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7章

  • 萬病回春
  • 龔廷賢
  • 4848字
  • 2015-12-26 18:21:51

素有熱者宜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半) 生地(一錢) 益母草(一錢) 白術(二錢) 條芩(一錢)砂仁(八分) 香附米(童便炒,一錢) 蘇梗(一錢) 黃連(炒,八分)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溫服。

安胎丸(妊娠常宜服之)當歸 川芎 白芍 條芩(各一兩) 白術(去蘆,五錢)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湯任下,空心服,日進三服。此方,養血清熱之藥也。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素慣半產者,皆宜服之,以清其源而后無患也。

素虛弱者宜芎歸補中湯 治婦人懷孕,血氣虛弱,不能榮養,以致數月而墮,名半產。

黃 (蜜炙) 人參 白術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干姜(煨炒) 阿膠(炒) 五味子 杜仲(酒炒) 木香 甘草上銼劑,水煎服。

千金保胎丸 凡女人受胎經二月而胎墮者,雖氣血不足,乃中沖脈有傷。中沖脈,即陽明胃脈,供應胎孕。至此時,必須節飲食、絕欲、戒怒,庶免小產之患,服此可以保全。

當歸(酒洗,二兩) 川芎(一兩) 熟地(姜汁炒,四兩) 阿膠(蛤粉炒,二兩) 艾葉(醋煮)砂仁(炒,五錢) 條芩(炒,二兩) 益母草(二兩) 杜仲(去粗皮,姜汁、酒炒,四兩) 白術(土炒,四兩) 陳皮(一兩) 續斷(酒洗,一兩) 香附米(二兩,酒、醋、鹽水、童便各浸二日炒)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下。

惡阻者,惡心阻其飲食也。當歸 白芍(煨) 陳皮 香附(炒) 白術(去蘆) 半夏(姜湯泡,香油炒過,不傷胎氣) 白茯苓(去皮) 藿香 神曲(炒) 砂仁(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銼劑,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

子煩者,心神悶亂也。白茯苓(去皮,二兩) 防風(一錢) 麥門冬(去心) 黃芩(各一錢半)上銼一劑,竹葉五片,水煎服。

子癇者,目吊口噤也。當歸 川芎 防風 獨活 茯苓 五加皮 薏苡仁 杏仁 酸棗仁 木香 羚羊角甘草 上銼一劑,生姜五片,水煎服。

子懸者,心胃脹痛也。(胎前諸病,總宜此方加減。)當歸 川芎 白芍 人參 紫蘇 陳皮 大腹皮(水洗) 甘草 上銼一劑,生姜五片、蔥白七寸,同煎服。腹痛加香附、木香;咳嗽加枳殼、桑白皮;熱加條芩;嘔加砂仁;瀉加白術、茯苓。

子腫者,面目虛浮也。當歸 川芎 白芍 地黃 茯苓 澤瀉 白術 條芩 梔子 麥門冬 濃樸 甘草上銼劑,水煎溫服。

子氣者,兩足浮腫也。天仙藤(即青木藤洗略炒) 紫蘇 陳皮 香附 烏藥 木香 甘草 上銼,生姜煎服,加蒼術尤良。

子淋者,小便澀少也。麥門冬 赤茯苓 木通 淡竹葉 上銼水煎,空心服。

轉胞者,卒不得小便也。冬葵子(五錢) 山梔子(五錢) 木通(三錢) 滑石(五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外用山梔子、冬葵子、滑石為末,田螺肉搗膏,或生蔥汁調膏貼臍中,立通。

崩漏者,屬血虛漏下也。

芎歸湯 治胎漏下血不止,或心腹脹,一服立效。

當歸尾 川芎(各五錢)上銼一劑,酒煎,入童便一盞,同煎服。

膠艾四物湯(一名安胎飲,治胎漏下血腹痛。)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阿膠(炒) 條芩 白術(去蘆) 砂仁 香附(炒) 艾葉(少許)上銼劑,糯米一撮,水煎,空心服。

胎動者,因有所傷也。

佛手散 治妊娠五七個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即便遂下。

當歸(六錢) 川芎(四錢) 益母草(五錢)上銼一劑,水煎,入酒一盞,再煎一沸,溫服;如人約行五里,再進一服。

胎逆喘急者,火動也。條芩 香附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妊娠傷寒護胎法 井底泥 青黛 伏龍肝 上為末攪勻,涂于孕婦臍中二寸許;如干,再涂上,以保胎孕也。

一妊婦下血,服涼血之藥,下血益甚,食少體倦,此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余用補中益氣湯而愈。后因怒而寒熱,其血仍下,此肝火旺而血沸騰。用加味逍遙散血止;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妊婦下血,發熱作渴、食少體倦,屬脾氣虛而肝火所侮。用四君加柴胡、山梔,血止。因怒復作,用六君加柴胡、山梔、升麻而安。

一妊婦胎六月,體倦懶食、面黃晡熱而胎不長,因勞欲墜,此脾氣不足也。用八珍湯倍加參、術、茯苓三十余劑,脾胃漸健,胎安而長矣。

一妊婦,墮胎昏潰、不時吐痰,自用養血化痰之劑,昏憒不省,自汗發搐,痰涎壅出。彼以為中風,欲用祛風化痰。予曰:此屬脾氣虛寒所致。遂用十全大補湯加炮姜,二十余劑,尋愈。

一妊婦,因怒吐血,兩脅脹痛,小便淋澀,此怒而血蓄于上,隨火出也。用小柴胡合四物,四劑血止;用六君子、安胎飲調理而安。

一婦人,經閉八月,肚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用胎癥之藥不應,余診視之曰:面青脈澀、寒熱往來,肝經血病也。此郁怒傷脾肝之癥,非胎也。不信,仍用治胎散不驗。余用加味歸脾、逍遙二藥各二十余劑,諸癥稍愈。彼欲速效,別服通經丸一服,下血、昏憒、自汗、惡寒、手足俱冷、嘔吐不食。余用人參、炮姜二劑漸愈,又用十全大補湯五十余劑而安。(以上俱見補益。)劉尚書寵夫人,有孕患惡阻,嘔吐不止、飲食不下、心中煩躁、頭目眩暈。諸醫以和脾胃之藥,二陳湯、藿香正氣散、保生湯之類,遍投罔效。余診左脈微數、氣口數,此血虛氣盛有火也。若不養血則火不降,火不降則嘔不止。以茯苓補心湯加姜汁、炒黃連、竹茹,二服痊愈。

一婦人,每懷孕至三個月必墮,不肯服藥。余以四五年老母雞煮湯,入紅谷、小黃米煮粥食之,不數次而胎固,至月滿而生男。

產育

脈:臨產六至,脈號離經;或沉細滑,若無即生。浮大難產,寒熱又頓。此時兇候,急于色征。面頰唇舌,忌黑與青。面赤母活,子命必傾,若胎在腹,子母歸冥。

夫產育之難者,此由產婦不曾預聞講說生育道理,臨事愴惶,用力失宜,遂有難產之患。是故有逆產者,則先露足;有橫產者,則手先露;坐產者,則先露其臀,此皆用力太早之過。夫當臍腹疼痛之初,兒身才轉而未順,用力一逼遂致橫逆。若手足先露者,用針刺兒手足心一二分深,三四刺之,以鹽涂其上,輕輕送入。兒得痛驚轉一縮即順生矣。或先足下者,謂踏蓮花生,急以鹽涂兒腳底,又可急搔之,并以鹽摩母腹上,則正生矣。

凡胎衣不下,乃母生兒訖,流血入衣中,衣為血所脹,故不得下。治之稍緩,脹滿腹中,以次上沖心胸,痛疼喘急,必致危篤。若偶得此癥,急系臍帶急斷之,以物墜住,使其子血脈不潮入胞中,則胞衣自當痿縮而下;縱淹延數日,亦不害人。只要產母心懷安泰,不可輕信穩婆妄用手法,多因此而損者,良可嘆哉!又胞衣不下,因產母元氣衰薄者,用芎歸倍桂以溫之,自下。

凡妊婦欲產,痛陣尚疏,經三兩日不生,或產母氣之委頓,產道干澀,致令難產。才覺腹痛,但破水后,便可服以五積散加杏仁七粒、木香磨、順流水、姜棗煎,調百草霜末一錢服之。未經破水者勿服。

凡生產先知此十證,庶免子母之命折于無辜也。世之救生者,少有精良妙手,多致傾命。余因傷痛而備言之:一曰正產:正產者,言懷胎十月,陰陽氣足,忽然作陣疼痛,胎至谷道,漿破血下,兒即正產。

二日傷產:傷產者,言懷胎未足月,有所傷動,以致忽然臍腹疼痛,或服催藥過早,或產母努力太早,逼兒錯路不能正生。凡分娩,須待兒身轉順,頭對產門,努力一送,兒即正生。

三曰催生:催生者,言欲產時,兒頭至產門,方眼藥催之。或經日久,產母困倦難生,宜服藥以助其血氣,令兒速生。

四曰凍產:凍產者,言天氣寒冷,產母血氣遲滯,兒不能速生。故衣裳宜濃,產室宜暖,背心亦宜溫和,庶兒易生。

五曰熱產:熱產者,言盛暑之月,產婦當溫涼得宜。熱甚,產母則頭疼、面赤、昏暈。若產室人眾,熱氣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暈。若夏月,風涼陰雨亦當謹避。

六曰橫產:橫產者,言兒方轉身,產母用力逼之故也。凡產母,當令安然仰臥,穩婆先推兒身順直,頭對產門,以中指探其肩,不令臍帶羈扳,方用藥催之,繼以產母努力兒即生。

七曰倒產:倒產者,言兒未能轉身,產母努力故也。當令產母仰臥,穩婆推入,候兒自順。若良久不生,令穩婆手入產戶一邊,撥兒轉順近產門,卻服催藥,并努力即下。

八曰偏產:偏產者,言兒回身未順生路,產母努力,逼兒頭偏一邊,產雖露頂非也,乃額角耳。當令產母仰臥,穩婆輕手正其頭向產門,卻令產母努力,子即下。若兒頂后骨偏在谷道露額,令穩婆以綿衣炙暖裹手于谷道外傍輕手推正,令產母努力,兒即生。

九曰礙產:礙產者,言兒身已順,門路已正,兒頭已露,因兒轉身,臍帶絆其肩,以致不能生。令產母仰臥,穩婆輕推兒向上,以中指按兒肩,脫臍帶,仍令兒身正順,產母努力,兒即生。

十曰坐產:坐產者,言兒之欲生,當從高處牢系手巾一條,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坐,令兒生下。不可坐抵兒生路。

十一曰盤腸產:趙都運恭人,每臨產則子腸先出,然后產子,其腸不收,名曰盤腸。穩婆以醋水半盞,默然產婦面背方收,不可不知。

子死腹中:夫子死腹中者,多因驚動太早,或觸犯禁,或抱腰太重,或頻探試水胎衣先破,血水先盡而胎干涸故耳。其候產母唇舌青黑者,子母俱死。若舌黑,或脹悶甚者,然其子已死矣。先以平胃散一兩,酒水各半煎,卻投樸硝半兩(即熟皮硝)服;或用硝一兩,以童便調下亦妙。

平胃散蒼術(米泔浸) 陳皮 濃樸(姜汁炒) 甘草上銼一劑,酒水煎,加樸硝再煎一二沸,溫服。

如因難產,或大寒時,急以大油紙捻,徐徐斷其臍帶。雖兒已死,令暖氣入腹,多得復生。切不可用刀斷之。

產生難者,燥澀緊斂也。(催生只用芎歸湯,最穩當又效捷。)催生飲當歸 川芎 大腹皮(洗) 枳殼(麩炒) 白芷(各等分)上銼一劑,水煎溫服。此五味下胎催生立應。

柞木飲 催生,亦治橫生逆產、死胎爛脹不下者,服之立下如神。

柞木生枝如小指大者一握,凈洗銼碎,一葉一刺,處處有之 甘草(五寸)。

上銼一大劑,水一碗半,砂鍋內紙二重密封,慢火煎至一半。候產母腹痛甚時,溫飲一杯,不過一二服,覺下重即生。

催生湯 候產母腹痛腰痛、見胞漿水下方服。

桃仁(炒,去皮) 赤芍 牡丹皮(凈) 官桂 白茯苓(去皮。各一錢)上銼一劑,水煎熱服。

如神散 催生屢效靈妙,于理固難通,于事實殊效。

臨產時,令人路上尋草鞋一只,取耳燒灰,溫酒調下三錢。如得左足者生男,右足者生女,復者兒死,側者有驚。此藥委是神奇。

催生散 治難產并胞衣不下。

白芷 伏龍肝 百草霜 滑石(各等分) 甘草(減半)上為細末,用芎歸湯入酒、童便少許,調前末服之,二次立效。

脫衣散 治胞衣不下。

川牛膝(三錢) 歸尾(二錢) 木通(三錢) 滑石(四錢) 冬葵子(二錢半) 加枳殼(二錢)上銼劑,水煎熱服。

有胞衣不下,因產母元氣虛薄者,用芎、歸倍桂以溫之自下。

補遺方治婦人難產 用蛇蛻一錢,焙存性為末,黃酒調下即生。

治橫生逆產 服諸符藥不下者,灸右足小指尖頭三炷,艾炷如小麥大。

治死胎不出 麝香(五分、另研) 官桂末(三錢) 作一服,黃酒調下,須臾,如手推下效。

治胎死腹中,疼痛不已 鹿角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三錢,溫黃酒送下。

一孕婦,交骨不開,產門不閉,皆由元氣虛弱,胎前失于調攝,以致血氣不能運達而然也。交骨不開,陰氣虛也,用加味芎歸湯、補中益氣湯。產門不閉,氣血虛也,用十全大補湯。(加味芎歸湯,即芎、歸各一兩,加自死龜板一個酥炙、婦人頭發一握燒存性,為散。每服五錢,水煎服,如人行五里即生。如胎死亦下。灼過龜板亦可。)

小產

小產重于大產,將息當過十倍。大產乃栗熟自脫,小產如采生栗,破其皮殼,去其根蒂,非自然者。蓋胎臟損傷,胞系腐爛,然后胎墮,豈不過于大產?但多以小產為輕,以致損命。大抵小產宜補血、生肌肉、養臟氣、生新血、去瘀血。

補氣養血湯 治小產氣虛、下血不止。

人參 黃 (蜜炒) 當歸 白術(去蘆) 白芍藥(酒炒) 艾葉 炙甘草 阿膠(炒) 川芎 青皮(去瓤) 香附(炒) 砂仁(各等分)上銼一劑,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補血定痛湯當歸 川芎 熟地 白芍(酒炒,各一錢) 玄胡索(七分) 桃仁(去皮研細) 紅花(各三分)香附 青皮(炒) 澤蘭 牡丹皮(各五分)上銼一劑,用水一盞半,入童便、酒各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若以手按腹愈痛,此是瘀血為患,宜用此藥。若按之反不痛,此是血虛,宜用四物湯、參苓白術,若痛而作瀉,此是脾虛,宜六君子加破故紙(炒)、肉豆蔻(煨)、姜棗煎服。

產后

脈:產后緩滑,沉細亦宜;實大弦牢,澀疾皆危。

婦人產畢,飲熱酒、童便共一鐘,閉目少坐,上床倚高,立膝仰臥,不時喚醒及以醋涂鼻,或用醋澆炭及燒漆器,更以手從心捍至臍下,使惡露不滯。如此三日,以防血暈、血逆。酒雖行血,亦不可多,恐引血入四肢,且能昏暈,宜頻食白粥少許。一月之后,宜食羊肉、豬蹄少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蛟河市| 宁国市| 稻城县| 河南省| 玛纳斯县| 巴东县| 桦川县| 怀宁县| 六安市| 阿克苏市| 团风县| 隆回县| 西丰县| 延川县| 隆昌县| 宜兰市| 宣城市| 远安县| 濮阳县| 渝北区| 平罗县| 兴文县| 竹山县| 桐柏县| 固安县| 拜城县| 清新县| 读书| 治县。| 双江| 莱芜市| 左贡县| 阳曲县| 广昌县| 宜兰市| 宁蒗| 阿拉善盟| 安阳市| 中江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