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 醫學正傳
- 虞傳
- 2807字
- 2015-12-26 17:56:09
白術(炒,五兩) 當歸(焙) 甘草(炙) 白芷 沒藥(另研,各一兩五錢) 肉桂(去粗皮) 乳香(另研,各一兩)上為末和勻,再研極細,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杖丹膏藥方(外錄驗方) 治受杖責后,如死血壅腫,宜先刺出惡血,然后以此膏貼之,三、四日平復。或早失調理成癰者,貼之即散。及治諸般癰疽瘡癤毒,已潰未漬,貼之無不神效。
甘草 肉桂 蛇蛻 蟬蛻 露蜂房 連翹 白芷 白芨 白蘞 白術 蒼術 人參 玄參 苦參 芍藥 南星 升麻濃樸 梔子 百合 金銀花 天花粉 川歸 川芎 穿山甲(煨胖,另末) 羌活 獨活 黃連 黃芩 黃柏 大黃生地黃 紅花 蘇木 柴胡 鱉甲(酥炙,為末) 青木香 何首烏 防風 荊芥穗 藿香 云母石 花蕊石(各一兩) 亂發(壯年無病男子者,一塊) 干蟾(一只,即風雞) 鳳凰胎(一只,即殼中不轉頭雞黃也。陰干用) 桃柳桑枝(各五莖)上各細切,用香油六斤重,浸藥三五日,入鍋內熬黑色,去渣入黃丹三斤,別用槐柳枝不住手攪,膏成候溫,入后藥末。
乳香 沒藥 龍骨(各一兩) 輕粉(五錢) 血竭(一兩) 麝香(二錢)上攪勻,瓷器收貯,臨期看瘡大小攤貼。
沒藥散(錄驗) 治刀箭傷,止血住痛。
定粉 風化鍛石(各一兩) 枯白礬(二錢,另研) 乳香(五分,另研) 沒藥(另研,一字)上各研為細末,同和勻再研,干摻之。
破傷風
論《內經》曰:風者百病之始也,清凈則腠理閉拒,雖有大風苛毒,而弗能為害也。若夫破傷風證,因事擊破皮肉,往往視為尋常,殊不知風邪乘虛而客襲之,漸至變為惡候。又諸瘡久不合口,風邪亦能內襲,或用湯淋洗,或著艾焚灸,其湯火之毒瓦斯,亦與破傷風邪無異。其為證也,皆能傳播經絡,燒爍真氣,是以寒熱間作,甚則口噤目斜,身體強直,如角弓反張之狀,死在旦夕,誠可哀憫!治之之法,當同傷寒處治,因其有在表、在里、半表半里三者之不同,故不離乎汗、下、和三法也。是故在表汗之,在里者下之,在表里之間者宜和解之,又不可過其法也。閭閻野人,多不識此證殺人之易,早不求醫治療,而袖手待斃,哀哉!脈法表脈浮而無力,太陽也。脈長有力,陽明也。脈浮而弦小者,少陽也。
河間曰:太陽宜汗,陽明宜下,少陽宜和解,若能明此三法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
愚按:河間先生論破傷風脈證,詳明甚矣,何其但云三陽,而不及于三陰?蓋風邪在于三陽之經,便宜按法早治而愈。若待傳入三陰,其證已危,或腹滿自利,口燥咽干,舌卷卵縮,皆無可生之證,故置而弗論也。
方法丹溪曰:破傷風同傷寒壞證治,看在何經而用本經藥驅逐之,誤則殺人。劉河間有法有方,宜選而用之。
(以上丹溪方法凡一條)羌活防風湯(河間) 治破傷風邪,初傳在表。
羌活 防風 川芎 本 當歸 芍藥(各一錢) 甘草 地榆 細辛(各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熱服,不拘時候。量緊慢加減用之,熱則加大黃一錢,大便秘只加大黃五分,緩緩令通。
白術防風湯(河間) 若服前藥太過,令自汗者,宜服此藥。
白術(一錢) 防風(二錢) 黃 (一錢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臟腑和而有自汗,可用此藥。破傷風,臟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因服熱藥汗出不休者,故知無寒也,宜速下之,先用小芎黃湯,二三服后,用大芎黃湯下之。
小芎黃湯(河間)川芎(二錢) 黃芩(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候,三服即止,再用后藥。
大芎黃湯(河間)川芎(一錢) 羌活 黃芩 大黃(各一錢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溫服,宜和為度。
發表雄黃散(河間)雄黃(一錢) 防風(二錢) 草烏(一錢,泡裂)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溫酒調下。里和,至愈可服;里未和,不可服。
大蜈蚣散(河間)蜈蚣(黃赤足各一條) 江鰾(五錢,即魚膠,炒) 左蟠龍(五錢,炒煙盡為度,即野鴿糞)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清酒調下。治法根據前用,里和,至愈可服;但有里證,不可服。次當下之,用蜈蚣散四錢,巴豆霜五分,飯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漸加至六七丸,清酒調蜈蚣散少許送下,宣利為度。內外風去,可服羌活湯緩緩而治,不拘時候服之。羌活湯者,治半在表半在里之藥也。
大羌活湯羌活 菊花 麻黃 川芎 石膏( ,另研) 防風 前胡 黃芩 細辛 甘草 枳殼 白茯苓 蔓荊子(各四分)薄荷 白芷(各二分)上細切,作一服,入生姜五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稍熱服,不拘時,日進二服。
防風湯(河間) 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里,宜服此藥。
防風 羌活 獨活 川芎(各一錢二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小蜈蚣散蜈蚣(黃赤足各一條) 江鰾(三錢)上為細末,用防風湯調下。如前藥解表不已,覺傳入里,當服左龍丸,漸漸看大便軟硬,加巴豆霜服之。
左龍丸(河間)左蟠龍(五錢,炒) 白僵蠶(五錢,炒) 江鰾(五錢,炒) 雄黃(一錢)上同為細末,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如里證不已,當于左龍丸末一半內,入巴豆霜半錢,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漸加至以利為度。若利后,更服后藥。若搐痙不已,亦宜服后藥羌活湯也。
小羌活湯(河間) 治搐痙不止。
羌活 獨活 防風 地榆(各一錢二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如有熱,加黃芩。有痰,加半夏。若病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全在養血為度。
養血當歸地黃湯(河間)當歸 地黃 芍藥 川芎 本 防風 白芷(各一錢) 細辛(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服。
雄黃散(河間) 治表藥。
南星(三錢,泡) 半夏(五錢,泡七次,去臍) 天麻(五錢) 雄黃(二錢五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如有涎,于此藥中加大黃,為下藥。
地榆防風散(河間) 治破傷風、中風,半在表,半在里,頭微汗,身無汗,不可發汗,宜以表里治之。
地榆 防風 地丁草 馬齒莧(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米飲調下。
白術湯 治破傷風,大汗不止,筋攣,手足搐搦。
白術 葛根(各二錢) 升麻 黃芩(酒炒,各一錢) 芍藥(四錢) 甘草(五分)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候。
江鰾丸(河間) 治破傷風,驚而發搐,臟腑秘澀,知病在里,宜以此藥下之。
江鰾(銼炒,五錢) 野鴿糞(炒,五錢) 雄黃(一錢) 白僵蠶(五錢,炒) 蜈蚣(黃赤足,一對) 天麻(五錢)上為細末,分作三分,用二分以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用一分入巴豆霜一錢同和,亦以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不用朱砂為衣。每服以前朱砂衣丸子二十丸,巴豆霜丸一丸,第二服二丸,加至利為度,再單服朱砂衣丸子,病愈止藥。
(祖傳方)治初破傷風,發熱紅腫,風邪將欲傳播經絡而未入深者,屢驗。
杏仁(去皮,研細) 羅白面(各等分)上以二味和勻,用新汲水調和如膏,敷傷處,腫消熱退。
一方 治破傷風發熱。
用蟬蛻略炒研細,酒調一錢七服效。
(醫案)安文陳珍四兄,因勸斗毆,眉棱骨被打破,得破傷風,頭面大腫發熱。予適在彼家,以九味羌活湯服取汗,外用杏仁搗爛,入白面少許,新汲水調敷瘡上,腫消熱退而愈。后以此法治若干人,皆驗。
附:翻花瘡(一名綿花瘡,一名廣東瘡。)川芎 天花粉(各五錢) 輕粉(二錢五分) 雄黃(一錢一分半) 辰砂(一錢一分半) 麝香(五分)上為細末,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八分,溫酒下,日三服。一方無川芎、天花粉二味,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