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
羌活 川芎 防風 蒼術 秦艽 紅花 肉桂 細辛 續斷 在上加片姜黃桂枝 威靈仙 在下加牛膝 防己 萆 木通 筋痹加木瓜 柴胡 脈痹加菖蒲茯神 當歸 肉痹加白茯 陳皮 木香 砂仁 皮痹加紫菀 杏仁 麻黃骨痹加獨活 澤瀉
痹
麻黃 桂枝 紅花 白芷 葛根 附子 虎骨 羚羊角 黃 甘草 防風 防己 羌活 水煎服。
痹
人參 茯苓 當歸(酒洗) 白芍(煨) 川芎(各一錢,肝、心、腎痹倍之) 五味子(十五粒) 白術(一錢,脾痹倍之) 細辛(七分) 甘草(五分) 水二鐘,姜一片,煎八分,食遠服。肝痹加棗仁、柴胡,心痹加遠志、茯神、麥冬、犀角,脾痹加濃樸、枳實、砂仁、神曲,肺痹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黃,腎痹加獨活、官桂、杜仲、牛膝、黃 、萆 。
痹
肉桂 甘草 芍藥 黃 當歸 川芎 人參 茯苓 熟地黃 牛膝 秦艽續斷 杜仲 細辛 獨活 防風
痹
(即上方加桑寄生,去黃 、續斷。)
痹
(即補中益氣湯加紅花、黃柏。秋加五味,夏加黃芩,冬加桂枝。補中益氣湯見氣。)
痹
黃 (八錢) 人參 生甘草(各五錢) 炙甘草 升麻(各二錢) 五味子(一百二十粒) 柴胡(二錢)芍藥(三錢) 上 咀,每服半兩,水二鐘,煎一鐘,空心服。服后少臥,于麻痹處按摩,屈伸少時。午飯前又一服,日二服。
痹
當歸(酒洗) 赤芍藥(煨) 黃 姜黃 羌活(各一錢半) 甘草(五分) 上水二鐘,姜三片,棗二枚,不拘時服。
又方(冷痹者用此)附子 當歸 黃 炙甘草 官桂 羌活 防風
痹
當歸(去蘆) 陳皮(去白) 麻黃(去節) 甘草(炙) 川芎 御米谷(去蒂、筋膜) 丁香(各等分) 上用慢火炒令黃色,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痹
虎脛骨(酷炙) 敗龜(醋炙,各二兩) 麒鱗竭(另研) 沒藥(另研) 自然銅(醋淬) 赤芍藥 當歸(去蘆) 蒼耳子(炒) 骨碎補(去毛) 防風(去蘆,各七錢半) 牛膝(酒浸) 天麻 檳榔 五加皮羌活(去蘆,各一兩) 白附子(炮) 桂心 白芷(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
痹
桂心 漏蘆 威靈仙 芎 白芷 當歸(去蘆) 木香 白僵蠶(炒) 地龍(去土,炒,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無時。
痹
仙靈脾 威靈仙 芎 蒼耳子(炒) 桂心(各一兩) 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無時。
痹
沒藥(二兩,另研) 虎骨(四兩,醋炙) 為末,每服五錢,溫酒調下,無時,日進二服。
痹
烏犀角屑 干蝎(炒) 白僵蠶(炒) 地龍(去土) 朱砂(水飛) 天麻 羌活 芎 防風甘菊花 蔓荊子(各一兩) 干姜(炮) 麝香(另研) 牛黃(各半兩,研) 虎脛骨(醋炙) 敗龜(醋炙) 白花蛇(酒浸) 天南星(姜制)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臍) 海桐皮 木香 人參 當歸(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入研令勻,以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用溫酒或薄荷湯嚼下。
痹
沒藥(另研) 五加皮 山藥 桂心 防風(去蘆) 羌活 白附子 白芷 骨碎補 蒼耳(炒) 自然銅(醋淬,各五錢) 血竭(另研,二錢半) 虎脛骨(醋炙) 龜板(醋炙,各一兩) 酒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日二服。
痹
虎骨(四兩,醋炙) 五靈脂(炒) 白僵蠶(炒) 地龍(去土,炒) 白膠香(另研) 威靈仙(各一兩) 川烏頭(二兩,炮,去皮臍) 胡桃肉(二兩半,去內皮,搗研如泥) 為細末,同研令勻,以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婦人當歸酒下,打樸損傷豆淋酒下。
痹
天麻 防風(去蘆) 羌活 獨活(去蘆) 川烏 草烏頭(去蘆) 何首烏 當歸(去蘆) 川芎海桐皮(各等分,并生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每服一丸,細嚼,冷茶送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忌食熱物一日。
痹
骨碎補(一兩半) 威靈仙 草烏頭(各一兩,炒) 天南星(姜制) 木鱉子(去殼) 楓香脂(另研) 自然銅( ,醋淬) 地龍(各一兩,去土,炒) 沒藥(另研) 乳香(另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同研令勻,醋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用溫酒下,不拘時,日進二服。
痹
威靈仙 木鱉子(去殼) 川烏(炮,去皮臍) 防風(去蘆) 香白芷 五靈脂 地龍(各半兩,去土,炒) 水蛭(糯米炒熟) 朱砂(各三錢,水飛) 上搗研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子大,以朱砂為衣,每服十丸,空心,溫酒送,婦人紅花酒下。
痹
地龍(去土,炒) 五靈脂(炒) 威靈仙 防風(去蘆) 木鱉子(去殼) 草烏頭(各一兩,炒) 白膠香(另研) 乳香(另研,各三錢) 為末,酒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溫酒下,不拘時。
痹
草烏頭(銼,炒) 五靈脂(各一兩) 地龍(去土,炒) 木鱉子(去殼,各半兩) 白膠香(一兩,另研)細墨( ) 乳香(各半兩,另研) 沒藥(另研) 當歸(各一兩,去蘆) 麝香(一錢,另研) 為細末,以糯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丸,溫酒下,服藥罷,身微汗為效。
卷之七·諸方(下)諸方門目(下)
痹
乳香(半兩,另研) 五靈脂 赤石脂(各一兩,研) 草烏頭(一兩半,炒) 沒藥(五錢,另研)上為細末,醋煮糊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
痹
麻黃(去根節) 陳皮 烏藥(各二錢) 白僵蠶(去絲、嘴,炒) 干姜(炮,各五分) 川芎 枳殼桔梗 白芷 甘草(炒,各一錢) 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痹
羌活 獨活(各二錢) 蒿本 麻黃 柴胡 升麻 草豆蔻 生地黃 當歸身 黃芩黃柏(各三分) 炙甘草(各三分) 生甘草根 熟地黃(各一分) 蒼術(五分) 蘇木(一分) 上粗末,水二盞,煎一盞,去 ,食遠熱服。
痹
當歸(五錢) 生地(三錢) 茯苓(三錢) 木通(三錢) 故紙(鹽炒,二錢) 枸杞(四錢) 鹿茸(炙,五錢) 為末,作四服,酒調下。
痹
甘草 白術(各二錢) 桂枝(五錢) 炮附(二錢) 秦艽(二錢) 水煎服。
痹
犀角(二兩) 羚羊角(一兩) 前胡 黃芩 梔子仁 射干 大黃 升麻(各四兩) 豉(一升)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服。
痹
茵芋 朱砂 薏苡仁(各一兩) 牽牛(一兩半) 郁李仁(半兩) 為末,煉蜜杵丸,桐子大,輕粉滾為衣,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五更溫水下。到晚未利,可二三服,快利為度,白粥將息。
痹
羌活 升麻(各一錢) 獨活(七分) 蒼術 防風(去蘆) 甘草 威靈仙(去蘆) 茯苓(去皮) 當歸澤瀉(各半錢) 銼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溫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忌酒、面、生、冷、硬物。
痹
黃 獨活 防風 細辛(去苗) 牛膝 川芎 附子(炮,去皮臍) 甘草(炙)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以上各三兩) 川烏(炮,去皮臍) 山茱萸(去核) 秦艽(去苗、土) 葛根(各一兩)官桂(去皮) 當歸(切,焙,各二兩半) 大黃(生,銼,一兩) 白術 干姜(炮,各一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用夾絹囊盛貯,以清酒一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初服一合,日二夜一,漸增之,以知為度。虛弱者加蓯蓉二兩,下利者加女萎三兩,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心下多水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酒盡可更以酒二斗,重漬服之。不爾,可曝滓搗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
服一劑得力,令人耐寒冷,補虛治諸風冷神妙。少壯人服勿熬煉,老弱人微熬之。
痙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芍藥 炙甘草(各三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
痙
枯樓根(二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粥發之。
痙
芍藥(二兩)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葛根(四兩) 用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汗,不須啜粥。
痙
桂枝(一兩半) 防風 防己(各一兩) 芍藥(二兩) 生姜(一兩半) 大棗(六枚) 每服一兩,水三盞,煎一盞半,去滓溫服。亦宜小續命湯。(見中風。)
痙
桂心(三錢) 附子(一兩,炮) 白術(二兩) 川芎(三錢) 獨活(半兩) 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一枚,煎五分,去渣溫服。
痙
白術 防風 甘草 桂心 川芎 附子(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二鐘,姜五片,棗二枚,同煎七分,去渣溫服。
汗
當歸 黃連 黃芩 黃柏 黃 (此味倍用) 生地 熟地(各一錢) 水煎服。
汗
防風 荊芥 羌活 桂枝 薄荷 甘草 水煎服。
汗
黃連 五味 烏梅 生甘草(各五錢) 炙草(三分) 升麻(二分) 忌濕、面、酒、五辛。
汗
黃 (六錢) 甘草(一錢) 防風 麻黃根 桂枝(各五分) 水煎服。
汗
黃 (去蘆,蜜炙) 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姜十片,煎八分,食前溫服。未應,更加之。
汗
牡蠣( ,三錢) 白術(一兩二錢半) 防風(二兩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不拘時候。如惡風,倍防風、白術;如多汗、面腫,倍牡蠣。
汗
酸棗仁 當歸 白芍 生地 知母 黃柏 茯苓 黃 五味子 人參
汗
天仙藤 鱉甲(醋炙) 香附子 桔梗 柴胡 秦艽 青蒿(各一錢) 烏藥(五分) 炙甘草(一錢半) 川芎(二錢半) 姜煎。
嘔吐
人參 黃芩 知母 萎蕤 茯苓(各三錢) 蘆根 竹茹 白術 梔子仁 陳皮(各半兩)石膏( ,一兩)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鐘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嘔吐
麥門冬(去心) 生蘆根 竹茹 白術(各五兩) 甘草(炙) 茯苓(各二兩) 人參 陳皮 萎蕤(各三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陳米一撮,煎七分,溫服。
嘔吐
竹茹 腹皮 蒼術 香附 撫芎 神曲(八分) 半夏 陳皮 生姜 少用吳萸為向導,水煎服,作丸亦可。
嘔吐
黃連 黃芩(各一錢) 陳壁土(炒) 蒼術(炒,七分) 吳萸(炮,炒) 陳皮(各五分) 神曲 山楂水煎。
嘔吐
吳茱萸(一升,洗,辛熱) 人參(三兩,甘溫) 生姜(六兩,切,辛溫) 大棗(十二枚,擘,甘溫)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嘔吐
丁香 胡椒 砂仁 紅豆(各二十一粒) 上為細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大棗一枚去核填藥,面裹,煨熟去面,細嚼,白湯下,空心,日三服。
嘔吐
水銀(一斤) 硫黃(四兩) 上二味,用新銚內炒成砂子,入水火鼎 煉為末,糯米糊丸,如麻子大,每三丸,空心,棗湯、米飲、井花水、人參湯任下。量病輕重,增至五七丸。忌豬羊血、綠豆粉、冷滑物。
嘔吐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參(三兩) 白蜜(一升) 以水一斗三升,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煮藥,取三升,溫服一升,余分再服。
嘔吐
大黃(四兩) 甘草(一兩) 水三升,煮一升,分溫再服。
嘔吐
濃樸(去皮,姜炒) 升麻 射干(米泔浸) 茯苓(各二兩半) 大黃(蒸) 枳殼(去穣,麩炒)甘草(炙,各一兩) 芍藥(半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熱服。
反胃噎膈
當歸 芍藥(煨) 黃柏(鹽水炒) 黃連(各一錢半) 黃芩 山梔 生地黃(各一錢) 甘草(三分)水二鐘,煎七分,入童便、竹瀝各半酒盞,食前服。
反胃噎膈
雄黃(別研) 木香(各五錢) 檳榔 三棱(煨) 蓬術(煨) 貫眾(去毛) 干漆(炒煙盡) 陳皮(各一兩) 大黃(一兩半) 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反胃噎膈
昆布(二兩,洗去咸) 小麥(二合) 水煎,俟麥熟去渣,不拘時服一小盞。再口中長含昆布兩三片,咽津極效。
反胃噎膈
北大黃(去皮,酒洗,紙包煨香,不可過,存性,一兩) 黑牽牛(三兩,取頭末一兩) 皂角(去皮,生用,一兩) 芒硝(生用,半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送下。
反胃噎膈
白豆蔻(去皮,二兩) 甘草(炙,五兩) 木香(三兩) 濃樸(去皮,姜汁炙熟,一斤) 縮砂仁 丁香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各四兩) 香附子(炒,去凈毛,十六兩) 為細末,每服二錢,姜三片,鹽少許,不拘時,沸湯點服。
霍亂
桂枝 人參 白術 白茯苓(各半兩) 澤瀉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一兩) 滑石(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或新汲水、姜湯下亦可。一方有木香、藿香、葛根各半兩。
霍亂
訶子(炮,去核) 甘草(炙) 濃樸(姜制) 干姜(炮) 神曲(炒) 草果(去殼) 良姜(炒) 茯苓 麥芽(炒) 陳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候發不可忍時,用水煎,入鹽少許服之。
霍亂
霍香 白術 濃樸 陳皮 茯苓 半夏 紫蘇 桔梗 白芷 香薷 黃連 扁豆(各一錢) 大腹皮 甘草(各半錢) 水二鐘,姜五片,蔥白三根,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霍亂
人參 麥門冬(去心) 茯苓(去皮) 桔梗 栝蔞根 葛根 澤瀉 甘草(各五錢,炙) 又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蜜湯調下。
霍亂
草果 烏梅 甘草 砂仁(各四兩) 干葛(二兩) 每服五錢,姜五片同煎,以水浸極冷,旋旋服之,無時。
霍亂
茯苓(八兩) 澤瀉(四兩) 甘草(炙) 桂心(各二兩) 白術(三兩) 每服四錢,姜三片同煎,食前服。一方有小麥五兩。
霍亂
麥門冬(去心) 白茯苓(去皮) 半夏(湯泡七次) 橘皮 白術(各一錢半) 人參 小麥 甘草(炙,各一錢) 水二鐘,姜五片,烏梅少許,同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霍亂
黃連(去須,微炒) 黃柏(微炒) 濃樸(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以上各七錢半) 當歸(微炒) 干姜(炮)木香(不見火) 地榆(各半兩) 阿膠(搗碎,炒黃燥,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粥飲下。
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