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乙部 去國界合大地(5)

  • 大同書
  • (清)康有為
  • 4832字
  • 2015-12-26 18:10:28

第七,以大地圓球剖分南北,凡為百度,赤道南北各五十度。東西亦百度。每度之中分為十分,實方百分,每分之中分為十里,實方百里。每度、每分、每里皆樹其界,繪其圖,影其像。凡生人皆稱為某度人,著其籍可也。即以里數下引為量,每里之中,分為十量,每量之中分為十引,每引之中分為十丈,每丈之中分為十尺,每尺之中分為十寸。古衡容皆以寸金之輕重大小起算焉,凡全地共為一萬方度,一兆方分,一陔方里,一壤方量,一澗方引,一載方丈,一恒方尺,一沙方寸,每度約將倍今度之二。一切稱謂界限之主,皆以度為差。若大地人滿時,既無分國之爭,亦無陰陽之別,各自治政府即以度為主。

第八,全世界紀元,皆以大同紀年,不得以教主及君主私自紀年,以歸統一。其前時皆以大同前某年逆數之。

第九,全地度量衡皆同,不得有異制異名。

第十,全地數目皆因十進之數,自一至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稊壤溝澗正載極。其天地之度數,月、日、時之紀數,權、衡、度、量、貨幣之用數,凡一切萬物之數,皆以十數行之,以取簡便易通。若舊法之以十二宮三百六十度為測天,十二月十二時六十刻六十分秒以紀時,又二十四銖十六兩之為斤,三十斤之為鈞,百二十斤之為石,英國十二寸之為尺,十二佩尼之為先令,二十先令之為鎊;二十四時之為日,十二為打,若印度、波斯、突厥以四進數,自四而八、十六、三十二,尤為遲難,于腦有損,皆宜去之,以歸十數之簡易畫一也。

第十一,全地語言文字皆當同,不得有異言異文??几鞯卣Z言之法,當制一地球萬音室。制百丈之室,為圓形,以像地球,懸之于空,每十丈募地球原產人于其中。每度數人,有音異者則募置之,無所異者則一人可矣。既合全地之人,不論文野,使通音樂言語之哲學士合而考之,擇其舌本最輕清圓轉簡易者,制以為音,又擇大地高下清濁之音最易通者制為字母。凡物有實質者,各因原質之分合,因以作文字,其無質者,因乎舊名。擇大地各國名之最簡者如中國采之,附以音母,以成語言文字,則人用力少而所得多矣。計語言之簡,中國一物一名,一名一字,一字一音。印度、歐洲,一物數名,一名數字,一字數音。故文字語言之簡,中國過于印度、歐、美數倍,故同書一札,中國速于歐、美、印度數倍。若以執事談言算之,中國人壽亦增于印度、歐、美數倍矣。惟中國于新出各物尚有未備者,當采歐、美新名補之。惟法、意元音極清,與中國北京相近而過之。夫欲制語音,必取極清高者,乃宜于唱歌協樂,乃足以美清聽而養神魂。大概制音者,從四五十度之間,廣取多音為字母,則至清高矣;附以中國名物,而以字母取音,以簡易之新文寫之,則至簡速矣。夫獸近地,故音濁;禽近空,故音清。今近赤道之人,音濁近獸,近冰海之人,音清轉如鳥,故制音者當取法于四五十度也。聞俄人學他國語最易而似,豈非以其地度高耶?制語言文字既定以為書,頒之學堂,則數十年后,全地皆為新語言文字矣。其各國舊文字,存之博物院中,備好古者之考求可也。

第十二,凡定歷,皆以地為法。吾萬國人皆生于地上,所見皆同,始所受用皆因于地。故大地古今萬國,皆有歲月日時之紀,以授事而記時。故以晝夜為一日,歷三十日之晦朔以為一月,歷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以為一歲,此萬國所同也。蓋地為日熱質之分點,自離日而行,即有熱力拒日,自為動轉,在地中溫熱帶之人視之,向日而受其光則為晝,背日而無光則為夜。雖南、北冰海之人,半年全向日,半年全背日,無一晝一夜之別,而人類居溫熱帶為多,故從多數,以地為有晝夜。凡一晝一夜之間則經自轉一次。古之人不知地轉,以為日之繞地也,遂以有定之數號為地自轉之定數,然此必不能兩合者也。凡地繞日三百六十五轉有奇,或緩長則七八時,急短則三四時。蓋地為生物,內為日所控,外為他星所牽,故萬無一定之時,而紀時者不能不出于有定,此不得不然者也。于是零余無所歸,不得不立閏以整齊之矣。雖閏月閏日不同,而以人事補天,以得整齊之定數,乃不得已之法。故每年強定為四分度之一,積四年則合為一日之數,故積四年可閏為一轉,常年為三百六十五轉,當四年之閏為三百六十六轉也。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為一歲,大地萬國之歷所同者。蓋地自轉三百六十五次,又略當轉四之一,而地繞日一周,古人不知,以為諸星繞天,故名曰歲,又北方以禾歲一熟,故假名曰年,實皆非也。宜因地繞日一周之實,名之曰周,十歲則曰十周,百歲則曰百周,推之千萬億兆無量數年,皆以周紀之為宜?;蛟黄谝酂o不可,則十年曰十期,百年曰百期可也,然不若周之切矣。

其全地立朔,當在春分為改正焉??鬃恿⑷?,周建子,商建丑,夏建寅皆可,而以建寅為正。若今歐、美則近于周正建子,日本從之,俄則用商正建丑為近。其余馬達加斯加、暹羅、回教建九月,緬甸建四月,印度建五月,波斯建八月;秦、漢建十月,唐代宗時曾建四月,全地各國處處不同。夫論周期之算,地球繞日也本自圓周,則無日不可起元。吾古者歷元多起冬至,今歐、美亦同,蓋處北半球人因日影至短之故,天寒易測,故就此起算。然今澳洲、南美既通,則以北半球冬至為夏至矣,然則以二至起元,亦無不可。惟二至者,地當高沖卑沖之極點。地為動質,又為日晷諸星所吸,高下本自不等,沖無定位,非巧歷所能測算。夫以無定之沖而欲以有定之算推之,其必不準,不待言也。以不能決定準數之時而妄定之,雖相去不遠,而實已大誤矣。故用二至無定之沖,不若用二分有定之平為得其準矣。

春秋二分,同處地平,本無少異,以為朔元,亦無所不可。惟以全地論之,處北半球,當春分之時,百花爛漫,草木萌生,水源溢盛,而河水解凍,氣象惟新,生機盎溢,自經冬冷收藏之后,于種植既得時宜,于作事便于謀始。若秋分則草木黃落,水源復涸,氣象凄慘,生意蕭條,又上承夏熱,生物方盛,于種植及作事皆截然不能分為兩歲。故大地文明之國,三正皆用涼時,乃時地自然之勢也。兩相比較,故立朔改元,斷無用秋分之理。惟在熱帶之國,終歲水木花草如一,則或可九月紀元,若溫冷帶則萬不可行者也。故以地轉論,用二至不若用二分,以經凍論,用秋分不若用春分。當花開凍解之良辰,以行立朔改元之慶典,水草香溢,種植得時,以作事謀始,不亦可乎!雖南半球少有不宜,然南半球美、澳洲之地皆在熱帶為多,熱帶地本無春秋之異。其在熱帶外者,地亦無多,春分僅當八月令,華實尚茂,不至大凄清也。且今各文明國以三正紀元,然多在冷帶之地,木葉盡脫,大地盈冰,木枯不花,氣候冱寒,宴會不便,繁華無象,于立朔改元之慶亦不若春分之美也,故宜全行之。

既以春分為元朔,則自春分至夏至地下游之時,名之曰春游;自夏至至秋分地上行之時,名之曰夏游;自秋分至冬至之時,地更上游,名之曰秋游;自冬至至春分之時地下行之時,名曰冬游;通曰四游。

月為地之行星,與地轉不相關。古人草昧,歷學難明,以懸象著明莫大于月,民所易識,故以月之晦望定時,以便民也,大地所同矣。然以用月之故,定朔日甚難,強為九道以測之,又為正朔、定朔、經朔、均輪、次輪以求之,而晦朔終不可得正也。蓋月亦動質,其繞地也約以二十九日又八時與六時不等。以月行之無定,而以有定之日數強為牽合,必不可得準也。于是分以二十九日與三十日,為閏月以求之,五歲再閏。在太古道路不通,儀器甚少,人民望月以紀時,本自為便。若大同之世,道路大通,儀器尤多,人易知時,不待測月。且紀元專以地為主,月但轉地,與地轉無關,我為地中之人,何必以父而從子,故可不以月紀時矣。而今之陽歷,既已廢月,仍用十二為數,既無所取義。且非十進之數,于推算不便,致有三十一日、二十八九日之不等,參差太遠而難記,則尚不如陰歷之以三十日、二十九日各半算之較整齊也。回教九執歷,以太陽太陰各別為紀,專從太陽以正地之所繞,兼明太陰以便民之所視,義亦允宜。吾國今改陽歷,而民間久習陰歷,驟改之于農功商業不宜,則應從回歷法,陰陽臺用為宜也。然今大地既通合,既非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星之人而為地人,行立瞻視,皆以地為主,則月可盡刪,可無十之畸零,亦無立閏測朔之繁難矣。

一地轉之號。中國分十二時,分而析之,義更精細,則為二十四,今歐、美時表所通行也。然紀數以十為便,十二、二十四皆為紆曲?!蹲髠鳌吩唬喝擞惺畷r。中國古者十時,每時分百刻,每刻分百秒,則至方整。故定時為十,其義較妥。惟以雞鳴、日晡等為名,亦未以支干紀時,或晝夜僅十分之,稍疏,不便作事,不若晝夜各為十時。地之向日背日,皆自然之勢,人居地上,所關于晝夜者甚大。雖近赤道者晝夜平分,自此冬夏之間,或晝長夜短,或夜長晝短,而南、北冰洋且以半年為晝夜,若以十時為晝夜刻,似不盡得其宜。然人類在溫熱帶為十之九,在冰帶甚少,從晝夜之正名之,亦何害焉!今歐、美人二十四時,亦分兩次,實先行之。然既有百刻百秒以分時,則與歐、美二十四時相去無幾,行之至易矣。

若其改日,則孔子先立三時,有以平旦者,有以夜半者,有以雞鳴者。泰西則以日中夜中,恰合中國,正可用之。若一時之內,今中國分百刻,于一刻之中分六十秒,于一秒之中分六十分,于一分之中分六十微。歐人于一時之中分四骨,每骨三字,亦同于時數,每字十五眉尼,每時凡六十眉尼,每一眉尼分六十息緊,其數不由十進,皆未為善。宜于每時之中分十刻,如息緊之比,每刻之中分十秒,每秒之中分十微,其針輪之遲速,即以此定之。凡此皆人為之事,宜以整齊為主,不得為六十或十二之畸零焉。

以七紀事,乃大地上諸圣之公理。孔子作《易》日:“七日來復”。蓋卦氣以六日七分為一周也,故《易緯》曰“一變而為七”。印度至古之婆羅門,即一切有七日之義。(吾別有七日考。)而猶太有七日造成天地人之說,于是有七日休息之義,甚合于孔子“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之說,埃及、巴比倫亦有之。此其不易解之奇理,而實人道之至情。蓋五日一息則太繁,十日一息則太遠,七日適得其中,不疾不徐,于人為宜。

計地一周,凡三百六十五轉有奇,凡五十二復,余一時以為歲首日。此外七轉而一復,周而復始,四年歸余之日,作為閏轉(即閏日),與歲首兩日不入五十二復之數,自歲首第二日為始,則第八日為第二復可也。但此為人立之義,非地理也。四游之日,有長有短,春秋游有八十七八轉者,夏冬游有九十三轉者,名曰某游第幾轉,于地游轉之理最為得宜。游與復不能合,若參人事之宜,則論復不論游可也,或兼游復亦不厭其詳也。

歷既以大同紀元,今請定其歷名,曰大同第幾周某游第幾轉,或不書游曰某轉,或書某周某復某轉,三者皆可也,一轉之中,書某時刻某秒某微。如斯則上合地道,下通人事矣。

凡都邑大道,皆為時表塔樓。正表為內外圓球形,內刻日形,外轉者為地形,劃為三百六十五轉四分轉之高下,分上、下、中、平四游,轉高卑而運移之,附以七日來復之數,其當閏轉之年,則刻三百六十六度,是為地周表,審年者準焉。東為地轉表,別晝夜為白黑二色,各劃十時,內分十刻,刻中分十秒,秒中分十微,作地球形,向背日而轉之,是為地轉表,察轉者準焉。西為月繞地表,為月球繞地,準其朔、望、眺、晦、上弦、下弦而運之,并置閏月,與地之三百六十五度相對取準,考月者察焉。北為金、水、火、土、木、天王、海王諸星與地相交之表。若是,則人人可知地與日、月、五星之行以授時焉。此外小表,可以藏于懷,置于室。五星之陵、犯、食、入,人人皆曉,月之晦、望、弦、朔,不患不知。此則陰歷可廢而不礙民用,陽歷可改而月躔可刪,復日可通而人道可息,時運可游,合周轉之宜,歷行之最切備者也。

第十三,大同之世,全地紀元當從何起歷乎?大地之生,不知其始,或謂數萬年,或謂數百萬年,皆推測之說,未有確據也。人民之生,安得其始,狉狉榛榛,算無從起。大撓算書,自發甲子,亦不得已者哉!古者部落族眾,未有文史,觀今哲孟雄、布丹、巫來由人種,皆自無史以紀上世,而托于藏僧,乃能紀之。紀年亦然。則必大有文化,乃能紀元。紀元既立,或以君主,或以教主,或以立國,大率始于小君主,中于大帝王,而終于大教主也。古者春秋至秦、漢間,諸侯各自紀元,此蓋上承夏、商之舊制,至漢中葉尚然,今見于漢碑《趙王上壽》曰“趙二十五年”是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龙胜| 雷波县| 清河县| 南开区| 黄浦区| 乐昌市| 金昌市| 黄陵县| 陇南市| 竹山县| 涡阳县| 吉首市| 常德市| 潜山县| 化德县| 柞水县| 西昌市| 河南省| 孙吴县| 定日县| 渝北区| 铜陵市| 万山特区| 榆社县| 阿拉善盟| 抚州市| 大厂| 永宁县| 长乐市| 赣州市| 探索| 广丰县| 高州市| 沅江市| 全椒县| 奉节县| 苏尼特右旗| 东兰县| 迁安市|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