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非詩之馀,乃詩之源也。周之公布三十一篇,長短句居十八。漢郊祀歌十九篇,長短句居五。至短簫鐃歌十八篇,篇皆長短句。自唐開元盛日,王之渙、高適、王昌齡絕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薩蠻等詞亦被之管弦,實皆古樂府也。詩先有樂府而後有古體,有古體而後有近體。樂府即長短句,長短句即古詞也。故曰詞非詩之馀,乃詩之源也。溫、韋以流麗為宗,花間集所載南唐、西蜀諸人最為古艷。北宋自東坡“大江東去”,秦七、黃九踵起,周美成、晏叔原、柳屯田、賀方回繼之,轉(zhuǎn)相矜尚,曲調(diào)愈多,派衍愈別。鄱陽姜夔郁為詞宗,一歸醇正。于是辛稼軒、史達(dá)祖、高觀國、吳文英師之于前,蔣捷、周密、陳君衡、王沂孫效之于後,譬一之于樂,舞囗至于九變,而嘆觀止矣。流傳既廣,互有月旦,而詞話生焉。陳後山不工詞,而詞話實由之祖。自是以來,作者指不勝屈。而吾蜀升庵詞品,最為允當(dāng),勝州之英雄欺人十倍。而近日徐钅九有詞苑叢談一書,聚古今之詞話,匯集成編,雖不著出處,而掇拾大備,可謂先得我心矣。然則余又何詞之可話也。大凡表人之妍而不使美惡交混曰話,摘人之媸而使之瑕瑜不掩亦曰話。余之為詞話也,表妍者少,而摘媸者多,如推秦七,抑黃九之類,其彰彰也。蓋妍不表則無以著其長,媸不摘則適以形其短,非敢以非前人也,正所以是前人。存前人之是,正所以正今人之非也。非特以正今人之非,實以證己之非也。五十無聞,學(xué)可知矣,而猶老少知恥,爭辨于剪紅刻翠之間,又不知後有何人復(fù)議余之妍媸也。余家藏有常熟吳氏訥所匯宋元百家詞寫本,即朱竹所謂抄傳絕少未見全書者,并汲古閣所刊六十名家詞,日披閱之,而擇其可學(xué)者取以為法,其不可學(xué)者取以為鑒。錄成,目曰雨村詞話。夫見賢思齊,見不賢自省,亦圣賢之事也。其必如是刺刺何也,誠以詞也者,非詩之馀,乃詩之源也。蜀綿州李調(diào)元童山撰。
失憶后,她一腳踹了渣老公
結(jié)婚兩年,丈夫回家的次數(shù)不超過十次。最后一次,他提了離婚。秦禾心灰意冷,出了車禍,再睜眼,竟然失憶了!她不再戀愛腦,不再卑微求全,重新做回了首富秦家的小公主。性子嬌蠻肆意,打臉虐渣,專治各種不服。上節(jié)目,有記者追問:“聽說有人搶了秦小姐的老公?所以你才離婚了?”秦禾不在意地笑笑,“男人么,她要搶,那就給她了,多的是。”眾人只看見,顧氏太子爺、秦姐那位的前夫,臉好像黑了,眼睛好像紅了。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fēng)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jìn)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dāng)時政治經(jīng)濟(jì)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wǎng)絡(luò)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天之下
昆侖紀(jì)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guān)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tài)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tǒng)。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jì)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jīng)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yù)。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guī)腿怂懔巳蚊螅x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