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于子西以告宣子......宣子說,乃輕幣。是行也,鄭朝晉,為重幣故,且請伐陳也。鄭伯稽首,宣子辭。子西相,曰:“以陳國之介恃大國而陵虐于敝邑,寡君是以請罪焉。敢不稽首。”

會于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冬,楚子伐鄭以救齊,門于東門,次于棘澤。諸侯還救鄭。

晉侯使張骼、輔躒致師,求御于鄭。鄭人卜宛射犬吉。—《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子產曰)范宣子為政。我請伐陳。—《十二諸侯年表》

前548年,周靈王24年,鄭簡公18年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儀。

六月壬子,鄭公孫舍之帥師入陳。

冬,鄭公孫夏帥師伐陳。—《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初,陳侯會楚子伐鄭,當陳隧者,井堙木刊。鄭人怨之。六月,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陳侯扶其大子偃師奔墓,遇司馬桓子,曰:“載余!”曰:“將巡城。”遇賈獲,載其母妻,下之而授公車。公曰:“舍而母!”辭曰:“不祥。”與其妻扶其母以奔墓,亦免。子展命師無入公宮,與子產親御諸門。陳侯使司馬桓子賂以宗器。陳侯免,擁社。使其眾,男女別而累,以待于朝。子展執縶而見,再拜稽首,取飲而進獻。子美入,數俘而出。祝祓社,司徒致民,司馬致節,司空致地,乃還。

鄭子產獻捷于晉,戎服將事。晉人問陳之罪,對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與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諸陳,以備三恪。則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賴。桓公之亂,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莊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殺之。我又與蔡人奉厲公,至于莊、宣,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亂,成公播蕩,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眾,以馮陵敝邑,不可億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成命,則有我東門之役。當陳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懼不競,而恥大姬。天誘其衷,啟敝邑心。陳知其罪,授手于我。用敢獻功!”晉人曰:“何故侵小?”對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國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晉人曰:“何故戎服?”對曰:“我先君武、莊,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復舊職!’命我文公戎服輔王,以授楚捷,不敢廢王命故也。”士莊伯不能詰,復于趙文子。文子曰:“其辭順,犯順不祥。”乃受之。

冬十月,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

子產始知然明,問為政焉。對曰:“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之,如鷹之逐鳥雀也。”子產喜,以語子大叔,且曰:“他日吾見蔑之面而已,今吾見其心矣。”子大叔問政于子產。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伐陳,入陳。—《十二諸侯年表》

前547年,周靈王25年,鄭簡公19年

公會晉人、鄭良宵、宋人、曹人于澶淵。

六月壬子,鄭公孫舍之帥師入陳。

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春秋襄公二十六年》

鄭伯賞入陳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賜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賜子產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產辭邑,曰:“自上以下,降殺以兩,禮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賞禮,請辭邑。”公固予之。乃受三邑。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讓不失禮。”

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遂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戌之。出與楚師戰,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頡遇王子,弱焉。”戌怒,抽戈逐王子圍,弗及。楚人以皇頡歸。

印堇父與皇頡戌城麇,楚人囚之,以獻于秦。鄭人取貨于印氏以請之,子大叔為令正以為請。子產曰:“不獲。受楚之功而取貨于鄭,不可謂國。秦不其然。若曰:‘拜君之勤。鄭國微君之惠,楚師其猶在敝邑之城下。’其可。”弗從,遂行。秦人不予。更幣,從子產而后獲之。

六月,公會晉趙武、宋向戌、鄭良霄、曹人于澶淵以討衛,疆戚田。

秋,齊侯、鄭伯為衛侯故,如晉,晉侯兼享之。晉侯賦《嘉樂》。國景子相齊侯,賦《蓼蕭》。子展相鄭伯,賦《緇衣》。叔向命晉侯拜二君曰:“寡君敢拜齊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敢拜鄭君之不貳也。”

鄭伯歸自晉,使子西如晉聘,辭曰:“寡君來煩執事,懼不免于戾。使夏謝不敏。”君子曰:“善事大國。”

許靈公如楚,請伐鄭,曰:“師不興,孤不歸矣!”八月,卒于楚。楚子曰:“不伐鄭,何以求諸侯?”冬十月,楚子伐鄭。鄭人將御之,子產曰:“晉、楚將平,諸侯將和,楚王是故昧于一來。不如使逞而歸,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釁于勇,嗇于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國家之利也。若何從之?”子展說,不御寇。十二月乙酉,入南里,墮其城。涉于樂氏,門于師之梁。縣門發,獲九人焉。涉氾而歸。而后葬許靈公。—《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簡公如晉請衛君還,而封子產以六邑。子產讓,受其三邑。—《鄭世家》

楚率陳蔡伐我。—《十二諸侯年表》

前546年,周靈王26年,鄭簡公20年

夏,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屈建、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于宋。—《春秋襄公二十七年》

鄭伯享趙孟于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子大叔、二子石從。—《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前545年,周靈王27年,鄭簡公21年

春,無冰。梓慎曰:“今茲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而淫于玄枵,以有時災,陰不堪陽。蛇乘龍。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饑。玄枵,虛中也。枵,耗名也。土虛而民耗,不饑何為?”

蔡侯歸自晉,入于鄭。鄭伯享之,不敬。子產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過此也,君使子展往勞于東門之外,而傲以為已心,將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為君也,淫而不父。僑聞之,如是者,恒有子禍。”

蔡侯之如晉也,鄭伯使游吉如楚。及漢,楚人還之,曰:“宋之盟,君實親辱。今吾子來,寡君謂吾子姑還!吾將使馹奔問諸晉而以告。”子大叔曰:“宋之盟,君命將利小國,而亦使安定其社稷,鎮撫其民人,以禮承天之休,此君之憲令,而小國之望也。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幣,以歲之不易,聘于下執事。今執事有命曰,女何與政令之有?必使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小國將君是望,敢不唯命是聽。無乃非盟載之言,以闕君德,而執事有不利焉,小國是懼。不然,其何勞之敢憚?”

子大叔歸,復命,告子展曰:“楚子將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貪昧于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復》之《頤》,曰‘迷復,兇。’其楚子之謂乎?欲復其愿,而棄其本,復歸無所,是謂迷復。能無兇乎?君其往也!送葬而歸,以快楚心。楚不幾十年,未能恤諸侯也。吾乃休吾民矣。”裨竃曰:“今茲周王及楚子皆將死。歲棄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鳥帑。周、楚惡之。”

九月,鄭游吉如晉,告將朝于楚,以從宋之盟。子產相鄭伯以如楚,舍不為壇。外仆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適四國,未嘗不為壇。自是至今,亦皆循之。今子草舍,無乃不可乎?”子產曰:“大適小,則為壇,小適大,茍舍而已。焉用壇?僑聞之,大適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過失,救其災患,賞其德刑,教其不及。小國不困,懷服如歸。是故作壇以昭其功,宣告后人,無怠于德。小適大有五惡:說其罪戾,請其不足,行其政事,共其職貢,從其時命。不然,則重其幣帛,以賀其福而吊其兇,皆小國之禍也。焉用作壇以昭其禍。所以告子孫,無昭禍焉可也。”

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陳侯、鄭伯、許男如楚。公過鄭,鄭伯不在。伯有往勞于黃崖,不敬。穆叔曰:“伯有無戾于鄭,鄭必有大咎。敬,民之主也,而棄之,何以承守?鄭人不討,必受其辜。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諸宗室,季蘭尸之,敬也。敬可棄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鄭簡公22年

仲孫羯會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衛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春秋襄公二十九年》

夏四月,葬楚康王。公及陳侯、鄭伯、許男送葬,至于西門之外。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

葬靈王。鄭上卿有事,子展使印段往。伯有曰:“弱,不可。”子展曰:“與其莫往,弱不猶愈乎?《詩》云‘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東西南北,誰敢寧處?堅事晉、楚,以蕃王室也。王事無曠,何常之有?”遂使印段如周。

鄭子展卒,子皮即位。于是鄭饑而未及麥,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餼國人粟,戶一鐘,是以得鄭國之民。故罕氏常掌國政,以為上卿。

〔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紵衣焉。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之以禮。不然,鄭國將敗。”

鄭伯有使公孫黑如楚,辭曰:“楚、鄭方惡,而使余往,是殺余也。”伯有曰:“世行也。”子晳曰:“可則往,難則已,何世之有?”伯有將強使之。子晳怒,將伐伯有氏,大夫和之。十二月己巳,鄭大夫盟于伯有氏。裨諶曰:“是盟也,其與幾何?《詩》曰:‘君子屢盟,亂是用長’。今是長亂之道也。禍未歇也,必三年而后能紓。”然明曰:“政將焉往?”裨諶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子產?舉不逾等,則位班也。擇善而舉,則世隆也。天又除之,奪伯有魄,子西即世,將焉辟之?天禍鄭久矣,其必使子產息之,乃猶可以戾。不然,將亡矣。”—《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使延陵季子于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者侈,難將至,政將及子。子為政,必以禮,不然,鄭將敗。”子產厚遇季子。—《鄭世家》

吳季札謂子產曰:“政將歸子,子以禮,幸脫于戹矣。”—《十二諸侯年表》

前543年,周景王2年,鄭簡公23年

鄭良霄出奔許。自許入于鄭。

鄭人殺良霄。

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滅故。—《春秋襄公三十年》

子產相鄭伯以如晉,叔向問鄭國之政焉。對曰:“吾得見與否,在此歲也。駟、良方爭,未知所成。若有所成,吾得見,乃可知也。”叔向曰:“不既和矣乎?”對曰:“伯有侈而愎,子晳好在人上,莫能相下也。雖其和也,猶相積惡也,惡至無日矣。”

夏四月己亥,鄭伯及其大夫盟。君子是以知鄭難之不已也。

六月,鄭子產如陳涖盟。歸,復命,告大夫曰:“陳亡國也,不可與也。聚禾粟,繕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撫其民。其君弱植,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政多門,以介于大國,能無亡乎?不過十年矣。”

鄭伯有耆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罷。既而朝,則又將使子晳如楚,歸而飲酒。庚子,子晳以駟氏之甲伐而焚之。伯有奔雍梁,醒而后知之,遂奔許。大夫聚謀。子皮曰:“《仲虺之志》云‘亂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國之利也’罕、駟、豐同生。伯有汰侈,故不免。”

人謂子產:“就直助強!”子產曰:“豈為我徒。國之禍難,誰知所敝?或主強直,難乃不生。姑成吾所。”辛丑,子產斂伯有氏之死者而殯之,不及謀而遂行。印段從之。子皮止之。眾曰:“人不我順,何止焉?”子皮曰:“夫子禮于死者,況生者乎?”遂自止之。壬寅,子產入。癸卯,子石入。皆受盟于子晳氏。乙巳,鄭伯及其大夫盟于大宮。盟國人于師之梁之外。伯有聞鄭人之盟己也怒,聞子皮之甲不與攻己也喜,曰:“子皮與我矣。”癸丑,晨,自墓門之瀆入,因馬師頡介于襄庫,以伐舊北門。駟帶率國人以伐之。皆召子產。子產曰:“兄弟而及此,吾從天所與。”伯有死于羊肆。子駟氏欲攻子產,子皮怒之曰:“禮,國之干也,殺有禮,禍莫大焉。”乃止。

于是游吉如晉還,聞難不入,復命于介。八月甲子,奔晉。駟帶追之,及酸棗。與子上盟,用兩珪質于河。使公孫肸入盟大夫。己巳,復歸。

于子蟜之卒也,將葬,公孫揮與裨竃晨會事焉。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于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裨竃指之曰:“猶可以終歲,歲不及此次也已。”及其亡也,歲在娵訾之口。其明年,乃及降婁。

仆展從伯有,與之皆死。羽頡出奔晉,為任大夫。雞澤之會,鄭樂成奔楚,遂適晉。羽頡因之,與之比,而事趙文子,言伐鄭之說焉。以宋之盟故,不可。子皮以公孫鉏為馬師。

鄭子皮授子產政,辭曰:“國小而偪,族大寵多,不可為也。”子皮曰:“虎帥以聽,誰敢犯子?子善相之,國無小,小能事大,國乃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潢川县| 宜黄县| 赫章县| 武鸣县| 崇州市| 伊川县| 昌平区| 龙川县| 杭州市| 思南县| 白水县| 资兴市| 华蓥市| 上饶市| 成都市| 金昌市| 青冈县| 华池县| 云阳县| 安康市| 卓资县| 南昌市| 荣昌县| 叙永县| 自贡市| 平度市| 兴国县| 太原市| 化德县| 洱源县| 甘洛县| 龙山县| 射洪县| 嘉峪关市| 青铜峡市| 平遥县| 喀喇沁旗| 新竹县| 曲水县| 西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