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
- 佚名
- 4287字
- 2015-12-26 17:50:27
師云。仰山七歲入定。見身與教主及迦葉二十七祖等。同會精舍。其堂處空無柱石。地色如琉璃。覺已與諸祖。同是梵相披金襕。跣足居第八位。一尊者年貌甚高。呼曰瞿曇。某今當法事。仰便下座就揵椎白曰。大眾。凈心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言訖就座。及眾僧。悉商量此釋義耳。仰又自說夢中往彌勒處。安第三座。統要亦云第三座。與本錄同。有一尊者白槌曰。今當第三座說法。山僧乃起白槌云。摩訶衍法。離四句絕百非。諦聽諦聽。梵語摩訶衍那。此云大乘。四句百非。馬祖藏頭白。海頭黑。公案已剖判分明。此不復也。大溈秀曰。依文解義則不無。忽然彌勒會中。有個作者。才見伊道摩訶衍法。便云合取兩片皮。非唯止絕仰山寐語。亦免使后人夢中說夢。萬松道。大溈若解回光返照。和萬松無地容身。莫有夢中了了。醉里醒醒底么。頌云。
夢中擁衲參耆舊(熟鏡難忘) 列圣森森坐其右(犬[銜-金+缶]赦書諸侯避路) 當仁不讓揵椎鳴(心不負人) 說法無畏師子吼(面無慚色) 心安如海(吞納百川) 膽量如斗(傍若無人) 鮫目淚流(點點是血) 蚌腸珠剖(赤心片片) 譫語誰知泄我機(手足俱露) 龐眉應笑揚家丑(因誰致得) 離四句絕百非(言猶在耳) 馬師父子病休醫(走疼走痛神鬼難明)
師云。東北方有國。常覺無夢。中方有國。夢覺常半。以夢中所作為虛。以覺來所作為實。西南方有國。常夢五十日一覺。以覺者為虛以夢中為實。此覺夢虛實未易知也。龍牙頌。在夢那知。夢是虛。覺來方覺夢中無。迷時恰似夢中士。悟后還同睡起夫。教中以夢。為獨頭意識覽獨影境。仰山久無顛倒夢想。如何作這去就。法華云。常作是好夢。金光明十地菩薩。十種夢境。有夢益嘉。磁州大明詮大師。好俳諧談笑。仁山恒和尚。囑定侍者。常拘檢之。大師曰。人生一夢。快樂一世是好夢。拘檢一世是惡夢。我寧作好夢。次日侍者抽單。仰山雖夢中。猶與摩訶衍法游戲。亦圣眾之習氣。揵椎非惟白椎。凡鐘魚警眾。總為揵椎。譯為聲鳴。師子吼。證道經。師子吼無畏說。心安如海。法華經。其心安如海。我聞疑網斷。蜀志。尚書大將軍姜維。字伯約。世語斗膽。姜維天童。無一字無來歷。任昉述異記。南海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泣淚成珠。異聞續說。漢武帝幸瓠子河。有人長尺余。獻洞穴珠一枚。東方朔云。河底有穴。深數百丈。有赤[口*豐]。腸生此珠。徑寸明耀絕世。仰山只知淚出痛腸。不覺舌在口外。酒陶真性。夢泄天機。四句百非一時吐出。僧問馬師父子離四句絕百非。前僧作西來意問頭。仰山下摩訶衍注腳。仰山。亦馬祖之重孫。為甚么藥。病不同。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第九十一則南泉牡丹
示眾云。仰山以夢中為實。南泉指覺處為虛。若知覺夢元無。始信虛實絕待。且道。斯人具甚么眼。
舉。南泉因。陸亙大夫云。肇法師也甚奇特。(也是遼東白豕)解道。天地同根萬物一體(豎起兩指)泉指庭前牡丹云。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隔壁過狀)。
師云。唐陸亙。字景山。吳郡人。官至宣歙觀察使。加御史大夫。初問南泉。弟子瓶中養鵝。漸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損瓶。不得毀鵝。和尚如何出得。南泉召曰。大夫。亙應諾。泉云。出也。亙從此解悟。留心理性。游泳肇論。至涅槃無名論第七妙存篇。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則有無齊觀。齊觀則彼已莫二。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同我則非復有無。異我則乖于會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間矣。亙舉此兩句以為奇特。殊不知。正是說夢。雖然大小石頭和尚因。看肇論。至通古第十七篇。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會萬物為己者。其唯圣人乎。豁然悟道。乃云。圣人無己。靡所不己。便作參同契。佛果道。陸亙恁么問。奇則甚奇。只是不出教意。若道教意是極則。世尊何故更拈花。祖師何故更西來。南泉答處。用衲僧巴鼻。與他拈病。破他窠窟。遂指庭前花。召大夫云。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如引向萬丈懸崖上。打一推令他命根斷。若只在平地上推到。彌勒佛下生。也未會。在圓通善國師。豎起拂子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天童只就夢中。變起華胥國土。頌云。
照徹離微造化根(行到水窮處) 紛紛出沒見其門。(坐看云起時) 游神劫外問何有(心外無法) 著眼身前知妙存(滿目青山) 虎嘯蕭蕭巖吹作(乞火和煙得) 龍吟冉冉洞云昏(挑泉帶月歸) 南泉點破時人夢(才好睡語) 要識堂堂補處尊(是處是慈氏)
師云。肇公寶藏論離微體妙品。其出微其入離。知入離。外塵無所依。知出微。內心無所為。內心無所為。諸見不能移。外塵無所依。萬有不能羈。天童頌南泉照徹離微造化根。紛紛出入見其門。見出微入離二門。只一門分其內外。其實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游神劫外問何有。天地同根也。著眼身前。知妙存。萬物一體也。根之與體。能生天地萬物。如龍吟霧起。虎嘯風生。有感必應。所以庭前一株花。遍見普天春花。萬松說個夢。先有不睡底人。次有睡。因睡不覺有夢。因夢見境。因境見別有一身境中分別受用。若識得常不睡底。人許多葛藤一筆句下。要知補處慈尊么。此時若不究根源。直待當來問彌勒。
第九十二則云門一寶
示眾云。得游戲神通大三昧。解眾生語言陀羅尼。拽轉睦州秦時[車*度]輅鉆。弄出雪峰南山鱉鼻蛇。還識得此人么。
舉。云門大師云。乾坤之內(包裹乾坤底聻)宇宙之間(立成宇宙底聻)中有一寶(不信搜懷)秘在形山(形山是寶)拈燈籠向佛殿里(早是驢戲井)將三門來燈籠上(那堪井覷驢)。
師云。云門大師。愛作這個去就。盛忙百鬧半路抽身。一日示眾。舉肇公寶藏論。若全舉合云。夫天地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識物虛照。內外空然。寂莫見。其玄玄。雪竇拈云。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掛在壁上。達磨九年不敢正眼覷著。如今衲僧要見。劈脊便棒。圓通國師道。不謬為德山兒孫。本錄將三門。來燈籠上。作么生。自代云。逐物意移。又云。雷起云興。佛果道。羅什乃肇公受業師。瓦官寺佛馱跋陀羅。此云覺賢。乃嗣法師。無盡燈。列于覺賢法嗣之列。覺賢嗣西竺佛大先。佛大先與達磨。同參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肇臨刑之日。乞七日假。造寶藏論。云門拈來示眾。不可與爾座主相似解釋義理。只爾下個注腳。拈燈籠向佛殿里。常情可以測度。將三門來燈籠上。常情測度得么。本分宗師終不將實法系綴人。所以雪竇道。中有一寶。掛在壁上。若非天童借來用。幾成滯貨。頌云。
收卷余懷厭事華(水深波浪靜學廣語聲低) 歸來何處是生涯(老老大大住處也不知) 爛柯樵子疑無路(日月不到處) 掛樹壺公妙有家(別是一乾坤) 夜水金波浮桂影(通上徹下) 秋風雪陣擁蘆花(大小明白) 寒魚著底不吞餌(徒勞下釣) 興盡清歌卻轉槎(又被風吹別調中)
師云。水歸大海波濤靜。云到蒼梧氣象閑。所以道。相罵饒爾。接嘴相唾。饒爾潑水。此云門收卷余懷。厭事華。華字二用。一則去華取實。二則厭多事繁華。歸來何處是生涯。上句寶藏論。下句云門著語。向甚么處摸[打-丁+索]。若乃停機佇思。一念萬年。直饒爛卻斧柯。也是遲棋鈍行。前頌嚴陽見趙州語。已有爛柯樵子本傳。前頌雪峰末后句。亦有掛樹壺公本傳費長房。見壺公賣藥不二價。懸壺樹上。輒跳入壺。長房樓上見之。知非常人。乃曰。掃除進餌不謝。積久知篤信。語曰。日暮無人時來。語房隨我跳入。房承其言。亦跳即入壺矣。見有樓五色重門。左右侍者數十人。上句頌寶藏論。下句頌云門語。次兩句。上句頌明。下句頌白。言論意雖明白。幾人薦得。云門通其變。指出一條活路。寒魚著底。不吞餌。此用舡子夜靜水寒魚不食。金波桂。影滿舡明月也。金波桂影。月之異名。天童道。清光照眼似迷家。趙州道。老僧不在明白里。所以興盡清歌。卻轉槎也。且道。向甚么處去。夜深不向蘆灣宿。回出中間與兩頭。
第九十三則魯祖不會
示眾云。荊珍抵鵲。老鼠銜金。不識其寶。不得其用。還有頓省衣珠底么。
舉。魯祖問南泉。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少賣弄)如何是藏(法堂前佛殿后)泉云。王老師與汝往來者是(有甚死急)祖云。不往來者(道頭知尾告往知來)泉云。亦是藏(一遍生活兩遍作)祖云。如何是珠(得一望二)泉召云。師祖(老僧不是不拈出)祖應諾(阇梨不是不將來)泉云。去。汝不會我語(平生肝膽向人傾)。
師云。終南山云際師祖禪師。法嗣南泉。天童誤為魯祖。就此辨之。學者應知。且池州魯祖山寶云禪師。法嗣馬祖。乃南泉兄也。況師祖南泉。以名呼之。因此公案悟去。南泉之子無疑也。初問南泉。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此語本出永嘉禪師證道經。梵天琪和尚注云。梵語摩尼此云如意。又云無垢光。亦曰增長。楞伽經云。寂滅者名為一心。一心者名如來藏。具三種義。一隱覆義。覆藏如來故。二含攝義。含攝一切眾生國土故。三出生義。能生無漏因果人天道行故。初約迷時。后約悟時。中間克體。又勝鬘。有二種如來藏。一空如來藏。脫離一切煩惱。二不空如來藏。具過恒沙不思議佛法。終南山云際師祖禪師。初在南泉時。問摩尼珠人不識。又問珠。泉云。去汝。不會我語。師祖從此信入。圓通國師云。如今還有人信入么。若有罔象到時光燦爛。若無。離婁行處浪滔天。佛果云。盡大地。是如來藏。向甚么處著珠。盡大地。是摩尼珠。喚甚么作藏。雪竇別云。險。百尺竿頭作伎倆。不是好手。這里著得個眼。賓主互換便能深入虎穴。或不恁么。縱饒師祖悟去。也是龍頭蛇尾。要見頭尾完全。須是天童和尚。頌云。
別是非明得喪(眼里有筋) 應之心指諸掌(見處通透用時明白) 往來不往來(總不干他事) 只這俱是藏(恁么不恁么總得) 輪王賞之有功(廉者不取貪者不與) 黃帝得之罔象(已勞心力) 轉樞機能伎倆(百不如汝) 明眼衲僧無鹵莽(事不厭細)
師云。心珠歌。玩珠吟。多說此珠。名如意寶。少言如來藏。唯永嘉一宿覺。向如來藏里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如何是藏。如何是珠。往來者是。不往來者亦是。這里要爾別是非。明得喪也。應之于心。得之于手。指諸掌。本出論語。南泉指藏。指珠如放在汝掌中。指似與汝。既往來不往來。是藏。喚應。喚不應。俱是珠。何疑。且道。珠中出藏。藏中出珠。打作一團。分為兩段。法華經。佛告文殊師利。如轉輪王見諸兵眾有大功者。心甚歡喜。以此難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與人。而今與之。黃帝使象罔索珠。前頌首山三句中已明。機輪轉處。智眼猶迷。若非無伎倆中能作伎倆。不能道去汝不會我語。云際這里悟去。洞山云。歡喜即不無。如糞掃堆頭。拾得一顆明珠相似。萬松道。我不似洞山乞兒見小利。歡喜則不歡喜。如來藏中擊碎一顆明珠相似。
第九十四則洞山不安
示眾云。下不論上。卑不動尊。雖能攝已從他。未可以輕勞重。四大不調時如何侍養。
舉。洞山不安。僧問。和尚病還有不病者么。(一任分疏)山云有(強主張)僧云。不病者還看和尚否(世諦流布)山云。老僧看他有分(本分相見)僧云。和尚看他時如何(有甚么眼相見)山云。則不見有病(只是不肯參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