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設供案于宮中天香亭內,安神牌,上拈香行禮。
明窗在養心殿。開筆之典,始于世宗,歷圣皆踵行之。其制:每歲于元旦子刻,御是處。
案設金甌一,中注屠蘇;玉燭一,手引發光;用朱漆雕云龍盤一,中盛古銅八吉祥爐、古銅香盤二。握管熏于爐上,始濡染揮翰。先御朱毫,后染墨筆。筆端鐫曰「萬年青」,管曰「萬年枝」。各書吉語數字,以祈一歲之政和事理。復進本年時憲書,瀏覽一通,以寓授時省歲之意。諸物用畢,手自料簡,飭所司收藏。蓋恪遵前典,敬迓蕃厘,不敢忽也。
高宗每歲元旦,必書心經一冊。至每月朔望書心經,則自乙未年始,用圣祖成例也。
立春日,圣駕在宮中延慶殿九叩迎春,為民祈福。
立春制春帖子,乾隆初年,首數無定。庚辰后,以五絕二首、七絕一首為率。嘉慶間,每歲亦作三絕句如舊式,親書小軸,懸養心殿東暖閣之隨安室,易舊歲者藏之。乾隆、嘉慶御制,又有端午帖子、中秋帖子。又每歲御制元旦、除夕詩,書為屏幅,亦懸東暖閣。
按:軍機大臣、南書房供奉進春帖子,軍機為一折,南書房為一折,人各五絕一、七絕二,書名于下。屆時,同至懋勤殿,置折于案,行叩頭禮。內監捧以進,旋各賜筆二十枝、朱二十錠、五色絹箋二十張、朱紅描金方絹箋五張。
又按:進春帖子,為內直諸臣事。乾隆間,王文端杰嘗直內廷,及督翠浙江,仍進春帖子,當別有故。
曩制,正月上辛,郊禮告成,即移蹕御園。蓋國家以得辛馬上吉也。郊以次辛,亦以上辛移駐。至大祀前夕,人宮齋戒,若有他故,則別撰良辰,不拘此制。初次幸園,具鹵簿,作樂以迓新韶吉祉。初次由園回宮,禮亦如是。如值齋期,則排羽仗,而設樂不作。至冬還宮,向時多以仲月,其后或以季月,宮眷皆從,俗謂之大搬家。
謹案:乾隆間,孝圣皇太后喜園居,故圣駕于孟冬時享先還宮。間數日,詣園問安。冬至前,始奉安輿還慈寧。若新正天氣冱寒,皇太后或于二月始幸御園。道光間,奉養孝和皇太后亦如是。
養正圖凡六十事,自寢門問膳始,余如借事納忠、桐葉封虞、運甓習勞、金人示戒之類。康熙間,干清宮正月所設燈屏,皆畫圖中故事。
附錄:嘉慶癸酉考差,以金人示戒命題。時值齋戒,例設銅人于干清門,遂有舍三緘義而為致齋解者,因多黜落。
新歲,理藩院奏西藏喇嘛進丹書克,番語謂吉祥物也。俗有七珍八寶之說,如白螺亦是一種。丹書稱尊號為「曼殊師利大皇帝」。翻譯名義,曼殊,華言妙吉祥也。國初稱舊滿刪日佛滿珠,新滿洲曰伊徹滿珠。曼殊、滿珠,音相近,而珠又轉為洲也。
按:前藏達賴喇嘛、后藏班禪額爾德尼,間年遣使堪布入貢。每年十二月,念洞禮亦作洞黎。經以前到京,候次年新正呈進丹書克。又萬壽圣節,亦進丹書克。
重華宮茶宴,始于乾隆間。自正月初二至初十日,無定期。嘉慶間,多以初二日舉行。
先是宴集賡吟無定地,乾隆癸亥后皆在重華宮。列坐左廂,宴用盒果杯茗。御制詩云:「杯休釅酵勞行酒,盤釘喂鰉可侑茶。」紀實也。初人數無定,大抵內直詞臣居多,體裁亦古今并用,小序或有或無,后以時事命題,非長篇不能賅贍。自丙戌始,定為七十二韻,二十八人分為八排,人得四句。每排冠以御制,又別有御制七律二章。舊時或一章、或二章無定。
諸臣不和者聽。題固預知,惟御制元韻,須要席前發下始知 之。與宴僅十八人,寓登瀛學士之意。詩成先后進覽,不待匯呈。頒賞珍物,叩首祗謝,親捧而出。賜物以小荷囊為最重。謝時懸之衣襟,昭恩寵也。余人在外和詩,不人宴。
道光六年丙戌,新正二日,重華宮茶宴,有詠盆梅八韻。八年戊子新正二日,重華宮茶宴,有對雪七律一首。是其時尚有茶宴之名,而與舊制稍異,其后則此宴停止矣。
謹案:乾隆丁酉,御制茶宴詩注:平定兩金川,實賴師武臣力,至宴間聯句,不妨人代為之。且邇年新正聯句皆預擬,御制句成,其余則命內廷翰林以次擬就,臨時填名。即外廷詞臣,亦非其即席自作也云云。真是年宴于紫光閣,將帥亦與在外和詩之列。故詩注及之。
蓋向來即席親賡者,惟在內與宴之十八人也。又嘉慶丙寅,朱文正公與宴,命所作詩不必面呈,以文正年已七十六,且患目眚故也。又癸亥平定三省教匪,茶宴在同樂園,文正集誤作重華宮。向來茶宴,多內直詞臣,惟開四庫館時,總纂陸錫熊、紀昀,總校陸費墀,雖非內廷,每宴皆與。乾隆癸亥以后,歷年詩題附錄于后:乾隆癸亥元宵聯句即浮圓子。甲子無。
乙丑立春后一日宴集聯句。丙寅初十日重華宮聯句。丁卯爆竹聯句。戊辰、己巳無。時值有孝賢皇后大事。庚午上元后一日宴集聯句。辛未無。是年正月啟蹕南巡。壬申雪獅聯句。癸酉詠雪聯句。甲戌冰燈聯句。乙亥鰲山聯句。丙子詠雪聯句。
丁丑無。是年上元在趙北口行宮觀燈聯勺戊寅西山積雪聯句。己卯燕九日聯句。庚辰钖宴聯句。辛巳紫光閣落成聯句。此次在西苑,不在重華宮。壬午玉盤聯句。癸未歲朝圖聯句。甲申冰嬉聯句。乙 酉雪象聯句。丙戌玉盂聯句。聯句之始,或十二人,或十五二八人,后增至二十人、二十四人。自丙戌以后皆二十八人。丁亥立春得辛祈谷禮成聯句。戊子三清茶聯句。己丑冰床聯句。庚寅玉甕聯句。辛卯學詩堂聯句。壬辰耕織圖聯句。癸巳重刻淳化閣帖成聯句。甲午四庫全書聯句。乙未天祿琳瑯聯句。丙申寧壽宮落成聯句。丁酉紫光閣錫宴聯句。戊戌、己亥無。時有皇太后之喪。庚子四庫全書會要聯句。辛丑陜雪堂聯句。壬寅七十二候聯句。癸卯職官表聯句。甲辰五經萃室聯句。乙巳千叟宴,依柏梁體作詩,凡百人,故茶宴僅制七律二首命和,不復聯句。丙午五福五代堂聯句。丁未開國方略聯句。戊申平定臺灣聯句,七律四首。是年茶宴為二月初一日。己酉戡定安南聯句。庚戌八征耄念聯句。辛亥九五福之一日壽聯句。壬子九五福之二日富聯句。癸丑九五福之三日康寧聯句。甲寅九五福之四日攸好德聯句。乙卯九五福之五日考終命聯句。嘉慶丙辰、丁巳、戊午闕。時值高宗不大事。己未至壬戌無宴。癸亥平定教匪志喜聯句。戊午高宗即擬以此題聯句,因捷書未至而乓是年茶宴在同樂園。甲子毓慶宮聯句。以諸王皆善詩,故是年亦命人宴。乙丑職貢圖聯句。丙寅書福聯句。丁卯文房四事聯句。戊辰宮史續編聯句。己巳皇朝詞林典故聯句。庚午授時通考聯句。辛未春勝聯句。壬申養心殿聯句。癸酉武功良具聯句。甲戊三友軒聯句。乙亥谷日聯句。丙子秘殿珠襪石渠寶笈三編聯句。丁丑南熏殿舊藏圖像聯句。戊寅盛京風土聯句。己卯馬遠豳風圖聯句。庚辰闕。
高宗遇上元節,必制燈詞,或四首,或八首。自五十三年戊申始,以六十四卦分詠,歲八章,至六十年而卦全備。宮中放燈,自正月十三日始,凡七日,過燕九乃罷。
乾隆間,每歲上元前,于清暉閣張燈,侍皇太后筵宴。道光間,于含輝樓張燈,侍皇太后筵宴。御園中放燈收燈,以鳴鑼傳令。早晚有定時,一處鳴鑼,五處應之。司房帖傳掌儀司,不知自何時始也。
煙火之戲,由來久矣。乾隆間,自正月十三日起,即奉皇太后至山高水長看煙火,至收燈止。惟丙寅、乙酉于宮內慶賞無宵。又巡幸之日在前后,則行宮亦陳煙火。
山高水長樓名。在圓明園之西,俗呼西廠。地勢寬敞,宜陳火戲。每歲正月十九日,例有筵宴,奉宸實司其事。是日侍衛處請派大臣管西南門,善撲營進撩跤名單,掌儀司進玩藝名單。有西洋千秋、羅漢堆塔、舊子音曲、善撲營花跤、高麗跟頭諸名目,點出某項則預備。
香山等營亦有呈進。其地為樓九間,樓下設御座,樓上為內廷主位坐次。內廷王公大臣及朝正外藩各國陪臣,皆得賜觀。嘉慶間,并許內直詞臣與觀。曩時山高水長筳宴,起居注亦侍班,旋停。有西洋秋千架,秋千旋轉,下奏歌樂。上入座后,進什榜,每隊四人,凡四隊,樂器則箏與胡琴、三弦之類。叩頭畢,向上席地坐,合眾樂,唱滿洲、蒙古曲,繼閱撩跤、兩人對撲也。爬竿巨竹竿高三四丈,童子赤體,僅著一短腳袴,緣竿而上,至竿頂.演作諸勢,即古之尋植也。諸戲。又有小過堂者,健銳營擇十歲以下童子放過堂鳥槍。五人為一隊。其隊之多寡,則點出預備,無一定也。進廓爾喀、朝鮮等處人演唱本國歌曲,回八城人奏回部樂。諸戲畢,命放花盒,侍側者用順風耳以銅為主傳諭。即有侍衛,將左右柱上所系盒子藥繞焠火引之,金蛇電掣,倏忽間至十余丈外,而鶴焰騰輝,花葩布彩矣。盒子之制,大小方圓不一,人物花鳥無所不有。諸侍衛衣貂蟒,手執花筒,絡繹點放,以助歡樂。
最后一盒子為萬國樂春臺,則每歲例備者,俗稱為炮打襄陽城。沿河編花籬,遍置花炮,星火乍然,萬響齊發,而圣駕即旋宮矣。嘉慶間,至酉刻即罷。事畢人散,河岸爆竹殘紙殆寸許厚,而紫霧蒼煙,迷漫空宇,亦歷半時許方消盡也。步軍統領率兵以水澆潑,謂之壓火。
舊時放盒子之前,尚有各種舞燈、十番清唱,最為盛麗。道光間,裁去南府,遂無燈舞、十番。其后花炮、盒子,減損大半,猶不廢舊制,繼則盡停止矣。
按:毛西河詩話載:康熙乙丑元夕,南海子大放燈火,臣民縱觀于行殿外。治場里許,周植代木,而絡以紅繩。中建四棚,縣火箱其中。旁樹八桿,即八旗也。旗人認志色分駐,而當前四綠旗,則漢人所駐之地。官民老穉男婦,皆許進觀。初設鹵簿,及駕奉兩宮從永定門赴行殿,諸王羣臣次第至,賜官廚肴饌,人酒三甌,能飲者不計。于是徹仗張燈,出宮人五十人,虹裳霓衣,覆以雜彩,人擔兩燈,各據方位,高低盤舞,若星芒撒天,珠光燴海,真異觀也。既則火發于筒,以五為耦, 耦具五花,掄升遞進。乃舉巨炮三,火線層層,由下而上。其四箱套數,若珠簾焰塔,葡萄蜂蝶,雷車電鞭,川奔軸裂,不一而足。又既則九石之燈,藏小燈萬,一聲進散,萬燈齊明,流蘇葩墦,粉綸四垂。箱中鼓吹并起,纂桃囗篥,次第作響。火械所及,節奏隨之。霹靂數聲,煙飛云散。最后一箱,有四小兒從火中相搏墮地,炮聲連發,別有四兒花補襠,杖鼓拍板,作秧歌小隊,穿星戴照,破箱而出。翕倏變幻,難以舉似。然后徐辟廣場,有所謂萬國樂春臺者,象四征九伐,萬國咸賓之狀,粉綸揮霍,極盡震炫而后已。次日校獵,上親御弓矢,九發皆中。于是詔進百戲,都盧尋幢、拍張、角觚,畢陳于前。時羣臣從觀者皆有詩云云。觀此則當時燈火之戲,與近制亦有同異。
其時遇元夕,每于南苑陳煙火。建暢春園后,不復至南苑。迨乾隆戊寅仲冬,南苑大閱,適哈薩克、布魯特、塔什罕回人等人覲,因于苑中賜宴,令觀煙火。上距康熙時,蓋六十余年矣。又駐蹕避暑山莊時,錫宴外藩,或賜觀煙火,則在三十六景無暑清涼之后,所謂萬樹園也。
附錄:回部以銅繩技為最奇,每年放燈之日,每呈此藝,必邀厚賞。乾隆辛卯,一人醉后登竿,遂至顛仆。高宗謂因戲傷人,非禮也。命永禁之。
同樂園在圓明園大宮門東,轉東樓們,乘舟里許乃至。乾隆間,年例自正月十三日起,在園酬節。宗室王公及外藩、蒙古王公,臺吉、額駙、屬國陪臣,俱命入座,賜食聽戲。又萬壽慶節前后數日,亦于此演劇。正屋凡五間,圣駕臨蒞,主位亦從觀焉。諸臣命聽戲者,先數日由奏事處以名單奏請。皇子 及內廷王公、大學士、尚書、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南書房供奉翰林皆與。例坐于東西廂,某某同屋一間,亦先期指定。皆賜茶酒果物。演劇臺深廣約十丈,凡三層,神只仙佛由上一層縋而下,鬼魅則自下一層穴而上。所演有清平見喜、和合呈樣、青牛獨駕、萬年甲子、太平有象、環中九九、瑤林香世界等名目,其余傳奇雜出,與外間梨園子弟扮演皆同,特聲容之美盛,器服之繁麗,則鉤天廣樂,固非人世所得見聞。道光間,每日不過演十余出,大抵自辰至申即罷。優伶向由織造、監督、鹽政等采選送京,并有眷屬同居者,謂之外南府。按:康熙間即南府之名。道光初元,將南府人一概遣還。自后宮內演劇,皆用內監為之。蓋亦昭德示儉之一端也。
按:同樂園聽戲,乃行慶令典。至于深宮清暇,宣喚樂工,則隨處別有排當,不在此制。
如嘉慶間宣宗在藩邸,三十壽辰,蒙仁宗于如意洲一片云賞戲,其一事也。又同樂園聽戲,向來詞臣不與,嘉慶間,始命南書房、翰林與宴。
附錄:乾隆五十九年,駕駐熱河,賜扈蹕諸臣觀劇于清音閣。自七月二十四日始,至八月十五日,凡二十日,每日卯刻入班,未正散出。日賜茶果、克什三次。
附錄:蘇州優伶,舊時亦有入內務府三旗者,然祇準一、二人,以其占包衣人等俸餉也。
其日侍左右者,謂之什子。
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日。乾隆、嘉慶間,御制詩甚多。是日食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