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形意拳(4)

  • 拳意述真
  • 孫祿堂
  • 2960字
  • 2015-12-26 18:12:32

余練習拳學,一生不知用奸詐之心,先師亦常云:兵不厭詐。自己雖不用奸詐,然而不可不防他人。終身未嘗有意一次用奸詐之勝人,皆以實在功夫也。若以奸詐勝人,彼未必肯心服也。奸詐心有何益哉。與人相較,總是光明正大,不能暗藏奸心,或是勝人,或是敗于人,心中自然明曉,皆能于道理有益也。雖然奸詐自己不用,亦不可不防。惟是,彼之道理剛柔、虛實、巧拙不可不察也(此六字是道理中之變化也。奸詐者,不在道理之內,用好言語將人暗中穩住,用出其不意打人也)。剛者,有明剛,有暗剛;柔者,有明柔,有暗柔也。明剛者,未與人交手時,周身動作神氣皆露于外。若是相較,彼一用力抓住吾手,如同鋼鉤一般,氣力似透于骨,自覺身體如同被人捆住一般。此是明剛中之內勁也。暗剛者,與人相較,動作如平常,起落動作亦極和順,兩手相交,彼之手指軟似棉,用意一抓,神不只透于骨髓,而且牽連心中,如同觸電一般,此是暗剛中之內勁也。明柔者,視此人之形式動作,毫無氣力,若是知者視之,雖身體柔軟無有氣力,然而身體動作身輕如羽,內外如一,神氣周身并無一毫散亂之處,與彼交手時,抓之似有,再用手或打或撞而又似無。此人又毫不用意于己。此是明柔中之內勁也。暗柔者,視之神氣威嚴,如同泰山;若與人相較,兩手相交,其轉動如鋼球,手方到此人之身似硬,一用力打去則彼身中又極靈活,手如同鰾膠相似,胳膊如同鋼絲條一般,能將人以粘住或纏住,自己覺著諸方法不能得手,此人又無有一時格外用力,總是一氣流行,此是暗柔中之內勁也。此是余與人道藝相交,兩人相較之經驗也。以后學者若遇此四形式之人,量自己道理深淺,神氣之厚薄,而相較量。若是自己不能被彼之神氣欺住,可以與彼相較;若是見面先被彼神氣罩住,自己先懼一頭,就不可與彼較量。若無求道之心則己,若是有求道之心,只可虛心而恭敬之,以求其道也。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能如此視人,能如此待人,可以能無敵于天下也。并非人人能勝方為英雄也。虛實巧拙者,是彼此兩人一見面,數言就要相較,察彼之身形高矮,動作靈活不靈活,又看彼之神氣厚薄,一動一靜,言談之中,是內家是外家,先不可驟然取勝于人,先用虛手以探試之,等彼之動作,或虛或實,或巧或拙,一露形跡,勝敗可以知其大概矣。被人所敗不必言矣。若是勝于人亦是道理中之勝人也。就是被人所敗,亦不能用奸詐之心也。余所以練拳一生,總是以道服人也。以上諸先師亦常言之,亦是余一生所經驗之事也。以后學者,雖然不用奸詐,不可不防奸詐,莫學余忠厚,時常被人所欺也。

第十節 田靜杰論形意拳

形意拳術之理,本是不偏不倚,中正和平,自然一氣流行之道也。拳經云:“身式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即不偏不倚之意也。其氣卷之則退藏于密(即丹田也),放之則彌六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內三合也。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外三合也)。練之發著于十二形之中(十二形為萬形之綱也)。身體動作因著形式,有上下大小之分,動靜剛柔之判,起落進退之式,伸縮隱現之機也。雖然外體動作有萬形之分,而內運用一以貫之也。

第十一節 李奎元論形意拳

一則

形意拳術之道,意即人之元性也,在天地則為土(土者,天地之性;性者,人身之土也),在人則為性,在拳則為橫。橫者,即拳中先天圓滿中和之一氣也。內包四德,即劈崩鉆炮也,亦即真意也。形意者,是人之周身四肢動作,從其規矩,順其自然,外不乖于形式,內不悖于神氣。外面形式之順,則內中神氣之和;外面形式之正,是內中意氣之中。是故見其外,知其內;誠于內,形于外,即內外合而為一者也。先賢云:“得其一而萬事畢”,此為形意二字大概之意義也。

坐功雖云靜極而生動,丹田之動是外來之氣動,其實還是意動,群陰剝盡一陽來復,是陰之靜極而生動矣。丹書練己篇云:“己者,我之真性,靜則為性,動則為意,妙用則為神也。不靜則真意不動,真意不動,而何有妙用乎”。所以動者,是真意。練拳術到至善處,亦是性至靜,真意發動,而妙用即是神也。至于坐功靜極而動采,取火候之老嫩,法輪升降之歸根,亦不外性靜意動,一神之妙用也。

二則

練形意拳術,頭層明勁,垂肩墜肘塌腰,與寫字之功夫,往下按筆意思相同也。二層練暗勁,松勁往外開勁縮勁,各處之勁與寫字提筆意思相同也。頂頭蹬足,是按中有提,提中有按也。三層練化勁,以上之勁,俱有而不覺有,只有神行妙用,與之隨意作草書者,意思相同也。其言拳之規則法度,神氣結構,轉折形質,與曾文正公家書輪書字,言乾坤二卦,并禮樂之意者,道理亦相同也。

三則

形意拳術之道,勿拘于形式,亦不可專務于形式,二者皆非正道,先師云:法術規矩在假師傳,道理巧妙須自己悟會。故練拳術者,不可以練偏僻奇異之形式,而身為其所拘。亦不可以練散亂無章之拳術,而不能通其道。所以練拳術者,先要求明師得良友,心思會悟,身體力行,日日習練,不可間斷,方能有得也。不如是,混混沌沌一生,茫然無所知也。俗語云:“世上無難事,就怕心不專”,世人皆云拳術道理深遠,不好求,實則不然。中庸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天地之間,萬物之理,皆道之流行分散耳。人為一小天地,亦天地間之一物也。故我身中之陰陽,即天地之陰陽也;萬物之理,亦即我身中之理也。大學注云:“心在內,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易注云:“遠在六合以外,近在一身之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天地之大,六合之遠,萬物之理,莫不在我一身之中。其拳始言一理,即形意拳中之太極三體式之起點也,中散為萬事,即陰陽五行十二形,以至各形之理,無微不至也。末復合為一理者,即各形之理,總而合之內外如一也。放之則彌六合者,即身體形式伸展,內中神氣放開,圓滿無缺也。高者如同極于天也,遠者如至六合之外也。卷之則退藏于密者,即神氣縮至于丹田,至虛至無之意義也。遠取諸物者,譬如蛇之一物,曲屈天矯,來去如風,吾欲取其意也。近取諸身者,若練蛇形須研究其形,是五行拳中何行合化而生出此形之勁也。勁者,即內中神氣貫通之氣也。所以要看此形之行動,頭尾身,伸縮盤旋三節一氣,無一毫之勉強也。物之性能,柔中有剛,剛中有柔。柔者,如同絲帶相似;剛者,纏住別物之體,如鋼絲相似。再將物之形式動作靈活、曲折、剛柔之理,而意會之,再自己身體力行而效之,功久自然得著此物之形式性能,與我之性能合而為一矣。此形之性能,格物通了,再格物他形之性能。十二形之理亦然。以至于萬形之理,只要一動一靜,驟然視見,與我之意相感,忽覺與我身中之道相合,即可仿效此物之動作,而運用之。所以練拳術者,宜虛心博問,不可自是。余昔年與人相較槍拳之時,即敗于人之手,然而又借此他勝我之法術,而得明我所練之道理也。是故拳術即道理,道理即拳術。天地萬物無不可效法也,即世人亦無不可作我之師與友也。所以余幼年練拳術,性情異常剛愎,總覺已高于人,自拜郭云深先生為師,教授形意拳術,得著門徑,又得先生循循善誘,自己用功,晝夜不斷,又得良友相助,忽然豁然明悟,心闊似海,回思昔日所練所行,諸事皆非,自覺心中愧悔,毛發悚懼,自此而知古人云:“求圣求賢在于己,功名富貴在于命”。練拳術者,關于人之一生禍福,后學者不可不知也。自此以后不敢言己之長,議人之短,知道理之無窮,俗云:“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心中戰戰兢兢,須臾不敢離此道理,一生亦不敢驕矜于人也。

四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仪陇县| 平南县| 墨竹工卡县| 壤塘县| 太谷县| 襄城县| 加查县| 呼和浩特市| 儋州市| 泰来县| 衡东县| 旬邑县| 页游| 朝阳市| 辽源市| 南投县| 梁平县| 华亭县| 昌宁县| 日喀则市| 旬阳县| 织金县| 广水市| 罗山县| 安庆市| 双城市| 岫岩| 筠连县| 赣州市| 右玉县| 阳原县| 常熟市| 泾川县| 桐乡市| 中西区| 高雄县| 新安县| 通州市| 晴隆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