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養正遺規
  • 陳弘謀
  • 4079字
  • 2015-12-26 18:02:52

修業有余功。游藝以適性。

彈琴,習射,投壺,各有儀矩。非時勿弄。博,奕,鄙事。不宜親學。

使人莊以恕,而必專所聽。

擇謹愿勤力者,莊以臨之,恕以待之。有小過者,訶之。甚,則白于師長,懲之。不悛,眾稟師長,遣之。不許直行己意。茍日從事于斯,而不敢忽,則入德之方,庶乎其近之矣。

道不遠人。理不外事。故古人之教者,自其能食能言,而所以訓導整齊之者,莫不有法,而況家塾黨庠術序之間乎。彼學者所以入孝出弟,行謹言信。群居終日,德進業修,而暴慢放肆之氣,不設于身體者,由此故也。番陽程端蒙,與其友生董銖。共為此書,將以教其鄉人子弟,而作新之,蓋有古人小學之遺意矣。余以為凡為庠序之師者,能以是而率其徒,則所謂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將復見于今日矣。于以助成后王降德之意,豈不美哉。淳熙十四年,丁未,十一月,甲子,新安朱熹書。

陳北溪小學詩禮

先生名淳。字安卿。宋龍溪人。朱子弟子。崇祀廟庭。

弘謀按小學之概,已于前二書見之。北溪陳氏,復輯曲禮少儀內則諸書,擇其要且切者集為五言,次以韻語,俾童子時時諷誦,而服習焉。題之曰小學詩禮。蓋歌詠所以養性情。而步趨因以謹儀節。過庭之訓,殆于兼之。

事親

凡子事父母。雞鳴咸盥漱。櫛總冠紳履。以適父母所。

其二

及所聲氣怡。燠寒問其衣。疾痛敬抑搔。出入敬扶持。

其三

將坐請何向。長者執席少者執床。與坐懸衾篋枕簟。灑掃室及堂。

其四

長者必奉水。少者必奉槃。進盥請沃盥。盥卒授以巾。

其五

問所欲而進。甘飴滑以瀡。柔色以溫之。必嘗而后退。

其六

養則致其樂。居則致其敬。昏定而晨省。冬溫而夏凊。

其七

三日則具沐。五日則請浴。燂音潛熱也潘米汁也請靧音悔洗也面。燂湯請濯足。

其八

其有不安節。行不能正履。飲酒不變貌。食肉不變味。

其九

立不敢中門。行不敢中道。坐不敢中席。居不敢主奧。

其十

父召唯無諾。父呼走不趨。葉雌由切食在口則吐。手執業則投。

其十一

父立則視足。父坐則視膝。應對言視面。立視前三尺。

其十二

父母或有過。柔聲以諫之。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

其十三

父在不遠游。所游必有常。出不敢易方。復不敢過時。

其十四

舟焉而不游。道焉而不徑。身者父母體。行之敢不敬。

事長

君子容舒遲。見尊者齋遫。足重而手恭。聲靜而氣肅。

其二

始見于君子。辭曰愿聞名。童子曰聽事。不敢與并行。

其三

尊年不敢問。長賜不敢辭。燕見不將命。道不請所之。

其四

年倍事以父。年長事以兄。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

其五

見父之執者。不問不敢對。不謂進不進。不謂退不退。

其六

侍坐于長者。必安執而顏。有問讓而對。不及毋儳言。

其七

君子問更端。則必起而對。欠伸撰持也杖屨。侍坐可請退。

其八

侍飲于長者。酒進則拜受。未釂音醮飲盡爵也不敢飲。未辯音遍義同不虛口。

其九

侍燕于君子。先飯而后己。小飯而亟之。毋嚙骨刺齒。

其十

從長上邱陵。必向長所視。群居有五人。長者席必異。

男女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男女無相瀆。天地之大義。

其二

男十年出外。就傅學書記。學樂學射御。學禮學孝弟。

其三

女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從。執麻治絲繭。觀祭納酒漿。

其四

女子不出門。出門必擁蔽。夜行必以燭。無燭則必止。

其五

男女不雜坐。嫂叔不通問。內言不出閫。外言不入閫。

其六

男不言內事。女不言外事。非祭不交爵。非喪不受器。

其七

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室。弗與同席坐。弗與同器食。

其八

取妻不同姓。寡子弗與友。主人若不在。不入其門戶。

其九

婦人伏于人。無所敢自遂。令不出閨門。惟酒食是議。

其十

迎客不出門。送客不下堂。見卑不逾閾。吊喪不出疆。

其十一

婦人不二斬。斬衰為夫服也烈女不二夫。一與之齊者。終身不改乎。

雜儀

喜怒必中節。周旋必中禮。淫惡不接心。惰慢不設體。

其二

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法不敢道。非德不敢行。

其三

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使民如承祭。出門如見賓。

其四

并坐不橫肱。共飯不擇手。揖人必違位。尊前不叱狗。

其五

入國不敢馳。入里必致式。入戶必奉扃。入門不踐閾。

其六

入境必問禁。入國必問俗。入門必問諱。與人不問欲。

其七

臨喪則不笑。臨祭則不惰。當食則不嘆。讓食則不唾。

其八

君子正衣冠。儼然尊瞻視。即之容也溫。聽之言也厲。

真西山教子齋規

公名德秀。字希元。宋浦城人。參知政事。謚文忠。崇祀廟庭。

弘謀按養正之方,最小時為尤要。古人重胎教。自婦人妊子之時,謹寢食,肅視聽,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凡以慎所感。謂感于善則善。為生子計也。今人縱不能盡然。乃至既生之后,曲意撫摩。積四五歲,仍然姑息,恣其所為,應訶反笑。逮于既長,養成驕惰,雖欲禁防,不可得已。西山先生教子齋規,乃是于最少小時,撮其大綱,分為八則。簡而要,切而該。尤父兄所宜敬書座右,時加訓飭者。

一曰學禮。

凡為人要識道理。識禮數。在家庭事父母。入書院事先生,并要恭敬順從,遵依教誨。與之言則應。教之事則行。毋得怠慢,自任己意。

二曰學坐。

定身端坐。齊腳斂手。毋得伏靠背。偃仰傾側。

三曰學行。

籠袖徐行。毋得掉臂跳足。

四曰學立。

拱手正身。毋得跛倚欹斜。

五曰學言。

樸實語事。毋得妄誕。低細出聲。毋得叫喚。

六曰學揖。

低頭屈腰。出聲收手。毋得輕率慢易。

七曰學誦。

專心看字。斷句慢讀。須要字字分明。毋得目視東西。手弄他物。

八曰學書。

臻聚也志把筆。字要齊整圓凈。毋得輕易胡涂。

方正學幼儀雜箴

公名孝孺。字希直。明浙江寧海人。官翰林學士。靖難死節。

道之于事。無乎不在。古之人自少至長,于其所在,皆致謹焉而不敢忽。故行跪,揖拜,飲食,言動,有其則。喜,怒,好,惡,憂樂,取予,有其度。或銘于盤盂。或書于紳笏。所以養其心志,約其形體者,至詳密矣。其進于道也,豈不易哉。后世教無其法。學失其本。學者汩于名勢之慕。利祿之誘。內無所養。外無所約。而人之成德者難矣。予病乎此也。蓋久欲自其近而易行者,學焉而未能。因列所當勉之目為箴。揭于左右,以攻己闕。由乎近而至乎遠,蓋始諸此。非謂足以盡乎自修之事也。方孝孺序。

弘謀按為學之有箴,義取乎剌病。凡以觸目警心也。觸吾目者,陳義不必高。警吾心者,為失不在大。書曰,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成人猶將慎之,況小子乎。正學先生書此自警,而題之曰幼儀雜箴。自日用之節,以及念慮之微。辨理欲消長之萌。推吉兇榮辱之應。何其言之栗栗也。維予小子。不聰敬止。尚其以是為苦口藥石哉。

維坐容。背欲直。貌端莊。手拱臆。仰為驕。俯為戚。毋箕以踞。欹以側。堅靜若山乃恒德。

足之比也如植。手之恭也如翼。其中也敬。而外也直。不為物遷。進退可式。將有立乎圣賢之域。

步履欲重。容止欲舒。周旋遲速。與仁義俱。行不畔乎仁義。是為恒途。

形倦于晝。夜以息之。寧心定氣。勿妄有思。偃勿如伏。仰勿如尸。安養厥德。萬化之基。

張拱而前。肅以紓敬。上手宜徐。視瞻必定。勿游以傲。勿佻以輕。遠恥辱于人。動必以正。

古拜有九。今存其一。數之多寡。尊卑以秩。宜多而寡。倨以取禍。宜寡而多。為諂為阿。以禮制事。不爽其宜。

珍腴之慚。不若藜藿之甘。萬鐘之尸居。不若釜庾之有為。茍無待于富貴。夫孰得而貧賤之。噫。

酒之為患。俾謹者荒。俾莊者狂。俾貴者賤。而存者亡。有家有國。尚慎其防。

發乎口。為臧為否。加乎人。為喜為嗔。用乎世。為成為敗。傳乎書。為賢為愚。嗚呼。其發也可不慎乎。

吾形也人。吾性也天。不天之只。而人之隨。徇人而忘反。不棄其天。而淪于禽獸也幾希。

中之喜笑勿啟齒。見其異,勿侮以戲。內既病乎德。外為禍階。抵掌絕纓。匪優則俳。

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惟道之務。惟欲之去。顏孟之樂。反身則至。

世人于怒。傷暴與遽。切齒攘袂。不審厥慮。圣賢不然。以道為度。揆道酬物。己則無與。暴遽是懲。圣賢是師。顏之好學。自此而推。

惰學與德。汝日戚戚。憂為有益。名位不光。惟日憂傷。汝志則荒。棄其所當憂,而憂其不必憂。世之人皆然。汝孰憂哉。勉于自修。

物有可好。汝勿好之。德有可好。汝則效之。賤物而貴德。孰謂道遠。將允蹈之。

見人不善。莫不知惡。己有不善。安之不顧。人之惡惡。心與汝同。汝惡不改。人寧汝容。惡己所可惡。德乃自新。己無不善。斯能惡人。

非吾義。錙銖勿視。義之得。千駟無愧。物有多寡。義無不存。畏非義如毒螫。養氣之門。

有以處己。有以處人。彼受為義。吾施為仁。義之不圖。陷人為利。私惠雖勞。非仁者事。當其可與。萬金與之。義所不宜。豪發拒之。

誦其言。思其義。存諸心。見乎事。以敬畜德。以靜養志。日化歲加。山立川駛。圣德卓然。焉敢不至。

德有余者。其藝必精。藝本于德。無為而名。惟藝之務。德則不至。茍極其精。世不之貴。汝書不美。自視不善。德不若人。乃不知憂。先乎其大。后乎其細。大或可傳。人不汝棄。

高提學洞學十戒

高名賁亨。字汝白。浙江臨海人。明正德時。江西提學副使。

弘謀按白鹿洞書院。自朱子揭示學者,體要粲然大備。后儒振興洞學。遞有規條。要皆庚續發明朱子之意。然或以其詞之繁。非幼學所能盡曉。獨高公立洞學十戒。于末學病痛。盡其表里。而杜漸防微,尤當自幼學始。使之重以為戒,從事圣賢之途,則凡所以禁其為彼而導其為此者,不啻言提其耳矣。弘謀故輯此以終是卷。其于揭示中所云規矩禁防之具。蓋不無小補云。

一曰立志卑下。

謂以圣賢之事不可為。舍其良心。甘自暴棄。只以工文詞。博記誦為能者。

二曰存心欺妄。

謂不知為己之學。好為大言。互相標榜。粉飾容貌。專務虛名者。

三曰侮慢圣賢。

謂如小衣入文廟。及各祠。閑坐嬉笑。及將圣賢正論格言作戲語。不盥櫛觀書之類。

四曰陵忽師友。

謂如相見不敬。退則詆毀。責善不從。規過則怒之類。

五曰群聚嬉戲。

凡初至接見之后。雖同會亦必有節。非同會者,尤不可數見。若群聚遨游。設酒劇會。戲言戲動。不惟妨廢學業。抑且蕩害性情。

六曰獨居安肆。

謂如日高不起。白晝打眠。脫巾裸體。坐立偏跛之類。

七曰作無益之事。

謂如博奕之類。至于書文,雖學者事,然非今日所急。亦宜戒之。

八曰觀無益之書。

謂如老莊仙佛之書。及戰國策諸家小說。各文集。但無關于圣人之道者,皆是。

九曰好爭。

凡朋友同處。當知久敬之道。通財之義。若以小忿小利。輒傷和氣。與涂人無異矣。

十曰無恒。

夫恒者入圣之道。小藝無恒。且不能成。況學乎。在院生儒,非有急務,不宜數數回家。及言動課程,俱當有常。毋得朝更夕變。一作一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无棣县| 天峨县| 墨脱县| 永宁县| 怀来县| 深州市| 松桃| 隆尧县| 娱乐| 全南县| 鹿泉市| 天峨县| 辽宁省| 腾冲县| 济南市| 南京市| 崇明县| 钟山县| 龙井市| 阿克苏市| 潮州市| 唐山市| 万安县| 神农架林区| 开化县| 丹巴县| 依兰县| 北票市| 泗洪县| 沂南县| 舞阳县| 芮城县| 临安市| 永安市| 怀来县| 陇南市| 榆林市| 永善县| 象州县|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