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卯酉同時,由子到午藏卯,由午到子藏酉。天有四象,為天地日月,乾坤坎離,天南地北,日東月西;丹法有子午卯酉,午南子北,卯東酉西,其實皆象也。若分而言之,則為子動午覺,卯休酉息;子北午南,卯酉在東西;子陽升,午陰降;卯酉到,陰陽平均,而沐浴之時也。沐浴正當中宮,譬如斗魁之定盤星然,是為虛空,陽自下升,陰自上降,用忘字工夫,自能將陽氣封在中間,而得丹矣。丹法所講如此,要皆為比象,而不可執泥之也。《四百字》曰:“及其沐浴時,卯酉亦虛比。”即此可知矣。行大周天時,陽氣之動,皆有象而可知;當小周天時,陽氣之動尚微,身上陰氣尚重,所以不能盡知。大周天已有法身,而能知其升降;小周天則僅知酥麻而已。忘身忘心,即是溫養之意;至欲忘而不能忘,即是陽足,須即止火。此即子午卯酉之別也。

上文所講,即“時之子,妙在心傳”之解釋也;至“月之圓,存乎口訣”之理,更接續言之。

丹家以乾、坤為天、地,坎離為日、月,而取坎離之用,因日中有金烏,月中有玉兔,即以烏、兔為藥物焉。蓋月圓之理,即天地所留煉丹之法象也。日光永遠團圓,千古不變;而月則有盈虧,日日不同,日日有象。月無光者也,而為太陰之精,在卦為《坎》,為內陽而外陰;外陰所以無光,借日之光以為光。天地在夏至、冬至相交,日月則一月一交;在月晦之日,日在天上,月在地下,而在地中相交;日月相對,月吸太陽之光。蓋月是純陰虛空之體,虛而能容,以出為入,故能吸收太陽之光。至三日之后,出現于庚方,漸吐其光,形如蛾眉。庚方即東方也,庚為震,震納庚,故曰“庚方”,其時只一彎新月;當先庚三日,在廿八日,月僅一彎,將虧盡而無光。初現在庚之月,正與將虧盡時之大小無異也。初四以后,逐日添光一線,與煉丹時積陽無異,由一點一點積累而成。到初八之日,月成半圓形,見于兌丁之方,兌方正西方也,謂之曰“上弦”。好象弓形,一面為弓背,一面為弓弦;為弓弦朝上之東方,所以曰“上弦”,其平如繩,陰中陽半,即陰陽各半。若就一圓而論,則明者半,而藏者亦半,即或有不可視,亦因有一半在也,是為初八之月。后又逐日增光一線,至十五望月,而成圓月,見于乾甲之方;自西徂東,見太陽而光滿矣。歌曰:

蟾蜍與兔魄,日月炁雙明。

蟾蜍視卦節,吐者兔生光。

煉丹道已訖,屈伸低下昂。

蟾蜍兔魄,日月雙明,蟾蜍以象太陰,烏兔以象太陽。蟾蜍為陽精,其物生水中,昂頭向天,專吸太陽之氣;兔者,見月吐氣,性無雌雄,向十五圓月吐氣而孕,生產由口中吐出。一吸一吐,以象一日一月,《黃庭經》曰:“出日入月呼吸存。”一吸而陰降,一呼而陽升,以比陰陽升降,蟾之吸往內而收,兔之吐以出為入。向外吐氣,即以比月,月到十五,吐盡陽光故也。當晦日,日月相交之時,黑影落于月中;其后陽光漸積漸增,至十五而滿足,月光即太陽之光也。十五月圓,日月雙明;不但月圓,日亦圓矣。日月雙舉者,以比性命及神氣而言也。

到十六,月又生魄,而生陰矣。十五月圓,至十六陽消陰長,盛滿之乾金,漸漸虧缺。至二十三之日,見于南方,巽辛之方,只有一半,黑白各半,是為下弦之月。弓弦向下,陽中陰半,從下而上,有似上弦,陽生從下而上,陽中已有一半生陰。以后逐日進黑退白,至廿八日,而月僅一彎,至晦日虧蝕盡矣。月月如此,不差毫發,由月可知每月月之大小。中國之太陰歷,從月而來也,觀此可知每月晦朔弦望,固月有圓缺之故。丹法取象于月,陽氣生足之時,即為月圓之時也。《悟真篇》曰:“八月十五玩蟾輝,正是金精壯盛時。”此時水足金滿,《乾卦》之象,其日為望,純坤虛體為晦。日月相交,即神氣相合也,入混沌而生微陽,譬如初三之月是也。活子時所生之陽,亦即為一彎之新月;陰陽各半,即上下弦之月是也。上弦之月,下半為陽之半,上半為陰之半;身上積陽氣到一半之時,即身上之陰氣退去一半之時,退去之陰,即上面黑暗之一半是也。陰陽各為半圓相合,丹法中所謂“圓月”,即半陰半陽相合而成之圓月,是之謂“圓月”,非如通常全體純陽為圓月,與望日之月圓有別也。

今假定為所生一半之陽氣為上弦,所退一半之陰氣為下弦,上下相合,而為圓月;上弦在身,下弦在心,身心相合,即為月圓。此時金水各半,時逢二八,藥苗新嫩,正可采取,因由“定”字,轉用“忘”字工夫,子則東轉到卯成上弦,即進陽也;午則西旋到酉成下弦,即退陰也。卯酉同時相合,而為圓月,正應采取成丹,其法宜用沐浴溫養。蓋此為陰陽平均之時,汞鉛各半;金木相交,有刑有德。又上弦為青龍之弦氣,下弦為白虎之弦氣,上下相合,藥苗不老不嫩,正可采取。《悟真篇》所謂“八月十五,金精壯盛”,正此是也。所謂“采取”者,即是不采之采,不取之取,專用沐浴工夫,一意自然,自能神氣相合,金木合并,而得丹矣,此修道者,最宜注意者也。茲將其意,圖之于下:

以上所述,即“月之圓,存乎口訣”之意也。

現在講道者,傍門太多,所以須詳細講解。若不深明其理,一遇傍門,即可誤入岐途;若已詳知,自能明辨之矣。從前師弟授受,全在心心相印,口口相傳;師不為之細剖,須弟自行體會,其難多矣。其細微之理,非講實不易明,而從前皆不甚講,即如邱祖等七真掌教,亦只講其大略,不甚詳明。我所以講之甚詳者,因道為大公之物,我汪師亦以普渡為心,所以上繼其志;且道不可私,既受此道,應以宏道為己責,譬如呂祖普渡之心,至今未了,所以到處開鸞宣化。至于成道,必須三千八百功行;然若有誠心一念,亦可滿愿,不可畏難也。我輩應以利濟為心,濟一人不如濟多數之人;濟多數之人,不如濟天下之人。能濟天下之人,于心方稍盡矣。

上弦下弦,合而成圓月;月圓口缺,即如上所述矣。丹法又以月比陽生,八日半圓,十五全圓,廿三日又成半圓,至廿八復為一彎,丹法以此比陽氣之消長。又以月比道心,有九轉工夫,亦取象于月。人生未遑修此道時,為黑月,一點無光,有同晦日也;因進修而塵情漸淡,修出一點道心,謂之曰“偃月爐”,即初三之月也,一點道心發現,而爐已安上矣。清真教亦有取于偃月,而為彼教之符號,哈埠道里三道街,俄人設有清真教堂,屋上有一偃月標幟;華人之清真教堂,則將偃月供諸中堂,以偃月比真心之發見,與此比道心同意也;九轉之初全黑,初生一彎之月為二轉。至第三轉,則月光再顯一分為二分,以比道心之顯二分也;第四轉,月光更多;第五轉為上弦,半白半黑,即筑基已成之時也。九轉皆為煉性之功,五轉已成筑基;至六轉大半為月光;到七轉黑幾退盡;八轉黑色僅成一彎;九轉則告成功,而為光明之圓月矣。人心漸退,而白光漸顯,到九轉,黑色退盡,而完全其道心,此為《性命圭旨》所舉之九鼎一意也。何以曰九?九為陽數,到九轉則返成純陽。九轉丹法,有取于月,蓋以月為比象,則易于明了故也。

人生受胎下地之時,本來完全,因知識開通,沾染人欲,而漸黑;半黑半白之時,即五千四百生黃道之日也。在此進修,可以無容筑基,過此則黑日增,所以須退黑轉白。識神與元神之消長,陽氣與陰氣之進退,皆可以比象之也。到六十四歲,則幾乎全黑,至白光退盡,陽氣已盡,則死矣。月本無光,以太陽之光為光者也。先天真陽,亦自外來,唯純坤可以得真陽。黑體是為純坤,所以能吸收陽氣之日光;倘黑中微雜以白,即不能吸收。故日月相交,月吸日光,必在晦日,因白光退盡,成純黑之體故耳。觀此可以知陰陽交感之理,唯純坤能感純陽,感即吸收之謂。一接即感,即能吸收,吸后再吐,轉輾循環,此造化之妙用,天地人皆同之,所以云“月為天地留作丹法之象”,即此是也。一月三十日中,由黑而一彎,而全圓,而再黑,正須三十天之時間,所以造歷者,定三十日為一月。月本太陰之精,其卦屬《坤》,《坤卦》用六,一月朔、望、弦、晦,須經五個階級,五六三十,用六經五而成三十天,為一周流,所以《契》曰“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也。月感太陽之光以為光,正三十天為一周流,奉日之使;與日交光,其交其吸,皆日使之耳。造歷者曰:太陰歷者,從月計算,由月而來也;太陽歷者,從太陽計算而來,亦為地球歷。此其別也。

月到晦日無光,而落在坤方之西南方,坤方見有黑影,于月可以知天地之造化。坤本黑也,空也,無也,月到坤方,則為黑為空為無。坎離代乾坤而行政,日以代天,月以代地;離日代乾天而行,是為真陽,永永不滅不散,開辟以來,毫無變動;月則不然,逐日變動,于此可以知乾健、坤順之造化也。至日蝕月蝕,則因氣候上之差池而生;丹法因火候不當,亦可生火燥水寒之變。故天行不當則生災,人為不順則有變,其理一也。惟日月剝蝕,可于事前推知;火候之災,雖不可前知,亦可由微知著,皆因陰陽不均之故而生,天道、人道,無以異也。人元火候,須二八相當,丹法比為半斤八兩,半斤八兩一也;又比為上弦下弦,身到上弦,心即到下弦,以身心分上下兩弦,兩邊陰陽,必須調均。上弦進陽火到卯,下弦退陰符到酉,上下兩弦,半斤八兩,合而成丹,即合陰陽而成道也;必須真陰真陽平均方交,不然則不能交也。亦曰“龍虎交”,卯木屬東方青龍,酉金屬西方白虎,卯酉中宮相對,所以相交,是為龍虎交。《參同契》“龍呼于虎,虎吸龍精”,加入呼吸二字,即可知其關系,上上下弦相交也。《易經》以震為龍,兌為虎,龍虎交,即震兌交也;本心為離,而身為坎,是為坎離交。因子午卯酉,同在一地,故以子午交為坎離交,以卯酉交為震兌交,以其作用,皆在中宮故也。丹書名為“和合四象,攢簇五行”,子午卯酉,為坎離震兌之四卦。陽上陰下,坎離交即震兌交,以子午卯酉合在一處之坤宮,而相交故也。茲以圖明之,如下所述:從一直到中宮,即子午交矣,而其地為卯酉之門,即可謂卯酉交。觀此可以明白矣。又曰“攢簇五行”,亦即此也,加入中宮,即為五行矣。子午卯酉為金木水火,加入中宮之真土,即成五行矣。子午卯酉在一處,子午交即卯酉交;卯酉交即金木并;子午交即水火交也。不過有內外之分,金木在外,子午在內。至內外之分晰如何,其交法奚若,至講小周天火候時,再詳述之可耳。

修道者做還虛工夫,而到陽生之時,自應知時子之心傳,與月圓之口訣。到此即可做九還七返工夫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南皮县| 自治县| 黄骅市| 文成县| 水富县| 玛沁县| 金坛市| 大新县| 鹤峰县| 大余县| 兴和县| 棋牌| 拜城县| 外汇| 泽库县| 襄樊市| 洞头县| 宜宾县| 铜鼓县| 大庆市| 松江区| 聂拉木县| 林州市| 刚察县| 曲周县| 炉霍县| 太保市| 光泽县| 淄博市| 青铜峡市| 大同市| 岢岚县| 灵璧县| 郑州市| 武陟县| 德昌县| 宁都县| 岱山县| 策勒县|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