則聲急喜笑;肺屬金病,則聲悲音濁;肝屬木病,則聲狂叫多呼;脾屬土病,則聲顫輕如歌;腎屬水病,則其聲長細如呻吟。有聲有淚聲長曰哭,有聲無淚聲短曰啼。如啼而不哭,則氣不伸暢,主腹痛;哭而不啼,則氣急心煩,將成驚也。 煎不安者,乃心經內熱,故煩躁不寧也。嘎聲,音啞也。聲重,聲濁也。此為外感風寒也。有余之證其氣實,故聲雄大而壯厲;不足之證其氣虛,故聲怯弱而輕短。多言與身熱皆陽也,陽主腑,故曰陽腑證也;懶語與身涼皆陰也,陰主臟,故曰陰臟證也。狂言焦躁者,邪熱盛也;神昏諺語者,熱乘于心,故曰病熱兇也。鴨聲,聲在喉中而啞,氣將絕也;直聲,聲無回轉而急,氣將散也,二者俱為不治之證。醫者果能以此察之,則知表里臟腑,寒熱虛實,諸病之情態無所遁矣!
審病
審兒之病貴詳參,要在安煩苦欲間,能食不食渴不渴,二便調和通秘勘。發熱無汗為表病,內熱便硬作里看,安煩晝夜陰陽證,苦欲冷暖定熱寒。能食不食胃壯弱,渴與不渴胃濕干,便稠粘穢為滯熱,尿清不赤乃寒占。耳尻肢涼知痘疹,指梢發冷主驚癇,肚腹熱悶乃內熱,四肢厥冷是中寒。眉皺曲啼腹作痛,風熱來臨耳熱纏,腹痛須按軟與硬,喜按不喜虛實參。欲保赤子誠心辨,對證施方治不難。
(注)小兒有病,貴乎詳審。先問起居、安煩、苦欲何如?次問飲食能食不食?渴與不渴?又次問二便或通或秘?而后病源可識矣!如發熱、發汗,此邪在表也;內熱便硬,此邪在里也。安煩者,謂晝若煩熱而夜安靜,是陽旺于陽分,其病在陽;若夜煩熱而晝安靜,是陽陷于陰分,其病在陰。苦欲者,喜冷惡熱皆屬陽病,故為熱也;喜熱惡冷皆屬陰病,故為寒也。胃壯者能食,胃弱者不能食,胃干燥者口渴,胃濕盛者口不渴。至于大便稠粘,穢氣難聞者,是內有滯熱,從熱化也;小便清白不赤為虛寒,從寒化也。若耳梢冷,尻骨冷,四肢發冷者,此痘疹欲發之候。如單指梢發冷者,此驚癇將作之征。肚腹熱悶主內熱,手足厥冷主中寒。小兒無故皺眉曲腰啼叫者,主內因腹痛也。兩耳常常發熱者,主外因風熱也,然腹痛又當按其或軟與硬,若喜按者為虛,不喜按者為實。保赤者須誠心勘問,對證施治,庶隨手奏效矣!
切脈
小兒周歲當切脈,位小一指定三關,浮脈輕取皮膚得,沉脈重取筋骨間。一息六至平和脈,過則為數減遲傳,滑脈如珠多流利,澀脈滯澀往來艱。三部無力為虛脈,三部有力作實言,中取無力為芤脈,微脈微細有無間。洪脈來盛去無力,數緩時止促結占,緊脈左右如轉索,弦則端直張弓弦。浮為在表外感病,沉為在里內傷端,數為在腑屬陽熱,遲為在臟乃陰寒。滑痰洪火微怯弱,弦飲結聚促驚癇,芤主失血澀血少,沉緊腹痛浮感寒。虛主諸虛不足病,實主諸實有余看,痘疹欲發脈洪緊,大小不勻中惡勘。一息三至虛寒極,九至十至熱極炎,一二十一十二死,浮散無根沉伏難。表里陰陽虛實診,惟在兒科隨證參。
(注)周歲者,一歲也。有疾則當切脈,但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診之,須用一指以定三關。三關者,寸、關、尺也。浮脈者,輕取皮膚之上即得,故曰浮也。沉脈者,重按筋骨之間則見,故曰沉也。一息者,人之一呼一吸也。至者,脈之至數也。一息六至為和平之脈,則曰無疾。至數若過者,七至、八至也,謂之數脈;至數若減者,四至、五至也,謂之遲脈。滑脈如珠,往來流利;澀脈滯澀,往來艱難。三部者,脈之浮、中、沉也。浮、中、沉三部無力為虛,浮、中、沉三部有力為實。芤脈者,中取無力;微脈者,按之微細,若有若無;洪脈者,來時雖盛,去時無力;促脈者,數而時止;結脈者,緩而時止;緊脈者,左右如轉索之象;弦脈者,端直如張弓弦,此皆言脈之形象至數也。浮脈病在表,外感風寒也;沉脈病在里,內傷飲食也。數脈,病在六腑屬陽也;遲脈,病在五臟屬陰也。滑主痰盛,洪主火熱,微主怯弱之證。弦主停飲,結主積聚,促主驚癇,芤主失血,澀主血少。沉緊主腹痛,浮緊主感寒。虛為不足,主諸虛;實為有余,主諸實。
洪緊者,痘疹欲發也。大小不勻者,中惡之證也。一息三至是虛寒之極,九至十至乃火熱太甚。此諸脈所主之病也。若一息只一至、二至,或十一、十二至者,皆死脈也。浮散無根及沉浮取之不應指者,皆難治之脈也。凡病之陰陽表里虛實,雖可以診脈而得,惟臨證時合望、聞、問三者,細為參考焉。
虎口三關部位脈紋形色
初生小兒診虎口,男從左手女右看,次指三節風氣命,脈紋形色隱隱安。形見色變知有病,紫屬內熱紅傷寒,黃主脾病黑中惡,青主驚風白是疳。風關病輕氣關重,命關若見命多難。大小曲紫傷滯熱,曲青人驚走獸占,赤色水火飛禽撲,黃色雷驚黑陰癇。長珠傷食流珠熱,去蛇吐瀉來蛇疳,弓里感冒外痰熱,左斜傷風右斜寒,針形槍形主痰熱,射指射甲命難全,紋見乙字為抽搐,二曲如鉤傷冷傳,三曲如蟲傷硬物,水紋咳嗽吐瀉環,積滯曲蟲驚魚骨,形如亂蟲有蛔纏。脈紋形色相參合,醫者留神仔細觀。
(注)凡初生小兒有疾病者,須視虎口叉手處脈紋之形色,以決病之生死輕重。男先看左手次指內側,女先看右手次指內側。指之三節,初節曰風關,次節曰氣關,三節曰命關。其紋色紅黃相兼,隱隱不見,則為平安無病,若紋色紫屬內熱,紅屬傷寒,黃為傷脾,黑為中惡,青主驚風,白主疳證。紋在風關主病輕,氣關主病重,若過命關主病危難治。
虎口三關部位脈紋風關次指第一節,氣關次指第二節,命關次指第三節,虎口叉手處也。男先看左手次指內側,女先看右手次指內側長珠形圖 流珠形去蛇形圖 來蛇形弓反里形圖 弓反外形紋斜向左形圖 紋斜向右形針形圖 槍形透關射指形圖 透關射甲形乙字形圖 二曲如鉤形三曲如蟲形圖 水字形環形圖 曲蟲形魚骨形圖 亂蟲形
初生門(上)
拭口(附下胎毒法)
拭口須用胭脂法,穢凈方無口病生,古云未啼先取穢,只緣未察此中情。
(注)嬰兒初生,須用軟棉裹指,拭凈口中不潔,繼以燕脂蘸茶清,擦口舌齒頰之間,則不使一切口病生矣!古云子未啼時先取穢血。此古人不詳體察,蓋兒在胞衣之中,以臍蒂資生,胞中皆是氤氳精氣,生長蒸化,并無血脈,兒口之血,從何而來?此說不經,不可為訓也。
拭口(附下胎毒法)
甘草之法自古稱,能解諸毒性味平,濃煎頻令兒吮服,免使胎毒蘊腹中。
(注)甘草味甘,平和五臟,解百毒之藥也。四時皆可用,虛實皆可服。取中指一節,用水煎濃,以棉纏指蘸水,令兒吮之,其毒自解。
拭口(附下胎毒法)
素稟胎熱蘊于中,惟有黃連法最靈,水浸濃汁滴口內,臍糞胎毒自此清。
(注)黃連,清熱解毒之要藥也。凡夏月及四時,看兒有胎熱者,恐熱蘊于中致生他病,故宜用之。須取黃連數塊,捶碎用湯浸出汁,時時滴兒口中,以臍糞下為度,其毒自解矣。
拭口(附下胎毒法)
朱蜜鎮神利腸胃,清熱防驚大有功,胎熱便秘皆堪用,稟賦怯弱慎而行。
(注)朱砂鎮心定驚,兼能除邪。蜂蜜解毒潤腸,更能清熱。一鎮一潤,功效殊常。胎熱便閉者,四時皆可用之,取一大豆許,研細水飛過,煉蜜調勻,乳汁化服最佳。惟胎稟太弱者,不宜用也。
拭口(附下胎毒法)
怯弱之兒豆豉法,宣發胎毒功最良,兒生冬月亦宜此,煎取濃汁當乳嘗。
(注)淡豆豉,輕腐宣發之藥也。凡怯弱之兒,或值冬月欲解胎毒者,只將此藥煎為濃汁,與兒三五口,其毒自開矣。
斷臍
臍帶剪切即用烙,男女六寸始合宜,烙臍灸法防風襲,胡粉封臍為避濕。
(注)嬰兒初生,先用剪刀向火烘熱,剪斷臍帶。次用火器繞臍帶烙之,當以六寸為度,不可過為短長。短則傷臟,長則損肌。斷訖,又用烙臍餅子安灸臍上,以防風邪外入。
隨用胡粉散敷臍帶間,用軟絹新棉封裹之,以避尿濕、風邪。如藥不備,即以細熟艾一塊,照根據前法封裹。
烙臍餅子豆豉 黃蠟(等分) 麝香(少許)上以豆豉、麝香研勻,熔蠟,量臍大小捻為餅,灸用。
胡粉散胡粉 甑帶灰 干姜 白石脂 棉灰(各等分) 麝香(少許)共為細未,每用一錢,敷臍上封之。
浴兒
浴兒之法五枝湯,冬夏寒溫適可當,加豬膽汁去污穢,且滋肌膚免生瘡。
(注)斷臍后三日浴兒,此法其來舊矣。為其革污穢也。臨浴時,須擇無風密處,適可而止,不可久在水中,冬月恐其受寒,夏日恐其傷熱。其為湯之法,須用桃、槐、桑、梅、柳枝熬成,再加豬膽汁以去其污穢,且能滋潤肌膚,令兒胎瘡不生。
藏胎衣法
藏衣新瓶用帛纏,埋筑天德月空邊,向陽高燥宜嚴密,令兒無疾壽綿綿。
(注)凡藏胎衣,盛在新瓶內,以青帛裹瓶口,擇向陽高燥之地,天德月空處,掘地三尺埋之,兒自長壽無疾。
若藏衣不謹,于兒不利。
天德月空
正月在丁二月坤,三月居壬四月辛,五干六甲七月癸,八艮九丙十乙宮,十一巽兮庚十二,此是天德牢記心。月空單月壬共丙,雙月俱在甲與庚。
(注)天德:如正月在丁,二月在坤,三月在壬,四月在辛,五月在干,六月在甲,七月在癸,八月在艮,九月在丙,十月在乙,十一月在巽,十二月在庚是也。
月空:如正月在丙壬,二月在甲庚,三月在丙壬,四月在甲庚,五月在丙壬,六月在甲庚,七月在丙壬,八月在甲庚,九月在丙壬,十月在甲庚,十一月在丙壬,十二月在甲庚是也。
天德方向俱根據此圖為準。其月空方向,單月在丙壬方,雙月在甲庚方。四處如值天備方向不便,即按圖尋丙、壬、甲、庚所在用之;如值月空方向不便。亦按圖尋天德用之。
天德
剃頭
小兒彌月剃胎頭,密室溫和適可求,杏麻薄膩揉頭上,胎毒瘡癤一切休。
(注)兒盈月剃頭,須向密室溫暖處剃之,為其氣血未盈,寒風易入。剃后須用杏仁三枚研細,入薄荷三葉,再同研,將麻油滴三四點,合膩粉拌勻,擦頭上能避風邪,免生瘡癤。熱毒等證。
不啼
小兒生下不能啼,俗語名之為草迷,多因臨產難生育,或值嚴寒氣所逼。氣閉不通聲不出,奄奄呼吸命須臾,氣閉不通蔥鞭背,寒逼急用火熏臍。
(注)兒生落地,啼聲即發,形生命立矣。有不啼者,俗云草迷。多因臨產時生育艱難,以致兒生,氣閉不通,所以不啼也。急以蔥鞭其背,使氣通則啼。又有時值天寒之際,兒氣為寒所逼,亦不能啼。宜用熏臍帶法,急為挽回,庶氣通而啼聲出也。若氣絕無聲,面青甲黑,是形雖存而命已不立,安望其生哉!鞭 背 法小兒初生氣不通,奄奄呼吸少啼聲,用蔥鞭背輕輕擊,須臾聲發可回生。
(注)蔥辛通氣,擊動醒神。用蔥鞭背者,取開通擊醒之義也。如無蔥,以手輕擊之亦可。
熏臍帶法小兒生下或冒寒,氣閉無聲啼則難,油捻熏臍休剪帶,暖氣入腹自通安。
(注)兒初生方離母腹,若值天寒,氣為寒閉,使兒聲不出。須急用棉絮包裹,抱于懷中,且勿斷臍,用紙捻蘸油,點火于臍帶下往來熏之,令火氣由臍入腹,寒得溫散,氣得暖通,啼聲自出矣!
不乳
兒生能乳本天然,若不吮兮必有緣,腹中穢惡未下凈,或在胎中素稟寒。穢惡不凈一捻效,胎寒不乳勻氣先,若更面青肢冷厥,此是寒虛理中煎。
(注)不乳,謂初出胞胎不吮乳也。其故有二,不可不辨兒生腹中臍糞未下,能令小兒腹滿氣短,嘔吐不乳,當用一捻金治之。若兒母過食寒涼,胎受其氣,兒必腹痛多啼,面色青白,宜勻氣散主之;若四肢厥逆者,理中湯主之。
一捻金大黃(生) 黑丑 白丑 人參 檳榔(各等分)上為細末,每少許蜜水調服。
勻氣散陳皮 桔梗(各一錢) 炮姜 砂仁 炙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共為細末,每服五分,紅棗煎湯調服。
理中湯人參 白術(土炒) 干姜 甘草(炙)引用紅棗肉,水煎服。
(方歌)理中人參并干姜,白術甘草共為湯,胎寒諸疾皆當服,不乳肢冷更堪嘗。
眼不開
兒生眼閉不能開,皆因脾熱受于胎,內用地黃湯最妙,熊膽洗目效靈哉。
(注)小兒初生眼不開者,因孕婦飲食不節,恣情濃味,熱毒熏蒸,以致熱蘊兒脾,眼胞屬脾,其脈絡緊束,故不能開也。內服生地黃湯,外用熊膽湯洗之自愈。
生地黃湯生地黃 赤芍藥 川芎 當歸 天花粉 甘草(生)水煎服(方歌)目閉不開胎熱成,生地黃湯赤芍芎,當歸花粉生地草,水煎速服莫消停。
熊膽洗法熊膽 黃連(各少許)用滾湯淬洗,其目自開。(藥物 紅投水中叫淬)
吐不止
兒吐不止何因生,穢惡停留胃內成,或緣稟賦胎寒熱,或因生時感寒風。穢惡一捻金散下,外感香蘇溫散能,熱涎酸粘連陳治,寒吐清沫用理中。
(注)兒自胞胎既脫以后,有因便秘、腹中穢惡不凈,令兒腹滿其吐不止者,一捻金主之;若生育時觸冒寒邪,入里犯胃,則曲腰而啼,吐沫不止者,香蘇飲溫散之。又有胎前受熱,面黃赤、手足溫,口吐黃涎酸粘者,二陳湯加黃連主之;若胎前受寒,面青白、四肢冷、口吐清稀白沫者,理中湯主之。
一捻金(方見不乳)香蘇飲藿香 蘇葉 濃樸(姜炒) 陳皮 茯苓 木香(煨) 枳殼(麩炒) 炙甘草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香蘇飲用藿香蘇,濃樸陳皮枳殼茯,甘草木香一并入,生姜為引吐能除。
黃連二陳湯半夏(姜制) 陳皮 茯苓 生甘草 黃連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兒生胎熱吐頻頻,醫治須當用二陳,半夏陳皮茯苓草,姜連加入效如神。
理中湯
不小便
小便不通胎熱壅,異赤八正二方從,外用豆豉貼臍法,須臾小便自能通。
(注)小兒初生不小便者,乃胎熱流于下也,宜導赤散。熱盛者八正散主之。外用豆豉膏貼臍上,則小便自通矣。
導赤散生地黃 木通 甘草(生)引用燈心、竹葉水煎服,加黃連、滑石、赤苓更妙。
(方歌)方名導赤妙難言,生地木通甘草煎,引用燈心共竹葉,清熱利水便如泉。
八正散扁蓄 瞿麥 滑石(飛) 木通 赤苓 車前子 生大黃 梔子(生)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八正散治小便秘,扁蓄瞿麥車前利,木通滑石赤茯苓,大黃梔子合成劑。
豆豉膏淡豆豉(一勺) 田螺(十九個) 蔥(一大束)搗爛,用芭蕉汁,調貼臍上。
不大便
大便不通名鎖肚,皆緣熱毒受胎中,朱蜜捻金俱可用,急咂五心臍下通。
(注)小兒初生之日或次日即大便者,俗云下臍屎。此腸胃通和,幽門潤澤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鎖肚,乃胎中受辛熱之毒,氣滯不通也。其兒必面赤、腹脹、不乳、多啼,宜先用朱蜜法治之,設若不應,用一捻金量兒與之。繼令婦人以溫水漱口,咂兒前后心、手足心并臍下,共七處,以皮見紅赤色為度,須臾大便自通矣。
朱蜜法(方見拭口)一捻金(方見不乳)
大小便不通
二便俱秘胎熱極,木通散與紫霜丸行熱開結真神妙,口嘬之法悉如前。
(注)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者,最為急候,乃胎中熱毒太甚而成也。急用前口咂五心臍下法,再以木通散行其熱,紫霜丸開其結,庶可望生。若延至七日,謂之一臘,肚腹硬脹,常作呻吟,則難治矣!木通散車前子 扁蓄 瞿麥 木通 赤苓 山梔 滑石(飛) 黃芩 生甘草 大黃引用燈心水煎服,或入薄荷同煎。
(方歌)二便閉兮如何醫,木通散用甚為奇,車蓄瞿通苓梔子,滑芩甘草大黃宜。
紫霜丸代赭石(火煨醋浸三、五次,研,一兩) 赤石脂(一兩) 杏仁(炒,去皮尖,六十粒) 巴豆(去油膜,三十粒)上研細末,飯糊如麻子大,日服三丸,白水下。
肛門內合
有因熱毒肛門結,或者內合無隙通,清毒宜服黑白散,脂瞞簪通導法精。
(注)小兒初生,肛門內合有二∶一者熱毒太甚,壅結肛門;一者脂膜遮瞞,無隙可通。如肛門壅結者,急服黑白散,外用蘇合香丸,作棗核狀納入孔中,取其香能開竅,又能潤澤。大便一下,庶可望生。如脂膜遮瞞,無隙可通者,先以金玉簪透之,刺破脂膜,再以蘇合香丸照前法導之,庶可挽回于萬一耳!黑白散黑牽牛(半生半炒) 白牽牛(半生半炒) 生大黃 檳榔 陳皮(各五錢) 生甘草(三錢) 元明粉(一錢)上除檳榔不過火,余五味或曬或焙,仍合檳榔為末,同元明粉入乳缽內研細,每服五分至六、七分,溫蜜湯化服。
噤口
噤口舌上如黍米,吮乳不得啼漸難,清肝龍膽湯極妙,腹硬便秘紫霜丸,吐涎牙緊擦牙效,次用辰砂全蝎煎,病勢稍安勿過劑,調和脾胃勻氣先。
(注)小兒噤口之證,失治多至不救。其候舌上生瘡如黍米狀,吮乳不得,啼聲漸小,因胎熱所致也。法當清熱疏利,以龍膽湯主之。若肚腹脹硬,二便不通者,紫霜丸主之。
又有一種口吐白沫,牙關緊急者,此胎熱內結,復為風邪外襲,當以秘方擦牙散先擦其牙關,次服辰砂全蝎散,中病即止,不可過服。證退當調和脾胃,以勻氣散主之。
龍膽湯柴胡 黃芩 生甘草 釣藤鉤 赤芍 大黃(紙裹煨) 龍膽草 蜣螂(去翅足) 桔梗 赤茯苓引用棗肉,水煎服。
(方歌)噤口龍膽湯極靈,柴胡黃芩草鉤藤,赤芍大黃龍膽草,蜣螂桔梗赤茯苓。
紫霜丸秘方擦牙散生南星(去皮臍,二錢) 龍腦(少許)研為極細末,用指蘸,合生姜汁放大牙根擦之立效。如不開者,將應用之藥調和稀糊,含在不病患口內,以筆管插入病患之鼻孔,用氣將藥吹入。
辰砂全蝎散辰砂(水飛,五分) 全蝎(去毒,三枚) 硼砂 龍腦 麝香(各一分)上為極細末,用乳母唾調抹口唇里及齒上。
勻氣散
撮口
撮如囊口吮乳難,舌強唇青吐沫痰,面色赤黃胎熱極,四肢厥冷命難全。痰盛宜用僵蠶散,便秘須進紫霜丸,驚熱龍膽湯極妙,抽搐撮風散自安。
(注)撮口者,口撮如囊口也。吮乳不得,舌強唇青,面色黃赤,乃心脾之熱,受自胎中而然也。其證為危候,急當隨證治之。如氣高痰盛者,辰砂僵蠶散主之;二便秘結者,紫霜丸主之;身熱多驚者,龍膽湯主之;手足抽搐者,撮風散主之。若更口吐白沫,四肢厥冷,雖有神丹,終屬無濟。
辰砂僵蠶散辰砂(水飛,五分) 僵蠶(直的去系嘴炒,一錢) 蛇蛻皮(炒,一錢) 麝香(五分)上為末,用蜜調敷唇口。
紫霜丸(方見二便不通)龍膽湯(方見噤口)撮風散赤腳蜈蚣(炙,半條) 釣藤鉤(一錢五分) 朱砂(水飛) 直僵蠶(焙) 全蝎尾(各一錢) 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臍濕臍瘡
浴兒不慎水浸臍,或因繃袍濕漬之,臍間淋漓多痛癢,甚則 腫作瘡痍,臍濕必用滲臍散,瘡腫金黃散最宜,治療之法須如此,臨證施之不可疑。
(注)兒生洗浴,不可久在水中,任意洗濯。既包裹畢,宜時常留意,勿令尿濕浸臍。
如不知慎,遂致肚臍浸漬不干,名曰臍濕,須以滲臍散敷之。甚則 赤成瘡,名曰臍瘡,須以金黃散敷之,庶不致寒濕之氣內攻也。
滲臍散枯礬 龍骨( ,各二錢) 麝香(少許)研細末,干撒臍中。
金黃散川黃連(二錢半) 胡粉 龍骨( ,各一錢)上為末敷患處。
臍突
嬰兒蘊熱在腹中,伸引頻頻臥不寧,努脹其氣沖臍本,虛大光浮臍突成。速服犀角消毒飲二豆能消腫赤攻,最忌寒涼敷臍上,冰凝毒熱反成兇。
(注)嬰兒熱在腹中,無所發瀉,故頻頻伸引,睡臥不寧,努脹,其氣沖入臍間,所以臍忽腫赤,虛大光浮,名曰臍突。此乃胎熱所致,非斷臍不利之過也。內服犀角消毒飲,外敷二豆散,其腫自消。最忌寒涼之藥敷于臍上,恐寒凝毒熱,反為害也。
犀角消毒飲牛蒡子(炒研) 生甘草 荊芥 防風 金銀花水煎熟,臨服入犀角細末調勻服。
(方歌)犀角消毒牛蒡加,甘草荊防金銀花,細研犀角調勻服,臍突能消功最佳。
二豆散赤小豆(不去皮) 豆豉 天南星(去皮臍) 白蘞(各一錢)上為細末,用五分芭蕉汁調敷臍四旁,日二次。
臍風
斷臍不慎起臍風,感受風寒濕水成,將成驅風散最效,已成兼證要分明,腹脹便秘黑白散,面白肢寒用理中,痰涎壅盛僵蠶散,壯熱面赤龍膽清,嘔吐多啼益脾治,唇青撮口撮風平,臍青口噤為不治,一臘逢之命必傾。
(注)臍者,小兒之根蒂也,名曰神闕。穴近三陰,喜溫惡涼,喜干惡濕,如斷臍悉遵前法,臍風何自而起?惟不知慎重,以致水濕、風冷之氣入于臍中,兒必腹脹臍腫,日夜啼叫,此臍風之將作也,須急用驅風散治之。若寒邪深入,已成臍風者,又當視其所兼之形證治之。如肚腹脹硬,大便不通者,風兼實也,黑白散主之;面青肢冷,二便不實者,風兼虛也,理中湯主之;痰涎壅盛,氣高喘急者,風兼痰也,辰砂僵蠶散主之;身體壯熱,面赤口干者,風兼熱也,龍膽湯主之;面青嘔吐,曲腰多啼者,風兼寒也,益脾散主之;撮口唇青,抽搐不止者,風兼驚也,撮風散主之。若臍邊青黑,口噤不開者,是為內抽不治。臍風見于一臘者,亦不治。一臘者,七日也。兒生七日,血脈未凝,病已中臟,醫之無益。
驅風散蘇葉 防風 陳皮 濃樸(姜炒) 枳殼(麩炒) 木香(煨) 僵蠶(炒) 釣藤鉤 生甘草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臍風將作用驅風,蘇防陳樸枳香從,僵蠶鉤藤與甘草,生姜加入更通靈。
黑白散(方見肛門內合)理中湯(方見不乳)辰砂僵蠶散(方見撮口)龍膽湯(方見噤口)益脾散白茯苓 人參 草果(煨) 木香(煨) 炙甘草 陳皮 濃樸(姜炒) 紫蘇子(炒,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姜棗湯調服。
撮風散
天釣
天釣邪熱積心胸,痰涎壅盛氣不通,螈 壯熱同驚證,頭目仰視若釣形。九龍控涎醫搐掣,牛黃散用善驅風,螈 減參鉤藤飲,爪甲青色蘇合精。
(注)小兒天釣證,由邪熱痰涎壅塞胸間,不得宣通而成,發時驚悸壯熱,眼目上翻,手足螈 ,爪甲青色,證似驚風,但目多仰視,較驚風稍異。痰盛兼搐者,九龍控涎散主之;驚盛兼風者,牛黃散主之;搐盛多熱者,鉤藤飲主之;爪甲皆青者,蘇合香丸主之。
九龍控涎散赤腳蜈蚣(酒涂炙干,一條) 滴乳 天竺黃(各一錢,二味研勻) 臘茶 雄黃 炙甘草(各二兩) 荊芥穗(炒) 白礬(枯,各一錢) 綠豆(半生半熟,一百粒)上為末,每服五分,人參薄荷湯調下。
牛黃散牛黃(細研,一錢) 朱砂(水飛細研,一錢) 麝香(五分) 天竺黃(二錢) 蝎梢(一錢) 釣藤鉤(二錢)研勻,每服一字,新汲水調下。
鉤藤飲人參 全竭(去毒) 羚羊角 天麻 甘草(炙) 釣藤鉤水煎服。
(按)天釣乃內熱痰盛,應減人參。
(方歌)天釣須用鉤藤飲,螈 連連無止歇,人參羚羊與鉤藤,炙草天麻共全蝎。
蘇合香丸(方見肛門內合)
內釣
內釣肝臟病受寒,糞青潮搐似驚癇,傴僂腹痛吐涎沫,紅絲血點目中纏。螈 甚者鉤藤飲,急啼腹痛木香丸,肢冷甲青唇口黑,養臟溫中或保全。
(注)內釣者,多因肝臟素病,外受寒冷,其候糞青潮搐者,作止有時也。傴僂腹痛者,曲腰而痛也,口吐涎沫,證雖與驚癇相類,但目有紅絲血點。螈 甚者,鉤藤飲主之;急啼腹痛者,木香丸主之;若肢冷甲青,唇口黑者,養臟散主之。然內釣至此,乃中寒陰盛不治之證,用此救治,庶或保全。
鉤藤飲(方見天釣)木香丸沒藥 木香(煨) 茴香(炒) 釣藤鉤 全蝎 乳香(各等分)先將乳香沒藥研勻,后入諸藥末和畢,取大蒜少許研細,和丸如桐子大,曬干,每次二丸,鉤藤湯下。
養臟散當歸 沉香 木香(煨) 肉桂 川芎(各半兩) 丁香(二錢)上為末,每服一錢,淡姜湯調服。
盤腸氣痛
盤腸寒搏腸中痛,曲腰不乳蹙雙眉,定痛溫中豆蔻散,熨臍外治法堪垂。
(注)凡盤腸氣痛,皆由寒邪所搏,肝腎居下,故痛則曲腰。宜白豆蔻散主之。外用熨臍法,其效甚速。
白豆蔻散白豆蔻 砂仁 青皮(醋炒) 陳皮 炙甘草 香附米(制) 蓬莪術(各等分)上為末,各服一錢,紫蘇煎湯調下。
熨臍法淡豆豉 生姜(切碎,各二錢) 蔥白(五莖) 食鹽(一兩)同炒熱,置臍上熨之。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龍族(1-4合集)
累計銷售量達千萬冊的青春幻想小說,被譽為“東方的《哈利·波特》”,作者江南本人獲得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榜首的榮譽。主角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申請留學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屠龍學院——卡塞爾學院的來信,從此開啟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在伙伴陳墨瞳、楚子航、愷撒等人的幫助下,屬于龍族的神秘世界逐漸在他們面前展開,路明非神秘莫測的身世也慢慢浮出水面。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