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白鹿洞書院揭示
公名熹,字符晦,宋婺源人,謚曰文,配祀十哲。
弘謀按,學也者,所以學為人也,天下無倫外之人,故自無倫外之學。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學之本指,而因及為學之序。自修身以至處事接物之要,則學之大綱畢舉,徹上徹下,更無余事矣。弘謀輯養正規,特編此為開宗第一義,使為父兄者共明乎此,則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來,就其所知愛親敬長,告以此為人之始,即為學之基。切勿以世俗讀書取科名之說,汨亂其良知,庶耳所習聞,兒時亦曉然所學為何事。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別如左。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于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別如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右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右接物之要。
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今人之為學者,則既反是矣。然圣賢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經,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茍知其理之當然,而責其身以必然,則夫規矩禁防之具,豈待他人設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學有規,其待學者為已淺矣,而其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復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大端,條列于右,而揭之楣間。諸君其相與講明遵守,而責之于身焉,則夫思慮云為之際,其所以戒謹而恐懼者,必有嚴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棄,則彼所為規者,必將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諸君其亦念之哉。
朱子滄洲精舍諭學者
弘謀按,學莫先于立志,固人盡知之,但世人所謂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祿耳。每子弟發蒙,即便以此相誘,故所夸材雋,不過泛濫于記誦詞章,而不復知孝弟忠信為何事。朱子諭學者,所云志不立之病,卻在貪利祿不貪道義,要作貴人不要作好人。教后生須將此路頭,先與他指點明白,方得迤邐向圣賢一路上去。故是編既示以學之綱,即不可不正其志所向,否則志非其志,學亦非其學矣。
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只如而今,貪利祿,而不貪道義,要作貴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直須反復思量,究見病痛起處,勇猛奮躍,不伏作此等人。一躍躍出,見得圣賢所說千言萬語,都無一事不是實語,方始立得此志,就此積累工夫,迤邐向上去,大有事在,諸君勉旃,不是小事。
朱子童蒙須知(有序)
夫童蒙之學,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所當知。今逐目條列,名曰《童蒙須知》。若其修身,治心,事親,接物,與夫窮理盡性之要,自有圣賢典訓,昭然可考,當次第曉達,茲不復詳著云。
弘謀按,前二篇,為學者定其綱宗,端所祈向,而蒙養從入之門,則必自易知而易從者始。故朱子既嘗編次小學,尤擇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著為《童蒙須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則,一事一宜,雖至纖至悉,皆以閑其放心,養其德性,為異日進修上達之階,即此而在矣。吾愿為父兄者,毋視為易知而教之不嚴,為子弟者,更毋忽以為不足知而聽之藐藐也。
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凈整齊。我先人常訓子弟云,男子有三緊,謂頭緊、腰緊、腳緊。頭,謂頭巾,未冠者,總髻。腰,謂以絳或帶束腰。腳,謂鞋襪。此三者要緊束,不可寬慢,寬慢,則身體放肆,不端嚴,為人所輕賤矣。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領,結兩衽,紐帶,不可令有闕落。飲食,照管,勿令污壞,行路,看顧,勿令泥漬。
凡脫衣服,必齊整折疊箱篋中,勿散亂頓放,則不為塵埃雜穢所污,仍易于尋取,不致散失。著衣既久,則不免垢膩,須要勤勤洗浣。破綻,則補綴之,盡補綴無害,只要完潔。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護衣領,卷束兩袖,勿令有所濕。
凡就勞役,必去上籠衣服,只著短便,愛護,勿使損污。
凡日中所著衣服,夜臥必更,則不藏蚤虱,不即敝壞。茍能如此,則不但威儀可法,又可不費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雖意在以儉化俗,亦其愛惜有道也。此最飭身之要,毋忽。
語言步趨第二
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戲笑。父兄長上有所教督,但當低首聽受,不可妄大議論。長上檢責,或有過誤,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隱默。久,卻徐徐細意條陳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當是偶爾遺忘。或曰,當是偶爾思省未至,若爾,則無傷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當如此。
凡聞人所為不善,下至婢仆違過,宜且包藏,不應便爾聲言,當相告語,使其知改。
凡行步趨蹌,須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躑。若父母長上有所喚召,卻當疾走而前,不可舒緩。
灑掃涓潔第三
凡為人子弟,當灑掃居處之地,拂拭幾案,當令潔凈。文字筆硯,凡百器用,皆當嚴肅整齊,頓放有常處,取用既畢,復置元所。父兄長上坐起處,文字紙札之屬,或有散亂,當加意整齊,不可輒自取用。凡借人文字,皆置簿鈔錄主名,及時取還。窗壁、幾案、文字間,不可書字。前輩云,壞筆、污墨,瘝子弟職。書幾書硯,自黥其面,此為最不雅潔,切宜深戒。
讀書寫文字第四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向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凡書冊,須要愛護,不可損污縐折。濟陽江祿,書讀未完,雖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齊,然后起,此最為可法。
凡寫文字,須高執墨錠,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執筆,雙鉤,端楷書字,不得令手揩著豪。
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畫,嚴正分明,不可潦草。
凡寫文字,須要子細看本,不可差訛。
雜細事宜第五
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
凡喧哄爭斗之處,不可近。無益之事,不可為。謂如賭博、籠養、打球、踢球、放風禽等事。
凡飲食,有則食之,無則不可思索,但粥飯充饑,不可闕。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不惟舉止不佳,且防焚爇衣服。
凡相揖,必折腰。
凡對父母長上朋友,必稱名。
凡稱呼長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如弟行者,則云某姓某丈。
按釋名,弟訓第,謂相次第也。某丈者,如云張丈李丈,某姓某丈者,如云張三丈李四丈,舊注云。
凡出外,及歸,必于長上前作揖,雖暫出,亦然。
凡飲食于長上之前,必輕嚼緩咽,不可聞飲食之聲。
凡飲食之物,勿爭較多少美惡。
凡侍長者之側,必正立拱手,有所問,則必誠實對,言不可忘。
凡開門揭簾,須徐徐輕手,不可令震驚聲響。
凡眾坐,必斂身,勿廣占坐席。
凡侍長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飲酒,不可令至醉。
凡如廁,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凡夜行,必以燈燭,無燭,則止。
凡待婢仆,必端嚴,勿得與之嬉笑。執器皿,必端嚴,惟恐有失。
凡危險,不可近。
凡道路遇長者,必正立拱手,疾趨而揖。
凡夜臥,必用枕,勿以寢衣覆首。
凡飲食舉匙,必置箸,舉箸,必置匙,食已,則置匙箸于案。
雜細事宜,品目甚多,姑舉其略,然大概具矣。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違,自不失為謹愿之士,必又能讀圣賢之書。恢大此心,進德修業,入于大賢君子之域,無不可者,汝曹宜勉之。
朱子論定程董學則
程,名端蒙。字正思。董,名銖。字叔仲。俱江西德興人。
弘謀按童蒙須知,為父兄者所以教其子弟也。程董學則,則自十年出就外傅以上事。凡鄉塾黨庠,胥可通行。故朱子嘗以為有古人小學之遺意焉。父兄教之于家。師長教之于塾。內外夾持。循循規矩。非僻之心,復何自入哉。
凡學于此者。必嚴朔望之儀。
其日昧爽,值日一人,主擊板。始擊,咸起,盥,漱,總,櫛,衣,冠。再擊,皆著深衣,或涼衫,升堂。師長率弟子,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訖。又再拜,退。師長西南向,立,諸生之長者,率以次東北向,再拜,師長立而扶之。長者一人,前致辭,訖。又再拜,師長入于室。諸生以次環立,再拜,退,各就案。
謹晨昏之令。
常日,擊板如前。再擊。諸生升堂序立,俟師長出戶,立定,皆揖,次分兩序。相揖而退。至夜,將寢,擊板會揖,如朝禮。會講,會食,會茶,亦擊板,如前。朝揖,會講,以深衣,或涼衫,余以道服褙子。
居處必恭。
居有常處。序坐以齒。凡坐,必直身正體。毋箕踞,傾倚,交脛,搖足。寢,必后長者。既寢,勿言。當晝,勿寢。
步立必正。
行必徐。立必拱。必后長者。毋背所尊。毋踐閾。毋跛倚。
視聽必端。
毋淫視。毋傾聽。
言語必謹。
致詳審。重然諾。肅聲氣。毋輕。毋誕。毋戲謔。喧嘩。毋論及鄉里人物長短,及市井鄙俚無益之談。
容貌必莊。
必端嚴凝重。毋輕易放肆。毋粗豪狠傲。毋輕有喜怒。
衣冠必整。
毋為詭異,華靡。毋致垢敝。簡率。雖燕處,不得裸,袒,露頂。雖盛暑,不得輒去鞋襪。
飲食必節。
毋求飽。毋貪味。食必以時。毋恥惡食。非節。假,及尊命,不得飲酒。飲,不過三爵,勿至醉。
出入必省。
非尊長呼喚,師長使令,及己有急干,不得輒出學門。出,必告。反,必面。出,不易方。入,不逾期。
讀書必專一。
必正心肅容。記遍數。遍數已足,而未成誦,必須成誦,遍數未足,雖已成誦,必滿遍數。一書已熟,方讀一書。毋務泛觀。毋務強記。非圣賢之書,勿讀。無益之文,勿觀。
寫字必楷敬。
勿草。勿欹傾。
幾案必整齊。
位置有倫。簡帙不亂。書篋,衣笥,必謹扃鑰。
堂室必潔凈。
逐日,值日再擊板如前。以水灑堂上,良久,以帚掃去塵埃,以巾抆拭幾案。其余悉令齋仆掃拭之。別有污穢,悉令掃除,不拘早晚。
相呼必以齒。
年長倍者以丈。十年長者,以兄。年相若,以字。勿以爾汝。書問稱謂,亦如之。
接見必有定。
凡客請見師長,坐定,值日擊板,諸生如其服升堂。序揖,立侍,師長命之退,則退,若客于諸生中,有自欲相見者,則見師長畢。就其位見之。非其類者,勿與親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