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崔杼弒莊公。有陳不占者聞君難。將赴之。比去餐則失匕。上車。失軾御者曰。怯如是。去有益乎。不占曰死君義也。勇怯氣也。遂往。聞鼓聲而死。杖人曰特地離微其義乃著。孟子以兩不謂發揮中庸之三謂。水中鹽味。色里膠青。不于此剔一燈乎。智曰藥止可以醫血氣。心病還須治神。此可悟全盂全水。全清全光不二不一之故矣。丹曰晏嬰于莊公之難。曰獨吾君也乎哉。非其親匿。誰敢任之。弘演則曰安得選無過之君而后死之。二者孰是。杖人曰。既能舍身。何不平日引君于道之為得乎。然君亦有諫而不聽者。自視其職何如。可以引去。則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亦一道也。論事之書且快發其一節焉已耳。丹曰。卓吾謂趙苞溫嶠為殺母逆賊然乎。杖人曰。迫于重親。猶一丸藥之決曰救父耳。苞全城而歸死墓下。復何咎乎。溫嶠為國固自有辭。然不能臥薪嘗膽以感激同朝臣子。而乃以紗障謀艷煽。又何辭以逭責乎。徐庶曰。今失老母方寸亂矣。入魏而不獻一策以老。是亦一道也。智曰先廷尉公言。觀趙苞之苦。凡仕危地不當迎養沛公先迎太公居漢中。豈有俎上之事哉。后周宇文護以毋在齊而緩之。馬超棄父擇主。固何如李璀也。無故使人縮高其親豈能望竇建德赦李績之父乎。何可不審獨孤寒曰。達人知事執之固然先幾遠引。不受人之職。即可不殉人之難。此莊子休所謂養親盡年者乎。杖人嘆曰。既落人間業緣難避。
隱讓
環中堂曰。田單可以有齊而不有。郭子儀可以有唐而不有。朱虛侯可以有漢而不有。皆隱讓也。杖人曰。隱讓自泰伯始。非孔子稱之。誰知其為至德。吾故謂丹朱為大孝子。甘心不才。而以天下讓人。成父之志。亦隱讓也。莊子首表堯讓天下與許由。是為讓書。高人達士。不與天下爭。而別行一路。且以自娛。亦隱讓也。
正諷奇諷
光武欲廢郭后。以問郅惲。惲曰。床第之間。父尚不能得之于子。況臣能得之于君乎。然古來廢后奪嫡。往往亡國。愿陛下慎之。其對太子。復勸以順為孝。此最善處人骨肉者。語正而婉。真可法也。唐讓皇之遜明皇。蓋觀此乎。何魏征之智不及此。李泌之爭太子。迎刃而解。藏鋒應機得庖丁之神者乎。然終不能救建寧王倓。事固有不可盡論者。諫有五。孔子取諷。有旨哉。魏武立后不決以問賈詡。詡不對。曰何以不言。曰有所思。曰何思。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耳。此奇諷也。德宗欲復用盧杞以廷爭而止轉別駕。泌曰。連日比陛下于桓靈。今日此舉。則堯舜不如也。胡致堂乃曰何得以堯舜獻媚。迀哉。程伊川有方長不折之諫。司馬溫公曰。它日使主上不欲親賢。殆此故也。
內黃舍人兒
項兵欲屠內黃。舍人兒十三歲。數語救之。范增坐視坑秦卒屠新安。乃不如此十三歲兒耶。鴻門舉玦。長沙之毒。背疽早自此發矣。矢人函人。擇術烏能無感。
營脫
鸞傭曰阮思曠以虛譽無寔。王敦出之于外。劉伯倫為建武參軍。以無用罷。鄭綮歇后。亦此類也。費貽漆癩。郭文不妻不肉。袁閎土室。非故為己甚。以為非此無以營脫環中堂終懷詩曰熊道生掃門。韋祖思誤拜。辛謐甘不食。王尼車早壞。龔壯稱耳聾。王嘉竟負債。古人善支離。神仙亦針繲。變名棄妻子。不知其所在。采藥亦遇毒。針砭莫驚怪。獨有華山翁。一墮何如快。杖人曰。德充符以王駘一輩。寫魯國申夭之化身。其上律下襲之。針繲支離。游于列國。是誰知之。正為時乘六龍。別峰異類隨處肥遁。自非世人之所測也。
簡傲非道
丹曰舐痔兼車。鳴鳶吝腐。以茲自口。于焉玩物。殊異虛舟。有同攘臂。此晉史之論莊子也。自參曰。老子謙退。莊子簡傲。然乎。杖人曰。讀書須善讀古人之書。不則誣古人。且自陷矣。隱居遣放。郭象以為放而不傲。阮籍所謂致意之詞也讀莊子。如讀樂府。乃以告示例之乎。韓非解老。慈故能勇。遂流潛礉。將以罪老子耶。言因救弊。法久必弊。在后人之善用以濟之。非委于至理之弊也。老子言亦刻峭而當時自處謙退。接人以禮。故孔子問禮于老聃。約禮為仁。遜以出之。遁象不惡而嚴。以禮故也。莊子亦曰。以刑為體。以禮為翼謂內嘗戒懼。不起妄念。而外以禮。隨順世緣者也。戴安道宗老莊。而履禮。深以放達為非。可謂有見而奉重者。達士取快。往往置愚不肖為不足論。而專責賢智。故出口若與經訓相翻耳。形容孤硬便似簡傲。形容不犯鋒芒。便似波靡。況以鬼神寫照乎。況加以才人之賞怪而構虛乎。故曰善讀書者。貴知寔際。
王尼
王尼見何綏簡傲之書曰。伯蔚居亂世而矜豪乃爾。其能免乎。或曰。伯蔚聞此言必相危害。尼曰。伯蔚比聞我言。自已死矣。及永嘉之亂。何氏無遺種。管輅見何晏夏侯湛而規之。人或以何等勢盛。輅曰。鬼燥鬼幽。其能久乎。丹曰。管輅亦夭。而王尼且死車牛之下矣。杖人曰。世亂不可概責而風尚確有其幾。定數固莫能逃而君子貴乎自盡。嵇叔夜以倨鍛致殺。豈莊子之旨哉。昔慚柳下。今愧孫登。此其回光語也不可以廣陵散之從容。與夏侯太初之霹靂倚柱。而為之解也。
馬伏波
竹開嘗舉馬伏波戒兄子。不得言人過失。然書中述杜季良之行。非過乎。其后季良仇人。據援書以訟季良。梁松因救季良不得。遂恨援而構之禍。則援亦有以取之不獨受松之拜也。杖人曰。雖然。果能喑乎。或責援以老不知休。則彼受之耳。在毒霧中。自念少游語。乘下澤車。何可得也。據鞍矍鑠。未免見長。
殷深源王安石
殷浩北伐既敗。廢居東陽。桓溫遺書。示引用合仆之意。殷開閉十數。竟達空函。史蓋譏之。杖人曰。其玄沙之白紙乎。兵非高士所能。一試不中。摧幢折牙。深源豈不自知。而乃與流俗同丑。吾知其必無是事也。一日閱涌幢曰。殷答空函。斥之也。咄咄書空。蓋已超凡界入初地矣。道生之對。亦是至情。后溫果殺其子涓以報辱。桓玄得志。痛詆浩以成父志。劉裕建義。止競武功。何暇改正。故晉書有二大冤屈事。桓氏之于殷浩。王庾之于陶士行是也。丹曰。相如通西南夷。陸機入洛建功。殷浩房管之敗。皆不欲以文士自居。亦因世不憐才。而以文士輕之。遂爾強談經濟。賈生治安策。著于長沙。將以陰折絳灌。三蘇之策。揣摩可觀。未必可行也。杖人曰經濟不可強營。固也。士子居恒。安得不講求經濟。近代陽明能作事者。以悟得寔際。故人情物理不能惑之。吾嘗惜王安石遇天子知己。而為國無功者。正如參得一橛禪。不知差別智。所以全昧物理。而辦事不效也。世豈有官吏與民貿易而不侵牟者乎。豈有欲收青苗錢而弛禁令人私鑄者乎。曹孟德初置校事。魏文因之。程曉言其弊。王安石欲鉗口。乃置京城邏卒。其智不及程曉遠矣。
形神相離不得不騷
離騷者。言乎形神相離而不得不騷也。卜居漁父。反復自盡。道法時位。安于所傷。緣不得已也。太史公非屈。何以知其志與日月爭光。原其救少卿一事。真為國家。非為朋友。其志不得自明且得罪焉。是以悲屈而自悲耳。學道者亦有形神相離不得不騷者乎。亦有悲人而自悲者乎。噫。
元亮
靖節作乞食詩。無非一念所激恥食世粟。其曰愧我非韓才。蓋自傷也。子美曰。淵明未聞道達生豈是足。黃山谷曰。世執此詩以貶陶。非癡人說夢耶。縱浪人化中。不喜亦不懼。而葉夢得亦不肯陶。何也。杖人曰。不妨癡人說夢。
杖人全集跋
道法之時乘也。代錯之本不二也。自非靜正不御專入甚深。窮盡上下四維而止有一寔者。未易語其故也。事以時起道以法行。教立尊幢。為眾所射。百家蜂午。關責互起烏能免乎。智嘗以醫學喻醫王。而表醫醫之愿焉。運氣經脈。三才同符。靈素舉之。而人不盡達也。張仲景提出傷寒為重而論之。劉河間以傷寒為熱病治用寒涼。而張子和汗吐下寔宗之。李東垣辨外感內傷而闡扶陽之論。朱丹溪謂人身陽有余陰不足而貴滋陰之方。薛立齋則發揮腎中有真水火。其說各別似乎冰炭。非欲為異也。務發明前人之所未發者則專言之。其已發明者則略之。合觀而體究焉。皆本具者。非人力所可誣飾也。后人不知集大成。而后能應病予藥。乃囂囂然倚一家而執之。豈不蔽哉。況以偷心便其茍簡。易以歡門。以惏心縱其恣睢。詭以障世又挾單方燒靈素乎。我杖人橫身于刀兵水火。求天下大傷心人。與之擔荷。傳真宗旨。時至此時。喙鳴矯亂。必通其故。必集大成。方能知天下分科專門之利害而用之。各隨其類。就材食力。固也待其人而后行。具大過人之資。發公愿力。窮盡而統御之。乃其所望也。欲集大成。正知遍知。徹上徹下。何可以己格物之則。內外互征。目不敵日。盆水映之。無逃也恃自直之箭。則中鵠無矢。恃自圓之木。則行地無輪。規繩檃括而得法者簡矣。蘿必不可以箭。樗必不可以輪。盡性而善因之。順理者易矣。每嘆言法言性。二者聚訟。言守成。言盡變。二者詎免齟齬耶。夫信得先天之仁智而真性不死。自知后天之奉順而妄心不生。猶乾道之健行而無息。坤道之有功而無成也。猶有一吷焉。圣人見古今備萬之大獨。而知宙合混辟之貫幾。天無先后。中具條理更何疑乎。末流學者速于見利。規矩面錯不盡其誠。巧于護短。怙氣矜勝。奇幢尊我。易失毫厘。匿以埋伏。使敵開戶。以奪為捽。使不及距。急口之直。執硫使炊。無星之權。向空筈箭。袛為利器示之。故流弊用罔耳。破庸籠。破空籠。破疑籠。忽開參膺。旋覆頂門。還其重瞳。隨宜鏡照。口司飲食言語。時有開閉而鼻下垂二孔。本無開閉也。蓏理相齒。倫脊忘言。是尚為綴旒所縛。而牦靬所炫哉。嗟乎時哉。鳳山杖人。忽發堯孔托孤之論而鹿湖老父。亦致竹關下宮之辭。時節因緣。無容回避。土木同緯。歷天適然。安于所傷。習坎自盡。業已一門深入。豁其通幾。公因反因。藏于代錯。各一本事。即是共一本分。直下原無岐見。復何噥噥本于無私。而遇緣即宗。同患至密。而決于中節。夫豈憂本來於穆之缺少乎。杖人觸處創發。而中切脈之針經。反因痛刺。而順新硎之刀理。非許常人可以濁識浮情學之者也。如無其人。何敢漫責。一橛者一橛。別路者別路。約于不欺。而泯于薪火。識大識小。道自不愁斷絕。藏天下于天下。已矣。故就杖人三匯槁而芟煩去復。歸決于此。此固午會全彰。集大成之雷雨也。安知無傷盡偷心。觸此自奮者乎。
鳳山孝人弘智謹識
(天界覺浪老和上全錄佛弟子王梅張伯
升倡首流通 伏愿
皇風洋溢 佛日增輝
天下太平 法輪常轉)
(佛弟子熊進學助刻
天界覺浪老和上全錄 伏愿
皇風洋溢 佛日增輝
天下太平 法輪常轉)
(信官耿繼善繼美助刻
天界覺浪老和上全錄 伏愿
皇風洋溢 佛日增輝
天下太平 法輪常轉)
(佛弟子呂應陽夏有德繼旺廖廷貴王惟明高
世勛金有登朱云登董一奇楊樂平徐弘勛鄭
正詢孫元禔申振祖劉士惀助刻
天界覺浪老和上全錄 伏愿
皇風洋溢 佛日增輝
天下太平 法輪常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