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己部 去家界為天民(1)

  • 大同書
  • (清)康有為
  • 4784字
  • 2015-12-26 18:10:28

總論

原父母與子之愛理:夫大地之內,自太古以至于今,未有能離乎父子之道者也。夫父母與子之愛,天性也,人之本也,非人所強為也。今觀乎鳥之養其雛也,銜枝而先為之巢,啄蟲而親為之哺,雌雄殷勤,拔來報往;其有羽毛,則教之飛,雌則巢內,雄則巢外;其有人至,則噭然偕逃;若取其子歟,則旁徨焉,鳴號焉,蹢躅焉,其聲哀厲而彌長。至于貓、犬、羊、豕,則抱子而乳之,連群咸從其母也;其有強者口銜而手縛其母或子,則跳躍呼號,奮厲嚙啄而翼救之。乃至至無知之臘魚,則亦有母子之親焉。是魚也,生于北美加拿大之海濱,腹大如鯉,生子百數十,群從其母出而游泳焉,既則復入母腹而宿焉。昔吾從者嘗獵得狨之母子,群狨列樹而長號;及將烹其子也,其母號哭甚哀,嚙從者之手而俱死焉,吾欲放之而不及也。且夫鳥獸之愛其子也,未聞其子之有以報之也。彼未嘗望其子之報也,又未嘗計及其子之報也,又非有師學以教其慈愛也,又非有清議律法以迫令愛之也。然而殷勤育子,綢繆切至,其有患難則舍身救之、鳴號哀之者,發于天性之必然,至誠之迫切,真非有所為而為也。此天性也,仁之本也,愛其生也,愛其類也,萬物所以能繁衍孳長其類而不滅絕者,賴此性也。若物類無此愛質則人物之生不育而萬類滅絕久矣。故生生之道,愛類之理,乃一切人物之祖也。夫以鳥獸之愛其子、慕其母猶如此,而況于人乎!

原父子所以立:夫人者,知識尤靈而天性尤厚者也。當生民之始,未立夫婦也,其生子也則亦惟母自育之,蓋父之傳精難識而母之孕體易明。既自分體而生之,其必因類而愛之,故腹育顧復備極劬勞,其愛子也根于天性也,非有教訓、清議、法律以迫之也,非望報而施之也。然人道之生難,其養而至于成尤難,須養數年而后能成,其難過于萬物遠甚矣。且人道之始,求養甚難,保護甚難,母既以一人之力抱撫其子,既須自養,又須養子,實無余力以兼管之;且大獸強人之相逼掠,危患多矣,則不得不藉男子之力。于是男子佐女以營養之,護衛之,女則坐哺,男則力作。其子得食既足,護衛有恃,身體益健,比之一母之抱養兼事者,其強弱、壽夭、智愚相去遠矣。行之既效,人皆知男女合力,養子易成,展轉相師,遂成風俗。至于后古立制,尚有同居繼父之喪服至三年,乃至今制及諸方蠻俗,撫育人子備有慈愛者多矣。由此推之,父之于子,不必問其為親生與否,凡其所愛之婦之所生,則亦推所愛以愛之,推所養以養之,此實太古初民以來之公識公俗也,然實父子之道所以立者也。

太古初民有母無父:夫獸之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也,以其牝牡相亂,逑匹無定也。昔魯文姜通于齊襄公而生魯莊公,魯桓公曰:“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蓋夫婦未定,不能確知為吾子,不能確信為吾子,則無所用其愛也。初民之始,男女野合,逑匹無定,或以情好,或以勢迫,旋合旋離,不日不月;既離復合,既合復離,風水相遭,無有常者;當此時而懷妊也,無有能知其為誰氏子者也,與犬貍之牝牡交亂無以異也。太古草昧,人之生也,惟母育之,雖人亦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者也。當時固不知有姓氏,若其有也,世世相傳,其必以母之氏為氏也。若周室之先,后稷知有姜嫄而不知其父,則以足跡之姬為姓;商家之始,契知有娀而不知有父,則以燕之子為姓;自稷契以上,有母無父之世胄不知歷幾千年所也。后世雖漸定夫婦,然或當女子稍少之地,一妻而擁多夫,或數人共娶一女,或數兄弟共娶一女,猶以母為主也,是仍有母無父之世胄也。

定夫婦而后家制族制生:男女雜合既久,則有情好尤篤者兩不愿離,又有武力尤大者以強勇獨據之;交久則彌深,據獨則彌專,于是夫婦之道立矣。夫男女者,人之大欲也,當草昧武力之世,以男女無定之人,因爭女而相殺者,不知日凡幾矣。后圣有作,患人之爭,因人之情,制禮以崇之,凡兩家判合者以儷皮通其儀,為酒食召其親友而號告之,高張其事以定其名分,為使人勿亂之也,于是夫婦之義成矣。

夫婦既定,則所生之子,則深信其為吾子也,則慈愛之、保養之彌篤矣。及諸子并生,雖有男女先后,皆為一父之子也,號為兄弟;同育于一室,同居于百年,同食,同嬉,同歌,同悲,父母同愛之而諸子同依之。父子、夫婦、兄弟立而家道成矣。

兄弟復結夫婦而生子則為孫,子孫各有夫婦再生則為曾玄,群從各有夫婦而生子則為族屬,于是族制成矣,然其本皆自一父母為之。然夫婦不定則父子不親,故有夫婦而后有父子,夫婦立而后父子親。故族屬萬億,皆自父子來,實皆自夫婦來也。

論人禽愛力之別即強弱之別:夫夫婦、父子、兄弟既出于天之自然,非出于人為之好事,雖禽獸且然。但人之知識多,能推廣其愛力而固結之;禽獸之知識少,不能推廣其愛力以為固結,甚且久而將固有之親愛而并忘之,人禽之所異在此也。故人能由父子、兄弟而推立宗族,禽獸久且并母子而不識之。人因愛家族而推愛及國種,故愈強愈大;禽獸并父母兄弟而不識,故愈獨愈弱。人禽之強弱在此也。其推愛力愈廣,其固結愈遠。由此推之,故合群愈大,孳種愈繁者,其知識最大者也;其推愛力不甚廣,固結不甚遠,則合群不甚大,孳種不甚繁者,其知識不大者也。

論萬國有人倫而族制莫如中國之盛,故人類最繁:凡大地各國,無論文明野蠻,皆有夫婦、父子、兄弟之倫,然或僅知有父子、兄弟,或僅知祖、父、子、孫、伯、叔父、再從兄弟。即歐美文明,亦率知至曾祖以下而止。印度宗教至古,知高祖矣,然無祠廟以合族尊祖。人既無祠廟,其墳墓也于子祭,于孫止,于遷他所則祭亦止,故問高祖以上之族屬則亦不知矣,問高祖以上歷代之名字亦不知矣。舉地球萬國之政教,其能敬宗合族,上數者至知百數十代之世傳,旁通者至能合億萬千之族眾,其崇祭千數百年之祠墓而以尊祖合群,其聚處一姓有萬數千人以敬宗收族。故一族姓之中有譜以紀之,如國史;有族長、房長、宗子以統之,如君長官吏;合族各房有公產祖嘗,則公舉人管理之;有養士興學之典,有恤孤寡貧老病喪之舉;其遠游異國或異地,必相收恤。若新寧陳、李、余、黃,則在美國且有會館焉,其自治自收之法如小國然。蓋大地族制之來至遠,而至文、至備、至久且大,莫如吾中國矣,故中國人數四五萬萬,倍于歐洲,冠于萬國,得大地人數三分之一,皆由夫婦、父子族制來也。此皆孔子之為據亂制者也;善于繁衍其種族,固結其種類,無以過之,此孔子之大功也。故歐美人以所游為家,中國人久游異國,莫不思歸于其鄉,誠以其祠墓宗族之法有足系人思者,不如各國人之所至無親,故隨地卜居,無合群之道,無相收之理也。蓋就天合夫婦、父子、兄弟之道而推至其極,必若中國之法而后為倫類合群之至也。

論因族制而生分疏之害:雖然,有所偏親者即有所不親,有所偏愛者即有所不愛。中國人以族姓之固結,故同姓則親之,異姓則疏之;同姓則相收,異姓則不恤。于是兩姓相斗,兩姓相仇,習于一統之舊,則不知有國而惟知有姓,乃至群徙數萬里之外若美國者,而分姓不相恤而相毆殺者比比也。蓋于一國之中分萬姓則如萬國,即有富且仁者捐祖嘗、義田、義莊以恤貧興學,亦祗蔭其宗族而他族不得被澤焉,于國人更無與也。其它或分鄉、分縣、分省以為親,同鄉、同縣、同省則親之,異鄉、異縣、異省則疏之。故自宗族而外,捐舍之舉為一縣者寡矣,為一省者尤寡矣,至于捐巨金以為一國之學院、醫院、貧病院、孤老院者無聞焉;故其流弊,以一國而分為千萬億國,反由大合而為微分焉。故四萬萬人手足不能相助,至以大地第一大國而至于寡弱,此既大地萬國之所無,推其原因,亦由族姓土著積分之流弊也。

論中西有無族制之得失:夫中國祠墓之重,尊祖追遠之義至美矣,其不祭祠墓者,是為忘本,至不孝矣,而大地各文明國咸無之。印度則焚其先骸而無墓焉,歐人之于墓,于子禮,于孫止,子他徙則亦止,若祠廟則萬國所無也。中國敬宗收族之事至美,族人之所賴矣,然亦萬國之所無也;而歐美之以文明稱,以強大稱,且過于中國也。歐美之捐千百萬金錢,以為學院、醫院、恤貧、養老院以澤被一國者,不可數也。就收族之道,則西不如中;就博遍之廣,則中不如西。是二道者果孰愈乎?夫行仁者,小不如大,狹不如廣;以是決之,則中國長于自殖其種,自親其親,然于行仁狹矣,不如歐美之廣大矣。仁道既因族制而狹,至于家制則亦然。

論有家為人類相保之良法:夫家者,合夫婦、父子而名者也。大地之上,雖無國無身而未有無家者也。不獨其為天合不可解也,人道之身體賴以生育撫養,賴以長成,患難賴以保護,貧乏賴以存救,疾病賴以扶持,死喪賴以葬送,魂魄賴以安妥,故自養生送死,舍夫婦、父子無依也。

朋友有至好者,飲食安樂,相從而嬉,以為可寄托矣;至于有死亡、患難、貧苦而相棄矣,甚至或下石焉。若夫婦、父子之親,則雖遇死亡、患難、貧苦而得相收焉。蓋天性既親,結合既固,相依既深,故休戚共之;富貴則封蔭及焉,貧賤則同其糟糠藜藿,刑戮則前古有及于三族者,產業則傳之于子孫;故雖欲相棄,烏得而相棄,雖欲不相收,烏得而不相收也!

論無父母之苦:不見夫棄嬰乎:無父母顧復則轉死于溝壑矣;即有哀而收養者,不過以為奴婢耳;其在文明之國,有育嬰堂以收養之,猶可以成人;然稍長即自謀其生,無所怙恃,賤辱甚矣。不見夫孤子乎:依于近親,艱食鮮食,衣服單寒,執業勞苦而不得一飽,欲學業而不得遂,病無所依;其近親之忠厚者尚收恤之,茍遇涼薄之人,坐視不恤,則且有轉溝壑而為奴婢者比比也。以吾所見,孤女則襤褸零丁,饑寒困苦,鬻為婢妾,終身賤苦,孤子窺學堂而目熒熒,倚門巷而涕零零者無數;雖有仁人,哀茲無告,然實無術以遍周之也。

論父母育子之劬勞:有父母之子女,衣食溫飽,起居安閑,學業得遂,疾病得依,煦咻愛撫,食息得時,以樂以嬉。其富者勿論矣,即極貧之人,勞作茹苦以養其子,操作而襁褓,負戴而含哺,典鬻以醫藥,辛勤而教學,故其子得以成人,得以知學。且夫人之生也,尤難在嬰幼之時,肢體不能以運動,手足不能以行持,饑寒不識,便溺不知,衣食不能以自致,疾病不知所以調醫,惟呱呱而哀啼,從何而得成歧嶷。此惟父母之愛,撫養,顧復,提攜,育鞠,出于天而不知,啼笑則樂,疾病則悲,窮夜摩抱,臥起勞疲,哺乳引戲,察寒審饑,故得致長大而成人道,備聰明而強體肢。嘗觀育子之劬勞,蓋嘆成人之艱難,故父母之恩與昊天而罔極,而立孝報德實為人道之本基也。至矣、極矣、孝之義矣!

論有父子之道人類乃強盛:夫以育嬰之劬勞如此,成人之艱難如彼,而人之能長大與否不可知也。殤者固多矣,及其長大,其賢而能報與否不可知矣,不肖而辱累其親固多焉。以據亂世言之,成人少而殤子多,孝子少而不肖多。即幾于成人,又獲賢孝,而遠游宦學,或牽車服賈,其得事親之日少矣;或父母忽沒,亦不得收其報焉。夫人之情也計報而后施,算之理也必償而后予,然果如是,則地球十余萬萬之人類立絕矣。蓋母之于子親腹焉,父之與子傳精焉,以其傳我類我,故有天然之愛而甘辛勤以育之,未嘗計及其報也,雖望其報而皆不必其償而后予也。子又不多,故人各愛之私之而乃育之,故大地之有此十數萬萬人,皆由父母有此愛類之私性,辛勤之極功也。不然則人道真絕也。故夫婦父子之道,人類所以傳種之至道也;父子之愛,人類所由繁孳之極理也;父子之私,人體所以長成之妙義也。不愛不私則人類絕,極愛極私則人類昌,故普大地而有人物,皆由父子之道,至矣,極矣,父子之道蔑以加矣。

論孝為報德宜重:故父母之勞,恩莫大焉,身由其生也,體由其育也,勤勞顧復,子乃熟也;無父母則無由生,無為育則不能成熟:少喪父母,則饑寒困苦,終身賤辱;普天之下,計恩論德,豈有比哉!夫禮與律皆尚往來,借人一錢者必當償之,受人一飯者必當報之;借鍍不償,則法有刑,受飯不報,則俗有議。漢高祖入關之約法曰:“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言其報也;諺云:“殺人填命,欠債還錢”,言其報也;佛法無量劫世所負皆當報之,蓋普人世之義,皆以為報也;報者公理之至矣,無以易之者也。受恩之重大莫過于父母,故酬報之重大當責之于人子矣。詩曰:“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孔子之重孝,以為報而已矣;若不孝者,其律可依欠債不還,科而罪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林县| 富蕴县| 遂川县| 中卫市| 宜黄县| 芮城县| 江城| 曲松县| 灵石县| 兴和县| 仪征市| 隆子县| 扶沟县| 台州市| 喀什市| 南汇区| 醴陵市| 广元市| 湄潭县| 游戏| 光泽县| 乌兰察布市| 高唐县| 杂多县| 景洪市| 米脂县| 莱州市| 平江县| 霸州市| 梁山县| 新丰县| 莲花县| 云霄县| 洞口县| 合山市| 八宿县| 新田县| 茶陵县| 鄂托克旗| 宾川县|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