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議員干本國受告訴,有責任。議員一切罪犯,除本國召還外,所在之地不得治罪。 于本國不受告訴,不受責任。議員有犯,本國不得召還治罪,一切由議院公議。 不受法院告訴場外之責任。議員有過誤,法官不得治,由議院公議。
十七、議使有罪,由本國罰之。 議員有罪,公議院得治其罪,不須待其本國,然必議員三分有二乃得施行。 同上。
十八、各國議使若有事故或謬誤、病疫,由其本國政府再派員補充。 各國議員有事故或病疫,由本國選舉人補充。議院選上議員,人民舉下議員,或議院閉時由政府派充暫署。 各國議員有事故、病疫,由其本地公民再行公舉。
十九、公議會有各國公議員,無行政官。議員皆各國所派,惟各國大臣可列席聽議,表本國之意見。 公政府行政官,皆由各國議員公選,每人至少有三國人合舉,若大地尚有多國,則須五國并舉,其有強大之國,或如德國聯邦例,許有議員多人者,或許用一人。各國大臣議員皆得列席,可表本國之意見。 公政府行政官即由上下議員公舉。
二十、公議會無官吏。 公政府有官吏,皆聽政長之任免黜陟,然于其本國職任權利無損。 公政府官吏皆聽政長黜陟,無國,亦無本國權利。
一、公議會有要事,可令各國郵電從速,而無指揮之權。 公政府有要務,各國郵電之權皆聽指揮,或聽派官監理,其強大國不允者暫緩之。 郵電全歸公政府。
二、郵政電報皆交通,有大國及僻地不同者在外。 各國郵政電報一律交通。 無國界,郵政電報歸一。
三,郵政、電線各國自設,而自取其費。 公政府設有郵政,電費則公政府自取。 郵政、電費皆歸公政府。
四、各國鐵道、水路、國防、大道不能盡交通。內河水路舟楫不盡交通。 各國鐵道、國防、道路盡能交通。內河舟楫水路可交通。 無國界,一切交通劃一。無國界,一切交通劃一。
五、無公鐵路。各國鐵路規則法式不一。無監定鐵道運價權。 有公鐵路以便交通,所過邦國皆可買地,但不害本國主權。各國鐵路法式規則漸歸于一。公政府有監定鐵道運價權,俾石炭礦料、樹木、米、肥料與農工應須之物,令運價公平,全地大利,強國不從者在外。 無各國私路,皆為公鐵路。鐵路規則法式歸于一。同上。有饑饉時,可制定最賤運價。
六、保護本國之貿易與運輸。 公政府保護各國之貿易。 無國界,不須保護。
七、各國可任各鑄貨幣,行紙幣。 各國貨幣、紙幣漸歸于一。 無國,貨幣由公禱,紙幣由公造。
八、度量權衡各不同,而公議會可議之。 度量權衡同者甚多,公政府擇善而從,各國漸從之。 度量權衡大同。
九、新書器專賣、特許漸通行。 新書器專賣、特許通行。 同上。
十、版權保護漸通行。 版權保護通行。 同上。
十一、各國衛生禁疫漸議通行而不一律。 各國衛生禁疫歸一律。 無國界,禁疫歸一律。
十二、各國人過路須稽查。 各國人過路不須稽查。 無國界,無稽查。
十三、銀行不盡通行。 銀行可盡通行。 銀行歸于公。
十四、未有公政府,各不納稅于公。 有公政府,以海上為地,以征其稅,征其船費,不足則公政府分擔之。其有強大國暫不納者聽之。 租稅全歸公政府。
十五、各國可任收船稅。 海船稅歸公政府。 一切船稅歸公政府。
十六、內國各稅各自收。 公政府議定各國之收稅而通行之,或議輕減及不應征稅之事。 各地自行征稅而分之公政府。
十七、關稅通商之事,編一通行之界而行之,其有大國不允者緩之。 關稅通商一律。 無國,無稅,無商稅。
十八、進口出口有稅。 進出口有稅。 進出口無稅。
十九、募公債以鎮各國之亂。 募公債以興公商業養民。 募公債,以公養民,公負之而公運之,有債與無債同,以人人皆公,產業皆公也。
二十、各國會計不干公會事。 會計許公會輪查。 會計由公政府核算。
廿一、歲計由各國自主。 各國歲計皆告公政府。 全地歲計皆歸公政府。
廿二、各國人口,公議會不預聞。 各國人口,皆報其確數于公政府。 無國,各地人口核報。
一、公議會以弭兵為主,各國漸入弭兵會。 公政府聽斷各國之訟而禁其兵爭。各國皆聽公政府而不敢兵爭。 無國,廢兵。無國,廢兵。
二、公議會弭兵,若有不聽者,或合各國攻之。 各國不聽公政府弭兵,可調兵攻之,或合各國之兵攻之。 無國,無聽不聽,無兵,無攻。
三、公議會有弭兵會彈壓之。聯軍過,可假用各國之鐵路,價賤而速。 公政府同上。 無國,無兵,無假道,
四、聽各國治陸兵。 限禁加陸兵。 盡罷各國陸兵,改為警察。
治海軍。 限禁加海軍。 盡罷各國海軍,改為海上警察。
治戰艦。 限禁增戰艦。 盡罷各國戰艦,改為警察船。
治軍械 限禁軍械。 盡罷各國軍械,改為農工之器。
治毒藥。 限禁毒藥。 盡禁毒藥,焚燒方法不許流傳。
五、各國人民皆為其國服兵役。 公政府罷各國人民之服役,但許募兵。 盡罷全地人民服兵役,但人人二十歲后,須服各院看護之役。
各國人民皆服軍費。 公政府罷人民服軍費而服公養費。 公政府取民稅所得之半為公養費。
各國軍兵歸其本國所統。 各國軍兵雖歸本國所統,而公政府得監督之,務以日減為主。 無國,罷軍兵。
各國軍人兵官皆由各國自用。 各國兵官皆聽公政府聘用。 無國,無兵,無兵官,惟有警察。
六、各國得有海軍海艦,聽公議會議之。 海軍海艦漸歸公政府。 公政府罷海軍,但置交通郵商船。
各國商舶得成海軍隊。 各國商船,歸公政府定其法式。 無國。商船皆歸公政府編治其法式。
七、各國君主有統其國軍兵之權。 公政府漸去君主統兵之權。 無國,無君主,亦無兵,無兵權。
八、城塞、險要、堡寨皆聽各國自治。 公政府得漸去各國之城塞、險要、堡寨,其強大之國一時不允者暫緩。 太平無國,盡去一切城塞、險要、堡寨。
九、無公兵。 置公兵。 罷公兵。
無公戰艦。 置公戰艦。 罷公戰艦。
無公軍械。 置公軍械。 罷公軍械。
十、各國軍士相戰,有殺傷。 各國罷戰;即有戰,可縛人傷人而不許殺人。 無國,盡弭兵。
十一、人民貯藏兵器,皆有限禁。 人民不藏兵器。 盡銷兵器。
十二、有國訟。歸公議會斷之,不立司法官。 有公政府司法官,以聽國訟而不理民訟。凡一私人之訟、一公人之訟,皆歸本國,惟兩國人民之交訟或一國人民之訟而關于土地者聽之。 公政府有司法官,無國,無國訟,只聽各界各地人民控訴。
一、海上判事聽兩國公議,判可移于公議會。 公政府法官聽海上之判事,凡海權全歸公政府。 大地皆歸公政府,無海陸之異。
二、凡國訟,提案到公議院審之。 公政府可派員至各國審訟。 無國,大案由其上控。
三、人民不敢控告其君主、統領于議會。 人民得控訴其君主、統領于公議院。 人民得控其長于公議院。
四、公議會得判各國之事而不能審判各國君主。 公議院得判各國之事,君主有罪,亦得審判之,然非三分有二不得作定。其科罪,或減名譽、削權、即奪職位,隨時勢議定,君主亦得訴告再決。 上議院得審判全地之事,所有權要重貴之人之事,皆得科罪。
五、裁判事規則不盡同,契約法、刑法、商法、證書法、治罪法、訴訟法,公議會不預聞。 裁判事規則略同,公政府議定契約法、刑法、商法、證書法、治罪法、訴訟法,大略各國從同而斟酌之。 無國界,裁判、法律皆同。無國界,法律隨時議定而施行大同。
六、非犯罪不得奪人自由。訟事審理不速,無陪審人,無辯護 雖犯罪亦許自由。訟事要審,而審理必速,被訟人有用證人、辯護人之權。 人不犯罪。無訟,亦無審官、辯護人,只有公論人。
七、有罪罰金可重,大罪施酷刑。 不罰重金,大罪不施酷刑。 無刑罰,但有恥辱,人民無罪無刑。
八、罪人之身可殺,不可兩次受辱。 無殺刑,一次亦無苦。 刑措,人皆安樂無苦痛。
九、刑有死罪。 不立死罪,但設永監。 刑罰皆措,但有恥辱。
一、各國人民一律保護雜居營業,而服官、參政有限制,或不能雜居營業。 各國公民權無差異,各國人民彼此可互居營業,服官、參政、保護一體無異。 同為大同人,無疆界,權利即無別異。
二、人民權利為本國及各外國制限。 民有公政府之權利,不許為本國及外國所制限。 無國,權利自由,但受公議法律之制限。
三、遷徙住居自本國,他國不得自由。 遷徙住居各國,可以自由。 無國界,人民聽其遷徙住居。
四、各國人民于各國無有特權、特許,各國人犯逃他國者可不交。 各國人民可受各國特權、特許,各國人犯互交。 大地人民所在之地權利同一,無國犯而有公犯。
五、救濟本國貧民,亦時及外國。 公政府救助貧民,無分本國外國。 貧民歸公政府恤養。
六、治本國之病者,間及外國。 在外國病者,一律治療。 病者皆歸公醫院治之。
七、埋葬本國死亡,間及外國。 本國外國死者一律埋葬。 死者歸考終院料理喪葬。
人民各有私產,官收之必給價。 非有大故,不得收人民私產。 人民無私產。
八、人民之身體、家宅、文書、財產,無故不受人搜索、押收,雖官府亦必形跡可憑乃能搜押。 化行俗美,然時有搜索、押收之事。 人民風俗全美,無有待搜索、押收之事。
九、人民不盡有保身體自立之權。 人民皆有保身體自立之權,非萬不得已,不得侵奪。 人民各得有保身自立之權,自然無罪,不待侵奪。
限禁人民權利。 不限人民權利。 權利皆一切自由。
十、各國人民權利不平等。 各國人民漸平等而種未平等。 無國界,無種界,人民平等。
人民聽國取稅。 人民擔負國稅。 人民養于公,無擔負。
人民不盡有公權。 人民有罪削公權。 人民無罪,皆有公權。
有事求民供應。 不求民供應。 舉國人皆平等,無供應。
十一、公民因人種、奴隸、婦女而異視。 公民不得因人種、形體而異視。 公民不因婦女、形體而異視。
十二、甲國之奴而逃于他國,即不為奴。 各國盡禁奴。 無國,人類平等,無奴。
十三、各國有奴而漸放之。 各國禁奴而不禁人服役。 各國人民平等,無人服役。
十四、國教各聽自由,公會不定之。 公商教義,尊天,而兼采諸圣之長以配天,以為新教。 大地諸先哲及諸新義,皆公尊之,不獨尊一教而兼取其義。
十五、尊天而更尊各神。 各神皆不尊而稱尊天。 天亦不尊,但尊先哲及各人之神。
十六、專為一國者為小人。 為大同者為大人。 人人皆大同至公,是為天民。
十七、各國有帝王、君主位號、權力。 漸削帝王、君主位號,改為總統、議長。 無帝王、總統位號,人民平等,只有議長。
有世爵、貴族、平民、奴隸之別。 無奴隸,而世爵、貫族漸除而未盡。 無世爵、貴族,盡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