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2章

讀畫紀聞

清蔣驥撰

書畫一體,為其有筆氣也。此語為士大夫言之,如工人軟弱之筆,雖布置縝密,設

色鮮明,終近乎俗。否則爪舞牙張,筋骨顯露,既非正派,謬許北宗,于斯道失之遠矣。

用筆用墨

臨摹名人真跡,先求其用筆用墨之法。用筆須沉著而不枯滯,用墨須精彩而不粗濁。

以一樹一石得其輕重疾徐之致,便可施之大幅,無不合宜。至章法之掩映,又是一番

進境,若未知執筆,漫講章法,亦何益耶?

皴法

古人皴法,不同如書家之各立門戶。其自成一體,亦可于書法中求之。如解索皴則有篆意,亂麻皴則有草意,雨點皴則有楷意,折帶皴可用銳穎,斧劈皴可用退筆。王常石多稜角,如戰掣體。子久皴法簡淡,似飛白書,惟善會者師其宗旨而意氣得焉。

章法

山水章法如作文之開合,先從大處定局,開合分明,中間細碎處,點綴而已。若從碎處積成大山,必至失勢。

布置章法胸中以有膽識為主。書法論有云:“意在筆先。”作畫亦然。

大山平坡皆當各有勾連處,如詩文中之有鈕合,為一篇之筋節脈理,必多讀舊書,乃能知之。

布置樹竹

松、檜、梧、竹、湖石,用巧法布置,作朻曲之狀者,宜于園亭景致,不可移于大山大水。林木叢雜,不加芟柞,或苔鮮蔓衍,墅竹紛披,宜山村野店。若疊巒重嶂以平正見古茂,方為大家手筆。

濃淡

書法以濃淡分先后,樹近則濃,遠則淡。山亦近則濃,遠則淡。然淡遠之外仍可作濃墨,蓋日影到處則明,不到處則黯黑,此景于早晚時游觀可得見焉。

松性本直,則畫者樹身挺出或放縱其枝干為宜。其盤拏屈曲者,下必有山石,因其初生之時未得遂其性也。故平地之松宜直,山阿石隙之松宜曲。如懸崖倒掛,其本體必當作曲勢。

枯樹

秋、冬之樹多枯,春、夏之樹宜密。枯樹排列須分層次,密樹團結必得疏通。欲有層次以濃淡分之,欲其疏通以枯樹插之。前人范寬、郭河陽、董北苑俱用此法。

人物屋宇

村居、亭觀、人物、橋梁,為一篇之眼目。如房舍有當用正者,有當用側者,或幾面有窗牖者,或反露村居之后面者,以及亭觀之高下,人物之往來,皆有一定區處,譬之真境以我置身于其地,則四面妙處皆可領略,如此方有趣味。蓋古人畫中人物,未嘗不寓意在我。

風雨

畫中有風者,其人物及山石樹身皆當與風相左,惟樹杪、藤梢點綴處作飄揚之致。至雨景則漬墨而成。杜工部詩:“元氣淋漓障猶濕。”斯語即可為入道之門。

雪月

雪景中人物幃幔,設以淡色最有生趣,間用粉籠松梢石隙等處亦妙。雪之水與天一色,則添雪舟而水見矣。昔王思善以薄粉籠山頭,其法可鑒。

月下之景宜梧桐疏竹,用墨不可濃。其章法:紙端空處宜高,見高曠綿邈之意,籠以輕煙層層相積,若布且局促,則大旨先失矣。

苔為美人簪,謂其生動為石上之飾耳。其生也大小雜亂蔓衍平鋪,初無深義。若在畫中,則在近處石上可作叢草,在遠處大山即松柏,不可漫施。大抵點點從石縫中流出,濃淡相間,疏密相生,生意出于天然,雖突兀層崖,無飄墜委積之狀,此點苔法也。

神女論

為神女寫真,志在端嚴,不在嫵媚,于端嚴中具一種瓌姿艷逸,如麻姑、洛神,隨波上下,御風而行,自有天然態度。降而下之,論畫美人,或十分面,或八九分面,半面,背面,其形有肥瘦、長短,眼有大小,眉有輕重,貌各不同,皆可有美致。惟取精于阿堵中,寫得臨風揚步,翩翩然若將離絹素而來下者,是為畫中名手。若作妖態愁眉,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千人面目一例,此俗工惡筆,殊無足取。

品格論

神仙品格,天然殊絕,曾見王繹所畫《五老圖》,虬須云鬢,數尺飛動,根毛出肉,力健有余。作者當思此意。

衣蚊

衣紋或粗或細,或疏宕,或飄舉,或整肅,意思不同,人所其知。舉筆便欲筆筆周到,左右諦視,反若不足,惟前人之畫舒卷離披,時若缺落而意象已得。

寫照布景

畫山水,山遠而樹近,千巖萬壑渾然天成,用筆蒼勁,品格最高。寫照景宜山近而樹速。作園林布置,人工修筑,巧妙為宗。蓋行立坐臥之地,須寬綽有余。從遠處作景,可以騰囗布置,隨人之所好,略為點綴名目,取其娛耳目悅心意耳。惟畫屋宇最難,大抵上下不宜齊整,作樹石俱推此意,思過半矣。今人畫樹枝干如人之臂指彷佛,此不知遠近之法也。或畫茅亭、小艇而身不能容,此不揣理也。前人論畫云:“木不百數十如

人之大則木不大。”方比大小,始中程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江县| 台南县| 汉沽区| 林口县| 天津市| 咸丰县| 永年县| 尼木县| 岑溪市| 蓝山县| 嵩明县| 德庆县| 永嘉县| 崇信县| 津市市| 涡阳县| 新河县| 罗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阿拉善左旗| 鹤峰县| 临潭县| 柳州市| 册亨县| 万山特区| 隆德县| 高清| 天津市| 开阳县| 吴堡县| 色达县| 英超| 福海县| 翁源县| 宣武区| 育儿| 竹溪县| 海原县| 鲁甸县| 陕西省|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