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白(四莖) 干姜(一兩) 附子(一枚) 人尿(五合) 豬膽汁(一合)五曰∶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則短氣腰痛,厥逆下冷,陰脈微者,宜此方主之。
腎者,水臟;濕,其類也,故感之易入而易傷。凡人呼吸之氣,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腎傷則吸微,故令短氣。腰者,腎之府,腎傷而腰痛者,其勢也。濕為陰,其氣寒,陰并于下,則陽格于上,故厥逆而下冷。尺為陰,陰脈微者,下部寒也。干姜、附子,熱物也,可以回陽燥濕。師曰∶太陽中天,則寒者溫,濕者燥。故姜、附可以治寒濕。蔥白辛溫,可使通腎氣。人尿、豬膽,性寒而質陰,用之者,一可以制姜、附之熱而不使其燥烈于上焦無病之分,一可以同寒濕之性而引姜、附直達下焦受病之區。此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乃兵家之向導也。
玉屏風散
黃 防風(各一兩) 白術(二兩)六曰∶風雨寒濕傷形。形傷則皮膚枯槁,宜此方主之。
外冒風雨,則寒濕不免矣,以外得之,故令傷形而皮膚枯槁。然皮膚之間,衛氣之所居也?!鹅`樞經》曰∶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者也。故峻補其衛氣,而形斯復矣。黃 甘溫,補表之圣藥也,得防風而功愈速,故以防風等之。白術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白術倍之。三藥者皆補氣之品?!秲冉洝吩弧眯尾蛔阏?,溫之以氣。此之謂也。
方名曰玉屏風,亦是以其補益衛氣,足以為吾身之倚襲爾。
升陽益胃湯
羌活 獨活 防風 柴胡 白術 茯苓 黃 人參 半夏 甘草 陳皮 黃連 澤瀉白芍藥七曰∶大怒恐懼傷志。志傷則恍惚不樂,宜此方主之。
怒則氣上,恐則氣下,一怒一恐,拂于膻中,則志意不得舒暢,故曰傷志。志者,腎之所主,而暢于膻中。膻中者,兩乳之間,心君之分也。心者,神明之所出,故令恍惚;膻中者,喜樂之所出,故令不樂。下者舉之,郁者達之,故用羌活、獨活、防風、柴胡升舉之品。
氣乖于中,脾胃受病,故用參、 、苓、術、橘、半、甘、芍調胃之品。方內有澤瀉,則陷下之邪可泄。方內有黃連,則膻中之逆可平。
磁石(火內 紅,入醋淬七次,為末入藥)古人于腎虛腰疼方中每用磁石,時方多不用之。然磁石性能引鐵,則用之者,亦是假其引肺金之氣入腎,使其子母相生爾。水得金而清,則相火不攻自去矣。嗚呼!醫之神妙,在于幽微,此言可與知者道也。
六味地黃丸
熟地黃(八兩) 山茱萸肉 山藥(各四兩)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澤瀉(各三兩)腎虛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
腎非獨水也,命門之火并焉。腎不虛,則水足以制火,虛則火無所制,而熱證生矣。名之曰陰虛火動。河間氏所謂腎虛則熱是也。今人足心熱,陰股熱,腰脊痛,率是此證。老人得之為順,少年得之為逆,乃咳血之漸也。熟地黃、山茱萸味濃者也。經曰∶味濃為陰中之陰,故能滋少陰,補腎水。澤瀉味甘咸寒,甘從濕化,咸從水化,寒從陰化,故能入水臟而瀉水中之火。丹皮氣寒味苦辛,寒能勝熱,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陰,平虛熱。山藥、茯苓,味甘者也,甘從土化,土能防水,故用之以制水臟之邪,且益脾胃而培萬物之母也?;タ家娍人蚤T。
崔氏八味丸
淮熟地黃(八兩) 山茱萸肉 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三兩) 肉桂附子(各一兩)腎間水火俱虛者,此方主之。
君子觀象于坎,而知腎俱水火之道焉,故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小心,少火也。又曰∶腎有兩枚,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相火也,相火即少火耳。夫一陽居于二陰為坎,水火并而為腎,此人生與天地相似也。今人入房盛而陽事愈舉者,陰虛火動也。陽事先萎者,命門火衰也。真水竭,則隆冬不寒。真火息,則盛夏不熱,故人樂有藥餌焉。是方也,熟地、山所以益命門相火。水火得其養,則二腎復其天矣。互考見小便不禁門。
補腎丸
杜仲(姜汁炒) 牛膝 陳皮(各二兩) 黃柏(鹽酒炒) 龜板(酥炙,各四兩) 夏加五味子(一兩,炒) 冬加干姜(五錢)此亦滋腎陰之方也。
黃柏、龜板、杜仲、牛膝,皆濡潤味濃物也,故能降而補陰。復用陳皮,假以疏滯。夏加
補天丸
黃柏 龜板(各四兩) 杜仲 牛膝 陳皮(各二兩) 夏加五味子(炒,一兩) 冬加干姜(五錢) 人胞(一具,酒洗,蒸爛搗丸)男女交合非時,天癸虛損者,此方主之。
此即前方補腎丸加人胞也。天癸者,男之精,女之血,先天得之以成形,后天得之以有生者也,故曰天癸。補腎丸,前考已悉。人胞者,亦精血之所融結,乃無極之極未生之天也。
已生之后,天癸虛損,補以草木之藥,非其類也。卒難責效。人胞名曰混沌皮,則亦天耳。
以先天之天。而補后天之天,所謂補以類也,故曰補天。
虎潛丸
(一名補陰丸)黃柏(鹽酒炒) 知母(炒) 熟地黃(各三兩) 龜板(四兩,酥炙) 虎脛骨(一兩,酥炙)羊肉為丸。
此亦治陰分精血虛損之方也。
虎,陰也。潛,藏也。是方欲封閉精血,故曰虎潛。人之一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黃柏、知母,所以滋陰。地黃、歸、芍,所以養血。牛膝能引諸藥下行,鎖陽能使陰精不泄。
龜得天地之陰氣最濃,故用以補陰。虎得天地之陰氣最強,故用以壯骨。陳皮所以行滯,而羊肉之用,取其補也?;タ家婐揲T。
滋陰大補丸
熟地黃(二兩) 川牛膝 山藥(各一兩五錢) 山茱萸肉 杜仲(姜汁炒,去絲) 白茯苓巴戟天(去心) 五味子(炒) 小茴香(炒) 肉蓯蓉 遠志(去心,各一兩) 石菖蒲 枸杞子(各五錢)紅棗肉為丸。
此陰陽平補之劑也。
地黃、牛膝、杜仲、山萸、五味、枸杞,滋陰藥也。巴戟、蓯蓉、茴香、遠志、石蒲、山藥、茯苓、紅棗,養陽藥也。滋陰者潤而不寒,養陽者溫而不熱。丹溪翁立方之穩,大都如此。中年之人,服之殊當。
補火丸
生硫黃(一斤) 豬臟(二尺)將硫黃為細末,盡實臟中,爛煮二時取出,去臟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漸加之。
冷勞病瘠,血氣枯竭,齒落不已,四肢倦怠,語言不足者,此方主之。
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右腎,行于三焦,出入于甲膽,聽命于天君,所以溫百骸,養臟腑,充七竅者,皆此火也。是火也,萬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足以生萬物,人非此火不能以有生。若此火一熄,則萬物無父,故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齒落,筋衰而肢倦,氣衰而言微矣。硫黃,火之精也,故用之以補火,然其性過熱有毒,故用豬臟爛煮以解之?;蛟弧檬婪揭院疀鲋分蝿冢螯S又世人罕用,今治勞而用之,誰不驚異?余曰∶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有熊氏之經也;《湯液》云∶硫黃亦號將軍,能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挺出陽精,消陰化魄而生魂。則先醫亦嘗頌之矣。戴元禮氏,丹溪之高弟也。有言曰∶諸寒涼皆滯,惟有黃連寒而不滯。諸熱藥皆燥,惟有硫黃熱而不燥。則戴氏亦嘗頌之矣。奈何拂吾心之理而求同俗乎?∶昔仁和吏早衰,服之年逾九十,此往昔之驗也,表之《類編》。他如范文正公之金液丹,《得效》之玉真丸,《和劑》之來復丹、半硫丸、靈砂丹,《百選》之二氣丹,《活人》之返陰丹,楊氏之紫霞丹,往往皆用之,但其所主者,各有攸當,茲不贅爾。
凡服硫黃者,忌豬血、羊血、牛血及諸禽獸之血。慎之!
石膏散
石膏(一味,細末如面,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身無熱為度。)熱勞,附骨蒸熱,四肢微瘦,有汗脈長者,此方主之。
熱勞之證,豈曰盡屬陰虛,亦有陽邪外襲,傳入于骨,不能泄越,內作骨蒸,令人先寒后熱,久久漸成羸瘦。有汗者,胃家實也。脈長者,陽邪證也。石膏寒而清肅者也,可以療里熱。以故《外臺》集之,處州吳醫用之,睦州鄭迪功之妻驗之,《名醫錄》載之,所以開蒙后學也至矣?;騿枴脰|垣言血虛身熱,證象白虎,誤服白虎者必死,非石膏之謂乎?余曰∶若
甘梨漿
勞瘵脈數,燥渴日瘦者,宜服之。蓋天一生水,所以養萬物者也,若火盛而水滅,令人五液干枯,則甘梨漿可以急救之。此物匪惟可以救急,曾有回生起死者。師云∶生用之可以涼五火,熟用之可以滋五臟。
童便
咳血者,以童便一物主之。
咳血是肺中有竅。肺是清虛之臟,纖芥不容,一有其竅,則血滲入肺矣。愈滲愈咳,愈咳愈滲,此為難治。褚澄云∶以寒涼治之,百不一生。以溲溺治之,百不一死。故特表而出之。又曰∶血雖陰類,運之者其和陽乎!所以示人者深矣。
股肉
割股之事,古昔有之。蓋賢婦急于舅姑夫子之疾,而祈一念以格天爾。至唐開元間,陳藏器撰《本草拾遺》云∶人肉治瘵疾。自是閭閻益多割股,至有假名干譽而為之者。嗚呼!同類固不可食,虧體豈曰事親?且俞、扁、淳、華,上世神良之醫也,未聞用人肉以治疾,而閔損、曾參之孝,亦未嘗割股,所以來要名之行者,藏器其作之矣。
柴前梅連散
柴胡 前胡 烏梅 胡黃連(各三錢) 豬膽(一枚) 豬髓(一條) 韭白(五分) 童便(二盞)風勞骨蒸,久而不痊,咳嗽吐血,盜汗遺精,脈來弦數者,此方主之。
此治因風成勞者也。蓋風者百病之長,乃天之陽氣也,主疏泄萬物,故在表則令人出汗,在肺則令人咳嗽,在肝則令人吐血,在腎則令人遺精,附骨則令人蒸熱盜汗。是論也,《靈樞》函其妙,自漢、唐以至宋、元諸醫,皆未竟其說,無惑乎治勞瘵者之難其人也。柴胡解不表不里之風,胡連清入肌附骨之熱,前胡主脾肺表里之邪。褚澄氏曰∶酸能入骨,則烏梅之用,亦可以收斂骨蒸。豬膽所以養陰,豬髓所以養骨,童便所以濟火。韭白辛熱。少用之以使向導。經曰∶甚者從之。此之謂也。
秦艽鱉甲散
秦艽 知母 當歸(各半兩) 鱉甲(一兩) 烏梅(一枚) 青蒿(五葉) 柴胡 地骨皮(各一兩)風勞骨蒸壯熱,肌肉消瘦,此方主之。
風,陽氣也。故在表則表熱,在里則里熱,附骨則骨蒸壯熱,久蒸則肌肉消瘦。無風不作骨蒸,此昆之立言也。羅謙甫氏之主此方,蓋有神契者矣。柴胡、秦艽,風藥也,能驅肌骨之風。骨皮、知母,寒品也,能療肌骨之熱。鱉,陰類也。甲,骨屬也。骨以及骨,則能為諸藥之向導。陰以養陰,則能退陰分之骨蒸。烏梅味酸,能引諸藥入骨而收其熱。青蒿苦辛,能從諸藥入肌而解其蒸。復有當歸,一以養血,一以導諸藥入血而除熱于陰爾。
柴胡
《衍義》云∶柴胡,《本經》并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凡此誤世甚多。斯言也,謂病原不同,不可一概而施之爾!故又繼之曰∶如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又尾之曰∶服之無有不效。世人因前言而概不用柴胡,雖當用者亦必不用。
嗚呼!藏器一言,舉世割股。丹溪一出,眾口滋陰。《衍義》片詞,柴胡未棄,更不求其證脈而可否之。此之謂侏儒觀場,隨眾喧喝爾,求其真知則未也。
三黃丸
黃芩(酒炒,春四、夏秋六、冬三兩) 黃連(酒炒,春四、夏五、秋三、冬一兩) 大黃(酒浸,九蒸曬、春三、秋二、夏一、冬五兩)消渴羸瘦,不生肌肉,其人善谷者,此方主之。
上件皆火證也?;鹧讋t水干,故令消渴。燥萬物者,莫 乎火,故令羸瘦,不生肌肉。
火甚則速于傳化,故善谷。芩、連、大黃,苦寒物也。寒能勝熱,苦能瀉火,火去而陰自生,陰
麥煎散
鱉甲(醋炙) 柴胡 生地黃 大黃(煨) 常山 當歸 赤茯苓 干漆(炒焦) 石膏(各一兩) 白術 甘草(各半兩) 小麥(五十粒)有汗加麻黃根一兩,共為末,每服三錢。
少男、室女、孀婦郁勞,骨蒸內熱,風血攻疰四肢者,此方主之。
此攻郁勞之方也。少男思其女而不得,則有留精。室女思其男而不得,則有留血。孀婦有所思,則氣結而有留瘀。其理一而已。謂之留者,精血已離其位,但留于經脈關要之區,陰寒氣血留行之道也。氣、陽也,阻而塞之,則積陽為熱,故令蒸蒸骨熱。血陰也,阻而之,則積陰為疰,故令四肢攻疰。曰風血攻疰四肢者,風血內搏,四肢無力,而倦怠浮腫也。鱉甲、干漆,攻堅削積之品也,所以治精血之留結。柴胡、石膏,解肌清熱之藥也,所以去骨蒸之內熱。思則火結于心包,故用常山以開其結;郁則氣留于六腑,故用大黃以推其陳;當歸、生地,生新血也。白術、甘草,致新氣也。赤茯苓所以導丙丁之邪。浮小麥所以止骨蒸之汗。而麻黃根之加,乃以其形中閉,為止汗之最捷爾。東坡云∶此黃州吳判官之方也,療骨蒸肌熱盜汗極效。吳君寶之,不肯妄傳也。雖然,此攻擊之劑,惟少男、室女、孀婦真氣完固,始可用之。若男婦交接氣弱者,猶禁與也。
桃仁丸
桃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雙仁不用)只此一味杵丸,平旦井花水下,隔日一服,百日不得食肉。
骨蒸日久者,此方主之。
骨蒸日久,則絡有留血,不去其瘀,諸藥不效。《外臺》此方,以桃仁獨味為丸,所以消留瘀也,亦是超人之見。
大黃蟲丸
大黃(十兩,蒸) 黃芩(二兩,炒) 干地黃(半兩) 杏仁(去皮尖) 蠐螬(炒)虻蟲(去翅,炒各一升) 甘草(三兩) 干漆(炒) 桃仁(去皮尖,各一兩) 芍藥(四兩) 水蛭(百枚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日三服,每服酒下五丸。
仲景云∶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暗黑。緩中補虛,大黃 蟲丸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