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9章

雙選妙于促參。促參妙于杖易。杖易妙于機創。機創妙于交隔。交隔妙于兩責。兩責妙于不白。不白妙于爻觸。爻觸妙于見獨。見獨妙于四迷。四迷妙于夢駭。夢駭妙于路亡。路亡妙于蹋毒。蹋毒妙于眼瞥。眼瞥妙于伏符。伏符妙于對背。對背妙于脫屣。脫屣妙于升刺。升刺妙于計殺。計殺妙于奪空。奪空妙于隙死。隙死妙于活橫。活橫妙于解橛。解橛妙于滅垛。滅垛妙于鋒的。鋒的妙于破立。破立妙于谷函。谷函妙于飛幻。飛幻妙于勿與。勿與妙于兼收。兼收妙于群放。群放妙于驅疏。驅疏妙于不逃。不逃妙于宥宗。宥宗妙于格拜。格拜妙于訂拆。訂拆妙于逆成。逆成妙于傷出。傷出妙于風入。風入妙于木先。木先妙于火薦。火薦妙于革金。革金妙于食句。食句妙于神示。神示妙于春甘。春甘妙于偷絕。偷絕妙于花語。花語妙于石頷。石頷妙于天故。天故妙于笑逗。笑逗妙于竿倒。竿倒妙于不指。不指妙于古在。古在妙于傳賺。傳賺妙于今無。今無妙于不敢。不敢妙于蟄申。蟄申妙于試多。試多妙于森愚。森愚妙于不印。不印妙于文草。文草妙于眾謀。眾謀妙于葵帝。葵帝妙于拱眉。拱眉妙于命命。丹衷曰。八八交參。咄咄命命。當妙者誰。

參悟宗旨之大端

杖人已序結社之意。尚未拈出雙選之宗旨當如何下手。始能全身拶入。不致于互相鈍置也。夫選佛選儒之舉。古人從來如此結社。間亦有深于不二之名教者。然此不傳之密。久在二宗之故紙堆頭。爛藤套里。又有幾人能自夢發疑情。求其妙協而無遺憾哉。今杖人特地創起此機。何當仍以故爛埋沒諸英奇耶。且二宗故爛。非二宗咎也。直是無真師友深錐痛劄。以了生死證性命之宗旨。使彼真參實究。自悟此向上不傳之密耳。果有真師友。又何患乎不立見斬新之條令哉。先此已示六十四種當如事。更續示六十四種妙于參。并使同社者深心拶入。必期于同轉變。同悟證。庶不負矢上加尖之神疾。亦不致杖人徒于大庾嶺頭以網張取此沒勾當也。咦。還有性燥漢子來相叫喚。使此天下萬世。之真種草不昧滅乎。杖人望甚。丹衷曰。總以欲忿油面。刳洗浸激。乃中節耳。又為偏高執幡。故因生成之易而化裁之。苦心哉。

正決

欲為英雄豪杰賢圣佛祖。必先降伏自心。然后始能降伏天下。必要作佛圣英豪則此心自能降伏。世界是個洪爐。人人都被世界磨壞。是個漢。始被世界磨成。造化必奪英雄之志。始能化英雄。英雄必奪造化之權。始能雄造化。若能為千古傷心之人。則能作萬世快心之事。人如比干心可剖。是何等心。心如比干人可友。作么生友。人誰不有此心。誰是有此心人。常啼菩薩賣心肝。求般若賣底是甚么心肝。更求甚么般若。誰要買此個心。買此心來將何用耶。一星真火。能成天下之烈焰。一滴真水。能收天下之狂瀾。一念真誠能感天地之化機。一念真心。能全法界之種性。欺一星之火。必為天下烈焰所燒。欺一滴之水。必為天下狂瀾所沒。欺師友之一法。必為邪異無救之迷徒。欺言行之一幾。必為萬世自心之劫賊。欲求超生死性命。何憚而不肯存真盡天下人弄假。只成就了個作真之人。作真底人。既不怕作真底人。又豈怕弄假底人。故曰天地鬼神刀兵水火。極怕至誠猶信不及耶。事事物物皆有個天然絕妙。只是當機蹉過。便成迷倒。真工夫只是閑忙逆順中。無可奈何處。自己參究。久之自入自開。

斧鐸

問曰不知盤古一斧從何處來的。曰我于不得已處。忽然感觸著此物耳。問感觸后又何如。曰我終不敢輕此一問。問儀封人中途替天拋出一個木鐸。有知其來處么。曰答在問處。曰何故用此。曰心無師法。則不能使六識嚴密。如六部之臣服。以統六根六塵。如六合之泰寧。古人曰寧作心師。不可師心。此心師法。又從何出耶。將謂眾人師賢人。賢人師圣人。圣人師萬物耶。萬物即天地也。天地萬物。皆於穆之斧鐸也。斧鐸者能造規矩傳規矩。而斧鐸即規矩也。惟志于公。則能致真知。而立其大者。故物格而無惑。物格無惑。處處皆天命之流行。使初志之不公不大。又何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如天之行健地之效順而至誠無息哉。唯君與師能得此斧鐸。則能主教養之道。姑析而言之。以衣食之教養身。以倫常之教養世。以仁義之教養情。以道德之教養心。以天命之教養性。以向上不傳之教養神化。但標仁義。則萬物一體。仁也。各得其所義也。若曰於穆不已。則一切皆歸不可思議矣。君師授天下臣民以規矩。天下各時習其規矩。而成天下之巧。善取法則自省力。善讀書則自會通。能戒慎則自悅樂。能專精則自入神。蓋以習其所知。其所不知自悟。行其所能。其所不能者自成也。能盡子道則父母在其中。若以養子方知父母恩。則為子時皆不能盡孝道矣。真忠孝人。決不謂自己是忠孝。孔子是立極圣人。學易可以無過。顏子是克復亞圣。知幾能不違仁。尼山以萬世為國土。顏子易短命為長年。圣人責君子甚忠。責小人甚恕。不敢抹殺小人一念之良。不忍姑息君子一念之過。在君子心上挽救出小人。在小人心上挑剔出君子。善立義則自貴。善集義則豫定。不為己甚則大。能留后手則昌。求人之短。雖古圣賢亦有過。用人之長。雖下流者無可棄。口業最利害。小則關一人一家。大則關天下萬世。學道自不妄語始。口無擇言者。時然后言。言為心苗。一勘便知。不見大慧呵默照之邪禪。陽明之言默有四偽乎。言語通親眷屬。此千古丹頭識得破。忍不過。是天下通病。圣賢必須善讀書能戒懼中來。

約節得中

守約則施博。知節則得中。浮奢作俑。是教法總弊。既不慎獨。即無忌憚。務為太過不及。以亂勤儉簡易之道。使民不知率從。若圖漸次禁制。必自主治政者始。佛教之制。以身心性命為務。能就禪經律論觀凈諸宗而參悟取證之。又何有濫浮之亂。且使俗人看看天半峨眉。一陣松風。時時過耳。其為陰翊王化何如。況更有煆煉向上之中道乎。

救安救樂

拈三世諸佛來供養六道輪回之眾生。不過此喜懼中發機。然贊得人歡喜徹骨。不如罵得人刻骨傷心。人盡知念菩薩能救苦救難。更不知念菩薩能救安救樂。苦難易于救人。安樂難于救世。救得世則出得世。出得世。則救得世。如今還有能救安救樂者乎。吃得痾得。不特盧扁用不著。即草茅庸醫。亦用不著。然而窮理驗癥采藥之醫王。終不自空過也。普門云念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杖人云念念不空過。北斗里翻身。或問如何是夢筆。曰千峰驢覷花中影。進云如何是境中人。曰一杖風生天下痕。恁么則恩歸有地也。曰馳書不到家。如何是選佛。曰倒騎玉象趁麒麟。金鞭指盡東西路。如何是選儒。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如何是雙選底向上宗風。振杖云待你夢見遮一棒著。

妙協

師與丁仲陽王于一諸公曰。世法不兼出世法。則人多為利欲恩愛所累更不知有生死性命。常樂我凈之妙。出世法不兼世法。則人多為枯稿寂滅所累。更不知有福智莊嚴。學問游養之事。所以世法賴有佛法。則性命心親而情欲心遠。自不致斗爭劫殺水火刀兵之競起于人間也。佛法賴有世法。則福慧心圓。利濟道廣。自不礙山林朝市凡圣龍蛇之互忘于法化也。此言雖淺。可以喻深。而吾洞上宗旨。特立君臣正偏。以發明世法出世法之妙協。真足陰翊王化。密旋神幾。信蓮花之法位。垂萬古之經綸。享帝網之珠宮。繼千圣之照用。諸公幸同參究。自到兼中。佛祖圣賢。果有二道乎哉。譬如甲子。一起甲于東方。一起子于北方。譬如宇宙。一衡而平列之。一縱而豎窮之。實一際也。

不語怪力以亂神

杖人嘗謂盧子繇曰。子不語怪力。以亂神也。神出至誠。怪力乃妄。其不語嚴矣。

旦氣

世法出世法。如一枰棋相似。處處能占地步。則頭頭皆有先著。惟在善應變耳。道人知得活子時之妙。則念念皆第一念。時時皆初子時。可信女偊之朝徹。孟氏之旦氣。亦秪尊此清明一念之能銳然在躬者。自不落昏散之暮氣。而通乎晝夜。嘗如神矣。

敬義先難

佛法無多。久長難得。自己主人公。立得定。造得妙。守之不渝。執之能變。如敬鬼神而務之至密。永遠如是。雖先難。必后獲也。雖然義之當為。無計得失。必乘時行之。老聃不云乎。執大象而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此正以能自執其大者。而爭天下先也。孰謂老氏不敢先此天下之大象乎。求道不先于性命急切而自立。恐猶未免為泛泛浮鷗。隨波而上下矣。

三驗關

子曰視其所以。可以得其心之發機矣。觀其所由。可以得其心之流注矣。察其所安。可以得其心之落處矣。以此三法勘證人之始終。豈不毒于莊子之九征乎。

傳心丹頭

圣賢之功在立教而道在傳心。心學不傳。惟傳此名教。漸變為功利爭奪。何以救之。使無傳心立命之學。為之運斤施鑿。終不免以糠秕而陶鑄堯舜之事業矣。古人以糠秕陶鑄堯舜者。正恐人滯于名教。變為功利爭奪也。孔子自敘志學而立者。知止也。從心不逾矩者。物格也。朝聞夕可而超超大覺。不為所知愚矣。或曰孔孟之道不能行于當世。何歟。曰圣人以萬世為土。木鐸至今在耳。薪盡火傳。鉆燧析薪。又何嘗不行于天地間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如能采草為藥。煉藥為毒。煉毒為丹。聚丹為神。則能變化天地人物而照耀今古也。子知之乎。

雕像

大匠得一良材。欲雕佛像。必先得佛像之名義。如佛有垂手者。有擎拳者。有高冠莊嚴如觀音者。有坦腹散誕如彌勒者。既先得此名義在心。而立其性命。然后運斤施鑿。任其橫斜曲直。始有數存焉。雖未即見容儀之精。與慈威之狀而彼匠心應手。一一皆率神明而化成之矣。至于已成形像。則落乎今時。名教節義之數矣。其立心造命于未形像之先。是豈人之見聞所能及。至于功成像見于有名義之后。人之聲色皆可擬矣。是故將發未發之際。神圣之所獨慎而不敢自欺者也。

情見之微

凡圣情見之幾。乃微細生滅之妄。妄惑之起。卒不易除。或以圣見而去凡情。或以凡情而去圣見。或復以情激烈其情。或復以見摧折其見。或以非情見而神悟其情見。或以即情見而頓證其情見。故有文殊仗劍。罔明出定。婆子燒庵。德山托缽等機緣。正所謂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想滅。肯心自許。與夫三墮滲漏之語。真先圣大悲。為法檀度之妙旨也。自非深入生死。透出圣凡。安能入此如幻解脫之金剛三昧哉。丹曰眾生勞之乃安。安乃肯勞。少有一得。蚖蛇戀窟。或委之天。或囗其力。或淺視之。不過如此。或深畏之。非我所及。竟亦茫茫。喚鐘作甕。故必以楔去楔。以疑去疑。親到乃見其誠然。歷過乃知其利害。力竭半途。因而退步。究不知也。隴斷迷飲。藉以牢籠。幾能破之。故深入門中之囗癥轉變如此不。似世味世獘之易辨也。老人苦心哉。今之見性。多泥神我。透脫一路。多屬冥諦。迷于本覺。生滅徒然。不了目前。有無俱妄猶不感和盤托出之恩乎。

真切金剛義

不見古之英雄。如漢高祖以布衣提三尺劍。假為義帝發喪之師。于諸暴虐王侯手中。奪得天下。及見沙中偶語。殿上擊劍。乃思制作法度。始于今日識天子之尊。又于沛豐見諸父老。乃悲歌慷慨。泣數行下。此皆真英雄。到真切所在。始有此真憤激。真畏懼。真慷慨。決非后人扭捏得出描寫得出。如漢高到此豈能即了帝王之局哉。縱于后來殺叛臣。困白登。屈后妃。囑平勃。安劉氏恐此心尚未能即盡也。夫高祖不過為雜霸之業。萬一不能企及三代之圣明。尚自如是。況此大法時機。可一言一行。一事一緣。即能盡哉。然此時機。惟佛圣英雄。乃能言言步步。推緊將去。始見大業之盛弘愿之深也。空生不是關初一番希有請法。后此一番悲泣希有。則何以見深聞此經者。必須說到行到。始能曲盡門庭堂奧之妙密哉。噫嘻。英雄不遇真知己。寶劍磨來付與誰。

知命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吾亦謂不知命亦無以為小人。蓋小人實托命于君子也。此命豈易知哉。知命。知天也。知禮。知地也。知言。知人也。

知故

夢筆詩曰天下藏所以時與機自翻。知此所以。則知天下之故。知此故。則仁無不明。明無不誠。誠則無有不能盡己盡人盡物。以參天地贊化育。皆此時機之自輪翻也。學易者本諸心征諸俯仰遠近。故不為爻象所迷。明心者本諸易以定時位條理故不為情偽所亂。凡此皆有其故知其故。而慎其感。則分合之幾不起離岐。生死之變。不生疑炫。且能以分合贊化育。以生死利性命焉。知此故則能通乎晝夜而知。即知此陰陽分合為原始反終。即知此生死之故皆天命流行之妙也。此故全在原反二字。即用九用六之用。如不知生死之故。如何能用原反。如不知原反之故。如何能用生死。如能用生死。則能用九之奇。用六之偶。用九用六。即所以旋天干地而用天地人物。使各自正其性命矣。

裁成因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河县| 巴彦县| 宁远县| 和硕县| 南部县| 柘城县| 金山区| 边坝县| 兴国县| 泊头市| 班玛县| 四会市| 龙游县| 申扎县| 荣昌县| 荣成市| 崇文区| 息烽县| 嵊州市| 叶城县| 佳木斯市| 新津县| 宜黄县| 宁乡县| 宜宾县| 施甸县| 时尚| 临沭县| 潍坊市| 武陟县| 韶关市| 蒙自县| 高台县| 宣武区| 黔江区| 双峰县| 利津县| 内黄县| 金坛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