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 周易淺述
- (清)陳夢雷
- 5141字
- 2015-12-26 18:10:52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
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
可觀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舱?、陷也。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序卦之意。有以相因為序、乾坤屯蒙是也。有以相反為序、泰否剝復是也。天地間不出相因相反二者。始則相因、極必相反也。
右上篇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
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右下篇或問、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多寡不均何也。曰。卦有正對、有反對。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八卦、正對也。正對不變、故反復觀之止成八卦。其余五十六卦、反對也。反對者皆變、故反復觀之共二十八卦。
以正對卦合反對卦觀之、總而為三十六卦。其在上經、不變卦凡六、乾坤坎離頤大過是也。自屯蒙而下二十四卦、反之則為十二卦。以十二而加六、則十八也。其在下經、不變卦凡二、中孚小過是也。自咸恒而下三十二、反之則為十六。以十六而加二、亦十八也。其多寡之數未嘗不均也。
雙湖胡氏曰、文王序卦大抵本先天圖。以東西南北四方正卦乾坤坎離、為上經之始終。以西北隅艮、東南隅兌合而為咸。西南隅巽、東北隅震合而為恒。四隅反卦為下經之始。而終之以既未濟、則亦坎離之交不交也。
故乾坤坎離四純卦皆居上經。震巽艮兌四純卦皆居下經、又以反對為次。
離非伏羲之舊、而先天之圖大旨則備見焉。夫子序卦、直以卦名發其次第之義、而他則未暇及耳。又按、呂氏要指曰、易、變易也。天下有可變之理、圣人有能變之道。反需為訟、泰為否、隨為蠱、晉為明夷、家人為睽。
此不善變者也。反剝為復、遯為壯、蹇為解、損為益、困為井。此善變者也。文王示人以可變之幾、則??砂?、亂可治。特一轉移間耳。后天之學其以人事贊天地之妙歟。又嘗合上下經始終而論之。乾坤、天地也??搽x、水火也。以體言也。咸恒、夫婦也。既未濟、水火之交不交也。以用言也。
上經以天道為主、具人道於其中。下經以人道為主、具天道於其內。三才之間、坎離最為切用。日月不運、寒暑不成矣。民非水火不生活矣。心火炎燥而不降、腎水涸竭而不升、百病侵陵矣。故上下經皆以坎離為終焉。
按、沙隨程氏謂序卦非圣人之書、韓康伯謂序卦非圣人之精蘊、朱子辨之曰、謂序卦非圣人之精則可、非圣人之蘊則不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此易之精也。序卦無所不有、此易之蘊也。今按、橫圖圓圖方圖之序、伏羲所由以畫卦也。先天之學、不待語言文字者也。序卦所云、文王所由以作易也。后天之學、得語言文字而明者也。伏羲之后、連山首艮、歸藏首坤。則六十四卦之序、在夏商已不一。文王憂患作易、曲盡天道人事之變。皆從卦之名義。或取相因、或取相反而為之序。故序卦所云、謂非先天之精蘊則可、謂非后天之精蘊則不可。后人或即麻衣反對之言以明序卦之偽、則尤一偏之論。夫屯之與蒙、需之與訟、其為綜卦何疑。坤后繼屯、蒙后次師、於卦畫非有所據。自當如序卦所云、由卦名以思其義。
程氏疑其非圣人之書、得無過乎。
雜卦傳
序卦、所以言易道之常。雜卦、所以言易道變。雜卦但要取反對之義。
反覆其卦、則吉兇禍福、動靜剛柔皆相反也。序卦自乾坤而下三十卦、咸恒而下三十四、雜卦亦然。序卦反對、雜卦亦然。序卦反對、雜卦亦多反對、此其所同也。序卦以乾坤頤大過坎離在上篇、中孚小過在下篇、故二篇反對皆成十八卦。雜卦但以乾坤在上篇、余盡在下篇、又自大過以下不復反對、此其所異也。以其序次錯綜、故謂之雜。然自乾至困當上經三十卦、實雜下經十二卦於其中。咸至夬當下經三十四卦、又雜上經十二卦於其中。則雜之中、又有不雜者存焉。又卦以乾為首而終之以夬。蓋夬以五陽決一陰、次去則又為純乾矣。故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是又圣人扶陽抑陰之意也。又按、春秋傳有屯固比入坤安震殺之語、疑古筮書以一字斷卦義者多有之。夫子雜採其辭為經羽翼、本非創作。故謂之雜、未可知也。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剛柔、以德言。憂樂、以事言。剛皆屬乾、而純乾為至剛。柔皆屬坤、而純坤為至柔。然二卦之二五皆得中、爻位剛柔又各有相濟、非倚於一偏者。就其德之各見者、則分為剛柔耳。比九五居上而得眾、故樂。師九二居下而任重、故憂。又順在內故樂、險在內故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以我臨物曰與、物來觀我曰求。臨卦以二陽在下徧臨四陰、而六五上六又若以上臨下。觀卦九五觀示乎下、而四陰又相率以觀乎上互有求與之意?;蛘摺⒁稍~。無求與而若有求與。見為與又疑於求、見為求又疑於與也。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屯、震遇坎。震動故見??搽U不行、居也。又以初爻言之。物始生為見。未得位居貞、居也。又合初五二爻言。九五陽在上卦之天位而顯、見也。一陽動坎險之下而固守。居也。蒙、坎遇艮??灿拿翞殡s。艮光明著也。又以二爻言。全卦蒙然而生、故雜二能治之使明、著也。又合九二上九二爻言之。九二陽在下卦之中而位幽、雜也。上九一陽止坎險之外而光明、著也。本義就卦義論、大全兼取爻義。宜兼之始備。時解謂屯以事功言。才有余而遇不足、當養晦以俟時。蒙以學問言。質不足而學有余、宜親師以取益。意亦是、但不必拘。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
震艮以天道言、損益以人事言。損者人所憂、乃為盛之始。益者人所喜、乃為衰之始。倚伏之機可畏也。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
剛難畜而畜之、時有適然、意外之得也。無有妄而得災、災自外至者也、意外之禍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
萃、三陰聚於下。升、三陰升於上。不來、謂升而不降也。時解以萃言君之用賢、升言臣之遇主。亦近之、不必拘舊說。輕者、一陽居下之上。
不自尊大、自卑而輕。豫者、一陽居上之下。其志滿足、自肆而怠也。然豫四爻無怠意。按、來注、謙之上六即豫之初六、故二爻皆言嗚。謙心虛、故自輕。豫志滿、故自肆。此說為勝。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
順中有物、故曰食。賁以白賁無咎、無色而天下之賁莫尚焉。食色、人之大欲。色至賁則過、故欲返本也。
兌見、而巽伏也。
兌、陰外見。巽、陰內伏也。
隨、無故也。蠱、則飭也。
隨時行止、前無故也。蠱壞已極、后當飭也。
剝、爛也。復、反也。
五陰潰於內、爛也。一陽生於下、反也。
晉、晝也。明夷、誅也。
二卦、朝暮生殺之義。日出地上為晝、則入地下為夜也。明在下為誅傷、則明升上為生長矣。
井通、而困相遇也。
往來井井、則其道通。剛為柔揜、所遇之困。自乾至此三十卦、適與上經之數相當。
咸、速也。恒、久也。
有感必通、故速。速則夫婦及時。其道有常、故久。久則夫婦偕老。
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
否泰、反其類也。
渙節與井困相反。井、以木出水、居塞而能通。渙、以水浮木、則通極而致散矣。節、澤上之水為有制。困、澤下之水則枯竭矣。解難既散、多失於怠緩。蹇險在前、則知阻難。睽疎而外、家人親而內。否泰則君子小人、其類每相反也。
大壯則止、遯則退也。
慮后陽之恃壯、故不欲九四之進而欲其止??智瓣栔患?、故不欲六二之進欲其退也。陽進而消、陰者慎之。陰進而消、陽者抑之也。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
中孚、信也。豐、多故。親寡、旅也。
明且動、故多故。旅寓則所親自寡矣。此句卦名在下、變文以葉韻也。
離上、而坎下也。
炎上、潤下。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
一陰畜陽、寡不敵眾。說隨陽進、柔能制剛也。
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需訟、皆主乾言。止坎之下為不進、背坎而去為不親。大過本末弱、故顛。女待男而行、所以為漸。頤以上養下、養得其正。既濟六位皆當、故定。女者、未嫁之稱。歸則女之事終也。未濟陰陽皆失位而陰不足言也、故曰男之窮。始乾終夬、則喜陽之長也。本義謂自大過以下卦不反對、或疑其錯簡。然以韻協之又似非誤、未詳其義。按、蘇氏蔡氏皆有改正之文。
而蔡氏所改、類從而韻亦協。附錄於后兼載胡氏之論、以備參考。
大過、顛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歸妹、女之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云峰胡氏曰、易終於雜卦、而交易變易之義愈可見矣。每一卦反復為兩卦、而剛柔吉兇每每相反。此變易之義也。自乾至困三十卦、與上經之數相當。而雜下經十二卦於其中。自咸至夬三十四卦、與下經之數相當。
而雜上經十二卦於其中。此交易之義也?;蛟?、此偶然爾。愚曰、非偶然也、皆理之自然也??搽x交之中者、本居上經三十卦內、今附於下三十四卦。震艮巽兌交之偏者、本居下經三十四卦內、今附於上三十卦。至若無反對者。上經六卦、下經二卦。今附於上者二卦、附於下者六卦。皆交易之義也。十二月卦氣。除乾坤外、上經泰否臨觀剝復、陰之多於陽者十二。
下經遯壯姤夬、陽之多於陰者十二。今雜卦移否泰於三十四卦之中、而陰陽之多少復如之。特在上經者三十六畫、在下經者二十四畫。今附於上者二十四畫、附於下者三十六畫。愈見其交易之妙爾。若合六十四卦論之。
上經三十卦、陰爻之多於陽者八。下經三十四卦、陽爻之多於陰者亦八。
今則附於三十卦者。陽爻七十二、陰爻一百八。而陰多於陽者三十六。附於三十四卦者。陽爻一百二十、陰爻八十四。而陽爻多於陰者亦三十六。
以反對論。上經陰之多於陽者四、下經陽之多於陰者亦四。今則附於上者。
陽爻二十九、陰爻五十七。而陰爻多於陽者十八。附於下者。陽爻六十九、陰爻五十七。而陽爻之多於陰者亦十八?;蛉蚴恕⒒槎嗌?。非特見陰陽交易之妙、而三十六宮之妙愈可見矣。是豈圣人之心思智慮之所為哉。愚故曰、伏羲之畫、文王周公孔子之言、皆天也。本義謂自大過以下卦不反對、或疑其錯簡。今以韻協之又似非誤、未詳何義。愚竊為雜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備。此蓋指中四爻互體而言也。先天圖之左互復頤既濟家人歸妹睽夬乾八卦、右互姤大過未濟解漸蹇剝坤八卦。此則於右取姤大過未濟漸四卦、於左取頤既濟歸妹夬四卦。各舉其半、可兼其余矣。是雖所取不能無雜。蓋此謂雜卦、而互體又其最雜者也。上三十卦終之以困、柔掩剛也。下三十四卦終之以夬、剛柔也。柔掩剛、君子不失其所亨。剛決柔、君子道長、小人道憂矣。然則天地間剛柔每相雜。至若君子之為剛、小人之為柔、決不可使相雜也。雜卦之末、特分別君子小人之道言之。圣人贊化育、扶世變之意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