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2章 方(下)諸方門目(下)(2)

  • 醫碥
  • 何夢瑤
  • 4944字
  • 2015-12-26 18:08:56

當歸 桂心 續斷(各三兩) 生地 炮姜(各四兩) 蒲黃 阿膠(炒) 炙草(各二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三服。

霍亂

赤石脂(四兩) 升麻 白術(各一兩半) 烏梅(去核,炒干) 干姜(炮制,各一兩) 陳廩米(微炒)梔子仁(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霍亂

半夏(湯泡) 濃樸 白芍藥 茯苓(各二錢) 桂心 紫蘇 橘紅 人參(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鐘,姜七片,紅棗一枚,煎一鐘服。

霍亂

桂枝(二兩半) 芍藥(二兩) 甘草(一兩) 膠餳(半升) 生姜(一兩半) 大棗(六枚) 木瓜 柴胡(各五錢) 每服一兩,水三盞,煎一盞半,去渣,下膠餳兩匙服。

霍亂

吳茱萸 木瓜 食鹽(各半兩) 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藥煎至二升以下,傾一盞,冷熱隨病患服之。

霍亂

(此張子和方。劉河間則合五苓、六一,而加石膏、寒水石,內滑石四兩,二石各二兩,白術、茯苓、澤瀉各一兩,余各五錢。

肉桂 藿香 人參(各半兩) 木香(二錢半) 白茯苓(去皮) 白術 甘草(炙) 澤瀉 葛根石膏 寒水石(各一兩) 滑石(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冷水任調下。

霍亂

(一方加犀角)生地黃 熟地黃 天冬 麥冬 石斛 茵陳 黃芩 枳殼 枇杷葉 甘草 等分,每服五錢。

霍亂

黃 (炙,四分) 桑白皮(五分) 人參 炙甘草 白茯(各二分) 五味子(二十粒) 白術(三分)地骨皮 麥冬 陳皮(各二分) 青皮(一分) 水煎,大溫服,早飯后。忌多言語、勞役。

霍亂

濃樸(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 枳殼(去穣,麩炒) 高良姜 檳榔 樸硝(各七錢半) 大黃(炒,二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

霍亂

丁香(七粒) 菖蒲根(半兩) 甘草(炙,一兩) 生姜(半兩) 鹽(一合) 上銼碎,用童便一盞半,煎一盞,分二次溫服。

霍亂

冬葵子 滑石 香薷 木瓜(各二錢) 日四五服。

霍亂

沸湯 井水 各半鐘,和服。

泄瀉

半夏(二兩) 良姜(二錢半) 干姜 肉桂 甘草 附子(炮,各五錢) 為細末,每服三五錢,水二盞,煎一盞,熱服,甚者三四服。

泄瀉

白術 茯苓 炙甘草 白芍 陳皮 車前 木通 水煎服。

泄瀉

硫黃 硝石 滑石 明礬(各一兩) 用無根水滴為丸。

泄瀉

平胃散(見傷飲食) 五苓散(見傷濕。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極效。

泄瀉

蒼術(一錢) 柴胡 羌活 防風 神曲 澤瀉 豬苓(各半錢) 陳皮 大麥 炙甘草(各三分) 升麻(五分) 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泄瀉

黃連(去須) 吳茱萸(去梗,炒) 白芍藥(各五兩) 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泄瀉

白術 茯苓 橘皮(去白) 澤瀉(各半兩) 甘草(一兩) 干姜(炒) 官桂 縮砂仁 藿香(各二錢半) 為末,白湯化蜜少許,調下二錢,無時。煉蜜每兩十丸,名白術調中丸。

泄瀉

生姜(六兩,凈洗,切片,以飛面四兩和勻,就日中曬干) 橘皮(一兩) 甘草(炙) 丁香(不見火,各二兩)縮砂仁(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二丸,食前姜湯送下。

泄瀉

肉豆蔻(二兩) 補骨脂(四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為末,生姜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白湯送下。

泄瀉

生地 木通 黃連 甘草梢 等分煎。

泄瀉

人參 干山藥 蓮肉(去心) 白扁豆(去皮,姜汁浸,炒,各一斤半) 白術(于潛者,二斤)桔梗(炒令黃色) 砂仁 白茯苓(去皮) 陳皮 薏苡仁 炙甘草(各一斤)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或姜、棗煎,或棗肉和丸,或煉蜜丸亦可。

泄瀉

即附子理中湯(見中寒。)加罌粟殼、烏梅、訶子、肉蔻。

泄瀉

赤石脂 禹余糧(各一兩) 上分三服,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服。

泄瀉

赤石脂 干姜(各一兩) 黃連 當歸(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泄瀉

濃樸 枳實 訶子(半生半熟,各一兩) 木香(半兩) 黃連 炙甘草(各二錢) 大黃(三錢) 為末,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

泄瀉

樗皮(四兩) 滑石(二兩) 為末,粥丸。此丸性燥,若滯氣未盡者,不可遽用。

泄瀉

訶子(一兩,半生半熟) 木香(半兩) 甘草(二錢) 黃連(三錢) 為末,每服二錢,以白術、芍藥湯調下。

泄瀉

白術 茯苓 橘皮 半夏 甘草(炙) 訶黎勒皮 烏梅肉(各二錢) 紅豆 干姜 藿香(各一錢) 肉桂(半錢) 麥 神曲(炒,各四錢) 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食前下。

泄瀉

赤石脂 干姜(炮,各等分)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日三服。

泄瀉

訶子皮 川姜 肉豆蔻 龍骨 木香 赤石脂 附子(各等分) 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下。

腸鳴

葶藶(隔紙炒) 澤瀉 椒目 杏仁 桑白皮 豬苓(去黑皮,各五錢)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白湯下,以利為度。

木香 檳榔 青皮(醋炒) 陳皮 枳殼(炒) 黃柏(酒炒) 黃連(吳萸湯炒) 三棱(醋炒)蓬莪(醋炒,各五錢) 大黃(酒浸,一兩) 香附 牽牛(各二兩) 芒硝水丸。

黃連(去蘆,二十兩,用吳茱萸十兩同炒令赤,揀去茱萸不用) 木香(四兩八錢八分,不見火)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飯飲下。

白頭翁(二兩) 黃連 黃柏 秦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芍藥(一兩) 當歸 黃連 黃芩(各半兩) 大黃(三錢) 桂枝(二錢半) 甘草(炙) 檳榔(各二錢) 木香(一錢) 上九味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如痢不減,漸加大黃,食后。如便后藏毒加黃柏半兩。

黃連(四兩) 六一散(八兩) 當歸(二兩) 蘿卜子(炒) 巴豆(去油,同黃連炒) 乳香(各一兩) 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弱者服十五丸,實者二十五丸。

木香 檳榔 黃連(各六分) 大黃 黃芩(各一錢半) 枳殼(一錢,麩炒) 芍藥(六錢) 當歸(三錢) 咀,作二服,水二鐘,煎一鐘,食前溫服。

黃連(去須,三兩) 阿膠(碎炒,一兩) 茯苓(去皮,二兩) 以連、芩為末,水熬阿膠膏,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紫參(半斤) 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參取三升,內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

茯苓(六分) 澤瀉(一錢) 當歸身(四分) 芍藥(一錢半) 蒼術(二分) 生姜(二分) 肉桂(五分) 生芩(三分) 豬苓(六分) 升麻(一錢) 炙草(五分) 柴胡(一錢) 作二服,水煎,稍熱服。

(甚者加川芎、羌活、柴胡、黃芩各一錢。)蒼術(三錢) 防風(一錢半) 黃連 木香(各五分) 濃樸 陳皮 枳殼(各一錢) 甘草(四分)

赤石脂(一升,一半銼,一半篩末) 干姜(一兩)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至米熟,去滓,每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白術 茯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 草果(連皮,一枚) 上 咀,用罌粟殼十四枚,去筋膜并萼蒂,剪碎,用醋淹,為粗末用,作一服,水一大碗,姜七片,棗子、烏梅各七枚,煎一大盞,分二服服之。

人參 白術 當歸(各六錢) 白芍藥 木香(各一兩六錢) 甘草 肉桂(各八錢) 肉豆蔻(面裹煨,半兩) 御米殼(蜜炙,三兩) 訶子肉(一兩二錢)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溫服。忌酒、面、生冷、魚腥、油膩之物。

御米殼(三兩,去頂蒂,醋煮一宿) 茯苓 車前 白術 烏梅肉(各一兩) 五味子(半兩)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溫服。

鴉膽(去殼,槌去皮,一錢) 文蛤(醋炒) 枯礬 川連(炒,各三分) 糊丸,朱砂為衣。或鴉膽霜、黃丹各一錢,加木香二分,亦可烏梅肉丸,朱砂為衣。二方俱丸綠豆大,粥皮、或鹽梅皮、或圓眼干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

御米殼(五分,去花萼,蜜炒) 干姜(炮,六分) 陳皮(五分) 訶子皮(七分,煨,去核) 水煎服,或為末,白湯調服亦可。

葛根 枳殼 半夏 生地 杏仁(去皮尖) 茯苓(各二錢四分) 黃芩(一錢二分) 炙甘草(五分)分二帖,水二盞,黑豆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個煎,食前溫服。

阿膠(搗碎,蛤粉炒成珠,為末,以醋四升熬成膏,十五兩) 當歸(去蘆,十五兩) 黃連(去須,二十兩)干姜(炮,十兩) 上為末,醋煮阿膠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

小兒,丸麻子大,更量歲數加減服之。

白扁豆(炒) 木香 人參(去蘆,各二兩) 茯苓(去皮) 肉豆蔻(煨,各四兩) 罌粟殼(去蒂) 陳皮(去白,各十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溫米飲調下,無時。

(去下二味,名四柱散,治寒瀉。)白茯苓 附子(炮) 人參 木香(各一兩) 肉蔻 訶子 每服三錢,姜五片,鹽少許煎。(一方有白術,無訶子。)

(治鶴膝風)川芎(一錢五分) 辣桂 黃 (各五分) 白芍藥 附子 牛膝(各一錢) 白術 羌活人參 防風(各二錢) 杜仲 熟地黃 甘草(炙,各五分) 水煎服。

(治痛風,腰以下濕熱流注。)黃柏 不拘多少,酒浸,焙干,為末。生姜汁和酒調服,必兼四物等湯相間服乃妙。

六一散(三兩) 紅曲(炒,半兩,活血) 上飯為丸。一方酒糊丸。

澤漆葉(微炒,五兩) 桑根白皮(炙黃)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炒熟,各三兩) 陳皮(去白)白術(炒,各一兩) 人參(一兩半)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候半時辰再服,取下黃水數升,或小便利為度。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前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桔梗 柴胡 枳殼 陳蒼米(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熱服,無時。

大便不通

麻仁(另研,五兩) 大黃(一斤,蒸,焙) 濃樸(去粗皮,姜制炒) 枳實(麩炒) 芍藥(各八兩) 杏仁(去皮尖,炒,五兩半) 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臨睡溫白湯下。

大便不通

大黃(蒸) 甘草(炙) 當歸(酒洗) 芍藥(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盞半,薄荷十葉同煎七分,溫服。

大便不通

歸尾 羌活 大黃(煨,各五錢) 麻仁 桃仁(去皮尖,各一兩) 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湯下。風秘加皂角仁、防風、秦艽。脈澀、身癢、氣澀,加郁李仁。

若欲益血,宜熟地、杏仁、麻仁、枳殼、橘紅、阿膠、蓯蓉、蘇子、荊芥、當歸。

大便不通

大黃(四兩,苦寒,酒洗) 濃樸(半斤,苦溫,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苦寒) 芒硝(二合,咸寒)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勿服。

大便不通

大黃(四兩) 濃樸(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三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便不通

大黃(三兩,清酒浸,去皮) 甘草(二兩,炙) 芒硝(半斤,咸苦大寒)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大便不通

(即大承氣四味各五錢,加甘草一兩,姜三片。)

大便不通

(即調胃承氣大黃用一兩,芒硝用七錢,甘草用五錢,加當歸一兩也。引用姜五片,棗十枚。)

大便不通

人參 附子 甘草 芒硝(各一兩) 大黃(五兩) 當歸 干姜(各三兩) 水煎服。

大便不通

半夏(湯洗七次,焙干,為細末) 硫黃(明凈好者,研用柳木槌子) 上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無灰酒或生姜湯任下,婦人醋湯下,俱空心服。

大便不通

(此即《儒門事親》之握宣丸去桂附也。)巴豆仁 干姜 韭子 良姜 硫黃 甘遂 白檳榔(各五分) 為末,合均,飲和,分二粒,先花椒湯洗手,麻油涂手心握藥,移時便瀉,欲止則以冷水洗手。

大便不通

枳殼 濃樸 大黃 人參 甘草 木香 藿香 當歸 檳榔 桃仁 火麻仁蜜為丸。

大便不通

肉蓯蓉(酒浸,焙,二兩) 沉香(另研,一兩) 為末,麻子仁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大便不通

生地 熟地 大黃 白芍 秦艽(各一錢) 當歸(二錢) 防風(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大便不通

蟾酥 輕粉 麝香(等分) 巴豆(少許,另研) 上研極細,乳汁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丸,姜湯下。治大滿大實,心胸高起,氣塞不通,結實之證。

大便不通

桃仁(去皮尖,六兩) 柴胡 訶子皮 枳實(麩炒) 木香(各五兩) 炙甘草(四兩) 大黃(面裹煨,十五兩) 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大便不通

生蘆薈 朱砂(各等分) 飯丸,酒服。

大便不通

當歸身 升麻稍 桃仁泥 甘草(炙,各一錢) 熟地黃 生地黃 紅花(各五分) 水二大盞,煎一盞,調檳榔細末五分,稍熱服。一方加麻仁、大黃各等分,唯紅花少許,名潤燥湯。

大小便不通

豬苓 澤瀉 白術 人參 藿香 柏子仁 半夏(姜制) 陳皮 白茯苓 甘草 木通梔子 黑牽牛 檳榔 枳殼 大黃 濃樸(姜制) 麝香(少許) 上生姜煎服,兼服木香和中丸。吐不止,灸氣海、天樞。如又不通,用蜜導。

小便不通

黃柏(酒洗,焙) 知母(酒洗,焙,各二兩) 肉桂(二錢) 為細末,熟水為丸,芡實大,每服百丸,加至二百丸,沸湯空心下。

小便不通

木通 滑石(各半兩) 牽牛(取頭末,二錢半) 作一服,燈心、蔥白煎,食前服。

小便不通

蓄(一兩半) 燈心(一百根) 紅術黍根(二兩) 上河水煎,空心,食前熱服。

小便不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和县| 鞍山市| 安多县| 新干县| 乐昌市| 灵宝市| 通江县| 绥化市| 阿城市| 邵阳市| 横山县| 南郑县| 晋州市| 墨玉县| 丹东市| 建湖县| 沈阳市| 郴州市| 枞阳县| 临清市| 昌宁县| 乐亭县| 日喀则市| 济宁市| 龙海市| 扬州市| 新河县| 遵义市| 宜宾县| 隆子县| 苍溪县| 岚皋县| 黄浦区| 分宜县| 抚远县| 遂溪县| 昌吉市| 内丘县| 乌拉特中旗| 彭山县|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