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8章

  • 萬病回春
  • 龔廷賢
  • 3849字
  • 2015-12-26 18:21:51

仍慎言語、七情、寒暑、梳頭洗足,以百日為度。若氣血素弱者,不計日月,否則患手足腰腿酸疼等癥、名曰蓐勞,最難治療。初產時,不可問是男女,恐因言語而泄氣,或以愛憎而動氣,皆能致病。不可獨宿,恐致虛驚。不可刮舌,恐傷心氣。不可刷齒,恐致血逆。須血氣平復,方可治事。犯時微若秋毫,或病重如山岳,可不戒哉!產后諸疾,以末治之,大補氣血為主也。

芎歸補血湯 治產后一切諸病,氣血虛損,脾胃怯弱,或惡露不行,或去血過多,或飲食失節,或怒氣相沖,以致發熱惡寒、自汗口干、心煩喘急、心腹疼痛、脅肋脹滿、頭暈眼花、耳鳴、口噤不語,昏憒等癥。

當歸 川芎 白術(去蘆) 白茯苓(去皮) 熟地黃 陳皮 烏藥 香附(童便炒) 干姜(炒黑)益母草 牡丹皮 甘草上銼一劑,生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溫服,看病加減于后:一、產后惡寒發熱、頭疼體痛、脈大無力者,是氣血俱虛也。根據本方加人參、黃 ,去川芎、牡丹皮、益母草。

一、產后早起勞動,發熱惡寒,根據本方加人參、黃 。

一、產后惡露不盡,胸腹飽悶疼痛,或腹中有塊,惡寒發熱,有惡血也。根據本方加桃仁、紅花、肉桂、牛膝、枳殼、木香、玄胡索、童便、姜汁少許,去熟地黃。

一、惡血去后,腹不滿、不硬、不痛,但虛熱不退,根據本方加人參,去牡丹皮、益母草。

一、產后惡露不盡,瘀血上沖,昏迷不醒,腹滿硬痛者,當去惡血。根據本方加桃仁、紅花、肉桂、玄胡索、牛膝、童便、姜汁少許。

一、產后腹軟、滿不硬痛者,不是瘀血,乃是脾虛故也。根據本方加人參、砂仁、濃樸,去益母草、牡丹皮。

一、產后惡露不盡,敗血流入肝胃二經,或腹脅刺痛,或發腫滿。根據本方加遠志、紅花、濃樸、玄胡、肉桂、青皮、木香,去熟地。久不愈,成血鼓。

一、產后血去不止,是血虛血熱。根據本方加人參、黃 、生地黃、炒梔子、荊芥、阿膠、烏梅,去益母草、牡丹皮、烏藥。血甚不止,加地榆,次茅根汁、磨墨調。血久不止成血崩,服五灰散(方見血崩。)一、產后去血過多,大腸干燥無血,大便閉結不通,根據本方加麻黃、生地、桃仁、杏仁、黃芩、枳殼、濃樸、紅花,去川芎、白術、茯苓、烏藥、干姜、益母草、陳皮。

一、產后氣大脫、血虛極,昏暈不醒者,切不可驚哭叫動,則驚散真氣乘昏暈死。可用熱米湯布按元氣復醒。根據本方加人參、黃 ,去牡丹皮、益母、烏藥,先將熱醋熏即醒。

一、產后泄瀉,脾虛發腫,根據本方加人參、蒼術、濃樸、砂仁、豬苓、木通、大腹皮、白芍炒,去熟地黃、川芎、烏藥、益母草、牡丹皮;瀉甚不止,加肉蔻、柯子、烏梅,去濃樸;久不愈,成產后脾瀉中滿。

一、產后食傷脾胃,飽悶泄瀉,后變痢者,難治。根據本方加砂仁、木香、山藥、蒼術、濃樸,白芍炒,去熟地、川芎、益母草、牡丹皮、烏藥。瀉甚不止,加肉蔻、訶子(煨)、烏梅,去濃樸、木通。

一、產后惡心、嘔噦不止,若去血過多,乃是脾胃虛寒、血少之故。根據本方加人參、半夏、烏梅,去益母草、牡丹皮、香附、烏藥。

一、產后惡露去少、嘔噦惡心、胸脹、或胸膈疼痛,是惡血沖胃。根據本方加肉桂、砂仁、濃樸、紅花,去熟地、白術、茯苓。

一、產后因怒傷肝,胸脅刺痛、飽脹、不進飲食、發熱,根據本方加砂仁、木香、濃樸、青皮、玄胡索、茴香,去熟地黃、白術、茯苓、益母草、牡丹皮。

一、產后血虛,發煩躁、虛驚、睡臥不寧、錯語失神,根據本方加人參、酸棗仁、竹茹、炒山梔、麥門冬、辰砂,去烏藥、牡丹皮、益母草、干姜。

一、產后口眼 斜、手足牽引,或筋惕肉 ,或驚悸、戰掉不止,或作寒熱,脈或大無力,或虛細,皆是氣血俱虛,不能榮養筋脈。根據本方加人參、黃 、辰砂,去烏藥、干姜、益母草、牡丹皮。若脈來浮緊有力,恐血虛中風,本方去黃 、辰砂,加防風、荊芥、羌活。不可全作風治,以風散氣,誤矣。有痰加竹瀝、姜汁少許、半夏姜炒,去黃 ,二三服藥除防風、荊芥、羌活,根據本方加減調理。

一、產后心血空虛、神無所根據,或因悲思郁結、怒氣憂驚。驚則神舍空,舍空則生痰,是神不守舍,使人驚狂煩亂、時罵欲走、悲歌妄笑,頭搖手戰。根據本方加人參、竹茹、酸棗仁、麥門冬、山梔、貝母、枳實、辰砂、竹瀝、姜汁,去川芎、烏藥、干姜、益母草、牡丹皮。

產后血少,脾虛生痰,痰迷心竅,使人昏迷,不能言語。根據本方加栝蔞、貝母、枳實、人參、菖蒲、桔梗、竹瀝、姜汁少許,去香附、烏藥、干姜、益母草、牡丹皮。

一、產后心血空虛,心無血養,口不能言,精神短少,根據本方加人參、酸棗仁、石菖蒲、遠志、茯神、生地、桔梗、麥門、竹瀝、姜汁少許,去牡丹、益母、烏藥、干姜、香附。

一、產后去血過多,血虛發腫者,根據本方加砂仁、大腹皮、濃樸、豬苓、木通,去牡丹皮、益母草、烏藥、干姜。

一、產后惡血去不止,流入脾經,發腫滿者,根據本方加紅花、大腹皮、濃樸、砂仁、木香、豬苓、木通,去益母草、烏藥、白術、茯苓。

一、產后脾虛,飽悶不進飲食,根據本方加砂仁、白豆蔻、濃樸、益智、木香,去川芎、益母、牡丹皮、烏藥、干姜。

一、產后血虛,煩渴不止,津液枯竭,根據本方加人參、麥門、五味子、天花粉、葛根、蓮肉、烏梅、白芍,去川芎、干姜、牡丹皮、益母草、烏藥、香附。

一、產后脾虛,發痰喘氣急。根據本方加沉香、木香、蘇子、濃樸、白芍、砂仁、枳實、貝母、竹瀝、姜汁少許,去益母草、牡丹皮、干姜、白術、香附、烏藥。

一、產后因去血過多,遍身骨節痛難轉側,是血虛不能榮養筋骨。根據本方加生地黃、白芍、紅花、人參、牛膝、乳香、薄桂少許,去益母草、牡丹皮、烏藥、干姜。

一、產后因去血過多,血虛發 者,根據本方加黃 、人參、生地、白芍,去益母、牡丹皮、姜汁、烏藥。

發熱加柴胡、黃芩少許;有痰加栝蔞、貝母、枳實、竹瀝、姜汁少許,去熟地黃。

一、產后形體壯盛,手足癱瘓,遍身疼痛,難以動縮者,是血虛有風痰也。根據本方加貝母、枳實、薄桂、牛膝、炒黃芩、羌活、蒼術、白芍、竹瀝、姜汁少許,去益母草、牡丹皮、干姜、烏藥、白術。

一、產后初起腹中有塊,升舉作痛,無寒熱者,俗云兒枕,七日痛自已。或腹痛、塊痛、作寒熱者,痛不移處,是死血痛,當去惡血,痛自止矣。

一、產后初起蒸乳發寒熱者,根據本方加枳實、通草。

益母丸 治婦人胎前產后,或難產、胎肥不下,血暈不醒,或惡露不盡,俱可服之。五月五日午時取益母草陰干,搗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圓眼大。每服一丸,童便、好酒各半研化服之。不飲酒,姜湯化下。

回生丹(長葛孫奎亭經驗)大黃(一斤,為末) 蘇木(二兩,銼,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去渣不用,存汁) 紅花(三兩,炒黃色,入好酒一大壺,同煮三五滾,去紅花不用,存汁用) 黑豆(三升,煮熟取汁三碗,去豆不用、只用豆汁) 先將大黃末以好米醋三四碗攪勻,以文武火熬成膏,如此二遍。次下紅花酒、蘇木湯、黑豆汁,攪開,大黃膏入內,又熬成膏取出。如有鍋粑再焙干,入后藥: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茯苓(去皮)、蒼術(米泔浸)、香附米、烏藥、玄胡索、桃仁(另研)。蒲黃、牛膝(去蘆,各一兩)、白芍(酒炒)、甘草、陳皮、木香、三棱、五靈脂、羌活、地榆、山萸(酒浸去核。各五錢)、人參、白術(去蘆)、青皮(去穣)、木瓜(各三錢)、良姜(四錢)、乳香、沒藥(各一錢。)上為細末,用大黃膏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酒頓化通口服。若產后頭疼、身熱、有汗,謂之傷風,加桂枝末三分,姜蔥煎湯頓化服之;若產后頭疼、身熱、無汗,謂之傷寒,加麻黃末三分,姜蔥煎湯,頓化服之,若產后無乳加天花粉三分、當歸尾三分、穿山甲炙三分、黃連三分,為末,同入酒內化開,不拘時服。令乳母將乳頭揉千余轉,其乳如涌泉自出。

保生論回生丹功效:養胎益血和子,治妊婦失宜、勞復胎動,或胎漏惡露時下;臟極寒、久不成胎、痿燥不長、過期不產;日月雖滿,動作無力,或致損墜;產時未至,惡露先下,胞終枯燥,致令難產;或逆痼悶亂,連日不產,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出冷沫;惡露上攻,昏悶不省,喘促汗出;及血未盡,臍腹冷痛,寒熱往來;或因產勞虛損,身羸而黃、體瘦心怯、盜汗、飲食不進,漸成勞疾。八月常服,壯氣養胎順產,滋陰養血,調和陰陽,密腠理、實臟腑治風,虛實痼冷。閨門寶鑒經驗醫方,治妊婦胎前產后,崩漏帶下,室女絕閉,月水不調。

第一:子死腹如何?答曰:妊母因染熱病,六七日經傳,臟腑熱極,以致子死腹中,墜臍下不分離,命在須臾,急服回生丹三丸便生。

第二:難產如何?答曰:緣胎氣已成,子食母血,臨月足余,血化成塊,俗呼為兒枕。臨產時兒枕先破,及將生時,枕破,血裹其子,故難產。但服此藥,遂去敗血,須臾自生,橫生逆產同治。

第三:產后胎衣不下如何?答曰:母子分解既訖,母受其寒,產血入胎衣中,被血所脹。此胎衣不下,令人脹悶、飲食不進。去衣中敗血,自然下矣。

第四:產后血暈,起止不得,眼見黑花如何?答曰:產后三日,血氣未定,還走五臟,奔克于肝。醫人不識,呼為暗風,差矣。宜此丹治之即愈。

第五:產后口干心悶如何?答曰:產后七日以來,血氣未定,因三日食面,面與血結,積聚在心,是以煩渴。醫人不識,呼為胸膈壅悶。但服此藥,萬無一失。

第六:產后寒熱似瘧如何?答曰:產后虛羸,血入于心肺,熱入于脾胃,則寒熱極反渴。醫人不識,呼為瘧疾,誤傷產婦,不可勝紀。若服此救之,百發百中。

第七:產后四肢浮腫如何?答曰:敗血走注,五臟轉滿,四肢停留,回轉不得,乃化為浮腫,遂致四肢俱腫。醫人不識,遂呼為水腫與血腫,不問水腫氣閉而小便澀;血腫氣竭而四肢寒。先服此丹去敗血,后用利水氣藥。

第八:產后血邪,如見鬼神、癲狂、言語無度如何?答曰:產后敗血,熱極沖心,所以煩躁、言語癲狂。

醫人不識,呼為風邪。若以風治之,是庸醫誤人。若急服此丹,萬無一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卢氏县| 兴山县| 汕头市| 普定县| 马龙县| 哈尔滨市| 西乌珠穆沁旗| 明光市| 达拉特旗| 土默特右旗| 福鼎市| 尖扎县| 新郑市| 万年县| 武义县| 鹤岗市| 微山县| 波密县| 桐庐县| 栖霞市| 黄石市| 丹寨县| 田东县| 大理市| 昌宁县| 合川市| 凤山县| 宜君县| 茶陵县| 襄城县| 黄山市| 朝阳区| 沁阳市| 华宁县| 门源| 海丰县| 洛浦县| 昌乐县| 沙坪坝区|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