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 周易淺述
  • (清)陳夢雷
  • 4928字
  • 2015-12-26 18:10:52

圣人之于象、擬之而后成。學易者亦擬其所立之象以出言、則言之淺深詳略、必各當其理。圣人之于爻、必觀其會通、以行典禮。學易者亦必議其所合之爻以制動、則動之行止久速、必各當于時。易之變化無窮、學易者能擬議之如此、而易之變化成于吾身矣。故下文皆言擬議以成變化之事。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釋中孚九二爻義。爻言感通之理、夫子專以言行論之。蓋誠信感通莫大于言行也。居室、在陰之象。出言、鶴鳴之象、千里應之、子和之象。

出身加民、發邇見遠、好爵爾靡之象。樞動而戶之開有大小、機動而弩之發有中否。猶言行之出有榮辱。應在人而感之在我、故曰榮辱之主也。言行和則致祥、乘則致異。所謂動天地也。學易必擬議至此。乃不為爻象所拘也。

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虺龌蛱?、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釋同人九五爻義。爻言君子之道始雖岐而終實無間??鬃俞屩?。言始異而終同者、由于跡異而心同也。斷金、物莫能間。如蘭、其言有味也。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釋大過初六爻義。置物者不過求其安、錯諸地可以安矣。又承之以茅、則益有所藉、又安有傾覆之咎。茅為物至薄、用之以得無咎。則其用重矣、此慎之至也。天下事過則有失、唯過慎則無咎。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釋謙九三爻義。德言盛、禮言恭、言德欲其盛、禮欲其恭也。人之謙與傲、視其德之厚與薄。德厚者無盈色、德薄者無卑詞。如鐘磬焉。愈厚者聲愈緣、薄則反是。故有勞有功而不伐不德、唯至厚者能之。德盛禮恭、本君子修身之事、非有心以保錄位。然天下莫與爭勞爭功、自永保斯位矣。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釋乾上九、已入文言。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釋節初九爻義。爻義就出處言、夫子推及言語之節。蓋兌有口舌象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釋解六三爻義。按、上慢下暴、大全作慢其上而暴其下、恐未的。竊意小人而乘君子句以德言、上下以位言。小人在上、驕慢不戒。小人在下、暴竊非據。皆盜所伐也。作易者不歸罪于盜而咎招盜之人、所以為知盜也。

自中孚二爻至此、皆夫子擬議、示人以變化者。蓋爻義非辭不明。而天下事之變化、非辭可盡。故即諸爻以示三百八十四爻之例、蓋學者當觸類以及其余也。

右第八回第九回論天地大衍之數、揲筮求卦之法。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言天地之數陽奇陰偶、即所謂河圖也。人知河圖之數、不知天地之數、故孔子分屬之。其位一六居下為水。二七居上為火。三八居左為木。

四九居右為金。五十居中為土。五行本五而有十、五行中又各有陰陽。如木有甲乙、火有丙丁、土有戊已、金有庚辛、水有壬癸故十也。數十而卦八者。十、五行之數。卦但取陰陽之象也。即一二三四得卦畫老少陰陽之象、即六七八九得揲筮老少陰陽之象。即中五為衍母、次十為衍子。而得揲筮求卦之原。至于因圖而畫卦、與先后天配合河圖之位、于河洛圖說詳之。此節所舉天地自然之數、以見大衍用五十之由耳。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天數五者、一三五七九皆奇也。地數五者、二四六八十皆偶也。相得、本義謂一與二、三與四、五與六、七與八、九與十、各以奇偶為類而自相得。有合、謂一與六、二與七、三與八、四與九、五與十皆兩相合。今就五位二字思之、此句頗有疑。竊意五位者、五行之位也。五行之位、北水、南火、東木、西金而中土。一與六皆水而居北。二與七皆火而居南。木金土亦然。水得水之位、火得火之位。所謂五位相得也。若一與二、三與四彼此相對、非五位之相得者矣。所謂有合者、固以一六、二七為合。而各字所包者廣。竊意皆與五數又有合也。蓋一二三四五者、生數也。六七八九十者、成數也。然行止五、大衍之數亦取五。一與五合而得六。二與五合而七。以至八、九、十皆然。又十干之中、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皆隔五位、所謂各有合也。二十有五、五奇之積、然亦五其五也。三十、五偶之積、然亦六其五也。河圖畫卦意義所取非一、此節敘大衍之數。所以獨取五十之原、故獨于此詳之耳。變化本義謂。一變生水而六化成之、二化生火而七成之、三變生木而八化成之、四化生金而九變成之、五變生土而十化成之。此處亦覺未合。蓋五行之生成在變化之前。此所謂變化、疑在五行生成之后。又以變字化字分屬、亦未得其解。竊意水體陽而用陰而質最清、故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火體陰而用陽而質次清、故地以二生火、天以七成之。木為少陽而質漸濁、故天以三生木、地以八成之。金為太陰而質更濁、故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土中宮而質最濁、故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五行各位其方、而四方即為四象。蓋自有天地而即有之、此五行之生成在未有變化之先也。及五行既具。二氣運行、錯綜不一。所謂四象變化而庶類繁。圣人畫卦則由此而定先后天之位。而揲筮以求陰陽之數不外此。自一至十之數千變萬化皆從此出、故此所謂變化宜在五行生成之后。不必復以五行之生成分配變化也。鬼神、本義謂凡奇偶生成之屈伸往來者。蓋鬼神流行之妙、要不外于陰陽而已。此節未詳言本河圖以畫卦之原、不過言天地之數之原。以起下文大衍用五十之意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

河圖五十有五者、天地自然之數也。大衍之數五十、圣人又即河圖中宮天乘地十而得之者也。河圖洛書、皆五居中而為數。故在天為五星、在地為五行、在人為五常。五者、數之祖也。數始于一、備于五。小衍之成十、大衍之而成五十。五十、數之成也。成則不動、故虛天一不用而取四十有九。此皆理數之自然、非人力所能損益也。兩、兩儀。天地也。掛、縣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間也。三、三才也。揲、數之也。奇、所扐四數之余也。扐、勒于左手中三指之兩間也。閏、積月之余日而成月者也。象閏者、以其所歸之余策而象日之余也。五歲再閏者、一年十二月氣盈六日、朔虛六日、共余十二日。三年則余三十六日。分三十日為一月、又以六日為后閏之積。其第四、第五年又各余十二日。以此二十四日湊前六日。又成一閏。此是五歲再閏也。掛一當一歲。揲左當二歲。扐左則三歲一閏矣。又揲右當四歲。扐右則五歲再閏矣。再扐而后掛者。再扐之后復以所余之蓍合而為一。為第二變再分再掛再揲也。獨言掛者。分二揲四皆在其中矣。

此則象再閏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

凡此策數在生于四象。蓋河圖四面。太陽居一而連九。少陰居二而連八。少陽居三而連七。太陰居四而連六。揲筮之法則通計三變之余、去其初掛之一。凡四為奇、凡八為偶。奇圓圍三、偶方為四。三用其全則三奇為九。四用其半則三偶為六。如三揲掛扐通十三策去初掛之一為十二、是三奇為九矣。而其揲亦九策、亦四九三十六、是為居一之霉老陽。三揲掛扐通十七策去初掛之一為十六、是二奇一偶則為八矣。而其揲亦八策、亦四八三十二、是為居二之少陰。三揲掛扐二十一策去初掛之一為二十、是二偶一奇則為七矣。而其揲亦七策、亦四七二十八、是為居三之少陽。三揲掛扐二十五策去初掛之一為二十四、是三偶為六矣。而其揲亦六策、亦四六二十四、是為居四之老陰。此言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者。專以乾坤之六爻老陰老陽言之。蓋少陰退而未極乎虛、少陽進而未極乎盈、故獨以老陰老陽為言也。然得乾者未必皆老陽、得坤者亦未必皆老陰。但以乾坤有老陰老陽之象、六子有少陰少陽之象、故以老陰老陽計乾坤六爻之策數而其余可推也。至于三百六十則陰陽之合、其數必齊。

若乾坤之爻皆得于少陰少陽。則乾之策六其二十八而為百六十八、坤之策六其三十二而為百九十二、其合亦為三百六十也。期、周一歲也。一歲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此特舉成數言之耳。當者、適相當。非以彼準此也。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二篇、上下經也。老陽爻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老陰爻百九十二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得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以當萬物之數。非謂物止此數、亦極言其多耳。若兩篇皆少陰少陽之數、合之亦為萬一千五百二十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四營、分二掛一揲四歸奇也。易謂一變也。三變成爻、十有八變成六爻也。

八卦而小成。

謂九變成三畫、得內卦也。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此又就六爻大成之后視其變與否。則一卦可變為六十四卦以定吉兇、凡四千九十六卦也。能事、即下文顯道神德行、酬酢、佑神也。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道隱、而無形者也。因辭而顯其吉兇、以示乎人。德行、人之所為者也。因數而決其行止、則皆神之所為矣。隱者顯之以示人、顯者神之以合天。則明可以酬酢事物之宜、而幽可以輔助鬼神之功矣。受命如嚮。如賔主之應對、故曰酬酢。神不能言吉兇以示人。蓍卦有辭代鬼神言之、是佑助鬼神所不及也。此又極言因筮求卦之妙也。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此復加子曰、以別上文也。變化、即上文大衍之數與揲筮求卦之法也。

陽變為陰陰變為陽、皆非人之所能為。故曰神。道者、本然之妙。神者、所以然之故也。全回論天地之數、次論蓍之策之數、末論卦畫之數、而終贊因筮求卦之妙也。

右第九回第十回承上回而言易中之用有四者、皆神之所為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以、用之也。尚、取也。指其所之者、易之辭也。以言者為尚之、則言無不不當矣?;弥?、易之變也。以動者尚之、則動無不時矣。象其物宜者、易之象也。制器者尚之、則可以盡創物之智矣。極數知來者、易之占也。卜筮者尚之、則可以窮先知之神矣。辭與占為類、觀其辭乃可知其占。故下文至精、合辭與占言之。變與象為類。變者、事之方始。象者、事之已成。故下文至變、合變與象言之。四者唯變難知。變雖在辭象占之外、實不出乎辭象占之間也。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此節言尚辭尚占之事。問焉而以言。按、本義謂以言與以言者尚其辭之以言同。謂以之發言處事也。今按、經文上已有有為有行、此又補以言、語氣未順。又按、大全朱子又云言是命龜。受命是龜受命。此說較順、今從之。至精、窮理于精微也。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

按、本義謂尚象之事。變、謂事之未定者也。要之此節總承上尚變尚象言之。參伍以變、交互參考之意。然按筮法。每爻三揲為三變。而每揲之中象兩、象三、象四時、象閏、象再閏。雖曰四營、實五小變。所謂參伍以變也。錯、謂分而配之。三奇為老陽、三偶為老陰、兩奇一偶為少陰、兩偶一奇為少陽是也。綜、謂合而總之??傆涀笥沂种叩盟牧⑺钠?、四八、四九之數是也。此二語止論一爻之法也。通其變、謂通六爻十有八變而成初二三四五上剛柔相雜之文也。極其數、謂極六爻七八九六而得內外兩卦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也。此二句論成卦之法也。三變而成爻、十有八變而成卦。易之有象、天下之至變者無以加之矣。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

此四者、易之體所以立而用之、所以行者也。易、指蓍卦。無思無為、蓍策本無心者也。寂然者其體、感通者其用。此專就蓍卦而言。然而人心動靜之妙亦如此、唯圣人能之耳。

夫易、圣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密市| 龙州县| 博乐市| 勐海县| 龙南县| 昆明市| 新巴尔虎右旗| 竹山县| 贵州省| 灵武市| 黔西县| 封开县| 库伦旗| 北票市| 锡林郭勒盟| 龙门县| 交城县| 长乐市| 锡林浩特市| 汽车| 长顺县| 大安市| 靖边县| 奎屯市| 昌乐县| 虎林市| 开平市| 莒南县| 城口县| 青铜峡市| 鹰潭市| 昭苏县| 荥经县| 儋州市| 东乡县| 新巴尔虎右旗| 龙井市| 江西省| 湄潭县| 沙湾县| 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